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方喜剧美学的现代发展与变异/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在写作上采取了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方法,并力图以理论彰显作品,以作品印证理论。作者在阐明西方传统与现代喜剧美学的特征时,对西方大量的喜剧作品加以解读,从而,把喜剧美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现象加以结合,使其观点建立在大量文学现象的分析的基础上,由此体现出作者强烈的在方法论上的建构意识。本著作视野开阔,组织精密,逻辑清晰,分析深刻,材料翔实,语言清晰流畅,显示出作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建构能力,资料的收集和梳理也显示出作者严谨的学风。

目录

新版总序

总序

导言

第一章 喜剧意识——“喜剧性”范畴的核心

 第一节 喜剧意识是“喜剧性”范畴的核心

 第二节 喜剧意识的形成与基本内涵

一、生命中的狂欢精神

二、主体意识的高扬

三、以反思实现超越

 第三节 喜剧意识的对象化——审美客体的特征

一、矛盾性

二、反常性

三、无害性

 第四节 喜剧意识的理性化——创造主体的喜剧智慧

一、逻辑技巧

二、语言违逆

三、修辞手法

 第五节 喜剧意识的直觉化——欣赏主体的笑

一、审美的笑

二、内在尺度

三、审美距离

第二章 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化丑为美

一、丑作为美的陪衬

二、丑与美对立

 第二节 对人类弱点的理性反思

一、以理性主义为思维基础

二、以道德和社会批判为旨归

三、以讽刺为主要形态

第三节 接受主体的心理反应

一、不期而然

二、期望消失

三、突然荣耀

 第四节 悲喜关系

一、悲喜对立

二、悲喜融合

第三章 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现代转型的背景

 第一节 转型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现实基础和心理依据

二、哲学转向与思维启示

三、美学反叛与文论转折

 第二节 西方现代喜剧美学的两种倾向

一、荒诞化与狂欢化

二、荒诞悲喜性质的争议

三、荒诞是传统喜剧的发展与变异

第四章 西方正统喜剧美学的现代变异

 第一节 由美本位到丑本位

一、美本位向丑本位的过渡

二、泛异化论与丑的本体化

 第二节 对传统喜剧理性思维的挑战与颠覆

一、价值取向的置换

二、挑战传统的逻辑观念

三、颠覆传统的语言观念

 第三节 非理性中的理性

一、相对的非理性

二、自由与解脱

 第四节 喜剧的悲剧化与笑的深化

一、情感的复合性

二、类的自嘲

第五章 西方狂欢化传统及其现代发展

 第一节 狂欢精神与人类文明

一、对立与统一

二、束缚与激活

三、良效与整饬

 第二节 西方的狂欢化传统

一、众声喧哗的狂欢景观

二、巨人时代的狂欢交响

三、狂欢巨流的余音变奏

 第三节 狂欢化理论对西方正统喜剧美学的变革

一、民间诙谐文化的引人

二、富于思辨色彩的阐释

三、对主观自由论的超越

 第四节 狂欢化的现代复兴与发展

一、狂欢化在现代复兴的原因

二、以怪诞实现颠覆

三、以反讽实现超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方喜剧美学的现代发展与变异/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232995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6.3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8
14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