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师曾(从学生到英雄)
内容
编辑推荐

  唐师曾是著名的战地记者,探险家。本书选取唐师曾亲人、朋友、学生、同事及崇拜者的文字,以他人视角的描述、访谈、图片,展示这位行者的生活历程。从生活侧面勾勒他从学生到英雄的成长路线,在海湾战争、中东、欧洲、美国、南极、诺曼底、印度次大陆、走马黄河的线索背后,发掘他少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与日常温情,努力为读者显现一个丰富全面的唐师曾。

内容推荐

唐师曾,别名唐老鸭,著名战地记者。

本书选取唐师曾亲人、朋友、学生、同事及一些新闻记者的文字,以他者视角的描述、访谈和图片,展示这位行者的生活真实,从多个侧面勾勒他从学生到英雄的成长历程。在他“海湾战争一中东一欧洲一美国一南极一诺曼底一印度次大陆一走马黄河”这个不曾停歇的行走线索背后,发掘他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与日常温情,努力为读者呈现一个性情豪放、一贯真实的唐老鸭!

在行走的道路上,他阅读了部部人生之书,始终用一颗好奇的学生之心观察世界;在旅程中,他用那深深的车辙,播撒了英雄的力量和信念。在许多人尤其是胸怀梦想的年轻人眼里,唐老鸭是活出自我的典范。然而,在教师、战地记者、病人、父亲、探险家……太多的角色转换背后,在始终不变的行者力量之下,他又有着怎样的不同于常人的睿智和与常人相似的温情?

《唐师曾:从学生到英雄》,再现英雄本色!

目录

一个高大结实的小伙子 萧乾/1

憨而痴的唐老鸭 张中行/4

为唐老鸭大唱颂歌 季羡林/8

远行的激情 李肇星/11

大街上捡回一个宝 徐佑珠/13

唐师曾——与死神共舞 刘新平/21

相遇在战争前夜 郑达庸/37

他蹲在“地球屁股”上 阿正/49

简简单单唐师曾 戴华/60

走在路上的唐师曾 华静/67

绝境出击,赴约诺曼底 张磊/76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周轶君/85

诺曼底归来 佚名/90

唐师曾的悲喜人生 座羽/95

行者该怎样收藏血掖中的痛 橡子/104

熊猫英雄唐师曾 张越/l07

与唐师曾谈新闻摄影 曾璜/114

他要当世界的眼睛 苗野/139

杨澜访谈录 杨澜/157

他从战场归来 马东/170

我想当一只“和平鸭  崔立秋/182

快乐出发——开着“和平鸭”的“唐老鸭” 石激 李锐/187

唐师曾:我受萧乾的影响最多 李冰/198

阅读大地——唐师曾 梦雪/206

我们家的唐师曾 唐勤/214

我的老师唐师曾 郭恒忠/225

鸭子这家伙 刘忆分/237

素描唐师曾 李茸/247

我只流三次泪 佚名/252

我见到了“唐老鸭” 付丹华/257

唐师曾我就这样 白冬梅/263

永远做梦的“唐老鸭” 孙一江/270

一个非常好的坏小子 刘建峰/282

跟着爱人上战场 李彦春/288

试读章节

憨而痴的唐老鸭

张中行

近年来我感到日暮途远,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面对稿纸,目光很少射到一尺以外,以致连唐老鸭(学校注册和身份证之名为唐师曾)这样一位性格奇、造诣高、成就大的人也毫无所知。后来有了所知,是他找上门来。大致是去年夏天,他来了个电话,说姓唐,新华社记者,想来采访我,向海外发一篇介绍。我说我没什么成就,往远的吹嘘更不合适,还是以不如此为是。他不退让,并拿出新武器,说他也出身于北京大学(1983年国际政治系毕业),采访并向海外发文章是他每月一次的任务。听到同出一门,我只好退让,说欢迎来谈谈。不久他来了,门开处,一米八几的大个儿,最上部是长而秃的头,使我吃了一惊。坐谈了一会儿,拍照了一会儿,我的印象由惊奇变为亲近,觉得他为人憨厚,对一切事都特别认真,简直近于痴。告辞前他留下一张名片,因为我眼既昏花又缺少注意力,只觉得上面还有个似曾相识的漫画,究竟表何意,未想就放过去了。

很巧,之后不久就见到在新华社河北分社工作的高莉芙女士,闲谈触及采访的事,她说那就是新华社有大名的摄影记者唐老鸭,人很有意思,新闻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如梦初醒,找出他的名片看看,原来上面的漫画就是与米老鼠齐名的唐老鸭,只是胸前多个相机。原来的印象未变,却加点新的,是立身处世还不少风趣。又是不久之后吧,他来送照片及已刊于报刊的照片兼文,还带来他1994年出版的一本《我从战场归来》。这本书是写他在海湾战争中的采访情况的,其时我正忙,只看了其中的几十幅照片,书就被更想看的友人拿走了。“还书一痴”,到我想看的时候,只好向老鸭呼叫。很快又送来一本,我看了。有什么感受呢?除了对于书,比看小说更加感到新奇以外,主要是对于作者,原来的憨厚或痴不变,又加上许多新东西。占首位的是胆量稀有,海湾战争,现代化武器的烟云之下,出生人死,他走了五国,看来总是乐呵呵的。其次是事业心强,为抢几个镜头,真是连命也不要了。其三,还有机智,异国有异俗,而且是战时,困难甚至危险多到数不清,他能够随机应变,都化险为夷。还可以加个其四,不愧为北京大学出身而且是学国际政治的,域外许多国、史、地、统治阶层、人民的生活情况,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所以化为文字就能内容丰富而确凿可信。他是摄影记者,摄得之影也就多值得欣赏,如这本记海湾战争的,第206页有个“‘爱国者’弹道导弹轨迹”之影,第127页有个“生离死别的以军恋人热吻时”之影,我见到,就真想揪住老鸭问问:“这都是万钧一发之际的难于瞥见之景,你是怎么弄到手的?”

还没来得及问他,他又登门,送来一部书稿,总有十几万字吧,仍是记国外采访情况的,所以取名为《我钻进了金字塔》。他说书已在印,希望我看完写几句,为同学助助威。能写不能写再说,总可以先睹为快了。于是翻开来看。正文16个题目,可见写法要化零为整,想法大概是,不说则已,说就说个痛快。正赶上我将外出,未能篇篇俱到,只是看了几篇特别感兴趣的。语云,尝一脔而知一鼎之味,也就可以说说新的一些获得。已经写过的优点不重复,说这未问世的一本里使我看时兴奋、看后念念不忘的,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几乎没有想到,对于异域的各方面,他竟有如此丰富的知识。以((铸剑为犁的拉宾》一篇为例,写拉宾的经历和突出的成就,可谓面面俱到,巨细不遗,简直使我有个感觉,可以据此为拉宾写个简要的年谱。其中写往乌干达救人质一事尤其使我感兴趣。这个看似神话的举动我在某期刊上见过,说得比较概括,到老鸭的笔下,一切都化为具体,连谁指挥,如何化装,用什么枪打都说到了。这样写,就能使纪实有戏剧的效果,所以干脆就走人剧场,不能不高喊一声:“好!”二是还善于剪裁,能取重合轻,常常不乏画龙点睛之笔。仍以写拉宾的一篇为例,拉宾是政界大人物,所行或所记应该都是会场上或战场上的大事,可是这位老鸭也述说了与丽哈恋爱的事,不穿防弹背心以致被刺身死的事,这看似闲笔,却既可寓褒贬又可增情趣,取得开卷如“漫游奇境记”的效果。三是更想不到,他不是学文的,却常常显示有雕龙的巧技。稍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诌文,开头难,结尾更难。我看了这本书稿的第一篇,讲见卡扎菲的,就很欣赏那段结尾,照抄如下:

黄昏,我们的总统专机从班加西机场直冲蓝天。我平躺在专机唯一的一张沙发床上,想象卡扎菲上校躺在这里的情景,耳边回荡着红袍恺撒的一句名言:“我来了,我看见了,我赢了!”窗外是波涛汹涌的锡尔特湾,远方,残阳如血。

“我来了,我看见了”,等于用画笔画出他的性格,后面还有“残阳如血”,是掺杂一些轻微的惆怅吗?难说,此之谓余韵不尽。能如此,高手也,应该赞扬。如何措辞呢?想借用胡博士在红楼里常说的一句话,“北大不愧为大”,能够养育唐老鸭这样既能拿相机又能拿笔的。

1998年4月1日于元大都北郊

(张中行,时任北大教授。国学大师)P4-7

序言

序考试改变命运

唐师曾

我和人大出版社的呼延华先生都是学生出身,在他考上人大之前,“既没见过火车,也没坐过汽车”。我爷爷是什刹海闻名的老地主,1966年“八一三”就被“扫地出门”,直到1979年“落实政策”,我才回到我出生的祖宅,那年我刚考上北大。

呼延兄是我最欣赏的出版家,也是令人尊敬的哲学博士。出于哲学博士敏锐的眼光,他迷信“考试改变命运”。故亲自操刀旧闻新编,朝花夕拾这本《从学生到英雄》。其实我认为时下与英雄无关,只造就应付考试的“三好学生”。

1968年1月,我开始在大翔凤小学上一年级。那年月风云变幻,伟大领袖刚发表《最高指示》:“要复课闹革命。”开学第一课是:“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

1973年9月我小学毕业,恰逢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闹翻不久。奉上级指示,北京所有五年级的“红小兵”都与六年级的“红卫兵”一起升入“戴帽初中”。在有史以来最轻松升学五年以后,我碰到历史上最艰难的高考——“70:1”。

1979年,我所在的北京十三中有1 7个应届毕业班,每班都有五六十人,此外还有6个招收社会青年的“高考补习班”。当我风华正茂步入北大之际,已经“手刃”70条人命,真是“双手沾满人民鲜血”。

1990年12月,我通过考试,作为唯一“上帝的选民”——代表12亿中国人潜往巴格达。单枪匹马,背水而战,再次获新华社通报表扬,破格晋升一级工资,大头像上《人民日报》……成为当时新华社最年轻的主任记者。“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

海湾战争后,“再生障碍性贫血”让我全休在家,失去继续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机会。蓦然回首,我已经原地踏步了15年。

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迫使我不得不扔掉“莱卡”重操“派克”,现在是Mont Blanc和IBM。

依我愚见,我的经历并不具备哲学博士眼中的普世意义。呼延兄命我提供近照,更让我十分尴尬。照片是过去的历史,只有塔斯社、“四人帮”才有一手遮天的法力,而我只能罄手头仅有,即使这些“旧照”早已物是人非……

穷其究竟,唐师曾一直是应试教育产物,因考试超常而变成新华社记者、CCTV嘉宾主持,因考试出局而沦为病休作家、瘸腿行者、老鳏夫……昕有生命都难免一死,问题是怎么才算真正活过。宁死不屈!

“沉舟侧畔千帆过”。

再过11个小时,北大英语系的研究生海洋就要飞美国斯坦福,攻读教育学。8年前,这位准备高考的高中生到我家蹭饭,梦想成为我的校友。现而今我垂而不死,梦想8年后,能把我的子侄送给海洋博士做学生,粉碎固若金汤的应试教育。

2006年9月18日

于北京法源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师曾(从学生到英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乾//张中行//季羡林//李肇星//徐佑珠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76508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2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