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光微澜
内容
编辑推荐

时尚作家浅白色继畅销书《巴黎没有摩天轮》后最新力作。藉由细腻笔触写出当下最不可预知的爱情。

这不是最完美的旅程 却是你内心的声音……关于远行,还有,爱。

从赤道以南到北极圈以北,她们走得太远,却仍然看不清楚爱情的本来面貌。

爱是最暗的夜,还是最亮的光?

如果你爱一个人,你会知道……

内容推荐

爱就像极昼,如果不跋涉到地球的南北两端,你根本看不见它。

然而,就算是走到北极,能拥有的也仅仅只是不到191天彻夜无休的日光。这些透支的日光,将在漫长的冬季里由极夜来偿还。

音乐老师原榛是一位未婚准妈妈,独自居住在赫尔辛基。在仲夏节的午夜日光中,她接到多年的闺蜜米澜从国内打来的电话,被记忆带回到时光的另一岸。

米澜与原榛认识十四年,见证了彼此爱与成长的轨迹:

在奥克兰从事护肤品研发的米澜认识了路懿,一名环境NGO的项目助理。那座城市有130多万人口,他们却数次遇见对方,找到对方。在328米的高空中,米澜坚信那就是人生中最纯粹、最不可预知的爱情。他们不愿意用现实考验爱,只是从一次又一次寻找彼此的游戏中寻找爱的存在感……

原榛从小渴望安稳的生活,从莱比锡音乐学院毕业后如愿回到国内一所高校教音乐。而杂志设计总监安亦卓的出现成了她按部就班的人生中最大的意外。他像一场高烧,将她的体温提高到正常值以上;他像一架直升机,二十多年来她对平淡幸福的憧憬就像机舱外的地平线,被他远远地抛在了海拔八千米之下……

目录

Chapter 1 赫尔辛基 仲夏

Chapter 2 莱比锡 初秋

Chapter 3 奥克兰 雨水

Chapter 4 北京 惊蛰

Chapter 5 青岛 夏至

Chapter 6 埃因霍芬 白露

Chapter 7 北京 霜降

Chapter 8 冲绳 冬至

Chapter 9 垦丁 清明

Chapter 10 赫尔辛基 立夏

后记 永远的Betty Su

试读章节

Chapter 1 赫尔辛基 仲夏

今天是仲夏节。据说这是一年之中日光最长的一天,午夜阳光将穿过窗台细碎地铺在地板上,像沉睡中的海水起了微澜,接着又慵懒地沉寂下去。

上午天有些阴,仲夏的气息像云层一样稀薄,我去了一趟南码头市场,买回蔬菜、土豆、鱼肉、一把毫无新意的玫瑰以及一对木质杯垫。回家后清扫厨房、存放食物,这时天才渐渐放晴。

阳光强烈时,桌子上有一小块银色光晕一闪一闪,把天花板印上了一圈环状的光纹。那是我的钥匙扣,简单的银色圆圈上挂着细细的钥匙环,三把钥匙躺在那里,两把扁平,一把细长。细长的钥匙能打开我租住的这套小公寓,扁平的那两把已经不再有用,但我一直都没有扔。

这些天,我小腹的尺寸已经大到不太方便弯腰了,双脚总有种莫名的酸软,那种酸软却像一种温暖的电流,不时缓慢地滑过我的心脏。

仲夏夜的23:30,窗外依然挂着夕阳。窗边的一面墙上泼满了深深浅浅的金色,仿佛阳光从墙上一直流泻下来,最终慢慢凝固,静止不动地悬挂在赫尔辛基的午夜。

天边的云层像被水洗过般一层层积淀下越来越浓的金色,与逐渐加深的暗红色晕染成油彩,溶化进城市的背景里。

我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的幸运,就像在午夜里见到阳光。而这些仲夏不眠的白夜要透支多少日光,都将在漫长的冬季由极夜来填补。得到一些,必然要失去另一些,这才是人生的本来面貌。因此,在得到时感恩,或许成了我们面对失去唯一的力量。

时钟的指针接近零点,我的睡意还不是太浓。这种似困非困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快两周,感觉不到精力充沛,却也感觉不到疲惫。在这个三分之一国土都位于北极圈内的国度,只要再等两小时不睡,就能先后看到日落和日出。

接到米澜的电话时,我正躺在沙发上翻看宝宝的B超照片——在一片黑白的线条和色块中间藏着生命体的轮廓,让人很难确信这个模糊的轮廓的真实性,但又无法否认他即将诞生的事实。

手机铃声响起的时候我迟疑了好几秒。在这里,除了就住在楼下的Jorma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个熟到会半夜打电话给我的朋友。

果然,屏幕上闪烁着米澜的大头照。我按下接听键。

电话另一端是五小时之后的未来,米澜的声音穿过五个时区到达我耳边,夹杂着轻微的电流声——又或许是北京清晨的风灌进了电话里。

“我还以为你已经关机睡觉了,碰碰运气,居然通了。”她的语速还是那么快,带有一种不需要探究真伪的愉悦情绪。

“我在看日落,今天是仲夏。你呢,怎么这么早起来了?”

电话另一端沉默了片刻,电流声始终没有间断,不知疲倦地用微弱的声响向我们传达彼此没有断线的信息。

几秒钟之后,她说:“我今天结婚。外边现在有一大屋子人,一会儿造型师也该来了,难得独处几分钟,想找你说说话。”

“结婚?跟谁?”我脱口而出。在北京的清晨五点,与我认识十四年的米澜忽然打越洋电话来说她今天要结婚。

“你不认识。”

我等着她说下文,但这四个字之后只有一个干脆的句号。她没有想过让我认识她要嫁的人,仅仅只是想告诉我——她,今天结婚。

“那……”我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接什么话。

“放心,别把我当成偶像剧里那种失恋之后随便抓个人结婚的女人。你了解我的,我想做什么、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从来都不会被别人左右,只有让我开心的事情我才会去做。”  “那,结婚你开心吗?”

“当妈妈你开心吗?”她反问我。

“并不是单纯的开心,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定义明确。我只是想要有一个永远属于自己的孩子,不管走多远,都还属于我。”

“原榛,你不能总是对这个世界有太多期望。很多东西明明谁都看不见,你非要试图去证明它的存在。从来就没有永远稳固的感情,也从来没有不变的人。就算是你的孩子,他将来也会选择自己的人生。我们不也是父母的孩子吗,到现在又怎么样呢?你跑到冷得鸟都不拉屎的北极圈里等着生孩子,我在酒店房间里等着一大堆人兴高采烈地看我结婚……”

“结婚你开心吗?”我又问了她一次。因为我真的无法想象米澜会信任婚姻。

“很开心,结婚让我从此以后不再是一个人。你也许觉得很奇怪,我吃饭看电影逛街可以跟朋友一起,回到家可以见到爸妈,怎么都不会是一个人。然而,所有人都可以陪伴你,如果你高兴的话每天换不同的人都行,但就是没有一个人会跟你并肩面对整个人生。现在我找到了这个人。我永远不会为了爱情结婚,因为爱不稳定,不持久,跟结婚正好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能找到一个跟你一起面对人生的人,才是结婚的意义。”

“坦白地说,米澜,我很惊讶。刚才你告诉我从来就没有永远稳固的感情,其实你自己正在试图推翻这个结论,你想要稳定。感情给不了你这种稳定,结婚真的可以做到吗?”

P3-6

后记

上午十点半,客厅玻璃门外的阳台上晾着脱水后有点微皱的衣物,窗外的树枝毫无声息地随着风向摆动,墙边的暖气片安静地蹲着,像一部正在上演的默片。冬天是北京最矛盾的季节,阳光虽然很强烈,照在身上却不带一点温度;空气虽然很冷,却总是能被轻易地隔在一面玻璃或一堵墙之外。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假期不再积极地计划到处跑,反而宁愿独自宅在家看书,尝试做菜,偶尔和朋友聚会……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变得缓慢、细微又真实。即使是旅行,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与人结伴。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种真正的幸福感并非来自拥有得比从前多,而是要求得比从前少。

想想二十多岁的自己,年纪不大也不小,但至少已经走过了好几个分路口,学生时代最亲密的闺蜜多半已经不在身边。我们越成熟越体会到孤独感,对友谊的纯度期待越来越低,却越来越容易因为能与合适的人分享而感到幸福。

地球那么拥挤,你每天能跟无数个人走过同一条街道,搭上同一趟地铁,进同一家便利店,拿一瓶同样的水交给同一个收银员……这些短暂而微妙的关联可以拉近物理上的距离,却很少让陌生人彼此熟悉起来。能够熟识,还有机会彼此分享,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有太多成为朋友的途径,我们却常常在翻遍电话簿上的几百个号码后,还找不到可以分享心情的那个人。你会握着电话一个一个名字往下想:学生时代的闺蜜已经好几年没有见面,偶尔打个电话还是那么亲热,除了亲热之外好像多了一点点客套:上一家公司的同事曾经跟自己无话不说,换了新工作后渐渐见面少了;认识多年的朋友一直那么热心,但有些事情她真的没法体会……想到最后,我们发觉自己就像一个圆规,转身画了一个大圈之后发现竟然没有一个朋友的名字刚好压线。

多一点,或少一点,要不要干脆将就着找人聊聊天?吃饭可以将就,买衣服可以将就,挑礼物可以将就,找工作可以将就,甚至婚姻也经常被将就……但“分享”这回事,真的一点都不能将就。你也许愿意跟一个只有六七分爱的对象结婚,却不一定乐意向一个只理解你六七分的人说心事。

小时候我们乐于跟同龄女生聊心事,十几岁开始对着博客写心事,二十多之后大部分人越来越懒于写博客,因为已经渐渐到了心里有数的年龄,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事,知道自己想要怎么样。分享是一种有意义的互动,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单方面的倾诉。与其自说自话,不如存起来等到值得分享的人。

陌生人之间的分享更需要一种微妙的契机。

我之所以觉得自己幸运,是因为能有机会与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你分享。

我们从懵懂地进入人生,到慢慢理解和质疑生命中的一切:包括爱、责任、梦想、生活的本质……在这段漫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个叫做“闺蜜”的角色在陪我们成长,哪怕每一段人生历程中陪伴自己的人并不一样。

很多人都说人生像旅行,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同一趟车上,有些人一站一站换着车,有些人喜欢快一些飞到目的地,有些人更在乎看窗外的风景。也许你跟我一样,经过不同的城市,换过一趟又一趟车,身边的座位坐过不同的人,她们上车又下车,在这一段旅程的终点与我挥手告别。

她们见证过我们年少时单纯又勇敢的往事,那些对信仰的质疑和坚持,那些经历过伤害依然存在的期待,那些我们以为自己该去的未来……

她们的脸从来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在记忆中模糊过,我记得她们每个人说话的神态、走路的姿势、微笑的样子以及与我一起走过的地方。时光从此岸流淌到彼岸,我回头望去,还能清晰地看见那些熟悉的面孔以及自己过往的影像。

不管她叫Betty Su,还是玛丽、朱莉、伊丽莎白,她都曾亲密地陪伴我们走过某段人生,像镜子,更像另一个自己。在与她们分享过的每一部分人生里,我们都曾经毫无保留。如果不再想念她们,我们就彻底丢失了曾经的自己。

现在的我们活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沉默,努力给自己穿上坚硬的外壳。我们承认并接受这个世界的复杂,就像珍藏当初的单纯一样,那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如同学会信任的同时也懂得了质疑。但,在偶尔翻阅手机电话簿的时刻,会不会忽然有某个名字让曾经单纯的自己从身体里苏醒?

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每一个时态都包含了幸福的词尾,不管是已经过去,正在进行,还是即将来临。

谨以此书献给陪我成长的闺蜜们,愿所有的Betty Su永远幸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光微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浅白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04830
开本 32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8
14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0: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