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胡雪岩商学全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晚清第一大豪商,叱咤商场的终极学问。

“为政要看《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胡雪岩由钱庄起家,设典当,倒生丝,以金融为龙头;贩军火、筹军饷、借洋款、办船厂,层层托靠,坐收渔利;周旋于官府势力、江湖漕帮、洋商买办、三教九流之间;他生逢乱世,结缘权贵,纳粟助赈,左右逢源;从而大富大贵、大红大紫,天下无人能比!

内容推荐

本书从简单地追忆胡雪岩的生平往事入手,分析了聚财无数但仍如履薄冰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坎坷一生以及他游走于官商两道的深谋大略,重点阐释胡雪岩在立志在我、成事在人、白手起家、融会贯通、诚信待人、顶天立地、以人为本,成就霸业、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充满自信、胆量过人、目光长远、稳操胜券、悬壶济世、扬名立万、善假于物、借力使力、灵活处世、左右逢源、敢于冒险、稳抓机遇及做大场面、铸就品牌等方面的造诣,使之成为对现代社会切实有用的、带有一般规律性的经营理念和处世之道。

目录

第一章 红顶商人,称霸天下

1 时势造英雄

2 功成名就的红顶商人

3 风流倜傥伴一生

第二章 末路英雄,可歌可叹

1 架设电报线之争

2 积怨已久又添新仇

3 挤兑风潮置胡雪岩死地

第三章 立志在我,成事在人

1 要有干一番大事业的气魄

2 人贵立志

3 义利不可分

4 抉择是成功最重要的一步

第四章 白手起家,融会贯通

1 无本生利的秘密

2 借鸡下蛋,以钱生钱

3 擅于融资,借钱生钱

4 金融战略,深谋远虑

5 扩大投资规模

6 胡雪岩与近代金融

第五章 诚信待人,顶天立地

1 一定要说话算话

2 经商信义第一

3 一只风藤铺子

4 不已赖账赌明天

5 从结果反省自己

6 信用共担

7 巧对暗号,征服对手

第六章 以人为本,成就霸业

1 雪中送炭赢人才

2 做个识人的伯乐

3 以诚心招揽人才

4 用人策略宝典

5 巧设计谋,拉拢人才

6 设置“军师”

第七章 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1 审时度势,应时而变

2 处处留心,处处商机

3 把握时局,未雨绸缪

4 不利有利,随机应变

5 八坛七盖,翻转钱眼

6 精识时务,顺势行事

第八章 充满自信,胆量过人

1 生意场上敢为先

2 为人所不为,刀头上舔血

3 智勇结合,揭穿迷雾

4 临危不惧,敢闯敢干

5 拥有自信,拥有成功

6 读书让你更自信

7 要自信“看得准”

8 自信就要沉得住气

第九章 日光长远,稳操胜券

1 眼光如炬,看破大局

2 深人典当,鸟飞高天

3 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4 从长计议,为给自己留下退路

5 做事要有大局意识

6 顾客是上帝

第十章 悬赢济世,扬名立万

1 散财施善,大气做势

2 服务优质,顾客至上

3 以名博利,一石二鸟

4 做生意赚了钱,要做好事

5 行侠仗义,抱打不平

第十一章 善假于物,借力使力

1 强强合作,制胜之道

2 善用双刃,尽力而为

3 势力理论,帮人任势

4 天下势力,尽握手中

5 借风顺势,明白行事

6 巧借东风,多财善贾

7 充分利用人生“四势”

第十二章 灵活处世,左右逢源

1 揣摩对方的心意

2 把握好人与人交往之间的分寸

3 胡雪岩赞美人的技巧

4 做事要学会“圆”

5 掌握圆世哲学

6 处世就讲一个“义”字

7 多个朋友多条路

8 圆而通一一处世的妙招

9 权势是把双仞剑

10 人际交往要保存别人的脸面

11 办事不能一根筋

第十三章 敢于冒险,稳抓机遇

1 坦然面对风险

2 抢机会必须会观察

3 以钱生钱的智能

4 顺应时势同洋人合作

5 抓机遇就得顺应其发展规律

6 抢抓机遇,铸就辉煌

第十四章 做大场面,铸就品牌

1 虚实并举,哄火市面

2 扩大地盘壮大自己的“脸面”

3 店堂的门面就是招牌

4 做大场面,展示实力 

5 学会用广告出奇制胜

6 质量是竞争的价码

附录一 胡雪岩的五字商训

附录二 论胡雪岩的成败

成在“助人成功”:败在“奢侈腐化”

成在“善借他力”:败在“用人不当”

成在“尽量化敌为友”:败在“不能彻底知彼”

附录三 胡雪岩成败的启示

胡雪岩的长处

奢华铺张是经商人的大忌

附录四胡雪岩与岩崎弥太郎之比较

试读章节

  挤兑风潮置胡雪岩死地

盛宣怀主持电报局后,实力大增。由于与胡雪岩在很多生意上争端日多,他谋划着要给胡雪岩更沉重的一击。这个机会终于被他等到了。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再招左宗棠人军机。左宗棠南征北战,每次都要有大笔的银子做后盾。这回为了准备与法国人交战,胡雪岩又一次忙得不亦乐乎。而李鸿章和盛宣怀却趁左宗棠不在两江,准备向胡雪岩下手。胡雪岩每年都要囤积大量生丝,这生意越做越大,垄断了生丝市场,控制了生丝价格。盛宣怀抓住这一时机,通过电报掌握胡雪岩生丝买卖的情况,一边收购生丝,向胡雪岩的客户出售,一边联络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叫他们今年偏偏不买胡雪岩的丝,致使胡雪岩的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苦不堪言。

胡雪岩五年前向汇丰银行借了650万两银子,定了七年的期限,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上年他又向汇丰银行借了400万两。这两笔款子都以各省协饷作担保。这时候,胡雪岩历年为左宗棠行军打仗所筹集的80万两之巨的还款正赶上到期,这笔款虽然是清廷借的,经手人却是胡雪岩,外国银行只管朝胡雪岩要钱。这笔借款每年由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照理说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府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盛宣怀在此却动了手脚,他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直言李鸿章有意缓发这笔协饷,时间是20天。

对于盛宣怀来说,20夭已经足够了,因为他已经串通好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了。这时,左宗棠远在北京军机。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从他阜康银行各地钱庄调来80万两银子,先补上了这个窟窿。他想协饷反正要给的,不过是晚发20天而已。然而,盛宣怀却给了胡雪岩致命一击。他通过电报,对胡雪岩一切调款活动都了如指掌,估计胡雪岩调动的银子陆续出了阜康银行,阜康银行正是空虚之际,就托人到银行提款挤兑。

这些提款的人都是绅商大户,少则数干,多则上万。盛宣怀知道,单靠这些人是挤不垮胡雪岩的,他便让人四处放出风,说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只好挪用阜康银行存款。如今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阜康银行倒闭在即。尽管人们相信胡雪岩财大气粗,但他积压生丝和欠外国银行贷款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快,人们由不信转为相信,也开始提款。

挤兑先在上海开始。盛宣怀在上海坐镇,自然把声势搞得很大。上海挤兑发生之时,胡雪岩正在回杭州的船上。此时,德馨任浙江藩司。德馨与胡雪岩一向友好,听说上海阜康即将倒闭,便料定杭州阜康一定要发生挤兑。他忙叫两名心腹,到库中提出2万两银子,马上送到阜康。杭州的局势尚能支持,上海那边却早已失控了。胡雪岩到了杭州,还没来得及休息,又星夜赶回上海,让总管高达去催上海道台邵友濂发下协饷。邵友濂叫下人假称自己不在。胡雪岩这时候才想起了左宗棠,又叫高达赶快去发电报。殊不知盛宣怀暗中叫人将电报扣下,左宗棠始终没能收到这份电报。

第二天胡雪岩见左宗棠那边没有回音,这才真的急了,亲自去上海道台府催讨。但这一回邵友濂真的去视察制造局,溜之大吉了。胡雪岩此时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产押了出去,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希望能够捱过挤兑风潮。不想这次风潮竟是愈涌愈烈,各地阜康银行早已经人山人海,银行门槛被踩破了,门框被挤歪了,都无人来管。胡雪岩这才明白,有人做了他的手脚。打听之下,知道是盛宣怀,他不禁暗自叹了口气,知道这一回是彻底完了。他毫无气力地坐在太师椅上,脸如死灰。府内乱乱糟糟的,不时有人跑来报告新的坏消息。胡雪岩听着听着,忽然仰起头,大吼道:“盛宣怀,我和你没完。”随即喷出~大口鲜血,昏了过去。胡雪岩不久即在忧愤中死去。

这样一位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余堂等纷纷关闭。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便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

胡雪岩虽聪明~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终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息。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美妾们,一改往日争先恐后巴结胡雪岩的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雪岩身边的,只有螺蛳太太。在螺蛳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入,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公元1831年黯然离世。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他以“仁”、“义”二字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在赢得美名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当然,他也未能摆脱商人以利益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极尽奢靡,但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东西。

P19-21

序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话说得很巧妙,简单而形象地勾勒出商人之所以为商人的根本所在。尤其是对于跨入信息化时代的商家而言,更是如此。全球一体化的逐步确立,电子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林立的商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开始了日益惨烈、你死我活的全球争夺战,使得原本喧嚣、复杂的商场变本加厉,暗兀天日。

当一家家跨国公司大举进人中国以后,当一个个商学新理念不断漂洋过海登陆的时候,当原本脆弱的中国企业一个个相继倒闭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投向国外商学领域的眼光转向国内,是不是应该把引进国外商学宝典的脚步走稳一些,是不是应该认真研究一下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中国历来重农轻商的政策,造成了我国现在商业的不发达,但是,在千百年的发展史上,也出现了众多耀眼的商业明星,集大成的商界泰斗,兀疑这些“先圣”当中胡雪岩是最明亮、最耀眼的一位。

胡雪岩(公元1823年~1885年),名光墉,号雪岩。安徽绩溪人。先后经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曾经营钱庄,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构筑了一个纵横交错、遍及全国的商业大厦,曾经富甲一时,被誉为“一代巨贾”、“红顶商人”。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第一大豪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个获得清廷特赐二品顶戴,赏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殊荣的人。

胡雪岩和一般商人的不同在于,他令人敬佩的做人和经商理念。他崇尚的信条,诸如“有钱大家赚”、“不抢同行的饭碗”、“吃亏就是占便宜”、“先做朋友后做生意”、“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权重如…,财流如水”等,为自己在商界赢得了相当高的人气指数,他以诚待人、以信交人,使自己的名字成为了信誉的代名词,成为了驰骋商场的金字招牌。

120多年前,因政治仇人的陷害,挤兑风潮的上演,胡雪岩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输得起才是真英雄”这一掷地有声的内心独自仍萦绕在百年后的人们心头。

“古有先秦陶朱公,近有晚清胡雪岩。”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的地位,堪与中国古代“商圣”陶朱公范蠡相媲美,后人誉之为“亚商圣”。胡雪岩是个商业奇才,他的成就以及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商业范围,大家不禁惊叹:“古代神州竟有如此商人,可谓奇矣。”就连大名鼎鼎的左宗棠也在奏折中写到:“胡雪岩,商贾中奇男子也,人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慨。”鲁迅则称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清朝人陈代卿曾用这样的语言评点胡雪岩的一生:“游刃于官与商之间,逐追于时与势之中;品尝了盛衰荣辱之味,尝尽了生死情义之道。”

胡雪岩的一生的确极为奇特复杂、离奇曲折,他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人经营成功的浓缩,更兼终结了旧式的传统商人,开创了我国新式商人的先路。

然而,不可置疑的是,虽然胡雪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与其处的历史环境——封建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当我们理性地看待胡雪岩这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就会发现,他的人生,他的奋斗,他的为人处事的方法,他对商业的独到理解,都可以给当代的商界人上和众多读者以诸多的启示。总结并归纳这些,也正是《胡雪岩商学全书》成书之目的。

本书从简单地追忆胡雪岩的生平往事入手,分析了聚财无数但仍如履薄冰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坎坷一生以及他游走于官商两道的深谋大略,重点阐释胡雪岩在立志在我、成事在人、白手起家、融会贯通、诚信待人、顶天立地、以人为本,成就霸业、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充满自信、胆量过人、目光长远、稳操胜券、悬壶济世、扬名立万、善假于物、借力使力、灵活处世、左右逢源、敢于冒险、稳抓机遇及做大场面、铸就品牌等方面的造诣,使之成为对现代社会切实有用的、带有一般规律性的经营理念和处世之道。

本书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是研究胡雪岩的重要作品,是学习胡雪岩的权威资料,是喜欢胡雪岩的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值得大家珍藏!但由于本书时间有限、成书仓促,书中难免有一些纰漏,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2006年8月李贺于清华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胡雪岩商学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74679
开本 16开
页数 3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6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5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