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尔登湖(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瓦尔登湖》系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传世之作,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至今,此书已有两百多种不同的版本,更有着不计其数的不同语种译本。

作者梭罗主张回归自然,崇尚简朴生活,《瓦尔登湖》是他独自一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自筑木屋的生活实录。他在描述田园生活与大自然迷人景物的同时,渗透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思辨。静静地、细细地品读此书,能唤起我们对人生很多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的遥远记忆,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获得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升华。

内容推荐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散文集。作者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瓦尔登湖》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正如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全书充满了宁静、恬淡、智慧。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句句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本书是《瓦尔登湖》修订版。

目录

还原梭罗(代序)

简约地生活

我居于何处,又因何而生

阅读

远离尘嚣

访客

豆田

镇子

柏克田庄

更高的原则

禽兽比邻

室内取暖

往日的居民和冬天的访客

冬日的动物

冬日的湖泊

结语

试读章节

让我们花片刻之闲就前言所及的大部分生活负累及焦灼忧虑做一点思考,并且看看我们有多大必要纠缠其中,或至少值得我们牵挂忧心。即便处身于这个表象文明的世界之中,去尝试一种朴野原始、富有拓荒意味的生活也大有裨益,或许我们可以借此明白什么是生活的最基本需要,通过什么方式去满足它们;甚或,去翻翻商人的陈年账簿,看看人们常常都会买些什么,存些什么,亦即,最起码的杂货是些什么东西。因为,尽管时代在进步,但是它对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却影响甚微,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肉身之躯跟前人无甚区别的缘故吧。

我所说的“生命之必需”,是指在人们付出努力的所有获取中,那些不管一经使用抑或长期使用,而显得于生命关系甚大,以至于成了没有人能离得开的物品,容有例外,无非因为蒙昧、贫穷,或是哲学上的缘故。从上述意义而言,绝大部分生物只有一种需要,那就是食物。对大草原上的犁牛来说,在它已经觅得密林或山洞借以庇身之后,那便是让它餍足的方寸绿荫和解渴之水。所有野外生命的需要不外乎食物和处所两个方面。而人类,精确言之,在现有的气候条件下,其生命需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那就是食物、住所、衣物和燃料,因为只有这些方面得到保障,我们方能得以自由地思考真正的人生问题并有望获得结果。人们不仅创建了住房,并且学会了缝制衣服烹制食物,同时,或许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了火可以释放热量,并因此开始利用它,最初自然是一种奢侈享受,最终却沉淀为一种围火而坐的需要,这种“第二天性”的获得在猫和狗身上也能看得出来。只要得到适当的住所和衣物,人便足以保持自身正常的体温,但是,当这些设施过度,或者所用燃料过多的时候,亦即体外热量高于自身热量的时候,这岂不成了一种炙烤行为?博物学家达尔文曾谈到火地岛居民的情况,他说,当他们一行人穿戴很好,近火而坐,依然感到很冷的时候,他们却极其惊讶地看到,那些赤裸身躯,离火很远的野蛮人“却汗流浃背,经受着炙烤”。同样,据说在欧洲人衣物加身尚且瑟瑟发抖之际,澳洲的土著新荷兰人却赤身裸体,泰然自若。难道野蛮人的韧性和文明人的智识就不可兼得?依照德国化学家里比希的说法,人体好比火炉,而食物便是让肺中的火焰持续不熄的燃料,所以冷天我们吃得多而热天则吃得少。机体的热量是一个缓慢燃烧的结果,当燃烧过快时,疾病和死亡便随之发生,而当燃料缺乏或通风不济时,火焰就会因之熄灭。当然,维系生命的热量跟火焰不可混为一谈,但两者却有很多可比之处。因此,综上所述,“机体热量”似乎是“机体生命”的代名,因为,食物可以被视作用以保持体内之火的燃料——只是加工食物,或者从外部增加机体热量的燃料——而住房和衣物则仅仅用以保持由此产生并吸收的热量。

由此可见,对我们的肉体而言,最切身的需要是保暖,保持维系生命的热量。所以,我们何其辛苦,不论是摄食,穿衣,营造房屋,还是设置床铺——床铺是我们夜间的衣物——人类为了搭建窝中之窝而打劫了鸟儿的巢穴及它们胸前的毛羽,这跟鼹鼠在洞穴深处用草木和枝叶筑巢毫无异致!穷人惯于抱怨这个世界的寒冷,至于寒冷,不管是身体感受还是处身社会的心理感受,都被我们直接认定为我们绝大部分人生痛苦的根源。在某些地方,夏天有可能让人们过某种乐园…般的生活,这时候,燃料除了用以烹制食物皆非必需,因为太阳灼热的光芒足以“烤”熟大量的果实,所有食物常常更为多样,且更易获取,而衣物和屋舍全然或几乎没用。当今时代,就本人经见而言,诸如小刀、斧斤、铲子、手推车一类的工具,以及灯火、文具和翻阅少许书籍的特权,这些被好学之士几乎视作必需的东西,都能耗资无多即可获得。但是,偏有人愚不可及,而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花上一二十年时间跟未开化和不健康的人做交易,为了能在新英格兰生活——其实,就是为了保持惬意的温暖——最后死在那里。恣意挥霍的富人岂止为了保持温暖舒适,主要是为了不正常的炙热,如前所示,他们是在炙烤——不必说,这可是时尚。  P37-39

序言

亨利·戴维·梭罗,生于1817年,美国杰出思想家和文学家,是美国“文艺复兴”的中坚人物和美国精神的奠基者之一。

梭罗于1833年入哈佛大学,受教于当时的精英,1837年毕业。大学毕业后,曾跟哥哥约翰创办学校。1839年,兄弟俩曾在康科德和麦里马克河上泛舟而游,这段经历他后来写成《河上一周》并于1849年出版。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那天,梭罗移居瓦尔登湖畔,直至1847年9月6日结束,这段经历产生了著名的《瓦尔登湖》。回到康科德之后,他曾替师友爱默生照料过一年的家务。1849到1853年之间,梭罗曾有过几次短暂的旅行,这为他故世后出版的作品提供了素材。1854年,经过他七易其稿精心结撰的《瓦尔登湖》得以问世。此后更多的时间,他依然僻居于康科德的狭小天地,以土地测量和铅笔制作谋生。与此同时,他致力于自己其他作品的撰写和文稿的整理,写下了两百多万字的日记,这也成了他作品的主体。

1862年,梭罗因肺病辞世,终年45岁。

梭罗因为在瓦尔登湖畔的经历,被时人目为异端,而被后世誉为“隐者”。然而,这是莫大的误解,尽管爱默生在梭罗谢世后就明确地予以批驳,梭罗自己也曾说,“我并非生来就是隐士,若有必要,我可能会安坐在酒吧间,并且比屁股最沉的常客坐得还久。”但是,作为“隐者”的梭罗却是留给广大读者的主导形象,甚至,让人惊讶的是,清教徒式的思想家不时被误解为模山范水的小资人物。

中国隐者总是餐霞饮露、高蹈方外,他们终老泉林,了无烟火气息。纵然将梭罗归为隐者,他也绝非这种形象,他在流连自然,沉吟山水的时候,并没有忘却自己的时代,更没有忘却对人类价值体系的反省和批判。在《瓦尔登湖》的叙述中,不时见出他发聋振聩的社会批评。

1845年春天,梭罗便在湖畔开始营造小屋,他在书中详尽地开列了所有花销,除去自己的人工外,建房成本为28.125美元,并由此引发了他关于房屋无比丰富的思考。

他在第一章《简约地生活》中说,“连空中的飞禽都有它们的鸟巢,狐狸则有自己的洞穴,野蛮人也拥有各自的棚屋,但是,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所。在文明尤其普及的重镇和都市,拥有自己住所的人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套普通住房的价格差不多需要八百美金,即便一个劳力不受家庭的拖累,他要攒够这笔钱也得花上十到十五年的时间——将一个男人一天劳动的经济价值估为一美金,因为考虑到如果有些人挣得多,其他人就会挣得少——因此,在他挣得自己的那间‘棚屋’时,势必已经耗掉了自己的大半生命。”而更加深刻的原因却是:“一个阶层有多豪奢,另一个阶层就有多贫穷;一边是宫殿,另一边是救济院和‘沉默的穷人’”。他说那些身居陋室的人,“因为寒冷和痛苦,蜷缩身子已经成了一种长期的习惯,以至无论老少,其形体就永远那样缩着,肢体和官能的发育遭到了抑制。”因此呼吁,“正是这个阶层的劳动所创造的成果使我们这代人显得卓越特出,对他们的处境给予关注绝对说得过去。”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托马斯·莫尔思考的余绪,也是宋人“陶尽门前土,房上无片瓦”的描绘在十九世纪美国的写照……因此,提到金字塔的时候,他愤慨地说:“他们(按:奴隶)消耗着生命,在给某些野心膨胀的蠢货建造坟墓,只有将这帮蠢货投入尼罗河淹死,然后抛尸喂狗才更加智慧,更加勇武。”

随着对慈善事业的批判,他的锋芒指向了普遍的不公:“有人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奉送给了穷人,可能恰是此人正在拼命却徒然地解救着他以自己的方式全力制造的苦难。”这番思考以严厉的质问结束:“你吹嘘什么将十分之一的收入献给了爱心,或许,你应该如此支配那其他的九分,然后收场。到头来,社会仅仅收回了十分之一的财富——这应该归功于因其占有而得以彰显的慷慨,还是政府对正义与公道的怠慢轻忽?”

跟其他思想家一样,梭罗认为,文明社会是文明公民的作品,而文明公民又是文明社会的产物,文明公民的培养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然而,当世的学校教育又是如何?他拿自己曾经就读的哈佛大学开始了讨论。

……

——截选自《还原梭罗(代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尔登湖(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利·戴维·梭罗
译者 仲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32254
开本 32开
页数 35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4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3: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