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忏悔录(全译典藏版)(精)/经典名著大家名译
内容
编辑推荐

《忏悔录》其实就是回忆录。在作品里,卢梭把自己做过的事情,不论好坏善恶,都坦率地写出来,交给读者评判,就像在教堂忏悔一样,所以取用此名。纵观全书,卢梭袒露心扉,对自己严加剖析,到了让人惊愕的地步。他不仅写出了艰难求生、刻苦自学,终于有所成就的经历,也写出了一生所做的不足与外人道的坏事、丑事。正因为具有这种惊人的真实性,《忏悔录》才成为震撼人心的文学名著,成为回忆录这种文学样式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内容推荐

《忏悔录》一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卷,写于1766年至1770年,分别于1782年和1789年出版。前六章为上卷,叙述卢梭1712年出生到1742年到巴黎之前的经历。后六章为下卷,写的是作者来到巴黎直至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的经历。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下卷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作者故事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读书笔记

论《忏悔录》中的自省精神

主要人物关系

品读思考

试读章节

没过多久,这种危险的办法就不仅让我能够轻轻松松地阅读书籍,理解作品,而且还使我获得了同龄人罕有的对爱情的了解。我熟悉了各种感情,但我对它们却毫无概念。我甚至没有想到它们,但我却感受到了它们。我那时还没有理智,不能正确对待接二连三体验到的混乱情愫,更谈不上改变它们,但它们却让我养成了另外一种个性,使我对人类生出一些荒诞看法,以后的人生经验与反思都未能让我改变。

到了1719年夏末,那些小说读完了。当年冬天又换了别的来读。母亲的藏书读完了,我们就拿外祖父的书来读。所幸那里面有不少好书;其实这也不足为奇,因为那是一位牧师的藏书。照当时风尚,牧师往往既是饱学之士,又是趣味不俗的才子。勒苏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史》、博絮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克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史》、奥维德的《变形记》、拉勃吕耶的著作、封德奈尔的《宇宙万像解说》和《死者对话录》,还有莫里哀的几个剧本,便一齐搬到父亲的工作间里来了。父亲干活的时候,我就读书给他听。我对那些书有一种少见的兴趣,在我那个年纪有那种兴趣的,恐怕也只有我一人。我最喜欢普鲁塔克,把他的作品读了一遍又一遍。这种乐趣总算稍稍治愈了我迷恋小说的毛病。不久,我喜欢阿热西拉斯、布鲁图斯、阿利斯提德这些《名人传》里的人物,便胜过了喜欢奥隆达特、阿塔迈纳和珠巴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了。读了那些有趣的书,我和父亲作了一些交谈,由此形成了自由主义和共和的思想;桀骜不驯,狂妄自傲,不受束缚,不服奴役的性格也得以形成;我一生中稍稍遇到逆境,这种性格便使我苦恼。我不断想着罗马与雅典,简直可以说生活在罗马和希腊的伟人之中。再加上我生来就是一个共和国的公民,父亲又是个忠心的爱国者,我便发狂地学他的样。我以为自己是希腊人或罗马人,是所读传记中的人物。读到描写那些人物忠心耿耿,英勇无畏的地方,我深受感动,眼睛就变得格外有神,声音也变得格外洪亮。有一天,在饭桌上讲起塞沃拉(古罗马青年,夜间刺杀入侵者的国王,错杀他人,因此后悔,把手置于火上烧灼,以此来惩罚自己)的壮烈事迹,竟把手伸到火盆上来表现他的行为,把大家吓坏了。

我有一个哥哥,比我大七岁,当时在跟父亲学手艺。家里人对我极为疼爱,对他就少了些关心,这种厚此薄彼我并不赞成。他的教育因此受了影响,年纪轻轻就学起放荡来了。后来把他送到别的师傅那里去学艺,他仍像在家里一样经常跑出去鬼混。我几乎见不到他,勉强能见上一两面;但我确实喜欢他,他也喜欢我;一个顽劣儿童能把一件事物喜欢到什么程度,他喜欢我也就到了什么程度。记得有一次,父亲发火了,狠狠地打他,我急忙冲过去,紧紧抱住他,用身子掩护他,替他挨打。我抱着他死不松手,父亲只好饶了他;也许是因为我又哭又叫,父亲心软了,也许是他不愿意让我替哥哥受罚。后来哥哥变得更坏了,终于离家出走,一去无踪。过了一些时候,家里人才听说他在德国。他一封信也不给家里写。从那以后,就再也不知道他的下落。这样一来,我就成为独子了。

这个可怜的孩子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但他弟弟可就不同了。即便是国王的儿女,受到的关爱和呵护,也不会超过幼年的我。我那时是周围人疼爱的对象。大家疼我,却不宠我,这倒是少见的事。直到我离家为止,家人从不让我单独上街,和其他孩子一起追跑嬉闹,也从不压制或者迁就我的怪脾气。有人说那怪脾气是天生的,其实是教育的结果。我有我那个年龄的缺点:饶舌,馋嘴,有时还撒谎。我会偷果子、糖果和别的食物,但我不会干坏事,搞破坏,给别人添麻烦,折磨可怜的小动物,用这些行为来取乐。不过我记得有一次,邻居克洛特太太上教堂听布道,我就在她家锅里撒了一泡尿。说实话,至今想起这件事,我还觉得好笑,因为克洛特太太虽然是个善良女人,却是我一辈子见过的最唠叨的老太婆。我幼年干的坏事,实实在在的,也就是这些。

P10-11

序言

卢梭的全名叫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著名作家,1712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新教徒家庭,1778年死于贫病交加之中。

卢梭的一生是贫穷的一生,艰难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十岁时父亲又因一起法律纠纷流亡他乡,他就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从十六岁起他离开日内瓦,在瑞士、意大利、法国等地流浪,当过伙计、仆人、家庭教师。但他从未因为生活不幸、身体有病而放弃个人奋斗。他经过长期的刻苦自学,获得了广博的知识,具备了深厚的学养。长期在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以及在共和制的日内瓦与封建制的法国两地的亲身体验与鲜明对比,他对当时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感受甚深,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人权意识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1749年,他应法国第戎学院的有奖征文,写了一篇《论科学与艺术》,一炮打响,一夜成名。1755年,他又再次应征,写下了著名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在这两篇文章里,他谴责了人压迫人的封建制度,论述了天赋人权和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1762年,他出版了《社会契约论》,提出了由公民选举领袖的共和制的政治纲领,成为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近现代世界很有影响的思想家。

卢梭在文学上成就不凡。他写的三部文学名著,为他在世界文学史上赢得了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第一部是长篇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在《忏悔录》里有时又名《朱丽》),发表于1761年,写的是贵族小姐朱丽和出身平民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的爱情悲剧。卢梭在小说中高举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大旗,讨伐封建的门当户对思想,宣扬个性解放,自由恋爱。《新爱洛伊丝》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是第一部把爱情当作人类高尚情操来歌颂,并描写了风景秀丽的大自然美景的小说,对后来的法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部是1762年发表的《爱弥儿》。这是一部哲理小说,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小说的副标题就叫作《论教育》。它写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进入社会所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得到健康的自由发展,避免社会偏见与恶习的影响。因为书中的观点激进,对封建制度和教会势力不利,个别地方又触怒了当朝权贵,便招来了当朝疯狂的迫害,不仅作品被查禁焚毁,作者也差点身陷缧绁,被迫四处逃亡。卢梭自称这部作品是构思二十年,执笔三年的产物。通过描述爱弥儿的成长过程,卢梭阐述了以自然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其中关于体育、德育、智育等许多论述所蕴含的教育思想烨烨生辉,引起众多人事的欢呼。歌德称这部书是教育的福音;康德因阅读《爱弥儿》而忘却了几十年的定时散步的习惯。

第三部就是《忏悔录》。它是卢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出版二百多年来,至今仍在世界各国畅销不衰。有人列出十本对我国读者影响最大的译著,《忏悔录》赫然列在榜首。

《忏悔录》一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卷,写于1766年至1770年,分别于1782年和1789年出版。前六章为上卷,叙述卢梭1712年出生到1742年到巴黎之前的经历。后六章为下卷,写的是作者来到巴黎直至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的经历。1766年以后的事情,卢梭本来准备放到《忏悔录》第三卷来写,但不知何故没有写出来。

卢梭的《忏悔录》其实就是回忆录。一般人写回忆录,总是文过饰非,隐恶扬善,只提自己最得意、最荣耀的事,不说自己的过失与罪孽。而卢梭则不同,他把自己做过的事情,不论好坏善恶,都坦率地写出来,交给读者评判。纵观全书,卢梭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不仅写出了自己艰难求生、刻苦自学,终于有所成就的经历,也写出了一生所做的不足与外人道的坏事丑事。例如他写了自己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有手淫的习惯,有嫖妓的经历,有对姑娘露阴的痞事,有诬陷他人的罪恶,甚至内心一些见不得人的思想,比如恋上朋友情人,想挖墙脚的想法与行为,他也和盘托出。正因为具有这种惊人的真实性,《忏悔录》才成为震撼人心的文学名著,成为回忆录这种文学样式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卢梭的《忏悔录》还是18世纪法国和欧洲的一幅社会生活长卷。作者在叙述自己一生经历的同时,花费较多笔墨,对周围的世界作了真实的描绘。他在书中写了各种各样的人,既有下层社会的工匠、流浪儿、娼妓、农夫,又有上层社会的元帅、亲王、大臣、外交使节、朝廷命妇等,也记了各种各样的事,内容涉及婚姻恋爱、男女关系、社会生活、文化娱乐等,尤其是书中记载的卢梭与法国一些启蒙思想家和文人学者的交往,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忏悔录》在写人叙事的时候,不仅深刻地刻画了卢梭的性格、志趣、爱恨情仇,而且突出地表达了他追求自由、平等与正义的思想。卢梭最恨压迫人、残害人的封建制度,与非正义的黑暗势力势不两立,宁愿遁世隐居,过清贫生活,也不肯巴结权贵,向恶人低头。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的启蒙意义,就是在今天,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清除封建余毒,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创造与维护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等现代公民社会的首要环境、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管筱明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从一个很边远的小地方走出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我读了很多书。我觉得读一本优秀的书,相当于自己多活了一辈子。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阿来

一辈子读过一本经典和没读过一本经典的人生整个都不一样,我不敢劝你们读一辈子的经典,但是希望你们至少认认真真读一本经典。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马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忏悔录(全译典藏版)(精)/经典名著大家名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卢梭
译者 管筱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18873
开本 16开
页数 54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18
CIP核字 2015309387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60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