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竞争城市/21世纪城市新形态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像一个生命体一样,任何城市在众多城市构成的生态圈中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都会不断经历从充满青春活力期转向衰老甚至死亡,成为废都,除非它不断抓住创新的要素而不断更新自我,获得新生命力。各个城市,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生命力不同,因而其竞争力也不同。分析影响各个城市内在竞争力的因子,描述处于勃勃生机、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竞争力的城市形态,这就是竞争城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城市竞争理论与竞争型城市的概念(1)

 第一节城市发展的三大理论(1)

 第二节国内外有关城市竞争力的理论(8)

 第三节城市竞争的“点一网”系统理论(15)

第二章要素结构——竞争型城市的微观基础(28)

 第一节竞争型城市的要素分类(28)

 第二节要素培育与要素的区域和全球规划(37)

 第三节城市竞争的新概念一城市创新环境(48)

第三章企业竞争力——竞争型城市的核心(56)

 第一节企业竞争力与竞争型城市的关系(56)

 第二节中小企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62)

 第三节大企业与城市竞争力(70)

 第四节跨国公司与城市的竞争力(74)

 第五节企业的网络化集聚与城市竞争力(79)

第四章产业竞争力——竞争型城市的具体内容(85)

 第一节产业与城市竞争力(86)

 第二节产业的外部贸易联系与城市竞争力(100)

 第三节产业转移与城市竞争力(104)

第五章城市功能——竞争型城市的最终体现(109)

 第一节城市功能的涵义及其分类(109)

 第二节城市功能定位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119)

 第三节国际化和服务业化——城市功能的发展趋势(132)

第六章生态化——竞争型城市的终极目标(140)

 第一节生态城市的内涵与理论基础(140)

 第二节生态型城市与竞争型城市的关系(150)

 第三节建设最适合人居城市的理论和实践构想(155)

 第四节循环经济与城市绿色竞争力(162)

第七章城市经营——竞争型城市的必然选择(171)

 第一节城市经营的提出背景和内涵特征(171)

 第二节城市经营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177)

第八章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竞争型城市的计量基础(199)

 第一节现有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简要回顾(200)

 第二节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208)

 第三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思考(225)

第九章城市化——竞争型城市的外部动力(230)

 第一节城市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31)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中的制度支持系统(242)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支持系统(247)

 第四节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提升城市化的质量内涵(254)

第十章城市群——城市化的高级形态(261)

 第一节城市群内涵与我国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262)

 第二节构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战略思考——以长江三角洲为例(270)

 第三节长江三角洲城市关系整合及苏州的对策(289)

第十一章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型城市的必由之路(298)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 响(298)

 第二节城市全球化和全球城市化(303)

 第三节中国城市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10)

 第四节在参与中提升自身能级——以上海建设“四大中心”为例(316)

主要参考文献(324)

后记(331)

试读章节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城市竞争力“五要素论”①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五要素论”。即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包括五个一级指标系统,分别是城市实力系统、城市能力系统、城市活力系统、城市潜力系统和城市魅力系统。

(一)城市实力系统

城市实力系统主要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力的全面评价,反映城市规模、结构、基础功能和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等,揭示出城市的经济地位和竞争基础。本指标体系使用了以下五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实力: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能力系统

城市竞争力的竞争优势与占有、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能力呈正相关。竞争力本质体现为市场化占有、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权利的大小。市场化配置资源和要素的权利大,反映出城市竞争力的优势,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权利是由城市实力为基础的城市集聚能力、辐射能力、流通能力和增长能力产生的。本指标体系使用了四个指标反映城市能力系统:集聚能力、辐射能力、流通能力、增长能力。

(三)城市活力系统.

一个城市要想保持活力,它必须创造比竞争者更多的价值。城市创造价值的机制反过来取决于城市有效运用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为城市的活力。一个城市的市场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所拥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更取决于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前者是城市竞争的必要条件,但它与城市的竞争地位不一定成正比,而后者才是城市保持持久活力的关键。本指标体系使用了五个指标来衡量城市活力:企业活跃度、资本市场成熟度、市场开放度、创新环境、城市治理结构。

(四)城市潜力系统

城市潜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城市在未来或潜在竞争中能够夺取、控制制高点所需的要素支持的完备程度,是城市延续与发展的后劲。城市潜力系统利用城市资源在市场空间的有效配置促使城市效率最大化,以实现生存平台的跨越和生存模式的革新,获得城市再生和更高层次的新生。本指标体系使用了五个指标反映城市潜力系统:市场空间、资源效率、投资吸引、社会成本、人力资源。

(五)城市魅力系统

城市魅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加速器,是现代城市的灵魂。城市魅力是多种积极因素的综合性组合,这种组合使城市具有潜质,对城市发展具有乘数效应。本指标体系使用了城市品牌认知度、城市形象影响力、城市文化凝聚力和城市游客满意度四个指标来反映城市魅力。P200-201

序言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作为独立的主体,其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家和区域之间竞争主要表现在城市层面上,城市竞争已成为学者和政府关注的热点,城市竞争力排名也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因为它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对城市起到一种无形的广告效应,对于增强城市竞争力亦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政府这种关注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种对GDP的盲目崇拜,暴露出一种“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的体制弊端,与科学发展观是格格不入的。城市竞争如果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有可能是一种无序竞争,从而导致千城一面,使城市发展失去个性,失去比较优势,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本质动力。作者并不反对对城市进行科学的定量研究,但完全数量化,将活生生的城市有机体进行打分排名,不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反倒是“应试教育”在城市发展中的体现。

由于长期受计划体制的束缚,城市运行处于封闭环境,城市个性受到了压抑。我们今天提城市竞争,就是强调在全球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在竞争过程中,找寻每个城市的科学定位,在此基础上形成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良好的分工。城市竞争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从时间层面上可以将我国城市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城市之间无序的竞争、城市协调性博弈,以及区域一体化的过程(郑连虎2004)。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渤海经济圈等三大圈层内已出现了城市化地区,网络已成为城市发展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正是基于这一点,本书提出“点一网”系统理论,第二章到第八章主要是将城市作为一个点进行研究,后面第九章到第十一章,主要是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更突出城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未来城市竞争更重要是表现在地区上,即整体的城市竞争力上。

竞争型城市概念提出是符合时代背景的,时代发展把城市推向竞争的舞台,但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这是一个长期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相信市场的力量,这个过程应该是我们制度和文化再建的过程,同时又是各种要素整合的过程。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我们城市的各种要素和力量是支离破碎的,如何通过竞争型城市的构建,使各种力量整合起来,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本书关于“竞争城市”概念提出蕴涵着更深的内涵,它不仅仅是城市竞争力的简单排序过程,它是对城市本质的回归,它是将城市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去探视现代城市之形,而且更重要的是探视现代城市之魂。如果城市被看作是市场的主体,首先是城市本身的变革过程,或者说是城市聚变的过程。同时,在现在特有的时空背景下,我们审视城市的发展,它是更大系统的自身系统,将自身融入更大系统,这也是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特别是中国的城市将重新进入认识自我和认识环境的过程,这两者是完全统一和互动的。只有从更广的视角才能对自身进行科学的定位,只有科学的定位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必须走出自我,与环境统一,这将构成一个系统。在本书中,贯穿始终的是整合系统理念,无论是微观的要素分析,还是宏观的城市群分析,都运用这样科学的思维。而国内许多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似乎过于偏重指标分析,进行竞争力排序,实质上仍然受到传统分析思维的影响,在此我们更强调整体的发展,这是本书在竞争城市研究上的鲜明特点。

后记

我生于农村,从小生活在农村。读小学六年级时随父母一起迁入了城市,此后就一直在城市里生活。由于求学、工作等原因,我曾在中国多个城市生活过。作为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者,在求学期间,跟随我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研究员参加各类实地考察和调研,走过了许多城市。城市作为区域的一个节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竞争型城市作为当前城市研究领域的热点,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呈现给读者面前的这本著作,便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苏州大学校长助理、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任平教授以及苏州大学商学院夏永祥教授等人的热情关注、大力支持,并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正值我在江苏省宿迁市挂职,时常两地奔波。本书先由我拟定写作大纲,商学院区域经济学的几位硕士研究生成涛林、李欣、赵丽、李娟根据大纲为本书部分章节撰写了初稿,各章撰写者分别为:段进军,第一、二章;李欣,第三、四章;赵丽、段进军,第五、七、十一章;李娟、段进军,第六章;成涛林、段进军,第八、九、十章。最后由我统稿,在统稿过程中,成涛林同学替我承担了大量的文字处理及排版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中肯定有不足之处,诚恳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教,提出宝贵意见。

段进军

2004年3月18日于苏州大学凌云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竞争城市/21世纪城市新形态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段进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74125
开本 32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99.27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2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