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出国人员如何求助
内容
编辑推荐

出国人员对于在国外遇到种种风险时应如何防范和应对?如何向我国使、领馆求助?……本书就此问题展开了详细介绍。本书关于驻外使、领馆对在外中国公民的领事保护的论述,从法律到案例,从理论到实践,都相当周全。

内容推荐

跨出国门怎样预防发生意外?一旦发生意外又该怎么办?

——向中国大使馆求助!怎样求助?

这就是书中要说的“领事保护”。

这本书是中国公民出国必备的求助指南。

目录

一 导言

二 举国震惊的突发事件

三 中国公民应当人人树立领事保护的意识

四 我国公民能得到哪些领事保护和帮助

五 领事保护不能超出限度

六 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都是领事保护的对象

七 关于留学生

八 关于出境旅游者

九 关于出国务工人员

十 关于出国经商者

十一 新旧中国的领事保护

十二 最后的忠告

附录1 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2003年版) 

附录2 中国驻世界各地大使馆、总领事馆、领事馆、总领事馆办公室电话、电子邮箱一览表

后记

试读章节

2003年11月24日凌晨2点,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6号楼一场突如其来的无情大火,一下子吞噬掉我11名学子的生命,40多位留学生受伤,30多名幸存者无家可归。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得知“友大”的火灾消息后,立即指示外交部和教育部派出联合工作小组,飞赴莫斯科协助大使馆处理火灾善后事务。大使刘古昌召开紧急会议,启动紧急应急机制,成立了对外交涉、新闻信息、医院联络、行政后勤、亲属接待和罹难学生善后事务6个专门工作组。将救助工作作为使馆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事件发生后约一个小时,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参赞裴玉芳就带领几位外交官赶到了现场。她一边现场指挥,抢救伤员,一边登记受伤和脱险人员。天还没有亮,刘古昌大使和周公使径直奔向莫斯科市第64医院,逐一慰问受伤的学生。离开医院,刘大使一行又赶到了友谊大学,在一个大教室里会见劫后余生的中国留学生。刘大使转达了祖国对同学们的慰问和对遇难学生的哀悼,他眼里含着泪水P156对同学们说:“在这危难的时刻,祖国人民与你们同在,使馆与你们同在!只要我们精诚团结、齐心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在友谊大学火灾事件处理的一个多星期里,中国驻俄大使刘古昌先生坚持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中外媒体通报事件进展,受到了各界一致好评。中国使馆在友谊大学火灾发生后立即启动的应急机制,即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P157

序言

作者刘功宜先生2001~2004年在中国驻亚丁总领事馆任商务领事,亲身经历了在国外保护中国公民的众多案例,深感在当前成千万中国人走出国境旅游、留学、经商、务工的新形势下,出国人员对于在国外遇到种种风险时如何防范和应对、如何向我国使、领馆求助等缺乏必要的知识,因而可能遭受危害,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亟待弥补的问题。于是作者本着对广大出国同胞的赤诚爱护和高度的责任感,搜集了丰富的材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本书得以问世。

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外交部都高度重视领事保护工作,时刻关怀和维护广大华侨与出国人员的合法权益,珍视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生命。本书体现了党中央以民为本的精神和外交部门为民办外交的新风尚。作者写道,“如果一个国家保护不了他的公民,那就是这个国家的耻辱;如果一个外交官、领事官保护不了他的同胞那就是他的失职。”这忠实表达了全体中国外交官、领事官的心声和誓言。本书从解救在伊拉克、巴基斯坦被绑架的中国工人、驰援印度洋海啸受难者的惊心动魄的画面起始,展开关于领事保护的方方面面的论述。把这一问题提到了应有的思想高度。本书有专门一节介绍了外交官出生入死为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正是基于作者认为外交官应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信念。

本书取名为《浅说》,乃作者自谦。其实本书关于驻外使、领馆对在外中国公民的领事保护的论述,从法律到案例,从理论到实践,是相当周全的。至今还没有这样一本完整的供大众阅读的同类读物。但它又不同于教科书,它从一个出国的中国人视角出发,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为目的,对于旅外的同胞具有极大的适用性。如能人手一册,必有好处。

作者多年从事文字工作,因此读者自能欣赏到本书语言流畅精美。作为一本求助指南,本书兼具准确精炼、逻辑严密之胜。

本人过去无缘与作者结识,对领事保护业务也无专门研究。因友人推荐,今有幸先睹书稿为快,一口气读完,果然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书。写下几句感想,姑且当作序吧。

后记

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利益受到侵害,有些是客观原因或不可抗力造成的,也有些是主观的原因。然而,不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出了麻烦总不是自己的初衷,总是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乃至悔恨。我写这本书,就是希望能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让更多的出境中国公民,多一些借鉴,多一些防范,多一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方法,多一些事后补救的途径,不留下或少留下遗恨。

可以形象地说,领事保护就是你出国行的“护身符”。

我本人曾于2001—2004年在中国驻亚丁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担任领事职务。领区里的中国对外援助项目和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人员共有700余人,因此接触过不少“领事保护”的案例。这使我深深体会到领事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危险性和普及有关知识的必要性,萌发了回国以后写书,大力宣传领事保护知识的念头。我写的前一本书《走进阿拉伯——领事札记》,就已经把“如何求助中国领事官员”列为书后附录了。

这是一本针对中国出国人员的普及领事保护基本知识的实用手册,不涉及前往中国的外国公民的各项事务,也不对专门的法律知识深入讨论。如果在办理涉外公证、认证、结婚、离婚、收养、继承、监护或托管、+-j法协助等具体问题遇到困难时,应当向中国外交部领事司或中国驻外使、领馆详细咨询。

书中的故事和论述,有些是我自己经历过或思考过的.有些则来自互联网络。本书采用了网络上的部分报道、图片和评论,借此图书出版的时候,特向中国驻各国大使馆、领事馆、商代处以及庄则栋等同志致谢。中国商务出版社钱建初副总编辑对我的写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的老朋友,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光溪同志,介绍我与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驻美国前大使李道豫同志相识。李大使热情扶掖,慨然作序,作者殊受感动,为此表达对两位师友的敬谢之忱。

由于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的不足,疏漏肯定是很多的。欢迎读者对书中的谬误批评指正,也欢迎提出修改建议。我将综合读者们的意见,将来再版时加以修正。来信请用电子邮件寄至:liu—gongyi@hotmail.corn,恕不接收附件。

刘功宜

2005年7目1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出国人员如何求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功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71172
开本 32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31.46-6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2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