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经典美文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三种人生态度》;《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舌尖上的初恋》;《寻你,然后不见》;《花心》;《人到中秋》;《走运与倒霉》;《论人世的痛苦》;《会走路的梦》;《顿勤》;《矛盾在哪里》……《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作者邓秀珍)出于读者对禅意美文的喜爱,精挑细选了一部分名家的作品。

内容推荐

《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作者邓秀珍)出于读者对禅意美文的喜爱,精挑细选了一部分名家的作品。聆听仁者、智者呓语,感受禅诗意般的清欢美好。柔软的心需要这些诗意来暖化,好的品行需要清凉的禅思来引导。在阅读《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中,以初心观照世间万物,触目随缘都是心光,幽幽而任远,得大自在,解脱尘世的种种烦恼,感受随时随地都是清欢的人间好时节。

目录

第一章 一花一世界

清净之莲

我是禅花一朵

我的水仙

没有一棵会倒下

寻找一处桃源

对一朵花微笑

一朵一朵棉花开

一朵栀子花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野地桃花

第二章 云卷云舒人生路

坐看云起时

为一朵云让路

睡在风里的蒲公英

生命

生命的秧田

梦中的眷恋与怀想

人,不小心就成了碎片

人生是诗意还是失意

天地未老

霞光是太阳开出的花

第三章 明镜止水皓月禅心

云水禅心

禅的淡泊与宁静

禅的浅滩

心砥菩提亦空明

人最难摆脱的便是名利欲

精神的三间小屋

点一盏心灯

追求出人头地的利弊

梦中田园

沐浴雨声

第四章 细品茶韵参禅音

茶禅

茶里般若壶中味

洗却红尘好静

饮茶的滋味

说茶

风庐茶事

流水香韵寄禅心

晨钟暮鼓禅音

茶、茶、茶

不在茶馆,就在去茶馆的路上

听泉煮茗样意开

第五章 菩根本无树

春月

窗外的风景

乡居

花坞

珍珠鸟

小木屋

春天过去了

对樟树的一点观察

楼头听鸟

一路阳光

盲人捕鸟

放下执著,在繁忙人生中实现自在

第六章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生命之诗

只活一个夏天的甲虫

梦的背面

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经拥有”

活在当下

山芋

看鸟

另一种珍爱

三种人生态度

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

第七章 有事随缘,皆有禅昧

舌尖上的初恋

寻你,然后不见

花心

人到中秋

走运与倒霉

论人世的痛苦

会走路的梦

顿勤

矛盾在哪里

像水一样流淌

捉迷藏

第八章 依循佛理,护心养性

谛听

花香弥漫的深山古寺

在哲蚌寺看晒佛

常州天宁寺闻札忏声

天目山中笔记

东林尘外踪

记五台山佛光寺

佛无灵

象峰净土

在梨花与佛之间

仁者永怀无尽意

古刹

试读章节

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边,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也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在陆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串的车流,却感觉到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是终站呢?

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偶尔在静寂的夜里,听到邻人饲养的猫在屋顶上为情欲追逐,互相惨烈地嘶叫,让人的汗毛都为之竖立,这时我会想,动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们站在比较细腻的高点来回观人类,人不也是那样粗糙的动物吗?

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

偶尔……

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嫩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毙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霖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饿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叶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当我们发现美的时候,究竟是我们找到了美,还是美主动丰富了我们的眼睛?究竟是心灵装进了美,还是美闯入了心灵?

《莱根谭》里说道:“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也就是说,一切的外在状态都取决于内心,你想要如何选择,那么选择就会如何成就你。换言之。如果你明白了自己想要的,你就会拥有它。柔软的心也是如此,当你的心能够容纳万物时,一切的事物都是美的。心中有莲,则足下生莲。

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近日,主法福州开元寺水陆空法会。

法会现场,各色鲜花,点缀诸坛,很是庄严与善美。人人见之,心生欢喜。

从鲜花,我想到禅花。

正如胡兰成一语点破——禅是一朵花。

禅的起源,多唯美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

这让我想起,花的微笑,微笑的花。

唯美,是花的一面,也是禅的一面。

禅花的另一面,虽也唯美,却是令人感伤的了。

诸坛之外,竹篓子里,往往横卧或竖卧着一些枯花。花枯了,就被扔进竹篓,等待的命运,便是被抛弃,只是有的抛得文明,有的抛得野蛮。看枯花,谁会想到,枯的它曾经来自花营,曾经芬芳四溢,引得赞美连连。

“江国春风吹不起,鹧鸪啼在深花里。”雪窦禅师如是说。这是悲?还是喜?其时的深花,而今叉在哪里?原来,桔花,便是其归宿与结局。曾经,在泰宁庆云寺,寺前寺后,自然山野,异草奇花,。已¨从不通知我们,便悄然竞相绽放。走过它们之间,我也想做禅花一朵,一如它们,开得那么奔放,那么洒脱,那么坦诚,那么至真,甚至那么肆无忌惮,那么不顾一切,不问有无观众,不计有无雨露,不究何时飘落,甚至无意知晓落花成泥后会被踏上什么、会被栽上什么,未来是轮回成花还是轮回成树。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禅花处处,那么,这个时空中,有多少世界?

在这多少世界中,我们会是禅花处处中的哪一朵?P3-5

序言

禅,是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与几乎和它同时产生的中国古老儒道文化相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清奇文化形式和思想方法。它给中国及日本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思想、文化和艺术等方面打开了一扇扇玄妙之门,令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陶醉其中。

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深刻的理解,禅宗认为:“所有的烦恼与冲突都是源于对万物的分别和执著,而事实上万物是统一的、连续的。觉悟就是了悟万物为一体,是实现自我,也是领悟到万物独存,领悟到‘一即一切’。”

作家林清玄曾经说过:“想要开始不平凡的自性,唯有从平常的禅心人手。”禅学是一门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特别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禅的确能在我们的内心世界洒下清凉的甘露。

禅不是通过理性的思维和观念上的接纳就能领会的,它必须通过生活中的体验,把感情和理智融合起来,让行动和思想达到一致,从虚幻、贪念和成见中解脱出来;禅宗的思想也不是理性的文字和概念能够传递的,光用语言文字来讨论禅是不可行的,正所谓“言语道断”。

当代日本高僧铃木大拙说:“禅是见性的方法,并指引我们挣脱桎梏走向自由的道路……”禅之道,用于修身可以让人洞悉生命的真谛,用于养心可以让心聆听生命的宁静。以禅养心少不得修、悟、觉、慧:修的是禅心、悟的是诚心、觉的是本心,慧的是凡心。

禅如自然,生活即禅,顺应禅道,宁静淡泊。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睡觉、担水劈柴是禅,甚至一句话、一个手势也都可以表示禅。禅就是生活,以禅来净化生活,落实觉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禅,以生活来体现禅的功能,落实奉献人生的理念。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处处体会生活禅,时时拥有禅生活。

一个心如明镜的人,镜前的万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一旦用心去思量、祈愿、攀缘,那么这面明镜就会蒙上尘土,就会看不见万物的形象。因此,禅的目的就是擦掉我们心灵上的灰尘,扭转我们这些现代人生活意志萎靡的趋势,改善我们的生活。正如一位禅师所说:“禅是对生命完整意蕴的领悟。”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但现实中抵达这一目标的道路漫长而遥远。但我们可以先行抵达内心的诗意小屋。可以通过美好的阅读来感受一种心灵的温润和宁静,在劳烦红尘中实现短暂的出离和解脱。这是一种如渴饮般的要求和期望。

《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出于读者对禅意美文的喜爱,精挑细选了一部分名家的作品。聆听仁者、智者呓语,感受禅诗意般的清欢美好。柔软的心需要这些诗意来暖化,好的品行需要清凉的禅思来引导。在阅读中,以初心观照世间万物,触目随缘都是心光,幽幽而任远,得大自在,解脱尘世的种种烦恼,感受随时随地都是清欢的人间好时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经典美文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秀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305969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2013215396
中图分类号 I1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0
164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