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公社的蝴蝶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大炮一响就想笑

一九四八年冬,人民解放军的炮声,在徐州一带一响就是一个多月。轰隆轰隆的声音如天边滚雷,那惊天动地的震撼力让田野里的刺猬、狐狸、兔子不是疯了,就是傻了,反正谁也找不到自己原来的窝了。

鲁南连青山区,灰蒙蒙的,天显得很低,像一口倒扣的大锅。小北风裹着细碎的雪花,没日没夜地刮着,原野、山峦、沟壑、村庄,都变成了白色。一切都那么洁净、耀眼、陌生。官营村凹凸不平的土街、草屋、柴垛、土墙、树木上,都堆了厚厚的雪,仿佛一个衣着褴褛的穷汉突然穿了一件雪白的狐皮大氅。村东和村西两座巨大的圆形陶窑,也盖了厚厚的一层雪,像挺立着一对丰满的白色乳房。

这对丰满的乳房虽不能吃,但却滋养着官营村的儿女们。

这两座陶窑姓陈。村里许多穷人,除耕种之外,就给陈家扛活打短。陈家主要经营土陶。方圆百里农村生活所需的缸、罐、盆之类的家用土陶,多是陈家提供的产品。因为打土、运土、晒土、和泥、制陶、晾陶、装窑、烧窑、出窑,都需要一大帮人忙活。再把这些陶器分散到四面八方的集镇上卖掉,又要一大帮人忙活。制陶人叫作“揍窑的”。卖陶人叫作“卖家什的”。制陶业需要人手多,陶器又易碎,还要烧掉大量柴草,所以制陶业利润薄。多年来,窑主陈家表面轰轰烈烈,实则没有暴富。他们家的人与长工们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该种地种地、该揍窑揍窑。村里人,如果谁长年肩上或胳膊上沾着一层干泥,他就是揍窑的。那是制陶时必须把长长的泥条搭在肩上留下的痕迹。如果谁浑身干净利落、脚步轻盈,多半是挑着担子赶市集卖家什的。

眼下大雪封门,远方炮声隆隆,人们一切营生都停止了。村里一片寂静,村里人大都钻到东西两座窑里暖和去了。人们把这种活动方式称作“蹲窑”。

一窑陶坯,要不停地烧七天七夜才能出窑。出窑后空窑依然很热,冬天便成了人们的好去处。蹲窑的多半是男爷们儿。蹲窑的人都光着腚,或坐或躺在热灰之中。如谁腰疼、腿疼、拉肚子,在窑里蹲三天,准好。如果谁身上的虱子多了,就把衣服埋在热灰里,虱子便会噼噼啪啪爆响。如果把冻僵了的身子躺在热灰中,一会儿身子就化开了、舒展了,心里就产生一种神仙般的幸福感。常蹲窑的人,身上汗毛是不会有了,就连粗壮一些的头发、胡子和阴毛,都是焦黄脆干的。村里人谁的皮受了轻伤,用一把窑里的热灰捂上,三天就好。蹲窑人回家时,常常要带走一些热灰,给自己的女人用。女人们缝一个细长布袋,里面装上干灰,像夹个热茄子似的夹在腿裆里,不但经期干爽,而且什么妇科病也不得。还一用处就是把热灰铺在娃娃的屁股蛋儿下面,保养人,比富人家孩子用尿布要强一万倍。躺在灰上睡觉的孩子,无论屙了尿了,抱起来屁股蛋儿都是干的。就像灰烬中扒出的热土豆,又干爽又滑溜。干灰的另一重大用处就是女人生孩子用,厚厚地铺在身下,软和、温暖、吸水。消毒杀菌的作用人们虽然不知道,但知道铺窑里干灰不落月子病。生下的孩子也皮实好活。官营人走亲戚没有礼物带,带半口袋窑里的干灰也不算空着手。外村人到官营走亲戚,临走时给亲戚回几瓢窑灰也不算失礼。陶器是官营的特产,窑灰是官营的副产。

蹲窑的人,遇上好年景,就请老阴阳、小阴阳师徒俩来窑里唱拉魂腔。老阴阳、小阴阳是当地的半个神仙。师徒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交通阴阳两界。会扶乩、求雨、祭祀、算卦、相面、跳大神、择吉日、捉妖拿邪、说小鼓子、唱拉魂腔……师徒俩家住谷山山神庙,一部拉魂腔《封神榜》能唱一冬天。一部小鼓书《东周列国志》又能说一冬天。还有什么《白蛇传》《孟姜女》等等。据说,老阴阳肚子里的故事一百年也唱不完。据说老阴阳死去的师傅更厉害,是个瞎子,肚子里的东西传给老阴阳不及十分之一二便升天西游去了。

今年窑里没人唱拉魂腔,也没人说小鼓子。一个原因是收成不好,老阴阳、小阴阳每天二斤高梁的报酬从蹲窑人中间收不起来了。以往如果收不齐,陈家听着。今年陈家也不干了。原因是村庄在炮声中颤抖,陶窑在炮声中颤抖,眼看就打到官营了,谁还有心思听那玩意儿!俗语:听说书掉泪,替古人担忧。如今人们没那份心情了。

穷汉陈召银从窑里钻出来,抱着双肩,浑身灰不溜丢。由于地上冰凉,走起路来双脚一颠一颠的像火烫炮烙似的。他在村子里正好遇上地主刘二贵。陈召银一脸的坏笑,眼睛望着天上飞舞的雪花,对刘二贵说:二老爷,这老天爷如果下的都是白面就好啦,是不是呀二老爷?

刘二贵想弄个笑脸,却一脸哭相地说:“啊啊,是是是。”说罢,匆匆地从陈召银跟前走过去了。

刘二贵走后,陈召银冲着他的背影说:“呸!等着吧。”

这些天,陈召银听见大炮一响就想笑。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共产党胜了,国民党败了。

听见大炮一响就想笑的人不止召银一个,所有穷人都想笑。因为他们闹翻身的时刻就要到了。

刚才,陈召银在窑里听说,西南乡十里铺,已经进了土改工作队,斗地主、分田、分物,都闹翻天了。据说,土改工作队还带着区武装队,一进村,二话不说,把富人家的男人们集合起来关在一个大院子里,接着工作队和区武装队把富人家的大闺女、小媳妇全都睡了。而后把所有男人反绑双手吊在屋梁上,把他们的衣服全扒掉,用皮鞭蘸着水抽,抽得他们学鬼叫。最后工作队弄来一些马鬃,往他们鸡巴眼里插上一根,工作队员手捏马鬃,上下捅捅,左右捻捻。让他们痒得钻心,痒得浑身哆嗦。后来一个个很快就服软了,自己把金银财宝从地底下,从墙缝里挖出来,乖乖地送到农协会去。穷人自己根本不动手。一座座瓦房腾出来了,骡马牵来了,地契送来了,一个个跟小狗一样,颠颠的,那个积极劲,那个乖,真能把人喜死。P1-3

目录

第一章 大炮一响就想笑/1

第二章 官营村走出的革命家/10

第三章 驴圣石倒了/27

第四章 献枪/33

第五章 斗地主/38

第六章 磨眼里的粮食不好吃/43

第七章 人人都革命我们斗谁去/49

第八章 一个蚂蚱也要分/53

第九章 狗咬猫满嘴毛/63

第十章 从石榴到小杏/68

第十一章 穷人乍富腆腰凸肚/75

第十二章 合作社里的欢乐时光/80

第十三章 大兵团秋收/94

第十四章 跃进了/101

第十五章 到公社吃包子去/107

第十六章 大炼钢铁/116

第十七章 大办食堂/130

第十八章 饿/142

第十九章 要粮/153

第二十章 春荒/159

第二十一章 牛屋里也有故事/167

第二十二章 九奶奶串门回来了/178

第二十三章 在水库工地上(之一)/188

第二十四章 在水库工地上(之二)/196

第二十五章 在水库工地上(之三)/206

第二十六章 在水库工地上(之四)/214

第二十七章 在水库工地上(之五)/221

第二十八章 蝴蝶的诞生/235

第二十九章 九奶奶散闷去/245

第三十章 我们又多了一个新党员/254

第三十一章 享受太平生活/261

第三十二章 说不尽的生产队(之一)/271

第三十三章 说不尽的生产队(之二)/280

第三十四章 疯狂的山冈/288

第三十五章 人人都有尾巴根儿/302

第三十六章 太阳不会打西边出来/315

第三十七章 革命家的困惑/328

第三十八章 没想到“小活”改变了你/335

第三十九章 九奶奶乘风而去/343

第四十章 蝴蝶飞走了/355

内容推荐

《公社的蝴蝶》(作者:王昭溪)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鲁南某农村从1948年至1984年共37年的艰难历程。37年集体化生产、集体化生活,在中国史无前例,它把世代种地为生的广大农民卷入了兴奋、欢欣、不安与苦难之中。毫无疑问,这是一幅新奇而荒诞的历史画卷。

《公社的蝴蝶》中有九奶奶、朱石曹、陈道士等60多个人物,其中有县、公社、大队、小队干部,有普通社员和“四类份子”,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作品描写的环境、生活、风俗具有突出的鲁南地域特色,特别是作者使用了幽默、调侃的语言使沉重的话题轻松了,读来酣畅淋漓似江河直下。

编辑推荐

王昭溪,1953年生于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官庄村。曾任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市文化局副局长、文物局副局长、文联副主席等职。

《公社的蝴蝶》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鲁南某农村从1948年至1984年共37年的艰难历程。37年集体化生产、集体化生活,在中国史无前例,它把世代种地为生的广大农民卷入了兴奋、欢欣、不安与苦难之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公社的蝴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昭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1322
开本 16开
页数 3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8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2013236535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