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与葡萄酒该如何搭配?西方美食与葡萄酒如何搭配?享用时令美食应该选择何种葡萄酒?每月饮酒是否都一样?……通过阅读本书,你将知道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
图书 | 葡萄酒佐餐艺术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餐与葡萄酒该如何搭配?西方美食与葡萄酒如何搭配?享用时令美食应该选择何种葡萄酒?每月饮酒是否都一样?……通过阅读本书,你将知道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 内容推荐 本书基本涵盖了葡萄酒与菜肴结合的基本原理,特别是从酒与食的味觉原理以及葡萄酒的核心——酒体这一角度解释了葡萄酒与菜的搭配原则。主要目的依然是希望读者能真正了解葡萄酒的特性,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饮酒和配菜,而不是完全跟随作者的喜好。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葡萄酒配菜概论/1 为什么葡萄酒是佐餐酒/1 葡萄酒的饮用顺序/2 葡萄酒与食物搭配之基本规律/2 葡萄酒配菜的基本要素/3 葡萄酒配菜的忌讳/4 品味葡萄酒与美食时感官需要具备的条件/5 香气对称配法/5 餐桌上的战争/6 第二章 酒体与菜/9 葡萄酒的酒体类型以及产区分布/9 清淡型的白葡萄酒与菜/14 中等柔滑、芬芳型的白葡萄酒与菜/15 带有橡木味的浓郁白葡萄酒与菜/16 成熟的葡萄酒与菜/18 果味型、轻柔红葡萄酒与菜/18 单宁重的丰厚红葡萄酒与菜/20 优雅、香料味的柔顺葡萄酒与菜/21 奢华而柔顺的红葡萄酒与菜/22 餐后甜酒与菜/22 第三章 中餐与葡萄酒/25 葡萄酒与中菜的体系/25 粤菜配葡萄酒/26 川菜配葡萄酒/28 鲁菜配葡萄酒/30 湘菜配葡萄酒/32 江苏菜配葡萄酒/34 浙江菜配葡萄酒/36 福建菜配葡萄酒/38 安徽菜配葡萄酒/40 第四章 时令美食与葡萄酒/43 鱼翅鲍鱼与葡萄酒/43 甜酒汤圆与葡萄酒/44 葡萄酒配小龙虾/45 葡萄酒配月饼/46 粽子与葡萄酒/47 大闸蟹与葡萄酒/48 第五章 西餐与葡萄酒/51 奶酪配酒的重点事项/51 奶酪的种类/52 意大利菜与意大利酒/55 法国菜与法国酒/59 西班牙菜与西班牙酒/63 第六章 葡萄酒与餐厅/69 酒配菜对餐厅的重要性/69 制作酒单的要素/70 享用正餐的注意事项/74 酒中的无害沉淀/76 嘴巴舌头变黑--不是酒的错/77 葡萄酒的餐桌服务/78
第七章 酒会篇/85 如何办一场中、大型的酒会/85 上海先生的酒会/86 第八章 每月饮酒指南/93 一月饮酒指南/93 二月饮酒指南/94 三月饮酒指南/97 四月饮酒指南/99 五月饮酒指南/100 六月饮酒指南/101 七月饮酒指南/102 八月饮酒指南/103 九月饮酒指南/105 十月饮酒指南/106 十一月饮酒指南/107 十二月饮酒指南/108 酿酒葡萄品种译名对照 试读章节 4.葡萄酒配菜的基本要素 酒与食物搭配如果能相互提升、相得益彰,则是最高境界。酒与食如同婚姻,协调平衡才是和谐与幸福的。基本原则是清淡的菜配清淡的酒,浓郁的酒配浓郁的菜。 能够相互影响味觉的主要是四种味:成会加强苫的感觉;酸能短时间地掩盖苦味,又加强了甜味;甜味能降低对咸、苦、酸的感觉;苦味能降低酸度。食物中的甜味、原味和辛辣味,令酒试起来更加强劲。食物中的酸味和成味,令酒试起来更加温和。 多数中国菜适合于配白葡萄酒、玫瑰红葡萄酒、起泡酒,点这些酒配菜通常不容易出错。“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在中国并不完全对,因为中餐不同于西餐,中餐讲究人味,而西餐讲究原味,所以不能完全照着原料来定酒。而中菜配酒除了原料,还需要看佐料和烹调法。 吃油腻的不是很甜的菜,适台用红酒来配,因为红葡萄洒中的单宁能去油腻。如果甜如无锡的红烧排骨,建议用成熟的红葡 P3萄酒,如果选新的酒,则以新世界的红葡萄酒,如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为先。 吃清淡的菜,用白葡萄酒、起泡酒、玫瑰红酒来配。 辣菜最好不用好酒配,便宜的酒和带点甜味的白葡萄酒即可,因为辣会掩盖掉好葡萄酒中多层次的细腻柔滑的口味。 甜点和甜品用甜酒来配,而且越甜的甜点应该用口味更浓郁的甜酒来配,反之亦然。红酒配甜点则会发涩和发苦。 苦菜用有苦味的红葡萄酒来配,反而会有先苦后甘的感觉,比如说苦瓜配带苦涩味的赤霞珠红酒。 对于中国人的家常便饭,个人认为还是白葡萄酒容易配一些,因为中国人的主食是米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往往比较不复杂的白葡萄酒都可以起到配衬和开胃的作用。而外国人吃的主要是肉类,面包只是配角,如果喝不带单宁的红酒,比较难以化食。 P4 序言 2006年,当元宵节的爆竹声响起时,我终于完成了《葡萄酒佐餐艺术》的最后一篇书稿,而此书的完成,也算满足了我多年来的个愿望——以书籍的方式普及葡萄酒的基础知识与文化。 《葡萄酒配菜》这本书基本涵盖了葡萄酒与菜肴结合的基本原理,特别是从酒与食的味觉原理以及葡萄酒的核心——酒体这一角度解释了葡萄酒与菜的搭配原则。主要目的依然是希望读者能真正了解葡萄酒的特性,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饮酒和配菜,而不是完全跟随我的喜好。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尊重任何人的喜好,之所以写这本书,也只是从专业的角度给大家一杆秤。 我不是学厨艺出身,写这本书主要是为了葡萄酒,因为大多数人饮酒是搭配菜一起享用的。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归纳的八大菜系已经够复杂的了,而今天随着交通的便利,厨师在全国范围内流动,这些菜系已经变化多端,变化出了不是川菜的川菜、不是粤菜的粤菜,我们也听到了诸如新派菜、创意菜等名字,这些名字甚至连各派别的名厨师都说不清楚。 中餐配酒一直是东南亚一带酒评家和酒作者最大的难题,因为中餐不像西餐,西方菜讲究原料,而中菜是讲究配料。西方菜基本上是七分原材料、三分制作,如果知道原料,配菜配酒就不是什么难事。而中餐是十来道菜一起上,要使每款酒与每道菜都配得恰到好处,是很难做到的。 中餐的原料,比西餐的原料要丰富得多,然而中国的农产品品质不稳定,也就无法以品质来给它们归类。由于添加了有损人健康的物质,一些享有百年盛誉的产品声誉扫地。我们国家的蔬菜品种比国外多,比如说上海青的油菜、莴笋、茼蒿,水芹菜等,都是非常美味的蔬菜,然而由于农药超标以及农户太散没有机构来管制,也导致品质不一。 我非常希望我们的蔬菜以及其他为调味料原料的农产品(比如说大豆)能够在每一个产区成立农产品协会,国家制定农产品质量合格标准,这样的话,我们的中餐就有本可循了,而我们美味而独特的农产品也就有可能更多地出13到国外了。 总的来讲,白葡萄酒适合配大部分中国菜,对于红葡萄酒而言,成熟的红葡萄酒,单宁不生的红葡萄酒是适合配中国菜的。 在配中国菜这方面,我只是收集了八大名菜的特点和主要的名菜,搭配上适合它们的葡萄酒,绝大部分应该是搭配恰当的。 对于西餐,我只是重点介绍了意大利、法国以及西班牙的主要食材和就餐配酒的程序,希望不了解西餐的人对西餐配酒有基本的概念。 中国人饮食历来注重养生,每个季节所吃的食品都非常讲究,我也就顺势根据月份和温度的不同,介绍了每个季节适合饮用的葡萄酒。 中国人历来是众13难调,这本书不可能讲全,只能总结出大体的酒配菜的原理,细微的地方要靠读者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了。 这本书不仅对消费者享用葡萄酒具有指导作用,也适用于葡萄酒行业的销售人员和餐饮业的人士。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葡萄酒佐餐艺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书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6220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8 |
出版时间 | 2006-05-01 |
首版时间 | 2006-05-01 |
印刷时间 | 200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S262.6 |
丛书名 | |
印张 | 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0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