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苔丝(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
内容
编辑推荐

生活贫困的女主人公苔丝因貌美而被爆发户亚雷克.德伯维尔玷污了贞节。因此,苔丝也一度精神不振。后来,经过时间的洗涤,苔丝终于重振精神,踏上了新的人生道路,去一家奶牛场工作。在这里,她遇上了一个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他年轻、英俊,两人情投意合,不久,便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然而,就在结婚的当天,安琪.克莱尔知道了苔丝的过去,心里一时无法承受,不久,便悄悄离开了苔丝。苔丝又重新过上了辛苦艰难的日子。几年过去,安琪.克莱尔怀着对苔丝的思念和歉疚,回到了老家。然而,却发现苔丝又回到了亚雷克.德伯维尔的身边。当苔丝得知亚雷克.德伯维尔用安琪.克莱尔已死的谎言欺骗了她这么多年之时,她一气之下,便把他用刀刺死。最后,苔丝自己也走上了难归之路。

内容推荐

《苔丝》是哈代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小说主人公苔丝这一形象是哈代对人类世界的最伟大贡献,她已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最优美迷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哈代是英国19世纪最后一位小说大家,又是20世纪大胆探索和开拓的英国“现代诗歌之父”。作为英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作家的重要代表,哈代是拥有最多读者的维多利亚时代作家之一。

美国《生活》杂志于1985年在百万读者中开展评选“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书”的活动,最后推选出的20种“最佳书”中《苔丝》排名第五。

目录

第一部 妙龄少女          3

第二部 失身女子          77

第三部 振作精神          107

第四部 终身大事          161

第五部 女人总是吃亏        239

第六部 皈依宗教者         321

第七部 完结            389

试读章节

他们两个一声不吭地骑着马儿,向前慢跑了一段时间,苔丝紧紧地偎依着他,心儿仍旧由于胜利而剧烈跳动,不过在别的方面,她却半信半疑。她观察到,他们骑的马儿不是他有时骑的那匹烈马,因此,她并不感到惊恐,不过,尽管她紧紧抱着他,可她还是坐得不太安稳。她请求他把马儿放慢一些,像走路一般,他欣然照办了。

“亲爱的苔丝,这一回干得真是利落,是吧?”他过了一会儿说道。

“是的!”苔丝答道。“我知道我是应该感激你的。”

“是吗?”

苔丝没有回答。

“苔丝,每当我亲你的时候,你干吗总是不高兴呀?”

“我想——是因为我不爱你。”

“你敢肯定吗?”

“有时候,我对你这个人还很恼火呢!”

“啊,我早就担心你会恼火呢。”尽管如此,亚雷克对苔丝的坦白却没抱反感。他知道不管说什么话,都比冷漠无言好得多。“我惹你生气的时候,你干吗不告诉我呢?”

“干吗不告诉你——这你还不清楚嘛。因为我在这儿是身不由己啊。”

“有时,我对你过分亲近,这并没有伤害你吧?”

“有几次是伤害我了。”

“到底有几次呢?”

“你知道得和我一样清楚——有好多次。”

“我每一次都惹你生气?”

她没再回答,马儿又缓缓地向前走了相当一段路程,后来,整晚飘浮在低谷中的一片发亮的薄雾,变得遍地弥漫,把他们紧紧遮了起来。这层雾气好像把月光悬置住了,使它比在清澈的空气中更能渗透。不知是出于这个原因,还是由于心不在焉,或是由于昏昏欲睡,她没有发p69现他们早已过了通往特兰岭的岔道口,而这位向导却没走上那条道路。

她困顿不堪,难以形容。在过去的一个礼拜里,她每天早晨都是五点起床,整天都是马不停蹄地干活,今天晚上去切斯堡时,还多走了三英里路,又没吃没喝,等邻居等了三个钟头,她急于动身,等得很不耐烦,顾不得吃喝了;在回来的路上,她又走了一英里多路,外加吵了一架,心里火了一阵子,所以,他们现在骑着马儿慢步行进的时候,差不多半夜一点钟了。但不管怎样,她只有一次被真正的睡魔所征服。在那忘却一切的时刻,她的头垂了下来,轻轻地靠到了德伯维尔的身上。

德伯维尔勒住马,把脚从马镫上抽了出来,在马背上侧过身子,搂着她的纤腰,把她扶住。

她立刻醒来,进行防御,并且爆发了她易于爆发的报复性的冲动,把他从她身边推开。他本来就坐得很不稳当,经她这么一推,差点儿失去平衡,勉强没有从马背上滚到路上去。幸运的是,这匹马虽然很强壮,但是最为文静。

“你真是不识抬举!”他说。“我并没有心怀鬼胎,只是怕你摔下去。”

她将信将疑地思索了片刻,然后觉得这也许是事实,因此态度缓和下来,低声下气地对他说:“请你原谅,先生。”

“我决不原谅你,除非你表现出对我的信任。我的天哪!”他大声叫嚷起来,“我算是什么人,被你这样的黄毛丫头轻侮一番?足足有三个月了,你玩弄我的感情,躲避我,冷冰冰地拒绝我,我再也受不住了!”

“我明儿就离开你,先生。”

“不,你明天不能离开我!我再问一遍,你是否表现出对我的信任,让我把你搂住?来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个,没有外人。我们彼此非常了解。你知道我爱你,认为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姑娘,实际上也正是这样。我能像情人一样对待你吗?”

她非常恼怒,急促地抽了一口气,以示反对,接着烦躁不安地扭动身体,凝望远方:“你不知道——我想,我还能说什么行不行呢,既然我已经……”

他按自己的愿望,用手臂把她搂住,她也没再表示反对,事情也就这么解决了。他们就这样侧身而行,缓缓前进,到后来,她发现他们已经行了相当长的时间,比平时从切斯堡回去的时间长得多,就算这么缓p70缓而行,时间也未免太长了,况且他们早就偏离了坚硬的大道,而是行在一条小路上。

哎呀,我们到了哪里啦?”她大声问道。

“正在穿越树林。”

“树林,什么树林?我们肯定走错路了吧?”

“这是狩猎林的一小部分——这个狩猎林是英国年代最久的一片树林。今儿晚上夜色真美,我们干吗不多骑一会儿呢?”

“你怎么这样不老实呀!”苔丝半狡黠半惊愕地说道,并且把他的手指一个一个地掰开,以便从他的怀中挣脱出来,也不顾自己有掉下去的危险。“我原认为我推你推错了,觉得对不住你,可是,我刚刚对你表示信任,讨你喜欢,你却这样不老实!快放我下去,让我自己走回去!”

“亲爱的,即便是晴天,你也走不回去呀。跟你说实话吧,我们离开特兰岭已经有好几英里路了。现在,雾越来越大了,你就是走上几个钟头,也出不了这片林子。”

“这个不用你来操心。”她耐心地请求说:“放我下马吧,求求你了。我不在乎这是什么地方,只求你让我下去,先生!”

“那么好吧,我会放你下去的,只是有一个条件。是我把你带到了这块远离大路的地方,那么,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觉得我有责任把你平平安安地送回家。亲爱的,你看这片大雾笼罩了一切,连我自己也拿不准我们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所以,跟你说实话吧,你若是没人帮助,要想走到特兰岭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如果你答应等在这匹马身旁,让我穿过林子走到有道路或有房子的地方,以便辨明我们的确切位置,那我就会心甘情愿地放你下马。待我回来以后,我会详详细细地告诉你该怎么走,到时候你若坚持步行你就步行,你若愿意骑马你就骑马,——什么都随你的便。”

她接受了这一条件,从左边下了马,但是,在这之前,他已经偷偷地给了她仓促的一吻。他从另一面跳了下来。

“我想我得牵着马儿?”苔丝问道。

“不,没有必要。”亚雷克边说边拍了拍气喘吁吁的马。“它今儿晚上已经累得够呛了。”

他把马牵到灌木丛中,拴在一棵树上,又在很厚的一堆于树叶中,给苔丝弄了个铺位,或者说筑了个窝儿。p71

“现在你坐在这儿,”他说,“树叶还没潮。那匹马嘛,你只需稍微留心一点就行了。”

他离开她,朝前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说,“顺便告诉你,苔丝,你父亲今天弄到一匹新马了。是别人送给他的。”

“别人?一定是你吧?”

德伯维尔点了点头。  “啊,你真是太好了!”她大声地说道,不过,偏偏在这个时候得向他道谢,所以她说话时带着尴尬的痛苦意味。

“孩子们也得到了一些玩具。”

“我真没料到——你也给他们送了东西!”她嘟囔着,显得非常感动。“我真希望你什么也没送,是的,真希望你什么也没送!”

“为什么,亲爱的?”

“这——会成为我的负担的。”

“亲爱的苔丝,难道你现在不觉得有点儿爱我吗?”

“对你,我很感激,”她无可奈何地承认说,“但我觉得恐怕我并不……”这时她突然意识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由于钟爱于她,这使她非常难过,不由得慢慢地滚下一颗泪珠,接着又是一颗,就这么放声哭了起来。

“别哭,亲爱的,别哭!好好坐在这儿,等我回来。”她顺从地坐到他堆的树叶上,身子微微地打着颤儿。“你冷吗?”他问道。

“不太冷——有一点儿。”

他用手指碰了碰她,觉得她身上非常轻柔。“你怎么只穿了这么一件单薄的裙子呀?”

“这是我夏天里最好的衣裳了。我出门的时候,天气还很暖和,我不知道我要骑马,也不知道会弄到这么深更半夜的。”

“九月里,一到晚上天气就转冷了。让我想想看。”他从身上脱下一件单衣,轻轻地披到她的身上。“好啦——你很快就会暖和的。”他继续说,“现在嘛,我的小美人,你在这里歇一会儿,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他把披在她肩上的外衣扣了起来,自己走进一片雾气之中,这时,这片雾气仿佛给树木蒙上了一层面纱。当他走向邻近的山坡时,她能听到树枝被拨得沙沙直响,过了不久,他的脚步声轻得还不如鸟雀的蹦跳,最后,声音全然消失。月亮渐渐下沉,苍白的光亮也越来越弱,苔丝p72坐在他离开她时的那堆树叶上,陷入沉思,这会儿,天色暗得都看不见她了。p74

序言

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在主要活动展开之前,就经历了一个事件,人们通常认为,有了那番经历的女人是没有资格担任女主人公的,或者至少认为,那个事件实际上断送了她的前程和希望。可是,如果读者欢迎这本书,并且赞同我的观点,认为对于一件人所共知的悲惨事件,就它的隐秘方面而言,在小说中可以叙述的内容,要多于人们已经说出的东西,那么,就和公认的习俗完全背道而驰了。然而,《苔丝》在英美读者中也确实引起了共鸣,这似乎证明,按照人们心照不宣的观点进行写作,而不是恪守人们仅在口头上高谈阔论的社会习俗,也并非一无是处,即使我是以高低不等的局部成就举例说明,也是可以这么说的。我禁不住要对人们的这种共鸣表示感谢。在这个世界上,渴望友谊的,常常只能枉然叹息,只要不被别人故意误解,也就算是受宠若惊了,而我却有幸遇到了这些厚意欣赏的男女读者。遗憾的是,我永远不能同这些读者一一见面、一一握手。

我说的这些读者,包括多数评论家。他们慷慨大方,对这部小说表示欢迎。从他们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们和别的人一样,用自己的富有想象力的直觉,大量地弥补了我叙述方面的不足之处。

此外,这部小说的出发点既不想教训别人,也不想攻击别人,在描述部分,只求简单明了地表达意思;在思考部分,多记印象,少写主见。尽管如此,依然有人反对这部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一些比较严厉的反对者,在关于什么是适应艺术的题材以及某些其他方面,与我存在着良心上的分歧,他们明确表现出,他们不能领会本书副标题中那个形容词的确切含义,只能将该词与文明礼法中衍生而出的、纯属人为的意思联系在一起。他们完全否认该词“自然”的意思,否认该词所应有的美学特征,更不用说他们毫不顾及他们自己的基督教在最优美的意义上对该词所作的精神解释了。另有一些人提出的异议,在本质上不过是根据他们自己的断言,认为这部小说所体现的人生观,是19世纪末普遍流行的,而不是更早些时候、更淳朴年代的人生观。我只希望他们的这种断言能有充分的依据。我要重复一遍:小说所写的是一种印象,而不是一个论点;我不必多说了,因为我记起了席勒致歌德的信中的一段话,正好是对这帮人的评判:“他们那种人,只在一部艺术作品里寻找他们自己的思想,过分评价那些高于事实的东西。因此,这种论争的原因,完全是基本原理方面的问题,所以,要想与他们达成理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还有一段:“无论什么人,只要他在评价艺术作品时,认为有任何比内在的‘必然’和‘真实’更为重要的东西,那么,我一旦发现了,也就算是与他断绝关系了。”

在本书初版说明里,我曾提到过,可能会有自诩高雅的人无法忍受书中这样或那样的东西。这种人果然出现在上述反对者之中了。其中一位,由于我没有作出“唯一能证明那个灵魂得救”的判断的努力,因而不能将此书通读三遍,并为此感到心烦意乱。还有一位,很不赞成在一部体面的小说里出现诸如“魔鬼的叉子、公寓的菜刀、耻辱的阳伞”之类的粗俗的物品。另有一位先生,充任了半个钟头的基督教徒,以便更好地表示他对我的痛惜之情,说我在小说中使用了不敬神明的措词,不过,也就是那同一种固有的高雅迫使他说:“他也是尽其所能了。”他用这种令人感激不尽的话语来表示他对作者的原谅。我可以很有把握地告诉这位伟大的批评家,无条无理地公然责怪一神或诸神,并非像他所想象的那样是我的“原罪”。的确.这也许有一些地方根源,然而,如果莎士比亚是一个历史权威(大概不是),我就可以指出:那种罪孽早在七国时代就被引进威塞克斯了。在李尔王的故事中(也可以说是在威塞克斯国王伊那的故事中),格罗斯特曾经说道:

天神对待我们,就像顽童对待飞虫,

他们随心所欲地宰割我们。  其余两三位攻击《苔丝》的人,都是那种先存偏见、为大多数作家和读者所乐意忘却的人,他们以“文坛拳师”为业,间或装出颇有信心的样子,要做现代的“惩治异端的铁锤”,发誓要把别人打得一败涂地,他们伺机行动,不让别人暂时的部分成功变为日后的十全十美的成就,他们歪曲一目了然的原意,并且打着运用伟大的历史方法的幌子,对个人进行攻击。他们也许有自己必须推行的目标,有必须维护的特权,有必须遵循的传统习俗;然而,一个讲故事的人,仅仅记录世上事物对自己产生的印象,别无其他用心。对于以上这些东西,自然也就未加注意了,而且可能纯粹出于疏忽,在毫无挑衅的情况下,与这些东西发生了冲突。也许,在梦幻时刻所产生的倏忽即逝的意念,如果普遍地实施起来,那么,将会使这样的攻击者在地位、利益、家庭、奴仆、牛、驴、邻居或邻居的老婆等等各个方面③遭受相当的麻烦。他因此勇敢地躲藏在出版者百叶窗的后面,高声叫喊“不要脸!”这个世界也实在太拥挤了,无论怎样挪动位置,哪怕是最有正当理由地向前挪动一步,都会触痛别人脚跟上的冻疮。这样的挪动时常始于感触,而这样的感触有时则始于一部小说。

1892年7月

前面那些话是在本书问世后不久写成的,那时候,对于本书所进行的公开和私下的激烈批评,在感情上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既然那番话已经说出来了,那么,,不管它们是否具有价值,也仍旧保留在此了,若是现在,我恐怕就不会写出那样的话了。尽管从本书初版到现在,逝去的光阴还极其短暂,但是,惹起我作出上述答辩的那些批评家们,已有一些“入寂”了,这仿佛要提醒我们,无论是他们的话还是我的话,反正都已经无所谓了。

1895年1月

现在这一版的小说增添了好几页以前各版所没有收入的内容。在我把分散的章节收集在一起的时候(如我在1891年的出版说明里所陈述的那样),这几页被疏漏了,但在原稿里却一页不缺。这几页的内容出现在第十章里。

至于副标题,前面已经说及,现在可以补充的是,这个副标题是我在看过校样之后的最后时刻才加上去的,作为一个胸怀坦荡的人对女主人公所作的评判。我当时以为,对于这种评判,谁也不会驳斥的。谁知,对这几个字的驳斥超过了对书中任何内容的攻击。一字不写,效果更佳。不过,既然写了,还是留在书上吧。

这部小说于1891年11月分三册首次全部印行。

哈代

1912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苔丝》是强烈意义上的诗化小说……它也像一首诗一样优美,一样具有诗的特征:每个细部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个片断都充满着情感。

——评论家阿尔瓦雷斯

哈代突破了19世纪维多利亚主义的窠臼,努力用一种更高的慨括来表现近代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对生活的感受,他回到了异敦主义的悲剧观,与现代主义精神息息相通,成了英国小说中现代主义的一个先驱。

——英国文学的研究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苔丝(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哈代
译者 吴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13396
开本 32开
页数 4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9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1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