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并掌握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社会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综合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明清时期极具典型意义的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历史动因,社会变迁的起伏过程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趋势及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认为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动力主要是交通环境改善、漕运政策和对其他区域多种文化的吸纳融合,指出运河沿岸城镇与运河腹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并总结出该地区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所表现的大起大落类似马鞍型的发展趋势及经验教训。本书着力点在于探讨明清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规律,这不仅对区域社会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而且对当前我国为京杭运河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南水北调工程和华北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特别是对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研究的学术回顾

二、本书的学术价值与基本思路

上篇:运河的贯通和鲁西区位优势的形成

一、会通河的疏浚与鲁西交通网的形成

1.明初会通河的疏浚与大运河的南北贯通

2.明清时期山东运河的修治与管理

3.以山东运河为轴心的区域交通网的形成

二、漕运兴盛与南北物资交流的活跃

1.山东运河漕政与漕运

2.运河沿岸的水次仓

3.临清关与济宁关

4.南北物资交流

三、山东运河城镇带的形成

1.山东运河城镇的地理分布

2.山东运河城镇空间结构与特点

中 篇:商业的繁荣与产业结构的新变化

一、市场网络体系的建立与各地商帮的活跃

1.以运河城镇为中心的市场网络体系

2.山陕商人在山东运河区域的分布与经营

3.徽商在山东运河区域的经营活动

4.江苏商人及其他商帮在山东运河区域的

经营活动

二、因运河而兴起的手工业

1.临清烧造和贡砖生产

2.融汇南北的酿造业

3.竹木加工与沿运城镇的竹竿巷

4.皮革加工与“千张袄”

5.丝织业与临清哈达

下篇:南北文化交流与社会风俗变迁

一、南北文化的交流融汇

1.书院遍布,科举兴盛

2.运河岸边的藏书楼——海源阁

3.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与区域戏剧文化交流

二、运河与民间信仰的多元化

1.漕运之神——金龙四大王崇拜的形成和传播

2.海运之神——天妃信仰的北上传播

3.财、义之神——关帝崇拜的泛滥

三、运河城乡社会风俗的变迁

1.由“织穑为生”到“民竞刀锥”

2.由“民尚俭朴”到“靡然向奢”

3.由循规蹈矩到“违礼越制”

4.嗜酒与尚武

5.山东运河区域风俗变迁的社会原因

结语: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历史趋势及特点

一、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趋势

二、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特点和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56265
开本 32开
页数 3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5.2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