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童趣十足的儿童小说。这本书曾获得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

小说描写了两个淘气包维佳·马列耶夫和科斯佳·希什金从后进生变成好学生的过程。该书还从侧面反映了50年代初苏联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成人努力工作,学生勤奋学习,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关心。这本书不仅可以启迪小学生心灵,还可以启发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内容推荐

这本儿童小说描写了两个淘气包维佳·马列耶夫和科斯佳·希什金从后进生变成好学生的过程。书中儿童心理描写形象逼真,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令人捧腹大笑。该书还从侧面反映了50年代初苏联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成人努力工作,学生勤奋学习,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关心。这本书不仅可以启迪小学生心灵,还可以启发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不愧为苏联经典儿童读物。

本书的写作年代虽然距我们较远,但它所描绘的“积极进取”和“真善美”这些人性的优点,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人都必须具备的素质。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试读章节

瞧瞧,时间过得多么快啊!未及回顾,暑假已经结束,又到开学的时候了。整个暑假我都在街上闲逛或踢足球,早把书本忘到脑后去了,就算有时读了些书,那也不是课本,而是小说和童话。至于俄语和算术则从未复习过。俄语我本来就学得很好,而算术则根本就不喜欢,对我来说最讨厌的就是做算术题。奥丽嘉·尼古拉耶夫娜曾打算给我留算术作业,但后来可怜我,没留作业就让我升四年级了。

她说:“我不想毁了你的暑假,我让你升四年级,但你要答应我,暑假里自觉学习算术。”

我当然答应了她,但一放假,我立刻就把算术抛到了脑后,要不是到了该返校的时候,我可能都不会想起它来。因为没有兑现承诺,我很惭愧,但现在却也无可奈何。

瞧瞧,假期飞逝而过!9月1日这个美妙的早晨,我起得很早,把课本放进书包,上学去了。这一天,街上异常热闹,所有大大小小的男孩、女孩像听到命令一样,纷纷拥出家门去学校,有的独行,有的二人结伴,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像我一样不紧不慢地走,有的像赶去救火一样拼命飞奔。男孩们拿着装饰教室的花朵,女孩们尖声叫着,男孩中也有几个高声谈笑着。所有人都很愉快,我也很愉快。我很高兴马上就要看到我们班的少先队员,看到我们班去年的少先队辅导员瓦洛佳了。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离家远行多年的旅者,现在正踏上归途,马上就要看到故土和亲友熟悉的面容了。

但是,我也并不是特别高兴,因为我知道,在老同学中见不到我最好的朋友费佳·雷波金了。上学期他是我的同桌,前不久他跟着父母离开了我们的城市。谁也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机会再见面。还有一件事令我很惭愧,如果奥丽嘉·尼古拉耶夫娜问起我暑假是否学习了算术,我将无言以对。唉,讨厌的算术,都因为它,我的心情一落千丈。要知道今天上学的路上我是多么高兴啊,我真的很想念学校。

天空中明媚的阳光仍如夏日一般,而凉爽的秋风已吹落了树上的黄叶。片片落叶在空中飞舞着,徐徐飘落。风沿着人行道追逐落叶,似乎落叶也急着要奔向什么地方去似的。

我老远就看见学校大门口上方悬着大幅红色横幅,它的四周缠绕着花带,上面用硕大的白色字母写着:“热烈欢迎!”我想起来,去年、前年的这一天,甚至在年幼的我第一次上学的那一天,这里挂的都是这样的横幅。这使我回忆起了往昔的时光:回忆起当我们还是一年级新生时是那么盼望快快长大,憧憬着加入少先队;回忆起加入少先队时许下的庄严誓言;回忆起前任少先队辅导员阿霞·齐奥尔吉耶夫娜亲手为我们戴上红领巾,我们终于成为了真正的少先队员。

想起这些往事,我心中一阵喜悦,就如同发生了什么美妙的事情一般,脚步不由自主加快了,几乎跑起来。这与我的身份可不太相符,要知道,我已经不是一年级学生,而是一个四年级学生了。

校园里已经挤满了学生,按班级次序聚集在一起。我很快找到了我们班。同学们看到我就欢呼着跑过来,拍我的肩膀和后背。没想到他们看到我会这么高兴。

戈里沙·瓦西里耶夫问:“费佳·雷波金在哪儿?”

“对啊,费佳在哪儿?”同学们嚷嚷起来,“你们总是形影不离的,你把他丢到哪儿了?”

“费佳不来了。”我回答说,“他不在我们这里念书了。”

“为什么?”

“他和父母离开这个城市了。”

“到底怎么回事啊?”

“就这么回事。”  阿里克·索罗金问:“你是在胡扯吧?”

“什么话!我什么时候胡扯过!”

同学们望着我,露出质疑的笑容。

廖尼亚·阿斯塔夫耶夫说:“同学们,瓦尼亚·巴霍莫夫还没来。”

“还有谢廖沙·布卡金也没来。”同学们嚷嚷着。

多里亚·焦施金说:“可能他们也搬走了,而我们还不知道。”

这时,就像回答他似的,学校小门开了,进来的正是瓦尼亚·巴霍莫夫。

“乌拉!”我们叫起来。

大家跑去迎接瓦尼亚,猛扑到他身上。

“放开我!”瓦尼亚躲开我们,“这辈子从未见过人吗?”

但是每个人都想拍拍他的肩膀和后背。我也想拍他的后背,却失手打在了他的后脑勺上。

“啊,你们还打人!”瓦尼亚恼怒了,使出全身力气试图挣脱我们。

但是我们愈发紧紧地围着他。

要不是这时正好谢廖沙·布卡金来了,真不知道这一切将如何结束。大家丢下瓦尼亚,转而扑向布卡金。

热尼亚·科马罗夫说:“现在好像都到齐了。”

伊戈尔·格拉乔夫说:“如果不算费佳·雷波金,所有人都来了。”

“如果他走了,干吗还要算他?”

“可能这不是真的,我们去问问奥丽嘉·尼古拉耶夫娜。”

我说:“爱信不信,我没有必要撒谎。”

同学们开始相互打量,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有的入去了少先队夏令营,有的人随父母去了乡下别墅。暑假过后我们都长高了、晒黑了。其中戈列波·斯卡涅金晒得最黑,除了闪闪发亮的淡黄色眉毛外,他脸上的其余部位好似被放到篝火上熏过一般。

“你去哪里了,晒成这样?”多里亚·焦施金问他,“难道在少先队夏令营里住了一个暑假吗?”

“没有,我先去了夏令营,后来又去了克里木。”

“你怎么去的克里木?”

“很简单,爸爸的工厂发给他去休养所的许可证,他想了办法带了妈妈和我一起去。”

“这么说,你去了克里木?”

“对。”

P1-6

序言

今日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文化一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视、电影、博客、播客、手机、音像、网络游戏、数码照片等,虽然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便,但阅读却依然显得重要。时光雕刻经典,阅读塑造人生。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尤其是经典文学的阅读。

人们需要文学,如同在生存中需要新鲜的空气和清澈的甘泉。我们相信文学的力量与美丽,如同我们相信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德国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描述文学的美丽:文学是这样一种景观,它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中国文学家鲁迅对文学的理解更为透彻,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学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是的,文学正是给我们生命以力量和美丽的瑰宝,是永远照耀我们精神领空的灯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需要力量、美丽与灯火,在于人类的本真生存方式总是要寻求诗意的栖居。

俭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以下简称《典藏书系》)正是守望我们精神生命诗意栖居的绿洲与灯火。《典藏书系》邀请了国际儿童文学界顶级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等组织的负责人,共同来选择、推荐、鉴别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精品;同时又由国内资深翻译,共同来翻译、鉴赏、导读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力作。我们试图以有别于其他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丛书的新格局、新品质、新体例,为广大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提供一个走进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全新视野。

根据新世纪全球儿童文学的发展走向与阅读趋势,《典藏书系》首先关注那些获得过国际性儿童文学大奖的作品,这包括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卡耐基奖等。国际大奖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尺度,是界定作品质量的一种跨文化国际认同。同时,《典藏书系》也将目光对准时代性、先锋性、可读性很强的“现代经典”。当然,《典藏书系》自然也将收入那些历久弥新的传统经典。我们希望,通过国际大奖、现代经典、传统经典的有机整合,真正呈现出一个具有经典性、丰富性、包容性、时代性的全球儿童文学大格局、大视野,在充分享受包括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幻想文学等不同体裁,博爱、成长、自然、幻想等不同艺术母题,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不同语种译本的深度阅读体验中,寻找到契合本心的诗意栖居,实现与世界儿童文学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心灵际会,鼓舞精神生命昂立向上。在这个意义上,提供经典、解析经典、建立自己的经典体系是我们最大的愿景。

童心总是相通的,儿童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为人类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的力量与美丽是滋润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甘露,是导引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灯火。愿这套集中了全球儿童文学大师们的智慧和心血,集中了把最美的东西奉献给下一代的人类美好愿景的书系,带给亿万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阅读的乐趣、情趣与理趣,愿你们的青春和生命更加美丽,更有力量。

书评(媒体评论)

学校和家里是儿童小说最司空见惯的故事地址。但它不是雷同,而是遵循,不是缺乏变化。而是顺理成章。重要的是谁有能耐写出那通常本身的趣味,日常本身的意思,那每一天,那每一刻,那细碎的行动,那心情的细节,那快乐,那苦恼。

——梅子涵

《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比一般的校园故事更有个人性,更为幽默和风趣,特别是两个小孩极具创意的玩法突破了当年中国小孩想象力的边界,很切合少儿的口味,因此才会让当年的小读者至今念念不忘。

——数帆老人(书友)

跨越时空的界限,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真实、善良与可爱,依然能够体会到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依然能够品味到生活的曼妙、美好与多姿多彩。

——周冰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诺索夫
译者 李文思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46600
开本 32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33.84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