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上帝的荒野中
内容
编辑推荐

“水是如此清澈,几乎像不存在一样,当我们在植物和鱼上面漂游时,就像是悬在空中,探索着真正的仙境……”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在哪里还有这样的场景呢?本书作者约翰·缪尔,作为一名自然保护主义者,以其对自然界的狂热迷恋,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画卷。本书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崇敬、赞叹,也表达了他对回归简单纯朴生活的热爱。

目录

序言一 严春友/1

序言二 弗农·卡斯蒂森/5

山间随想/1

我童年和青年的故事

第一章 在苏格兰度过的童年/8

第二章 新世界/33

第三章 在威斯康星农场的生活/51

第四章 鸟的天堂/73

第五章 年轻的猎手/89

第六章 耕童/105

第七章 知识和发明/125

第八章 世界和大学/135

加利福尼亚的山

第一章 内华达山/148

第二章 雪/163

第三章 内华达高地近景/173

第四章 冰河湖/193

第五章 林中精灵——道格拉斯松鼠/213

第六章 河水泛滥/225

第七章 内华达山脉的雷雨235

第八章 乌鸫/239

第九章 内华达州的山麓小山/253

试读章节

高山中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奇迹!雪花的晶莹、小雨滴的拍打、小虫的嗡嗡、甲虫的轰鸣、蚂蚱欢乐时的咔哒,鹰、鹣鸟和乌鸦的尖叫,鹤“库拉拉”的叫声、鹅的叫声、鹧鸪的鼓声、天鹅清亮的呜叫、蛙的嘎嘎声、蛇呼呼的嘶叫,瀑布的轰鸣、大瀑布的呼啸、雷声的隆隆、地震的震颤,催人睡眠的小河的私语、旱獭的尖叫、松鼠的吠叫、狼的嗥叫、鹿的鼻息声、熊的暴喝、老鼠的吱吱声,以及潜鸟的哀鸣——这是孤独的、也是最狂野的声响……

只要没有太多外物的牵挂,人们就可以在山里享受狂欢。在这里人们被事物内在的气质所吸引。身体渐渐消隐,而灵魂得到解放……

只有风暴的呼啸才是和巨大的荒野相称的音响松树急切地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它们弯下身子,挥舞枝干。用枝条做出各种各样急切的姿势,像饥饿的狮子一样吼叫,像暴露在风雨中的哨兵一样拱着肩,弯着腰……

但是谁又能想到,在这样鲜活丰沛的生命中,在这样无处不在的美景里,还有疾病、痛苦和死亡?P3几乎在平时的每个周六、假期中除了礼拜天之外的每一天都跑到海边或是田野里去。大人们以一个孩子整天野在外面会沾上歪门邪道为由,严厉警告我必须老老实实地在家里的花园和后院里玩,但是没有用。哪怕严厉的惩罚像阴影一样躲都躲不掉,孩子们血脉中的野性还是像行星一样沿着它自己的轨道前行,根本就无法阻挡。

我的关于乡村最初的记忆来自于还不满三岁时和祖父一起做的短途散步。有一次,祖父带我到罗德岱(Lauderdale)勋爵的花园里玩。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长在向阳墙边上的无花果树。我尝了尝无花果,至于苹果则是想吃多少就有多少。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干草地里散步时,在一个干草堆上坐下休息,突然听到一声刺人鼓膜的尖叫。我急切地跳了起来,赶紧叫祖父也来听。祖父说他只听到风声,但我仍然坚持要挖开草堆看个究竟。最后我们找到了那奇怪的叫声来源——一只母田鼠,在它身边有六只光秃秃的小田鼠正紧紧地叼着它的乳头。对我而言,这是一个神奇的发现,可以说一个在荒野的洞穴里发现母熊和它的幼崽的猎人也没有我激动。

不到三岁的时候我就被送进了学校。校园生活的第一天应该是挺让人惊奇的,但现在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只记得仆人给我洗脸时把肥皂沫弄到了我的眼睛里,妈妈把一个绿色的小挎包挂在我的脖子上免得我把它丢了。P9

序言

这是一本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媲美的书。

不过,与梭罗不同的是,本书作者约翰·缪尔骨子里就是一个“自然主义者”,而梭罗的接近自然更多地具有一种实验的性质。这从他们不同的经历和兴趣可以看得出来。梭罗的一生主要是在“文明”社会中度过的,大部分时间从事著述活动;而约翰·缪尔的人生轨迹与梭罗相反,他本来有许多次机会离开他所生活于其中的荒野,而且能够成就人们所谓的事业,但他都放弃了,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从文明社会逃回荒野,是他一生中一再发生的事件,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荒野,对他仿佛有着难以抗拒的魔力,只要有机会他就逃回山林,逃回河边。梭罗热衰于著述,而约翰·缪尔轻视文字,他认为任何文字都不能完全传达山的巍峨、水的清澈,不能传达融于自然时的种种直接感受。

因此,如果说梭罗是一个自然的观察者,那么约翰·缪尔本人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就是山川,他就是河流,他就是飞鸟,他就是昆虫。因为,约翰·缪尔在描述这些存在物的时候,不是在观察,而是在感受;不是在欣赏,而是在呈现。他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就是那存在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为什么在说他是一个“自然主义者”的时候加上引号的原因,他不想成为什么“主义者”,而只是去存在。

由于这种不同,人们可以看到,梭罗的世界是秀美的,而约翰·缪尔的世界则是粗犷的。前者如同中国江南水乡的女子,而后者犹如北方山野里的汉子。

这是一本使人心灵宁静的书。它所展现的,与其说是约翰·缪尔的经历,不如说是他一生中所感受到的大自然。他所讲述的不是他自己的故事,而是大自然的故事。人的故事充满了血腥与诡计,而自然的故事是纯净的,当你聆听着山涧那潺潺流水声,当林中那千鸟百虫的歌唱穿透你身心的时候,还有什么烦恼可言呢?

我们常常抱怨,人生的负担太沉重了。可是,我们是否想过,这负担来自何处?当我们回到自然的时候才明白,它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于我们自身。人虽然不能没有欲望,但心灵给他自己承栽的欲望太多了,这些欲望不用说一辈子满足不了,即使让他活十辈子,也还是难以满足。这样一颗满载欲望的心灵,怎么能够轻松远行呢?我们不可能没有欲望,却有必要把它减少一些。

这是一本回归自然的书。肤浅的科学观念使我们自以为对自然已经了如指掌,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大自然面前猜谜语的孩童。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动物更聪明,常以不屑一顾的口吻谈论其他动物,然而,这正是他不聪明的地方。动物并不积累财富,甚至连食物也不积聚,它们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娱乐和玩耍。人类正相反,他们整天工作、工作,好像是为了工作而活着,仅有的娱乐也不过是为了缓解一些工作的紧张,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如果真正了解了生活于我们这个地球的森林、河流,地上和地下的动物、植物、昆虫的生活和智慧,我们或许会说,人是一种多么愚蠢的动物啊。人类是惟一一种离开金钱就难以生存的动物,也是为了金钱而不惜生命的动物。人已经成了金钱的奴隶,当一个人逐渐地积累了较多的金钱,想好好享受一下的时候,他已经衰老了,不得不离开生命的餐桌。而动物没有钱,不也照样活得好好的吗?

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也许你会说:万物并非沉默无语,它们时刻都在歌唱,你原先没有听到这自然的歌声,是因为它被欲望的嘈杂声淹没了。只有那些宁静的心灵,才能够听到万物的吟唱——而这吟唱,是能够穿透人们灵魂的。

当我们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切不可忘记了约翰·缪尔的忠告:自然并不在书本中,而在书本之外。大自然就在你身边。如果携带着一颗充满欲望的心灵,那么,即使你身居大山深处,住到狗熊的窝里,也依然不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相反,放下欲望,用自然的眼光去看待自然,你身边的一切都会变得美丽起来。春天的蓓蕾,发芽的小草,夏日的雷电,碧绿的叶片,秋后的清潭,夜晚昆虫的鸣唱,冬天飘扬的白雪,雪中原野和远山孩童那天真的微笑与哭泣,老人那慈祥的表情,少男少女们为爱情所燃烧而红润如花的面庞这一切,不都在你身边吗?美,并不遥远;自然,并不遥远,只要你用心灵去倾听。

严春友

2005年4月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上帝的荒野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缪尔
译者 毛佳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94917
开本 32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09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