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家谱
内容
编辑推荐

宏阔的宇宙意识,让李明性站在一个高悬天际的至高点上,透彻地体味人生。生命,被赋予一种悲壮的美感。数百年的历史长河,数十位鲜活的面孔,在德芹的记忆中徐徐展开,而葬礼的唢呐声,提醒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既然我们都要像叶子一样飘落到死神的怀抱,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记忆与现实,犹如树枝经纬交错,构成一部史诗般的巨著。

细数过去其实也是凝视现在。因为我们身上烙下了前辈人的精神密码。吃着肯德基长大的佳骐也许不懂得,但是无论如何,他属于这部族谱。而流淌过数代人的血脉之河,注定会在他身上传承下去。而这棵经历百年沧桑的家族之树,也必将依旧把它的根扎得更深,枝叶耸得更高。吹不尽的风倾听着它的故事。它屹立在漫长的时光之河里,显示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内容推荐

北欧人描述一种叫做伊格德拉西尔大树,生命的白杨树,它的根深扎在地狱或死神的王国,主干深入天堂,它的树枝通过发芽和落叶,蔓延到各个地区和时代。每一片叶子就是一个低语,每一个须根就是一个言行,而树枝是历史。家族就是这样一棵繁茂的大树。在家族这棵繁茂的大树上,生长着一个个男人和女人的名字,如树枝上的叶子或花朵,只有走近,静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芳香的气息,倾听到每一颗心灵深处的隐秘。时光的风穿过这棵饱经沧桑的老树,昭示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李明性的《家谱》就刻画了这样一棵百年老树。“修家谱”这一事件既是贯串全书的主线,也是一种隐喻,象征着集体记忆以血脉传承的方式内在而顽强地流淌、保存,梳理家族史。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后记

试读章节

德芹六岁时,曾模糊记得祖父的死,十三岁时曾清晰记得祖母的死。三十年了,家中的亲人都平平安安,再没遭遇过丧亲之痛。这次父亲的死实在突然得莫名其妙,让人不敢相信。一个月前,父亲还带着家乡的嫩玉米、新红薯叶来省城。老人知道孙子爱吃嫩玉米,儿子爱吃蒸红薯叶。父亲七十岁了,一口气上到四楼,不发喘,脸色也不变。一进屋来不及洗去身上的风尘,就从提兜里拿出一包东西。这时,他的脸色神圣而自豪,将那包东西小心翼翼地递到德芹手里。德芹接过后,立即感受到了它的分量,同时,也感受到父亲的重托。

“爹,这么快,已经印了出来。”

“嗨嗨,印出来了。不容易呀,花了半年的心血。全族的人都跟着挂念。”

“爹,你为咱刘家做了一件大事呀。”

“是啊,这也是你爹这辈子做成的唯一一件大事。”

蒲公英让父亲抽烟。父亲说戒了,自那次犯心脏病,再没吸过。蒲公英拧了一把湿毛巾,让父亲擦脸。佳骐慌着给爷爷泡茶,拿水果。爷爷把孙子揽在怀里,指着那包东西,说:“佳骐,我的好孙子,爷爷把你的名字写在这上面哩。”

佳骐瞪着好奇的眼睛,问爷爷:“这是啥东西?”

“啥东西,千金难买,贵重得很呢。”爷爷笑眯了眼,喝了口茶,自豪地说,“乖乖,这是咱刘家的家谱啊!”

爷爷又从儿子手中要过那包东西,当着儿子和孙子的面,一层一层打开包着的报纸,里面露出六本整整齐齐的线装新书。棕黄色牛皮纸封面上印着四个隶书大字“刘氏宗谱”。

“爷爷,这家谱有什么用?”

听孙子这一问,爷爷立时脸上皱纹条条扬起,目光闪着平时少见的光亮,一手习惯地捋了一下八字胡,从衣兜里摸出一个老眼镜盒。眼镜盒是铁皮做的,很有些年头了。爷爷小心翼翼打开,取出一副老花镜,戴上。掀开刘氏宗谱首册第一页,像讲书先生一样讲开了。

“孩子,你看,这是从老谱上拓印下来的,开章第一篇说得明白。”

接着摇头晃脑,有腔有韵地念道:

“尝谓: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家有家谱。谱者,为之序宗派,明世系,敦宗睦族,传之后世也,而不能终止。尝思:水必有源,其流始长;木必有本,其枝始茂。人必有祖,而才脉脉相续,生生不已为子孙者。而不推本祖宗之所自始,是不知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欧阳公云:人而不知其家世所自出,则徨若凫雁……”

孙子说:“爷爷,我明白了,家谱不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吗?上面记着爹是谁,爷爷是谁,爷爷的爹是谁,爷爷的爷爷是谁,叫我说,这个用处不大。一个人只记住爹和爷就行了,再往上数,谁又能记得住?记住了又没一点儿印象,很快淡忘了。”

德芹怕父亲不高兴,替父亲辩护说:“儿子,有一句话你说得不对。在学校里学过的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又分古代史、现代史。国有国史,家有家史。你爷爷续的这个家谱很重要,咱刘家是个大家族,方圆分布几十个村庄,在外边工作、上学、打工、当兵的何止上千人。还有出国的迁往国外的。你要知道自己的出身来历,血脉血统,翻开这家谱就明白了。”

父亲连连点头,忙翻开一册家谱,用粗硬的指头点着用黑线连着的名字:“孩子你看,这是你的名字刘佳骐,上面连着的是你爸的名字刘德芹,还有你大伯德荣,你叔德荃。再往上这是你爷的名字刘尧昌,还有你大爷刘尧光,你二爷刘尧顺,再往上是你曾祖父刘贤忠……”

德芹摩挲着佳骐的头说:“儿子,你不是常问‘我从哪里来’,今天答案找到了。”

佳骐摇摇头,诡秘地一笑:“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爷爷说:“咱们的宗谱始修于清顺治四年,这是第九次续修。按康熙二十二年时订下的家谱是:乾生中成,盛世利贞,让贤尧德,佳君辅政,安邦崇功,延师益友,家业昌隆,诗书礼仪,永远光明。刘佳骐的佳字,乃‘佳君辅政’的佳字,再往后,这个族谱就靠你们佳字辈来续了。”

佳骐不置可否地一笑。

蒲公英剥了一个香蕉递给父亲说:“德芹,快收起来,收起来,咱们去街上找家饭馆请爹喝两杯。”佳骐对德芹说:“爸,今天请爷爷吃饭,找家上档次的饭馆。我妈腰里有钱,叫她出出血。”

一家三代人说说笑笑,下楼来到商都大街。街上人来人往,各种招牌广告花花绿绿,食品店、小商品店更是五光十色。小伙子留起长头发,姑娘们烫起卷卷毛,牛仔裤、T恤衫、西装、迷你裙……新潮服装令人眼花缭乱。触目皆可看到正建的高楼脚手架,用绿色纱网遮挡着,大吊车像巨人的长臂,在空中挥动。到处都是建筑工地,到处都能昕到打桩机的轰鸣。潮水般的廉价农民工,从乡村涌人城市。在高楼林立的工地上,在各种地下管道的施工现场,都可看到他们尘土蒙面挥汗如雨的身影。

德芹留意街面小店的店名,那真叫五花八门。就说饭馆吧,不长的一段街面上,就有“东北大骨头”、“信阳甲鱼城”、“道口烧鸡”、“武汉九九鸭”、“成都谭鱼头”、“老五滋补羊肉汤”、“内蒙古小肥羊火锅城”、“兰州牛肉拉面”、“状元饺子馆”、“苗寨啤酒鸭”……其中一个招牌上画着一头憨头憨脑的小毛驴,竖着两只长耳朵,瞪着一双淘气的大眼睛,在撅着尾巴撒欢。旁边写着“五香驴肉馆”,还有一行广告词:“多吃驴肉,延年益寿。《本草纲目》:驴肉补血益气,养心安神,治积年劳损。”还介绍着经营的名目:驴肉砂锅、驴香肠、爆炒驴肝、驴杂碎汤、驴肉包子、驴眼、驴脑、驴鞭、驴排骨、驴筋……

德芹指着招牌笑道:“咱们去吃五香驴肉吧。”

蒲公英说:“这家是新开的,听说吃家不少,一天都吃几头小毛驴呢。”

父亲一听拉长了脸,眉头挽个疙瘩:“咳,我一辈子不吃驴肉,这个餐馆就甭进啦。”

德芹忽然醒悟道:“对对,你瞧我这记性,欠打,爹养一辈子驴,从来不吃驴肉。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一头老驴死了,连皮也没剥,就埋在后园子里了,爹难受得几天吃不下饭。”

父亲眼圈儿一红,叹道:“毛驴子可是咱们家的大恩人呢。”蒲公英抢过话头:“爹,咱们去吃海鲜吧,都是活鱼活虾,还有雁鸣湖里的大闸蟹,现在正肥。”

父亲摆着手:“吃那弄啥,价钱老贵瞎花钱。”

佳骐说:“我知道爷爷想吃啥。”

德芹和蒲公英笑着问他:“你说你爷想吃啥?”

佳骐说:“爷爷想吃烩面。”

爷爷一听笑了:“这回算叫孙子说对了,爷爷就是想吃碗烩面。”

蒲公英说:“这好办,城隍庙对门有家烩面馆,挺有名的。”

那天,父亲吃了一大碗烩面,打着饱嗝,捋着小胡子,连夸烩面的味道好。

德芹夫妻想留父亲多住几天,父亲心里念叨着为始祖立碑的事,住不下,说夜里常梦见德芹的爷爷再三嘱托他,千万要把始祖碑立起来。不然,祖宗们的魂灵都不得安宁。因为这个大家族亡故的人很多,他们每逢阴间的“鬼节”,也要祭拜祖宗。因始祖碑没有了,就会找错地方。德芹不相信这些,但为刘氏家族的开山老祖宗立块碑还是支持的。父亲走时,他捐了二百元,蒲公英嫌少,又添了一百元。父亲很满意,临下楼时,又提起他从老家带来的《刘氏宗谱》。说这回修谱一共印了四千套。凡在谱的一家一套。他自己要了三套。一套留在老家交给三儿子德荃,一套寄给了远在边疆的长子德荣。送给德芹的这一套一定要保管好,以后传给佳骐。德芹连连点头。父亲穿着一件皂布对襟马褂,那天因为有点热把衣扣解开了。父亲下楼梯时,一股城市的热风撩起他的衣襟,像是扇动着黑色的翅膀。父亲这一段操劳太甚,身形瘦了许多,在德芹眼中,父亲像一只疲惫的老鸦,不免心中有些酸楚……

P1-4

后记

在和疾病作顽强斗争的病室中,我完成了《家谱》的最后修改。此刻,六楼窗外蓝天白云,秋高气爽,我的整个心胸里涌满了感恩之情。

首先感恩的是中原这块厚土,是它给了我生命,是它哺育我成长,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逐步成长为一家省出版社的编审,成长为一个作家。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众多师长、同事、朋友的帮助,我打心眼儿里感激他们,并永远铭记他们的恩情。其中有一位好朋友不能不专门提起,他就是我的好兄长赵世信。我们从上小学时相识,一直到现在,时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兄弟情谊绵长日久,愈老弥深。在我文学创作上的每一个进步,都饱含着他的关爱和心血。几乎每一部作品,他都是第一个读者,《家谱》也不例外。初稿完成后,他一连精读了两遍。文稿上留下他或长或短、点点滴滴的批点。有赞誉,有慨叹,更多的是纠正错误的批评和建议。除了文学艺术上的帮助之外,在诸多生活方面的关切和温暖更是不胜枚举。数十年间,我结交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感情最深、交往最久的莫过于世信兄。“大恩不言谢”。世信兄给予我的恩情怎一个“谢”字了得。

河南文艺出版社的最早前身是河南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我曾是其中一员。我怀着特殊的深厚感情,将我最重要的作品《家谱》交给王幅明社长。幅明社长满腔热情,在百忙中很快读了书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责任编辑张丽侠、王淑贵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对书稿的修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这些宝贵意见对作品的净化和完美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衷心感谢他们。

要感谢的朋友实在太多太多了,恕我不在这里一一列举。

除了文学创作,我还酷爱书法、绘画等艺术。我太热爱我们的家园了,太爱丰富多彩的人生了。上帝若惜我之才,给我更多的时间,我会怀着大爱之心,继续写下去,画下去。自信会写出更新更美的文字,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对此前景我怀着莫大的希望。我相信,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更相信,当一个人在世间的使命尚未完成时,上帝对他是宽容的。病房中挂着一幅条幅,是世信兄专门为我而写的:“乐观通达,积极向上,超越自我,前途光明。”我深信不疑。

《家谱》中有关资料参考引用了《李氏宗谱》、《刘氏家谱》、《虞城县志》、《大漠传》等书,特作说明,并向各书的作者、编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李明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家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明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50997
开本 16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8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1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