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再保险监管问题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再保险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对再保险业进行的监督和管理。出于对再保险具有的操作方式的特殊性、交易的国际性、参与者的专业性以及监管可能限制再保险发挥作用等种种考虑,世界各国对再保险监管的认识历来存在极大争议。本书的第一部分首先借助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联系中国实际,论证了中国现阶段实施再保险监管的动因,为政府实施监管奠定了理论依据。第二部分讨论了我国再保险监管目标的选择问题。第三部分论述我国再保险监管框架的构建问题。第四部分专门就此类业务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

内容推荐

再保险业务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再保险监管也因此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我国入世后,再保险已经成为开放最彻底的一个领域,而再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需要适当的监管措施保驾护航。鉴于我国现阶段的再保险监管存在诸多空白和问题,并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再保险乃至保险市场整体发展的瓶颈,本书立足我国现状,借鉴他国经验,致力于对我国再保险监管问题的研究,期望能对我国的再保险监管改革有所裨益。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借助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联系中国实际,论证了中国现阶段实施再保险监管的动因,为政府实施监管奠定了理论依据。第二部分讨论了我国再保险监管目标的选择问题。第三部分论述我国再保险监管框架的构建问题。第四部分专门就此类业务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

目录

前 言

导 论

第一章 我国实施再保险监管的原因

第一节 国际上关于再保险监管必要性的争论

第二节 再保险监管效应的量化分析

第三节 我国进行再保险监管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我国的再保险市场和再保险监管

第一节 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我国再保险市场的问题分析

第三节 我国再保险监管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我国再保险监管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我国再保险监管目标的选择

第一节 运用经济学观点分析再保险监管的目标

第二节 从政府角度分析再保险监管的目标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再保险监管目标的选择问题

第四章 国际组织的再保险监管准则

第一节 经济合作组织的监管准则

第二节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监管准则

第三节 对IAIS监管准则的主要评价

第五章 发达国家的再保险监管制度

第一节 再保险监管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再保险监管的方法

第三节 再保险监管的通常架构

第四节 欧盟和英国的再保险监管模式

第五节 美国的再保险监管模式

第六节 欧美监管模式的对比分析

第七节 国际再保险监管现状及趋势

第六章 我国再保险监管框架的构建

第一节 国际发展趋势对我国再保险监管的影响

第二节 构建我国再保险监管框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再保险监管框架的重心选择

第四节 我国再保险监管框架的构建

第七章 再保险安全性的监管问题

第一节 评价再保险人信用可靠度应考虑的因素

第二节 再保险安全性的监管方法

第三节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

第四节 我国监管再保险安全性的理性选择

第八章 财务再保险的监管问题

第一节 财务再保险的由来

第二节 财务再保险合同的特征和类型

第三节 财务再保险合同的性质认定

第四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监管财务再保险的立法

第五节 我国监管财务再保险的要点

第九章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监管问题

第一节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产生

第二节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交易结构

第三节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监管问题

第四节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监管进展

第五节 国际监管措施对我国的监管启示

结论与建议

附录1 IAIS第7号监管标准

附录2 IAIS第6号监管原则

附录3 IAIS第8号监管标准

参考文献

后 记

试读章节

八、创新之处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商业再保险监管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法定分保逐步淡出市场,商业再保险及其监管问题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显现,这在客观上促使笔者对商业再保险监管制度的理论研究。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第一,重新设定我国再保险监管的监管目标。由于法定分保的取消,保护本国保险和再保险市场的再保险监管目标已经不复存在,考虑到我国的市场特色和国际潮流,本书提出应以“保证再保险安排下原保险人的偿付能力”和“促进再保险业务自由化和公平竞争”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再保险监管目标。只有确定了监管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监管制度和措施。

第二,构建我国商业再保险监管的基础框架。在深入分析直接监管与间接监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美英两大领先模式的比较和借鉴,针对我国再保险供给短缺的具体情况,提出我国的再保险监管基础框架应该以间接监管为主、以直接监管为辅,即监管重心应放在原保险人的再保险安排上,而非再保险人身上。以上框架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原保险人再保险交易的安全性能否得到保证。关于再保险交易安全性问题,本书提出了控制再保险抵免的监管理念,即再保险业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只有满足了保险监管者的规定,原保险人才能被允许以再保险信用抵免责任准备金,原保险人为了获得再保险抵免,不得不按照监管者规定的安全性标准选择再保险人,从而有效地确保其再保险交易的安全性。

第三,对创新型再保险业务(财务再保险和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监管问题作了探索性论述。监管财务再保险的第一步,是对财务再保险的合同性质进行认定。各国多规定再保险合同的风险移转标准作为认定原则。通过对比英美两国的认定原则,建议我国采用以下标准:只有符合“保险人有显著的时间风险或核保风险的移转”和“再保险人有遭受显著亏损的合理可能性”两个要件,财务再保险才能被认定为再保险合同。而且不论财务再保险合同在性质上是否已经属千再保险合同,保险监管者都应做出信息披露、特别准备金提取等额外的监管要求,以降低此类交易的风险。关于保险风险证券化,本书提出了监管方面的三个关键问题,即保险连接型证券的发行、特殊目的再保险人的公司结构以及特殊目的再保险人的偿付能力,并通过对西方监管框架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性地提出了消除法律不确定性、立法保护特殊目的再保险人的成立和经营等数个监管要点。

P18-19

序言

再保险业务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再保险监管也因此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我国入世后,再保险已经成为开放最彻底的一个领域,而再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需要适当的监管措施保驾护航。鉴于我国现阶段的再保险监管存在诸多空白和问题,并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再保险乃至保险市场整体发展的瓶颈,本书立足我国现状,借鉴他国经验,致力于对我国再保险监管问题的研究,期望能对我国的再保险监管改革有所裨益。

再保险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对再保险业进行的监督和管理。出于对再保险具有的操作方式的特殊性、交易的国际性、参与者的专业性以及监管可能限制再保险发挥作用等种种考虑,世界各国对再保险监管的认识历来存在极大争议。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借助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联系中国实际,论证了中国现阶段实施再保险监管的动因,为政府实施监管奠定了理论依据。在澄清再保险监管必要性的争论之后,接着对我国再保险市场和再保险监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力图揭示其中存在的再保险供给短缺、监管目标不明确等种种问题和不足,以便于后文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工作。

论文的第二部分讨论了我国再保险监管目标的选择问题。论文首先运用经济学观点分析再保险监管的最终目标,而后从政府角度出发探讨不同国家为再保险监管确立的各项具体监管目标,并对各国再保险监管目标的选择问题做出理性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讨论我国再保险监管目标的选择问题。

论文的第三部分论述我国再保险监管框架的构建问题。首先,通过介绍国际组织的再保险监管准则,以及对世界两大领先模式,即美国模式和欧盟(英国)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再保险潜在需求巨大而供给严重短缺的具体情况,确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再保险监管基础框架。之后,论文进一步探讨了该框架的核心问题——再保险安全性的监管问题,并对具体做法提出了框架性建议。

鉴于创新型再保险业务在国际上的使用日益增加,并且在很多方面均有别于传统再保险,本文第四部分专门就此类业务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与其防不胜防,不如采取积极的姿态予以疏导。此类业务能提供巨大的承保能力,但风险同样巨大。因此,成功疏导的前提是要制定前瞻性的法规对各方的市场行为予以规范。目前,美国、英国、百慕大、新加坡等国在创新型再保险业务的监管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去伪存真合理借鉴,针对财务再保险和保险风险证券化等两种创新型产品,分别给出了具体的监管思路和监管建议。

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给出了关于中国再保险监管体系改革的总体建议:首先对我国再保险监管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再保险监管的目标选择,再保险监管的框架选择,以及间接监管为主的监管框架下的核心问题——再保险安全性的监管方法,分别提出研究建议;然后,就创新型再保险产品的监管问题提出研究建议。

笔者尝试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重新设定我国再保险监管目标,只有确定了监管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监管制度和措施;第二,提出我国的再保险监管基础框架应该以间接监管为主、以直接监管为辅,即监管重心应放在原保险人的再保险协议上,而非再保险人身上;第三,对财务再保险和保险风险证券化等创新型再保险业务的监管问题作了探索性论述。

需要指出的是,再保险监管理论和实践是目前保险理论与实践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书的出版,无论是理论基础、体系架构、模式设计,还是主要观点,都只是探索性的,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后记

《再保险监管问题研究》一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我国再保险监管框架构建及创新型再保险业务监管的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书稿付梓之际,心中感慨颇多。首先要感谢我在上海财经大学就读的博士生导师许谨良教授。该论文从选题、写作、修改、定稿、联系出版到最终面世,都是在我的导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对晚辈的提携与器重,以及举重若轻的风格,平易近人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学风,既让我敬重又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还要感谢上海财经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谢志刚教授,他在我学习期间一直给予我无私的教诲和帮助,对我的论文写作和修改提出了许多非常中肯的建议,并且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文献资料,这些建议和资料使我深受启发,并已在本书定稿前的修改中加以充分吸收。谢老师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对科研、对教学精益求精的精神,三年来使我受益匪浅。

还要感谢所有在我学习和书稿写作期间给过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们。他们是上海财经大学的俞自由教授、周继忠教授、徐龙炳教授和王德发教授,同济大学的张庆洪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陆爱琴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韩天雄教授等。他们在我的论文开题报告、预答辩会和答辩会上都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另外,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的钱建中经理,中国人保郑州分公司的牛新中经理,保监会的赵宇龙博士与董晓莉博士,也给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信息,在此一并致谢。

我在南开大学保险学系读本科时的许多同学,在我去各保险公司调研时给我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他们是华安财险公司的金兆新,太平寿险公司的刘莹和王愉,大地财险公司的汪洋和陈彬,康信保险经纪公司的孙启法等,在此一并致谢。

也感谢上海财经大学2003级春博的所有同学们,我们有缘一起走过了这艰苦而又快乐的三年时光,相信随着岁月的缓缓流逝,这份不同寻常的经历会化作每个人心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理解与支持。尤其是我的先生在我读书期间承担起工作与孩子教育的双重责任,其压力可想而知。我也为自己就读期间对儿子未尽全责而深感歉疚。

还要感谢我在郑州大学商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还要感谢本书的编辑邱红女士,感谢她为本书顺利出版所做的一切工作。

另外,本书的写作参考了不少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在此也谨表谢意。

尽管几经修改,但由于知识水平所限,该书肯定还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研究上的阶段性,以及各_种不足和疏漏。作为向学术界和读者朋友所交的一份答卷,我期待着来自各方的批评、指教与帮助。

罗世瑞

2006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再保险监管问题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世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3355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42.69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5
15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