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一书,主要研究我国古代,主要是北魏以前的山川河流水道。其中,也融合有政区沿革、历史事件、城市聚落、交通道路、桥梁津渡、经济物产、名胜古迹、地方掌故、奇闻佚事、民谣谚语等内容。本书精选了其中几篇经典文章,并给予注解和评论,相信,有兴趣学习阅读的读者会从中获益匪浅。
图书 | 水经注选评(新世纪古代历史经典读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水经注》一书,主要研究我国古代,主要是北魏以前的山川河流水道。其中,也融合有政区沿革、历史事件、城市聚落、交通道路、桥梁津渡、经济物产、名胜古迹、地方掌故、奇闻佚事、民谣谚语等内容。本书精选了其中几篇经典文章,并给予注解和评论,相信,有兴趣学习阅读的读者会从中获益匪浅。 目录 编者的话 1 导言 1 一、鄯善屯田 l 二、蒲昌海 6 三、西海及大小榆谷 11 四、洮水 17 五、青山峡至石崖山 27 六、朔方郡四县 33 七、南河、北河、阴山 36 八、统万城 57 九、孟门 62 十、潼关 67 十一、砥柱 72 十二、荥阳至滑台城 8l 十三、广武涧 90 十四、白狼水 94 十五、三江 104 十六、淮水 111 十七、三峡 162 十八、林邑 172 试读章节 潼关、函谷之间,北临黄河,南为崤山,古称桃林之塞,谷道狭深如函,树木茂盛,不见天日,号称天险。战国时代,秦势力范围的东界,大致达到在今河南灵宝市北的古函谷关一带,所以苏秦说秦惠王:大王之国“东有崤、函之固”(《战国策》)。西汉一统,割裂形势已不复存在,函谷关的重要性降低,武帝P70时移关于今河南新安东,为新函谷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破马超于潼关,潼关之名,始见于此,可见当时潼关已替代了函谷关的地位。唐以前习称的关东、关西,即先后以函谷关、潼关为界。潼关因处于黄河急转弯处的南岸,受水流直冲,“潼”即“冲”,故名;一说因附近有潼水得名。《寰宇记》卷二十九华州华阴县潼关:《三辅记》关因水得名;又日本名冲关,河水自龙门冲激至华山东,故以名之。《水经注>也引有此两说。这是先有潼关还是先有潼水名称的问题,自古有两种说法,不易搞清楚。 《注》认为潼关到函谷关所在的崤山一带,都是函谷地区。这是广义的函谷,也是传统的说法,所以<注>文在引潘岳<西征赋》“溯黄巷以济潼”以下,叙述了函谷的险要及世人评价,但是接着引郭缘生<述征记>说曹操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此地”好像是在狭义的函谷关附近,其实不是,<三国志·魏志.武帝记>建安十六年(211)记载说,当年马超、韩遂屯潼关,曹操与超等夹关而军,可见指的是潼关,以下提到的曹公垒、风陵等也都在潼关附近,这是在阅读本段时需要注意的。P7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水经注选评(新世纪古代历史经典读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永复//赵燕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3512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9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8.4 |
丛书名 | |
印张 | 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1 |
宽 | 140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