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触觉体味温良柔和的古典女性之美,将古典诗词、传奇情感故事、历史典故等诸多元素融合,以温婉细腻的文字与丰富的图片相结合,表现中国传统女性的古典美和多彩的情感世界。全书分青丝、红颜、心照、信物、女红、中馈、雅趣七部分,涉及发饰、琴瑟、书法、绘画、对弈等方面的考证与游说,逝去的过往因而也鲜活起来。
图书 | 红妆--女性的古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触觉体味温良柔和的古典女性之美,将古典诗词、传奇情感故事、历史典故等诸多元素融合,以温婉细腻的文字与丰富的图片相结合,表现中国传统女性的古典美和多彩的情感世界。全书分青丝、红颜、心照、信物、女红、中馈、雅趣七部分,涉及发饰、琴瑟、书法、绘画、对弈等方面的考证与游说,逝去的过往因而也鲜活起来。 目录 青丝/1 云鬟:鬓发如云,风鬟雾鬓/2 发饰:云鬓花颜金步摇/11 簪花:若得山花插满头/18 情丝:善藏青丝,早结白头/22 结发:百年结发誓同心/26 红颜/31 傅粉:铅华粉黛好颜色/32 画眉:眉黛不须张敞画/36 胭脂:胭脂泪,留人醉/42 花钿:花钿分妆开浅靥/48 时妆:别样女子别样妆/52 心照/55 鉴镜:人与镜、两峥嵘/56 铭镜:欢乐未央,长毋相忘/59 赠镜:明镜之鉴,当待君还/60 圆镜: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亦归/62 怜镜:卿须怜我我怜卿/66 愁镜:镜里看影愁更愁/69 封镜:会是无人觉,何用早红妆/71 对镜:对镜脉脉不得语/73 信物/75 臂钏: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77 指环: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79 耳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83 香囊: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87 手镯: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90 玉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95 结饰: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99 簪子: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104 发钗: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108 罗裙: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113 中衣: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118 丝履: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123 指甲: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131 角枕:角枕粲兮,锦衾烂兮/135 项链:犹使处女婴宝珠/14l 扇子:团扇团扇,美人遮面/143 手帕:一方素帕寄心知/148 钿盒:一索钿盒知心同/153 红叶:殷勤谢红叶,寄与有情人/157 书怀:不合心怀,情用牢结/162 女红/1 65 女红:恋恋女红千古心/166 乞巧:金针穿罢拜婵娟/169 织绣:莫作寻常黹绣看/172 缝裳:为他人作嫁衣裳/176 锦书:寒到君边衣到无/182 远逝:慈母手中线/186 中馈/189 女职之要: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190 厨苑飘香:锦思花情,敢被爨烟熏尽/195 箪瓢情深:陋室箪瓢亦乐哉!/199 雅趣/201 琴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202 对弈:三尺之局兮作战场/208 书法:婉然芳树,穆若清风/213 绘画: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217 蹴鞠: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222 秋千:夸俊要争高,更将裙系牢/225 图片索引/229 后记/231 试读章节 在中国传统审美观中,女子长发自然委地、乌黑润泽、光可鉴人,是为至美,并逐渐成为衡量女子美貌的一个重要标准。对女子美发的欣赏很早就见于典籍记载,昭示着古人对女子形态的美学鉴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鬓(音“诊”,形容头发浓密而黑)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可见古人以发丰而色黑者为美。《诗·鄜风·君子偕老》写古代著名美女卫夫人宣姜天生丽质,美发如云,不屑于借助假发来装扮自己:“砒(音“此”,花纹绚烂)兮砒兮,其之翟(绣着山鸡的象服)也。鬓发如云,不屑髢(音“敌”,假发)也。”古典文学著作里还有许多形容女子美发的习语,例如“风鬟雾鬓”、“云鬟峨峨”、“香雾”、“绿云”等等,可见一头美发对女性容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风华绝代的美人,如果还“云鬟峨峨”,在君王眼里无疑是三千粉黛里的亮点。《汉武故事》中说汉武帝第一次见到卫子夫时被吸引,就是因为她有一头秀发:“上见其美发,悦之,遂纳于宫中。”张衡《西京赋》也说“卫后兴于鬓发,飞燕宠于体轻”,把卫子夫的鬓发娥眉和赵飞燕的身轻善舞并列。南朝陈后主宠妃张丽华也是以美发出名的,《陈书》里描绘了她光彩照人的形象:“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惠,有神采,进止闲暇,容色端丽,每瞻视盼睐,光采溢目,照映左右。常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唐人陈鸿《长恨歌传》中写杨玉环:“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光彩焕发,转动照人,上甚悦。”也由此引出了一场千古伤心事。 汉明帝的马皇后,初入宫时,以一头绝美的秀发使后宫粉黛一一失色。她的头发浓密乌黑,挽成四个大髻后仍有蓬松的馀发,可以绕髻三匝。马皇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自幼才思过人又温柔敦厚,从不骄纵,真正做到了母仪天下。她得享天年,但后世的声名倒不如横死的张丽华和杨玉环响亮,大约还是应了那句话吧:“自古美人同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女子的一头美发对男子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后妃们的美发影响着其宠辱地位,民间女子也是如此。 P2-3 后记 女性和女性的日常生活表现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有人说:世界上缺少女性,就少了五分的真,六分的善,七分的美。女性柔美的形象、温婉的内心、丰富的情感,对于社会生活形态的影响格外明显。但由于历史环境的变迁,时代特征的不同,我们对于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关于女性的一些习俗、器物和日常生活的内容、由来与涵义已经知之甚少,对于这些习俗和物件在当时社会文化时空里所传达的情感意义也了解不多了。 然而逝去的绿鬟旖旎的形影、晃铛错珍的光辉、柳下花前的私语,依然让今天的我们遐思不已。弘一法师在辞世前曾写下“悲欣交集”四字,感慨生命的美丽与匆忙。尘世的陆离与羁绊,也许使他带着难以割舍的留恋和希望走了。其实,我们对世间行将和业已离去的种种“女性的古典”又何尝不是如此心境呢? 也许,本书对于古代女性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描述,对于它们的历史源流、文化生活功能和内在含义的追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情感思想以及生活和文化环境,能够让更多的人回忆起沉寂在历史长河中那些美丽的往事。 感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黄能馥先生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笔者学识有限,尽管对所征引的资料多次考实,恐怕仍有疏误,希望细心和博洽的读者予以指正。 吴凌云 2005年6月22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红妆--女性的古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凌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4781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2005-10-01 |
首版时间 | 2005-10-01 |
印刷时间 | 2005-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