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文字和作品图片两部分。文字部分着重介绍川派盆景的历史演化过程、艺术特色、造型技法和特点,以及川派盆景所采用的主要树种、石种及养护重点。作品图片赏析部分介绍了130多件川派盆景的代表作,每件作品都独具匠心,使读者得以赏心悦目的同时,更可了解川派盆景的基本技艺和文化韵味。
图书 | 中国川派盆景(精)/中国盆景流派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分文字和作品图片两部分。文字部分着重介绍川派盆景的历史演化过程、艺术特色、造型技法和特点,以及川派盆景所采用的主要树种、石种及养护重点。作品图片赏析部分介绍了130多件川派盆景的代表作,每件作品都独具匠心,使读者得以赏心悦目的同时,更可了解川派盆景的基本技艺和文化韵味。 序言 四川盆景自东汉雏形,起兴于唐、宋,成型于明、清,其间一路沉浮,最终形成风格流派。四川古称“巴蜀”,其地域涵盖川西和川东,故川派盆景实际包括了以成都地区为代表的川西盆景和以重呋地区为代表的川东盆景。 岁月悠悠,川派盆景曾以“高等艺术,美化自然”驰誉于世。由于四川山水、树木极为雄奇丰厚,地貌环境又临大山险水,故其山水盆景即以幽、秀、险、雄、高、悬、陡、深之造型,集合于盆盎内;树木盆景则以苍古、虬曲、飞垂、倒挂之格律,浓缩于盈握中。蜀中盆艺家潜心悟道,细心体察,精制技艺,故尔形成了独有的川派盆景造型格律与技法,以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区别于其他流派。 春去秋来,逝者如斯,艺术当随时代,而今川派盆景在继承传统中,咏吟对大自然深情的自然类树桩盆景、山水盆景、树 石组合类盆景已流畅于世;技法上继承传统,脱出传统;造型上师法自然,高于自然,体现了新时期川派盆景的新的艺术内涵与画意。 百涛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当盆艺家将心中流动的情感与充满生饥的自然 山川融为一体,以主体心灵空间意识的流动总量,同自然山川生命的流动总量相饱台,把面对茫茫大干世界的浩大气魄和对生命的哲理性的领悟,融寄于山中水中,让人们在大自然山川景物的关照和交融中,获得情感的渲泄和升华,这是何等壮阔的宇宙精神。川派盆艺家不正是在川康、巴蜀的大山险水、苍松古木中细心地领悟和体察么,不是在小小的盆盎中领悟生命情感的存在么! 景如画,盆如纸,历代的川派盆艺家都是在白如宣纸的盆盎中,用山、草、树、石抒写自己生命的印迹。 本书仅以数页篇幅描述川派盆景之脉络,实不能概之以全貌,仅为盆艺爱好者了解、欣赏川派盆景之敲门砖,有不尽之意,仍在此书外。 张重民 2005年春于归朴堂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川派盆景(精)/中国盆景流派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重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38046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S688.1 |
丛书名 | |
印张 | 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2 |
宽 | 149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3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