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内容
编辑推荐

伦敦博物馆众多,发展历史悠久,它们的魅力就在于丰富而多变的策展,与现实紧密结合,让人看见了过去,体验了现在,也想像着未来。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等,固然在建筑及空间设计上有不少有趣的表现,但许多规模较小、却充满奇趣主题的博物馆,像扇子博物馆、玩具博物馆、战争博物馆等等,暗藏着更多惊喜。

事实上,并不需要拥有多么丰富的艺术背景,才能体会博物馆及美术馆带给人们的喜悦。最重要的无非是静下心来,深深感受。不管是建筑、历史、展品、规划、休闲、氛围,只要打开它的大门,那里就存在着“发现”的愉悦。本书作者融合了旁观者的客观陈述、报道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让“阅读”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与旅行的艺术。

内容推荐

英国是发展出博物馆学的国度,也是全世界博物馆密度最高的国家,而伦敦就是博物馆的首都。读了本书后,不难发现作者的秘密,表面的层次是,一扇为你开启美丽缤纷神游般的视窗,深层的秘密其实是,他告诉了你玩博物馆的99种联想和记录方法。

目录

1.进入“酷”不列颠的设计世界装饰艺术、建筑及设计博物馆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18

设计博物馆/26

服装与面料博物馆/34

杰佛瑞博物馆/38

索恩爵士博物馆/44

2.窥见伟大的艺术心灵

泰特博物馆/50

泰特当代艺术馆/54

国家美术馆/60

国家肖像艺术馆/64

皇家艺术学院/70

考陶尔德学院艺廊/76

吉尔伯特收藏馆/78

萨默塞特“艾尔米塔齐”美术馆/80

萨齐艺廊/82

蛇形艺廊/90

市政厅艺廊/94

3.穿越时空的美丽境界

大英博物馆/98

霍尼曼博物馆/110

自然历史博物馆/122

科学博物馆/126

4.唤醒心中的童年快乐时光

伦敦草泽生态中心/134

童年博物馆/138

波洛克玩具博物馆/144

5.寻访城市的离奇身世

伦敦博物馆/152

船坞地博物馆/156

皇家战争博物馆/162

国家海事博物馆/170

伦敦运河博物馆/174

华莱士典藏博物馆/180

肯伍尔德宅邸博物馆/184

威灵顿博物馆/194

稀奇古怪、伦敦宝藏

戏剧博物馆/202

伦敦交通博物馆/208

罗斯板球博物馆/214

福尔摩斯博物馆/220

扇子博物馆/226

园艺历史博物馆/230

英格兰银行博物馆/234

皇家植物园邸园/238

钟表博物馆/242

布拉默茶与咖啡博物馆/246

后记 最想念的季节/251

试读章节

森林中的艺术殿堂

在伦敦北边汉普斯德石南园(Hampstead Heath)丘陵上,绿阴蔽日的好山好水之间,坐落着一排纯白色的古典建筑。

这座豪华的肯伍德宅邸曾经衣香鬓影,权贵名流川流不息,如今繁华褪去,美丽依旧。成为肯伍德宅邸博物馆后,偶尔还会出现在电影的古装场景中,比如说《新娘百分百》就曾在这里取景,因为它依然还保留了雍容的古典气质。

入主过肯伍德宅邸的贵族名流很多,包括英国的曼斯菲尔伯爵、俄国沙皇的孙子麦可大公(Grand Duke Michael)以及美国的百万富翁遗孀南茜·里兹等等,每位都大有来头,不过它最著名的主人,也是最后一任拥有者,却是来自爱尔兰的爱德华·健力士(Edward Cecil Guinness)。

从姓氏就可以猜到,肯伍德宅邸最后的产权握在都柏林著名的健力士家族这一全世界最成功的啤酒制造商之手。我前往都柏林采访的时候,特地到健力士博物馆去了解如此庞大的啤酒帝国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l759年,爱德华的曾祖父亚瑟在都柏林设立了健力土啤酒厂,靠着这墨色深浓、泡沫柔细的液体面包,渐渐拓展成行销全球的啤酒巨人。如果您知道,全世界每一天要喝掉一千万杯健力士啤酒,就不会讶异为何这个家族富可敌国,不但收藏许多艺术作品,还可以买下整个肯伍德大宅。

成为首位Iveagh伯爵的爱德华,在1925年购入肯伍德庄园,不幸的是,他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所幸1928年肯伍德宅院正式向大众开放,健力士家族也大方地将爱德华的艺术收藏捐给英国文化遗产(English Heritage)基金会,才让市井小民有机会一窥富豪之家的精美。

在历史建筑中欣赏艺术作品是一种很特别的经验,因为布置得再高明的展场也无法复制时光的足迹,因此肯伍德宅院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就为参观者带来了不同的参观体验。

这座乔治时代风格的大宅最初建于1616年。一个多世纪后,负责为曼斯菲尔伯爵重建这座宅院的建筑师罗伯特·亚当(Robert Adam),约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将肯伍德宅院塑造为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为了讲求均匀对称,肯伍德大宅的别墅,一边原是橘园温室侧翼(The Orangerv),另一边则由罗伯特·亚当增建了华丽的椭圆形图书室。

罗伯特·亚当是18世纪后期一位相当重要的建筑师,设计过后面篇章将提到的威灵顿博物馆阿普斯里之家。如同另一位英国重要的建筑师约翰·索恩一般,他也曾前住意大利研习古典建筑,并将之反映在希腊、罗马式的典雅设计风格上。

尤其在宅院南侧立面上,罗伯特·亚当使用了繁复而雅致的浮雕,装饰在水平及垂直的线条上。北边正面的门廊,则采用他在1768年所设计的爱奥尼亚式柱头。甚至在内部的铸铁楼梯,他都细心地以均衡而规律的花草图案加以装饰。精细的壁炉装饰以及宏伟的图书室,具体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富商慈善家的生活形态。

在他的理想中,是要将肯伍德庄园与周围的田园风景融合,因此他采用了“如诗如画”(picturesque)这个词汇来描述他的设计构想,而罗伯特·亚当也不负业主的期望,成功将这幢老屋修整成华丽而时髦的乡村大宅。

优雅的肯伍德宅邸,静静坐落在小小的山丘上,与世无争,45万平方米的开阔庄园里,里头除了有大宅、马厩、农场、花园,还有森林以及湖泊。

夕阳西下之际,穿过肯伍德庄园的重重树林,眼前视野陡然开阔。从山丘上俯瞰伦敦的烟尘,也几乎让人忘了身处大都会之中。这种田园恬静的美感,就是一个世纪前所享受的名流生活。P.185-186

序言

受田园城市与俊明之邀写序,暗示就是他们要把我归入“资深那一国”(资深senior,英文还有一层意思是老)。我喜欢接下这份差事,是因为除五观的版面,高兴多了个机会回答读者来函,昭告被天下喜欢博物馆的朋友最常询问到的三问:如何参观博物馆,如何从博物馆学习或欣赏,如何进入博物馆这一行。

11年前,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我不能成为博物馆人。自那时以来,我一路跌跌撞撞,想做专业博物馆人的艰辛都已饱尝,直到现在成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物馆管理博士候选人,迷恋博物馆的初衷,也从未下降一分。博物馆,这个迷人但是听不到掌声和收银机声的行业,确实无法像7-ll般规格化,但有趣的是它可以让人清楚地了解自己为文化领域深耕的位置,能力达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功课(研究)永远没完没了;闪避了什么问题,还能让人懂得,注入多少用心,观众就能带走多少感动。

受过学府和职场之专业传播学训练,俊明懂得掌握通往每一领域去探索的钥匙,文字真诚而自然流畅,还拥有一支笔和相机,成为他心手相连的武器,也是说故事的工具,捕捉了博物馆的丰富语汇:静的、动的、感受到的。

英国是发展出博物馆学的国度,也是全世界博物馆密度最高的国家,而伦敦就是博物馆的首都,这样的头衔当仁不让。所以,这本书从写作到出版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俊明更担任起超级导游的角色,写景、写情、写掌故。我读起来,有一种恨不得通通把它们搬回来,振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念头。

参观过的博物馆怎么写它?不能直接把英文简介翻成中文,也不该是推荐参观旅游介绍式的到此一游,更不应一股脑地吹捧,明明贫乏还要说好。要写好的确很难,那怎么写?请你读一读《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不难发现作者的秘密,表面的层次是,一扇为你开启美丽缤纷神游般的视窗,深层的秘密其实是,他告诉了你玩博物馆的99种联想和记录方法。才华横溢的俊明,给出了他自创的说法。你能三次旅行英伦,居然都专程钻进博物馆吗?除了真心喜欢,还有什么动力?

“谢谢你,让我不花旅费畅游世界博物馆。”这话原句来自我曾经收到的台湾和大陆的读者来函,在体验过我写的《爱上博物馆》等书以及深入五观所努力提倡的艺术管理书籍后,他们洞悉了作者设定的一个目标。把这句话当作是座无形的奖杯也好,是项博物馆迷接力棒也行,俊明接好!

五观艺术管理公司总监

桂雅文

后记

念的季节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回头看自己,总感觉活得太过感情用事。

不过也因为感情用事,日子才过得出乎意料。

2002年的冬季,一段意外的缘分,将我带到了灰扑扑的伦敦。因为工作,也因为想念,我在10个月内,去了伦敦三趟。

尽管最后一切无疾而终,不过失落之后却意外地找到了另一种精神的寄托;这才猛然惊觉,原来生活里有些东西始终存在,只是我从来不曾对它产生一种近似眷恋的情绪,让人感到既平静又幸福。

细数那些时光,那是我穿梭在伦敦博物馆之间的目子。

在世界各地旅行,总是不自觉地走进一座又一座艺术殿堂,我只是喜欢,并不知其所以然。一直要到2003年秋天,毅然放下在台湾所有的一切,再次未到了伦敦,才真正喜欢上这座城市,深入体会这里丰富多彩的博物馆中所蕴藏的深远。

我这时才发现博物馆对我的意义。

走进博物馆开阔的空间,宁静的氛围,让我面对展览品时仿佛看见一面又一面的镜子,瞥见人生的百态,感觉在历史的洪流以及艺术的伟岸面前,自己多么卑微渺小。

放下外在杂务,摒弃过多的自我,在博物馆之间的游荡经验竟如此让人逼视内心的深处。我决定做一个更真诚的人,更谦卑地面对生活。

那时的我,白日在伦敦东区利物浦车站附近的流行杂志《Slenze Nation》工作。上班前或是下班后的空当,总流连在各式目不暇给的艺廊及博物馆间,因为害怕一个人面对空荡荡屋子的孤寂。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投注在造访博物馆的热情日益炽烈,就这样日久生情,“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成了我在伦敦生活的真实写照。每次搭着呼啸而过的拥挤地铁前往博物馆朝圣,那种雀跃的心情像是赶赴令人期待的Blind date……等到夜幕低垂时分步出馆外,飞扬的心情已经被一种充实感所取代,灵魂也增加了一点愉悦的重量……

日子慢慢过去,我已不再想起从前的过往,伦敦的博物馆打开了我的心,丰富的底蕴,让我看见更宽广的世界,我终于愿意再次“感情用事”,全心拥抱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俊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2813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8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69.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