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从微观、宏观、体制三个主要方面,对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全方位探察。最后,总结并分析了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环境,以及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书中的观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图书 | 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运用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从微观、宏观、体制三个主要方面,对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全方位探察。最后,总结并分析了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环境,以及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书中的观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内容推荐 跨国并购这种国际上主要的外商投资方式在我国才初露端倪,跨国公司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障碍还很多,除了政策法规方面的障碍,如外资控股比例的行业政策、国有资产的评估和处置规则、资本市场开放问题、公司法的适用性问题等,还有在外商投资的实践中出现的变化,也让许多人感到焦虑不安。面对这些问题,学术界的研究还明显滞后,因此,有必要关注跨国公司并购我国国有企业这一重大课题。 本书稿从国际投资的发展趋势着手,把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与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总体战略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角度,结合国内已有的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分析和研究了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现状、出路和具体措施,以及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对国家经济安全、民族经济发展等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 后记 在书稿付梓之际,“郎顾之争”正处于白热化。本书作者注意到在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公正现象。但并不能由此便否定1999年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进行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分布结构和布局的方向。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源在于所有者缺位、国有资产代理人行为扭曲条件下内部人控制泛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国有资产转让环境失衡。中国目前要做的是加快国有资产转让的环境建设,如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公正科学的评估体系,完善国有资产评估队伍,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实行公开竞争的资产转让制度,建立复式财政预算体系,使国有资本的专门性财政预算和公共预算分开,国有资产转让收回的资本金用于充实社会保障资金和再投资;应该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而不是改变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因此,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参与跨国并购,鼓励外资控股并购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战略是正确的。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国家开发银行的付新做了大量工作,孙倩、付新、朱凯、许慧青、刘雷、曾琪、王悦等人完成了本课题部分章节的初稿写作。 由于我们的学识所限,书中观点存在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课题的研究和成果出版得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十五”规划项目资助,资助项目号:0lJA790053。 《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 课题组组长:桑百川 2004年12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桑百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4968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8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79.2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