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油画
内容
编辑推荐

《油画》编著者王晓方。

《油画》王晓方沉寂三年最意味深长的作品,充满了生活中的种种危险、激情、神秘和可能性。《油画》以犀利与悲悯之笔演绎亦真亦幻的生命真相,为赤裸的社会层面注入尖锐的活力。魔幻与现实狭路相逢,我们在亦真亦幻中反复体尝着震惊、刺痛、怜悯和敬畏。走进《油画》你要么呐喊,要么迷失。一部招魂摄魄的奇书,读来刻骨铭心。《油画》是一面“风月宝鉴”,镜子后面充满了玄机。

内容推荐

《油画》编著者王晓方。

《油画》内容提要:我们是女娲的传人,还是黑龙的传人?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惑着作家顾文白,当他将自己的困惑演化成心灵图景,创作成长篇小说《神话》后深深地打动了女画家朱小丹,就在朱小丹为《神话》配插图的过程中,顾文白却神秘地失踪了,朱小丹万万没有想到在寻找顾文白的过程中发现了惊人的天机,而天机是不可泄露的!于是朱小丹陷入了“天机”布下的层层罗网。这究竟是《神话》还是《现实》?这部作品实际探索的是生活在官本位体制下的我们,如何同时面对希望与绝望。那么《油画》叙述的是真相本身,还是由它带来的“恐惧”与“期盼”?在勘破真相后,我们当如何直面现实?在这方面,《油画》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对现实的重新理解是当代文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王晓方的“新文体小说”以深入开掘现实为己任,试图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体味时代痛苦。作者通过关注脚下的现实来拷问自己的灵魂,又通过写作过程去不断修正自己的精神结构,力求使自己的精神痛苦与时代痛苦相契合,以至于心灵感受成了作者把握现实世界的媒介,应该说,《油画》既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也是这个时代的内心独白。当占有欲全力控制人性之时,《油画》告诉我们怯懦是人类最可怕的缺陷。《油画》确实处在时代的气息之中。

目录

油画一:黑屋

油画二:梦魇

油画三:红门

油画四:挣扎

油画五:铁窗

油画六:腐烂

油画七:笼子

油画八:信仰

后记:生命体小说的一次基因突变

附录:独抒己见

试读章节

我的很多灵感都是在书店里闲翻书时获得的,我喜欢书店里的气息,每当我走进书店,就像走进了天堂一样。我时常将书店设想成天堂的样子。除了艺术类书籍,我最喜欢的就是小说了。今天是星期六,我刚刚完成大型组画《咒语》,本想放自己的假,逛逛街,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正是女人扮靓的季节,可是我在东州市最繁华的商业街闲逛时,竟然情不自禁地走进了书店。在艺术类书籍前徜徉一番后,没有发现可心的书,便像往常一样走到小说类图书前,希望发现几本能打动我的小说。可是一连翻了十几本刚出版的小说,没有一本能吸引我的,失望之余,刚想离开,却被一本名为《历史》的长篇小说的精美装帧吸引住了,便随手拿过来翻了翻,想不到第一句话便深深地触动了我。“历史是发生过的现实,现实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乖乖,这不正是我刚刚完成的系列油画《咒语》的主题吗?莫非这位作家和我心有灵犀?便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越往下读就越让我震惊,小说的内容几乎就是对我的《咒语》的解读,最令我不可思议的是,小说中的许多场景描写都在我的梦中出现过,这位作家是谁?莫非是我未谋面的知音?我赶紧翻看作者的名字,原来是近几年颇具人气的唯心现实主义大家顾文白的作品。我对顾文白的传奇经历早有耳闻,只是虽然都久居东州,却从未谋面。据说顾文白在弃官从文之前是东州市市长的秘书,在官场上曾经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反腐风暴,让他服务多年的老板翻身下马,他虽未受到牵连,心灵却经受了炼狱般的折磨,案子尘埃落定后,本可以重新抱一棵大树继续从政,然而他却毅然决然地弃政从文,销声匿迹没几年,竟然异军突起,不仅华丽转身为著名作家,还开“唯心现实主义”之先河,成为一个文学新流派的鼻祖,大作一部接一部,每一步都非同凡响。或许是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缘故,尽管他的作品蜚声文坛,他却是一个相当低调的人。无论是在艺术圈里,还是在文学圈里,没听说他和谁过从甚密。这是我第一次读他的作品,想不到我通过画笔想表达却尚未表达清楚的思想,他却用小说醍醐灌顶般地表达清楚了,就好像他曾经潜伏在我的梦中,窃得我的思想后,才开始创作小说的,说白了,简直就是对我的梦境的抄袭。而且在《历史》这部作品中,顾文白几乎完全排除了传统小说的叙事,采用唯心现实主义手法,从头到尾可以说都是画面的描绘。这些画面几乎就是我刚刚完成的组画《咒语》的文字版,简直令人匪夷所思。由此我断定,他不是另一个我,便是我的知音。想到这儿,我的心顿时激动起来,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是得到一位艺术上的知音呢?我迫不及待地买下《历史》这本书,匆匆离开书店,然后站在商业街上望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茫然四顾,恨不得迎面就碰上顾文白。我知道这是一个妄想,不过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设法找到这位唯心现实主义知音,无论如何也要和这位神秘作家成为朋友。

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不仅读完了长篇小说《历史》,还通过艺术圈的朋友找到了顾文白的宅电。我了解作家的作息时间,他们大多都颠倒黑白,因此我断定顾文白很可能白天睡觉,晚上创作,其实搞艺术的人大多如此,我就习惯在夜深人静时作画。为了不打扰顾文白休息,我选择下午四点钟拨通了他家的电话。电话连响了好几声也没有人接,我心里既激动又紧张,激动是因为我太想结识这位捕梦人了,紧张是因为顾文白行事低调,我担心他不见我。还好,终于有人接电话了,不过不是男人的声音,而是女人接的电话。“喂,您好,您找哪一位?”她的声音热情且亲切。我连忙问:“是顾老师家吗?”对方回答:“是。”又问:“您是哪位?”我赶紧做了自我介绍,又把冒昧打电话的意图解释一番。对方听罢十分惊讶地问:“朱小丹?真的是女画家朱小丹吗?”我谦虚地说:“是我,我是画油画的朱小丹。怎么,你听说过我?”对方喜出望外地说:“我老公非常喜欢你的油画,不仅收藏了你十几幅油画,还买了你出版的全部画册。”我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顾文白的长篇小说《历史》中有那么多令我魂牵梦绕的文字画面,原来他不仅是个喜欢油画的作家,而且还对我的画作情有独钟。这就更坚定了我结识他的决心。我用试探的语气亲切地问了对方一句:“是嫂子吧?”对方咯咯笑着说:“是我,是我!”就这么一句,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好像认识好多年了似的。我私下里了解过,顾文白结婚晚,妻子叫张欣,是《东州日报》记者,别看比顾文白小十几岁,却在那场血雨腥风的政治风暴中不离不弃,不仅支撑着顾文白走出了那场炼狱般的灾难,而且用爱使顾文白涅重生。这是个被顾文白视为生命的女人。或许是被他们相濡以沫的故事感动的缘故,我对张欣油然而生肃然起敬之情。一番寒暄之后,话题又回到了正题。我试探地问:“顾老师在家吗?”她说:“不在家,在工作室。”我又问:“工作室在哪儿?”她说:“在西山慈恩寺僧客楼。”都说顾文白成名后非常低调,不承想竟然低调到寺院里去了,这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从张欣口中得知,顾文白正在创作一部题为《神话》的长篇小说,读了《历史》以后,我几乎买了顾文白的全部作品,我发现他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常常用浓郁抒情的笔调描绘出色彩斑斓的画面,从中可以看到光与影的交织,寂静与回声的对比,诗与画的结合。只可惜没有一部作品配过插图,顾文白的作品不配插图真是太遗憾了。想到这儿,我顿时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为《神话》这部作品配上精美的插图。我把想法告诉了张欣,她兴奋地说:“你的想法太好了,文白知道了一定会很兴奋。”说完她竟催促我赶紧去西山慈恩寺。挂断电话,一番梳妆打扮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离开画室,开车驶往西山。

P1-P3

后记

众所周知,基因其实是十分稳定的,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于是后代的表现中也就突然出现了祖先从未有的新性状。这就叫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毫无疑问,《油画》出现了传统小说没有的新性状,是一种新的存在形式,是一种“新文体小说”。正因为如此,《油画》是一次小说的基因突变,它在叙事结构上,独创了一种崭新的文体——生命体,即DNA双螺旋结构,也就是说《油画》的叙事是一个不断旋转的过程,是一种螺旋式的叠加,小说的“现实”部分与“魔幻”部分相当于DNA的两条链,八幅画相当于四个碱基对,《油画》恰恰以“现实”这条链为模板,复制出“魔幻”这另一条链。阅读《油画》可以使读者领略到一种螺旋反复、迷宫式的阅读快意。在《油画》结尾,顾文白对朱小丹说,自己要写一部长篇小说《现实》,其实《油画》的“现实”部分,就是他要写的《现实》。

很显然《油画》是由《现实》和《神话》两部长篇小说组成。两部长篇小说互相依赖、相互交织,《现实》是作品的重心,而《神话》则是对现实的虚写与影射。这显然是一种文中文的结构,即在一个文体中对另一个文体进行创作、解读、分析与思考。我认为优秀小说之所以优秀,并不是因为作家所讲的故事,而是因为他怎么去讲这个故事。毫无疑问,《油画》既是对梦境的一次写生,更是对现实的一次写生,无论是魔幻部分的情节,还是现实部分的情节,画面感无不强烈而清晰。整部小说犹如一系列连贯激昂的组画,或磅礴震撼,或哀怨婉转,如行云流水,浑然一体。读者可以多维地、立体地认识人物,从而获得启迪。我之所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反思传统叙事方式的局限上来,是因为在审美观念日益陈腐的当下文坛,我坚信,我怀疑故我在,我创造故我在。马尔库塞在《审美之维》中指出:“形式就是否定,它就是对无序、狂乱、苦难的把握,即使形式表现着无序、狂乱、苦难,它也是对这些东西的一种把握。艺术的这个胜利,是由于它把内容交予审美秩序,而审美秩序就其本身的要求看是自律的。因而,内容被形式所改造,从而获得了超越其内容组成成分的一种意义。这种超越的秩序,就是作为艺术真理的美的显现。”可见形式创造至高无上。我始终认为,原创性是对一部长篇小说的最高赞誉,而原创性首先体现在叙事艺术的创造上。当一个作家努力用独创的新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灵图景时,就能培养起自己独特的洞若观火的洞察力。生命体所追寻的方向,一是心灵,二是审美。小说力求以优美悲壮的笔触、富有节奏的行文对人的生存、命运及强权、良知、艺术、爱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应当说,《油画》是一个用强权、欲望、罪行、寻找、梦幻、魔幻、艺术和悲悯编织而成的故事,我在创作过程中尽量将自己的内心最大限度地敞开,以斧劈式的笔法和描述性极强的语言,逼真而令人战栗地写出了“黑屋”对人造成的巨大心灵冲击。应该说这是一部与虚构交错的时代的非常规自传。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在挖掘语言的内在品质方面,《油画》笔法细腻,情感深沉,以力透纸背的气势,充分彰显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悲悯情怀。歌德说:“任何一种伟大都是由人在反抗神祗中实验出来的。”我恰恰是通过《油画》完成对现实的“抵抗”。我觉得对人类命运的总体性思考始终是一切真正优秀艺术作品的内在景观,在《油画》中,历史与现实其实是无处不在的,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描写,个体精神结构中的挣扎和冲突间接而尖锐地表现出来。其实,自从我拿起了笔,我就与身处的时代保持着一种深刻的思想性的联系。里尔克在《安魂曲》中有一句诗:“因为生活与伟大的作品之间总有一种古老的敌意。”讲的就是作家应该与其生存的时代保持一定的紧张关系。《油画》无疑与时代保持了这样的紧张关系,是一部充满人文主义气节的作品。这部作品实际探索的是生活在官本位下的我们,如何同时面对希望与绝望。那么《油画》叙述的是真相本身,还是由真相带来的“恐惧”与“期盼”?在勘破真相后,我们当如何直面现实?在这方面,《油画》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

作家就是深入到黑暗深处寻找光明的碎片的人,就是深入到“风月宝鉴”的后面探寻未知存在的人,《油画》就是一部跨过光的门槛揭露了黑暗真相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官本位主导下的邪恶势力成为破坏我们精神家园的黑魔。那些无助的访民虽然是弱者,却无不拥有孤独而高贵的灵魂。毫无疑问,在当下中国,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只要能像虱子一样寄生在官本位这袭华美的袍子上,他们宁愿把自己托付给黑魔。一些人越来越被打磨成为现时功利生存的、失去灵性与情感的、为权力所驱使的工具。一个活生生的人被官本位吞没之后,官本位一切如常,甚至在吞没处见不到一丝波动,这就是腐朽最可怕的地方。很多人在认清官本位之后会彻底抛弃幻想,从此专心于经营、钻营,顾文白却是一个对世外桃源孜孜以求的人,以至于一边活在梦幻里,一边直面真实世界的丑陋与残酷。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为什么在善与恶的斗争中,恶似乎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就占了上风?或许正因为恶的强大,我们才需要放弃某些心爱之物,踏上征途去寻找未被权力污染的心灵家园。然而,在官本位世界里,我们无权自由地表达意愿,而追求自由、做自己、寻找心灵家园的人在这个社会被视为疯子;只有那些循规蹈矩、情愿做精神上的阉人也不愿意做自己的人,才被视为正常人。最可悲的是,我们被权力和欲望异化却不自知,以至于丧失了自己的灵魂却满不在乎,进而失去了良知与善良。

对现实的重新理解是当代文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新文体小说”以深入开掘现实为己任,试图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体味时代痛苦。我通过关注脚下的现实来拷问自己的灵魂,又通过写作过程去不断修正自己的精神结构,力求使自己的精神痛苦与时代痛苦相契合,以至于心灵感受成了我把握现实世界的媒介,应该说,《油画》既是我的内心独白,也是这个时代的内心独白。其实生活和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对世界最清醒的认识,《油画》不是浅尝辄止地停留在表现人间世态的表层,而是把笔深入到现实深处最隐秘的角落,描绘了一个无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面对的是强权与压抑,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根深蒂固的秩序。“新文体小说”对现实的兴趣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一样强烈,但它关注的是“风月宝鉴”后面的现实,是深藏的和隐藏的现实。对个人生存真相的体认、对生命之美的发掘与回味是寻找生存意义的关键。《油画》不仅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生动反思,也是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存在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阐述。在《油画》里,人物性格、情节和各种艺术理念的讨论水乳交融地组织在一起,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理念都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情节来阐释的。真正做到了故事为艺术服务、为语言服务、为思想服务、为“新美”服务。我通过《现实》和《神话》所组成的《油画》展示出了我的心灵图景。在文学创作中唯一不变的只有美的原则,一部有价值的作品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体现出审美者意想不到的、看后心灵受到震撼的美。这也正是《油画》力求达到的美。

《油画》确实处在时代的气息中。小说中的《神话》与《现实》展开了一场诗与思的对话,每一个梦境、每一段现实,都犹如一幅油画,独特的审美特征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作品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羁绊,把现实与魔幻结合为一个整体,对人的命运做哲理思考,使作品对现实的反映达到了新的深度和广度。用天马行空的方式来凸现人的困境是《神话》的一大特点。《神话》并非美丽的谎言,我们确实是女娲的传人,而非黑龙的传人,这是真实的,然而我们虽然是女娲的传人却一直被黑龙所奴役,这也是真实的。龙是什么?当然是强权的化身!应该说《神话》是人类心灵的镜子,真善美皆在其中。从古到今,“神话”都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虽然魔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处在不同的时空,但读者对两个世界阅读后会获得同样的共鸣。《神话》的结尾一改正义战胜邪恶的俗套,而是留下巨大的悬念,这样既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启示。正义的力量虽然强大,但邪恶的力量也不可小觑,搞不好正义会彻底被邪恶吞没。与“神话”相比,现实不过是一种虚幻而已。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而精神却徘徊不前的世界里,像顾文白、朱小丹那样的艺术家难免有女娲补天的冲动。“神话”本身具有真理般的朴素与善意,我们可以挣脱的只能是某种真实。“世外桃源”不仅不是理想国,而且很可能是“黑屋”。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油画》更多表达的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性反思。寻找世外桃源,实际上就是寻找心灵家园,然而当下的现实是心灵家园早已被横流的欲望所占领。身处在黑屋般的官本位世界里,人们的生活早已丧失了诗意与激情。

应该说《油画》既写出了我的心灵独有的特征,也是我笔下的主人公顾文白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沉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惶惑不安的时代,当占有欲全力控制人性之时,《油画》告诉我们怯懦是人类最可怕的缺陷。应该说,顾文白、朱小丹、车夫、张欣、肖峰、张天红、沈丹娜以及那些执着的访民都是不怯懦的人,在《油画》里,正因为有了这些人,才使人物形象逼真起来,书中刻画了多个人物形象,无不个性鲜明,没有雷同。做人低调勇敢且颇有人文主义气节的作家顾文白,既诡谲圆滑又真诚干练的画商车夫,虽九死而不悔的女画家朱小丹,富有正义感且嫉恶如仇的警察肖峰,善良而勇敢的医生张天红,用良知和智慧报道真相的记者沈丹娜……以及《神话》中的人、神、魔,人物画廊可谓丰富。同时小说采用烘托的手法,如张欣、顾文白以及一些上访者的形象都借助他人之口得以展现,尤其从多个“他人”口中得出的形象,能使读者得到一个客观总体的印象,读来兴趣盎然。当然悬念迭起也是《油画》的一大特征。顾文白失踪就是主要悬念,读者对这个悬念越揪心、越猜想,说明顾文自的处境越危险。这种扑朔迷离的悬念设置方法,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享受着独特的审美体验。

普鲁斯特说:“任何时候,艺术家都应该听从他的本能,这样,艺术才成为最真实的东西,成为生活最严格的学校和真正的最后审判。”总之,《油画》听从了我的本能,但就本质而言,它应该是一部精神长篇小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油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0738
开本 16开
页数 4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8
CIP核字 2013216655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