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告别离婚/方刚情爱咨助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情爱困惑空前走俏的时代。在爱情和婚姻两者之间,我们经常处于游离的状态。亲情远比爱情、激情更有价值,需要审慎地对待离婚。女人视角的女人故事、女人感悟,回肠荡气的真情,满怀人性的资助,体贴入微的建议,无论你面对怎样的情感困惑,几乎都可以在这里向方刚寻求帮助……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既好看又实用的书,是作者方刚多年间进行情爱咨助工作的手记。这些手记或是咨助个案的全程纪录,或是咨询信件的简短回复,作者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曾经帮助过当事人。哀婉缠绵的故事,回肠荡气的真情,满怀人性的咨助,体贴入微的建议;为25岁至35岁已婚者的解答他们的烦恼。

目录

助你走出情爱困境“方刚情爱咨助系列”总序

被我“破坏”的婚姻

被我维护的婚姻

离婚后的女人们

三个离婚男人的故事

层层剖析,伤感的婚姻死缓一年

情人为她离婚了,她却走不出自己的婚姻

为了尊严,选择离婚

面对家庭暴力,你选择了离婚吗?

外遇从婚礼开始

抹不去的过去

再婚的“幸福概率”是多少?

家人的幸福,我们可以帮多少?

间接“咨助”,我无奈地看着一对夫妻越走越远

离婚了,有亲情也慎回头

已婚男人,会因外遇离婚吗?

再深刻的婚外恋,也难以走向离婚

外遇=性爱一性+爱

男人到外遏中找什么?

三个外遇男人的典型个案

婚姻是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吗?

两次婚姻中的阶层冲突与性别冲突

14个离婚个案评析与对策

离婚:个案评析与对策

离婚咨助短信14封

BBS讨论全记录

试读章节

我们不能够简单地说,文化层次与职业上的差异便会注定婚姻双方的不和谐以及家庭暴力的出现。我们甚至不能够说,家庭暴力与个人文化素质低是形影相随的。但是,显然这二者之间有着某种虽非必然,却几率很高的联系。

家庭暴力不能完全等同于野蛮,它实则具有很深的心理渊源。

按照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在家庭中施暴的男子,多有过不愉快的幼年经历,或成长于具有家庭暴力倾向的家庭环境中,其父母之间的关系同样是不稳定和多冲突的。成年之后,他们在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上,是有欠缺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同样也是受害者。然而,这仅仅是心理医生对症下药的着眼点,并不能够成为他们继续施暴的理由。

婚姻中受到暴力伤害的个人,唯一的出路是进行抗争,软弱与妥协只会助长对方的气焰。家庭暴力与家庭矛盾不属于同一性质,对于后者,我们通常应该采取宽容、理解、协调的态度。而对于前者,应该在第一次家庭暴力出现之际,便表现出明确的强烈反抗。并进行最坚决的斗争。

本个案中的女主人公,虽然身受生命危机与家庭暴力的双重打击,但她最后终于勇敢地走了出来。便发现:离婚后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灰暗。

P62

序言

       助你走出情爱困境

            “方刚情爱咨助系列”总序

                      方刚

爱情不是天生就会的,它需要我们不断操练来提高“技巧”;

不要害怕失恋,失恋是学习情爱关系的最好的大学;

婚姻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的一种,需要我们认真经营;

亲情远比爱情、激情更有价值,所以要审慎地对待离婚;

只有性是不行的,但相爱的两个人之间没有性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地去感悟性爱……

正是这样一些思路,组成了这套“方刚情爱咨助系列”中的五本书:《操练爱情》、《拥抱失恋》、《经营婚姻》、《告别离婚》、《感悟性爱》。

这是我多年间进行情爱咨助工作的手记。

《操练爱情》和《拥抱失恋》记录的主要是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同龄人的烦恼;而《经营婚姻》、《告别离婚》、《感悟性爱》则更多为25岁至35岁已婚者的烦恼。

这些手记或是咨助个案的全程记录,或是咨询信件的简短回复。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曾经帮助过当事人;后来在报刊发表这些文章的时候,也曾经收到过无数读者表示受益匪浅的感谢信,今天,我希望这套书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毕竟,这是一个情爱困惑空前走俏的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有意选择,但向我进行咨助的几乎全是女性,所以这套书讲述的也基本上都是女人视角的女人故事、女人感悟。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我被读者误认为是一位女性了,虽然我有一个典型的男人名字。有朋友甚至听到,电台转播我的文章时也说“女学者方刚”云云。这种误解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经常有意识地从女性的视角观察和体味她们的情感困境。因此,我视这种误解为读者对我的一种褒奖。

我的朋友中,女性远远多于男性。有女学者说,这可能是因为你更了解女人。而我认为,实则是因为女性更为宽容。

但另一方面,看似矛盾之处是,我也时常被读者指责为“为男人说话”,时常有编辑将这样的来信转给我,希望我做出“辩解”。我的回复是,向我寻求帮助的主要为女性,而她们情感困境的出现,又总是与对男人的了解不够直接相关的。我一直认为,走出情感困境的关键,是两性的相互了解和宽容。因此,当我回复女性咨询的时候,自然试图让她们同时也从男人的视角看问题,这样,很多看似步入绝境的矛盾便会迎刃而解。显然,如果我是针对一位男性咨询者,我当然也会同样帮助他们从女性视角看问题,即“为女人说话”了。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女人和男人。所以,我们必须相互了解,同时,又相互宽容。接纳对方的“特性”,而不仅是以自己的“特性”来理解和评判对方。如果以这种观点来看,作为男人的我,主要面对女性咨询者,帮助她们了解男人,走出情感困境,是正当其责的。

作为一个主要从事性学研究的学者,情爱咨助只是我的“副业”。但几年间我却欲罢不能,这完全是因为深刻感受着读者的迫切需求。最多时,我同时在七家报刊开设情爱咨询专栏,而我总是公布自己的电子信箱。

几乎是从出版第一本书开始,我便不断收到读者的咨询信;几乎是从上网那天起,我便开始大量接收通过电子信件发来的咨询信。对于这些信件,我一直坚持做到每信必复。而且,当然是义务的,从未接受过一分报酬。只有极个别的信件,可能由于网络的障碍被退回,使我的读者无法见到我的回信,对此,我深感不安。

一位读者曾来信说:想象着你是一位天使,每天就是坐在电脑前,回复信件,帮助无数的人摆脱困境……  这描述让我感动,也让我意识到这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面对一封封处于困境中的读者的来信,我无法不立即做出回应。我不知道自己的回信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了他们,但我已经尽力了。

我曾收到无数封读者的再来信,讲他们在我的帮助下生活得以改变,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时光,这样的信对我是一种极好的告慰。所以我决定将这件事一直做下去,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此时,我感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学者,一个作家,而是一个社会工作者。

无法统计自己回复过几千封信件了,有时与同一位读者的通信会保持一年多,直到帮助她彻底走出困境。这些咨询,都是义务的。其中只有极少数的案例,在得到当事人授权的情况下。被我写成文章,拿出来与更多的读者分享情感成长的经验。

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这样的文章和书籍是会有损一个学术研究者的“学术资格”的,因为它太“通俗”了。但我从未考虑过自己付出的精力与得到的回报是否相当。在我看来,学术的灵魂仍然是改造社会。造福于人。

我的工作,显然与那些畅销于世的,由记者写的“情感实录”之类的著作,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便是,我毕竟具有一个性社会学的学术背景,接受了西方现代的两性关系理念,在我的咨助中,我力图传播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用新的理念来“武装”我的咨询者。我能够以自己所具有的学术背景,做一些这样大众化的普及工作,帮助一些人减少痛楚,我以为,也是积德行善的事情。所以,无论今后多么忙碌,这种义务的咨询工作,我都会一直做下去。

我的工作,又不同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心理咨询强调咨询师的“中立”,而我则主张“介入”。这也是我将自己的工作定义为“咨助”而不是“咨询”的原因。

本书引用的所有个案,均得到了当事人的同意。在此,对她们的公益精神表示感谢,毕竟,她们的成长经历可以成为其他人的经验和榜样。同时要感谢多年来曾经发表过我的情感咨助文章的媒体,它们的帮助使我的工作和这套书的问世成为可能。它们是:《女士》、《南方日报》、《LADY》、《中国妇女》、《妇女》、《中国人口报》、《现代家庭》、《家庭生活报》、《新民晚报》,等等。其中天津的《女士》月刊,我的情爱咨助专栏持续五年多一直没有中断过。而在《南方日报》开设的专栏,曾获“广东省报纸副刊好专栏”奖。还要感谢多年来为我辛苦编辑这些情爱咨助栏目的编辑朋友们,他们是:李华、吴黛英、常爱华、罗宝雯、陈大鹏、莫文、张春燕、周俭、欧阳劲,等等。谢谢你们!

书评(媒体评论)

方刚在与对方的互动中共同建构光明的未来。互动与共同建构,正是当今社会工作的重要原则。

        ——社会学者、研究员 王爱丽

方刚以自己的方法帮助许多婚姻困境中的夫妻成功地完成调适,避免了情绪;中动状态下的离婚。

        ——婚姻法专家、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 吴晓芳

出于对女人的爱,方刚的女性心理咨询充满理解和感情,因而令人神往。

        ——著名女性主义学者、《中国女性主义》丰编 荒林

方刚用的显然不是传统的心理咨询法,他不拘一格,但求对人有帮助。

        ——畅笑心理咨询学校校长、《心理医生》创办人 汤笑

在婚姻、家庭、情感、性爱等诸多方面,方刚的咨助手记给囿于“情感困惑”中的女性更多的人文关照。作为一名男性学者,这种关照可能不是最感性的,却是最知性的,最真诚的。

        ——《女士》总编辑常爱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告别离婚/方刚情爱咨助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78897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13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0
14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