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李良玉教授及其博士生学术文丛”中的一册,按照时间顺序再现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进程。该书在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具体地考察了中共中央的决策演变、中共中央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及其在基层的具体实施,详细地记述了运动中发生的纷繁复杂现象,并生动描述了众多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在运动中形形色色的心态和各种各样的行为。
图书 |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李良玉教授及其博士生学术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李良玉教授及其博士生学术文丛”中的一册,按照时间顺序再现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进程。该书在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具体地考察了中共中央的决策演变、中共中央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及其在基层的具体实施,详细地记述了运动中发生的纷繁复杂现象,并生动描述了众多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在运动中形形色色的心态和各种各样的行为。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具体地考察了中共中央的决策演变、中共中央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及其在基层的具体实施,详细地记述了运动中发生的纷繁复杂现象,并生动描述了众多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在运动中形形色色的心态和各种各样的行为,再现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错综复杂而丰富多彩的历史原貌。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败得失,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轫 第一节 近代小农经济与农业合作的本土资源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的时代背景与外来经验 第三节 非共产党人农业合作的设想和尝试 第四节 共产党人农业合作的初步实践与设想 第二章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初步发展 第一节 新形势下老区互助运动的新探索 第二节 探索过程中的两次争论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基本形成 第四节 互助合作运动的新发展 第五节 互助合作运动的局部冒进与整顿 第三章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加快发展 第一节 加快发展农业合作化的决策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最终确立 第三节 合作化运动的加快发展与严格控制 第四节 发展中存在的偏差与整顿和控制 第五节 农村形势的紧张与1955年的大整顿 第四章 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前奏 第一节 毛泽东与邓子恢的争论和分歧 第二节 全力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的局部高潮与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短暂的刹车和有限的控制 第五章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面高潮 第一节 新一轮高潮的启动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重大转折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的全面高潮 第四节 全面高潮形成的原因 第六章 高潮后的整顿和调整 第一节 高潮后问题与矛盾的逐步暴露 第二节 高潮后整顿与调整 第三节 退社风潮的出现与处理 第四节 单干户的处境 第七章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强行控制 第一节 两条道路的“大辩论” 第二节 堵资本主义的漏洞 第三节 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第四节 生产“大辩论” 第八章 农业合作组织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 互助组的经济分析 第二节 初级社的经济分析 第三节 高级社的经济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李良玉教授及其博士生学术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叶扬兵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98572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8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10 |
出版时间 | 2006-08-01 |
首版时间 | 2006-08-01 |
印刷时间 | 2006-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321.2 |
丛书名 | |
印张 | 25.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