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猫头鹰学术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本文学文化专著。作者通过对“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反复和深入阅读,以新的文学思想为背景,力图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解释文学工作的文化意义和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以这些作品的各种悖逆、含混、反常、疑难现象作为突破口,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寻找这些现象的意义,最终使读者悟得文学思想和文学的文化内涵,从而分析社会生活中人类的行为和动因。

内容推荐

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努力发现和说明文本的各种悖逆、含混、反常、疑难现象,即作品的症候,并以此切入文本的最深层含义,由作家创作的无意识动因,深入挖掘、分析艺术创造的生动内核,重新阐释作品深刻、复杂的意义。作者的症候分析批评理论提出后,被指为“文坛独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大辞典》在蓝棣之辞条里认为他“立论独特,研究方法新颖,颇引起学术界注意”(1992)。

目录

自序

什么是“症候分析批评理论”

卷一 掩藏的症候

鲁迅:《呐喊》、《彷徨》

茅盾:《蚀》

柔石:《二月》

曹禺:《雷雨》

老舍:《骆驼祥子》

卷二 虽显犹隐

巴金:《家》

巴金:《憩园》

附:两代作家的迷惘——遇罗锦《春天的童话》

与巴金《憩园》的一点比较

巴金:《寒夜》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

钱钟书:《围城》

卷三 症候与历史文化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茅盾:《子夜》

沈从文:《边城》

李劫人:《死水微澜》

张爱玲:《倾城之恋》

张贤亮:《唯物论者启示录》

卷四 理论的症候

毛泽东心中的鲁迅什么样

相关评论资料

“症候”分析方法

好像一场倾盆大雨

关于“症候式分析”

不可重复的解读

“症候式”分析与解构主义

透视生命深渊的“第三只眼”

深度文学批评的一种模式

“症候式分析”的分析

对于创作无意识的考察

版本书目

试读章节

无论如何,子君和涓生把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理解得太简单、处理得太随便了。《伤逝》是对于怎样实现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思考。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留给后世深刻启示,这种启示并不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都消失了,或过时了。

子君的命运是永远令人惋惜的。子君的悲剧,在当今的世界,仍然在不断演出。子君虽然勇敢地冲出了家庭,但她没有自我,总是依附于男人,志趣平庸,没有理想。她时常在眼前的平庸与逝去的梦之间徘徊,因此,不断强迫男人回忆初恋时那一幕。子君从这里寻求满足,此外再没有别的世界。逝去的梦永远笼罩着她的生活,她的勇气在平庸的婚姻生活里消磨殆尽了。任何一个女性在初恋时总会被追求的,但假如停止在这里,悲剧就会发生。

如果我们试比较一下子君的恋爱悲剧与丁玲、冯沅君、凌叔华等的成功恋爱,一定会很有启示。

涓生的形象通过“手记”而得以刻画。涓生是一个靠不住的、不负责任的小文人的形象。很会说一些诗性的甚至是警策性的空话,他对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理解很肤浅,而且是实用主义的。涓生当然是善良的,然而是无耻的。鲁迅为了减少对他的批评的强度,使用了让他自我忏悔的写作策略。正如他的忏悔,他是卑怯的,大体上说仍然是古代文人“始乱终弃”模式的现代版。涓生不像是在追求理想,而是追求时髦,他把婚姻自由当作时髦,他求爱的方式也不过是照搬西方电影。时髦的事情在他的生涯中一幕幕演出,同时也就很快遗忘了,“同居以后一两月,便连这些断片也化作无可追踪的梦影”。唐瞍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涓生的“烦厌”情绪,恰好说明他没有力量去粉碎社会更大的压力,只是归咎于子君,归咎于有了一个家庭。我认为,涓生的悲剧正在这里:他不了解自己对于婚姻生活烦厌情绪的由来,也不真正了解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甚至并不知道什么是爱情。

小说毕竟不同于杂文,杂文虽也用形象,但毕竟是逻辑的,小说却是用故事和人物来思考。《娜拉走后怎样》是杂文,而《伤逝》是小说,虽然二者主题相通,但小说的故事、形象往往大于主题,故事所含蕴的东西,意味深长。

《伤逝》里写到了爱情的成熟。这篇小说共有十八节,在第五节里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就成熟了:“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当一次爱情成熟了,是否就意味着爱情的最美好的时光和体验都无可奈何地逝去了呢?鲁迅用“伤逝”作标题的真意,是否在此呢?可不可以说,最让人悲“伤”的是随着爱情的成熟而“逝”去的爱情的快乐?“不过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爱的成熟掩盖了爱情双方的真隔膜?如果真可以这样理解,那么,这就是说,随着爱的成熟而来的,不仅是爱的激情的逐渐消退,而且无法消除的隔膜里逐渐生长的危机,最终将使得爱的双方成为怨偶。

P19-20

序言

有一种猛禽,古时名“枭”,俗称“猫头鹰”。它习性古怪:黑夜活动,白昼栖息;即便睡去,也睁着一只眼睛。这独异的生活方式,使它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目光和视野。猫头鹰飞翔时悄无声息,偶尔发出一两声怪叫,难免令人惊悚。

在希腊神话中,它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图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幅,作为丛书的标志。

我们渴慕智慧,我们祈求新声。这便是“猫头鹰学术文丛”的由来。

编 者

一九九八年九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猫头鹰学术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蓝棣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55388
开本 32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6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