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英雄少年出太行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描写几个青年人在战争年代成长历程的长篇小说。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一群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由组织上保送到中共太行区党委和边区政府创建的太行中学学习。他们在太行山这个大课堂里,历经一个个酷暑寒冬,一边在缺衣少食的恶劣条件下,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一边自力更生,实行生产自救;同时,又在反“扫荡”的实际战斗中掌握着对敌斗争的本领。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磨练,投身于解放战争的洪流中,从太行山出发,走向了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为创建新中国而浴血奋战。最后,他们终于重逢在新中国的首都。

作品生动刻画了这些年轻人特殊的学习、生活、战斗经历,以及他们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的初恋。

内容推荐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中,太行山具有特殊的地位与意义。许多经历过那些难忘年代的老同志曾经写下了不少回忆性的文章,从而使后来人们不仅了解了那段光辉历史和无数英雄的业绩,而且更增加了他们对用鲜血换来的新中国的热爱和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许多往事已随风而去,但我作为一个生长在太行山上,吃太行山农民的五谷杂粮长大的人,对在太行山上发生的许多往事却永远也忘不掉,至今历历在目。因此,我离休后的最大愿望就是写一本书,选择自己想写的、别人没有写过的或很少写过的生活素材,以小说的形式把它展现给读者。以此让人们了解在太行山上除了为人们所熟知的民族英雄们,也曾有过一批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贡献的少年太行儿女。

这部小说描写了发生在那个烽火连天岁月中的一群年轻人的故事。

目录

路上

考试

过冬

闹肚子

倡议

同路人

害疥疮

和尚告状

春天

纺织

突围

误会

战场上

情谊

在牢房

营救

抢救运动(一)

抢救运动(二)

抢救运动(三)

开辟新区(一)

开辟新区(二)

心中秘密

受降

女区长

送行

思念(一)

思念(二)

重逢

团聚

后记

试读章节

太行山,巍峨壮丽地屹立在华北大地上。自古以来,人们就在这里辛勤耕耘,休养生息,用汗水和智慧滋润着这块孕育着英雄的摇篮。

一九四。年深秋的太行山,尽管天气开始渐凉,但风光依然迷人。蜜蜂在山花中飞舞,小鸟在丛林里歌唱。漳河水宛如一条长带,依偎着峻峭叠嶂的山峦,滔滔不息地向东南奔流。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在隆隆的炮火声中顽强地生长着。

这是一个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抗日的烽火,正在太行山上熊熊地燃烧着!

在一条崎岖的山间小路上,四个少男少女背着行李和挎包,努力地往上攀登。

“喂,石烽,加油啊!”走在最前头的男孩向下大声呼喊。 他的后面是两个女孩,其中一个有些泼辣的女孩回头说:“他大概没劲了,咱们到上边歇息一下,等等他吧。”

“别喊了,今天是他给咱们殿后,你们忘了吗?”另一个年龄大一些、显得更加成熟一些的女孩说。

按军事术语,殿后,就是行军时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其任务是随时观察他们的身后有没有特殊情况,并做前面队伍的收容工作。尽管只有四个人,他们还是习惯地以行军的方式前进。

确实,他们不是普通的孩子,这四个少年是从太行山抗日先锋剧团来的。

说起太行山抗日先锋剧团,在太行山抗日军民中那可是鼎鼎大名。从一九三八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开辟太行抗日根据地时剧团组建,就一直活动在晋、冀、豫三省边界的山区、农村。因为太行地区绝大部分城镇已被日军侵占,他们就在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间或进入敌占区,以文艺节目为武器,进行抗日宣传,鼓舞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剧团虽说是文艺团体,但是还保持着战斗队的性质。

四个少年翻山越岭,向前走着。尽管这是在根据地的腹地,而且日伪军还正在忙于应付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使这里最近情况稍微好一些,不大可能遭遇敌人,但他们依然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

在剧团的三十多人中,这四个少年的年龄最小,个子也最矮。人们大都不叫他们的名字,只是亲昵地叫他们“小鬼”,或者在他们姓前面加一个“小”字,叫他们小石、小田、小程、小吕。P1-2

序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中,太行山具有特殊的地位与意义。许多经历过那些难忘年代的老同志曾经写下了不少回忆性的文章,从而使后来人们不仅了解了那段光辉历史和无数英雄的业绩,而且更增加了他们对用鲜血换来的新中国的热爱和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许多往事已随风而去,但我作为一个生长在太行山上,吃太行山农民的五谷杂粮长大的人,对在太行山上发生的许多往事却永远也忘不掉,至今历历在目。因此,我离休后的最大愿望就是写一本书,选择自己想写的、别人没有写过的或很少写过的生活素材,以小说的形式把它展现给读者。以此让人们了解在太行山上除了为人们所熟知的民族英雄们,也曾有过一批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贡献的少年太行儿女。

这部小说描写了发生在那个烽火连天岁月中的一群年轻人的故事。

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初,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根据党中央“精兵简政”培养未来干部的部署,中共太行区党委和边区政府组建了太行中学。从各机关、部队抽调一批十五六岁到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在以培养干部为目标的太行中学学习政治、文化、军事等知识。当时,老百姓把太行中学称为“小抗大”。太行中学的老师都是太行区党委和边区政府挑选分配来的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和其他专业的知识分子,他们带来的是延安精神、抗大作风和抗日救国的热情,他们将人类知识的精华传授给了青年一代。学生们在吃、穿、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既要刻苦学习尽快吸收知识营养,还要同饥饿、寒冷、疾病进行斗争。在战争的空隙还要开荒种地,解决一部分粮食和蔬菜的供给。他们实践着毛泽东同志的“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思想。为了在每年数次反“扫荡”战斗中打击敌人,保卫自己,上级给三分之一的师生发了步枪,另三分之二的师生发了手榴弹。通过军事课的学习、训练,大家都学会了射击和投弹。他们中的有些人在与日寇战斗中英勇牺牲了,有的人身负重伤还和敌人搏斗,他们的英雄事迹令人永远难忘。

在抗日战争后期,随着形势的发展,解放区的扩大,在广大农村和党政军机关急需大量干部的情况下,太行中学的一批批年轻人被抽调到新区开辟工作。在被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派蹂躏后的新区,他们抢救受难群众,组织群众生产自救,为扩大和巩固新解放区做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内战,太行中学的儿女们又走上了解放战争的最前线。他们有的在后方积极为前线征粮、征兵,组织生产;有的参加了部队,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殊死搏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从太行山出发,走向了解放全中国的新的战场。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从太行山上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不仅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展现了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色。本书以小说的形式再现了那个难忘的年代里青年人的生活与情感。

这本书不是写我个人的,书中的原型是那些八路军指战员、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以及我所钟爱的人们。总之,它取材于实际生活。许多环境、场面、人物和事件,是我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过的。书中那些人和事,都是我曾经爱过、恨过和难以忘怀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曾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和书中主人公一块儿欢乐、激奋、悲痛、流泪……没有那个年代的实际生活,我是写不出这本书的。当然,故事的场景、情节和人物、角色都是虚构的。

我不是为了当作家才去写它的,促使我拿起笔来的主要原因,是那些难忘的生活,和那些无法忘却的记忆。

——作者

后记

《英雄少年出太行》是我在1994年以前写完的,其后手稿就一直放在那里未动。今年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经过我儿子路鹏提议并整理拿出来后,又在有关同志热心协助下,特别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领导看书稿后,将本书纳入出版计划,又经过本书责任编辑钱庆国的认真审阅,并对大的历史背景以及某些情节的完整性提出具体意见,并帮助加工,才使本书得以与读者见面,在此,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本小说肯定会有一些缺点错误,尤其是在文字和标点应用方面,会有不少误脱,请读者指正。

路云奎

2005年12月2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英雄少年出太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路云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19389
开本 32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