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本身拥有力量(修订本)/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如何才能使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赶上先进的国家?如何使国家早口富强,不再落后挨打?这是19世纪末爱国知识分予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本书以率先向西方世界学习、探索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三位先驱:黄遵宪、郭嵩焘和徐建寅为例,在翔实生动的史料基础上,向我们展示了第一代走出国门的知识分子的不同遭遇与思想历程。

内容推荐

“一个能够产生这样人物的国家,就能够做成为大的事业……中国本身拥有力量,可以在真正完全摆脱迷信的重担和对过去的崇拜时,迅速使自己新生,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本书是钟叔河先生的第一本史学论文集。

目录

序言

中国本身拥有力量

论黄遵宪的日本研究

论郭嵩焘

技术专家徐建寅的教训

晚清旅西记述的价值和意义

图版

容闳在耶鲁,1854/原版《西学东渐记》

黄遵宪画像

《日本杂事诗》定本书影

郭嵩焘铜版画像

郭夫人(梁氏)在伦敦

郭氏记阿斯福(牛津)大学馆

徐建寅像 

《欧游杂录》介绍早期的"机器人"

斌椿《乘槎笔记》/志刚《初使泰西记》

蒲安臣使团中的志刚和张德彝

试读章节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百四十年来,无数爱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努力想要解决一个问题:怎样使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赶上先进的国家?也就是如何从故步自封的局面中解放出来,迅速地、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闭关自守是专制宗法社会的特征。陈旧落后的生产方式,把人们束缚在狭小的地面上。由科举和理学作育而成的观念,禁锢着人的头脑,压抑着人的精神,使人们缺乏力量去想象和追求一个广大的、多样化的世界。当西欧经过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逐步发展起城市经济、航海通商和近代文明时,中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专制国家。直到英国兵舰驶进广州内河,道光皇帝还不知道英吉利在什么地方,与中国有无旱路相通。连头脑清醒如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也曾以为英国兵的腿足不能屈伸,上了岸就不能打仗。这就像一个蒙上眼睛的人,遇到野心勃勃的对手,挨打吃亏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林则徐、魏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从吃亏中吸取教训,最早提出应当了解外国("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和学习外国("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所谓的"悉夷情"和"师夷长技",都是为了"制夷"--遏制外国的侵略。他们不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也是为了祖国富强而探索走向世界的道路的先驱。中国近一百四十年的历史,确实应该从他们写起。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从林则徐、魏源、洪仁圩到康有为、严复、孙中山,这一百四十年的前七十年中,并没有能够解决中国走向世界这个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开始有了新的世界观。但是,一方面由于积重难返,另一方面由于出现了曲折和徘徊,后七十年也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在近几年纠正极"左"那一套之后,国家才有可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当然,国家利己主义是客观的存在,发达国家势必要占不发达国家的便宜。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也确有少数人屈从于列强,让他们牵着鼻子走。但这种人绝不是林则徐和魏源,而是那些本来最顽固、最守旧、最保守的统治者。他们和人民尖锐对立,对自己没有信心,只能靠闭关自守保住江山。一旦"关"闭不住了,又是他们最怕老百姓乘机造反,最容易屈膝投降,崇洋媚外,在"保护伞"下去做儿皇帝和奴才总管。至于一百四十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他们赞成开放,反对封闭,是为了赶上先进国家,使中国自立于世界。他们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绝不会拜倒在洋人脚下,成为洋人洋货的奴隶。P1-2

序言

现代性(modernity)与传统(tradition)的冲突,是近代文化思想史上最基本的事实。但如果认为此二者绝不相容,又势必导致现代化近似于全盘西化(wholesale westernization)的公式,这与东亚19世纪至20世纪的历史不太相符,至少日本便是一个相反的例子。近年来,我越来越对中日两国在"西潮"冲击下反应之异同发生兴趣,很想做一点比较的研究。故于黄遵宪《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下洎戴季陶、周启明诸人之著作,一一求而读之,自觉稍有心得。本集中《论黄遵宪的日本研究》一文,便是我在这门功课上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当然,我对现代化(modenization)问题的研究的范围还不限于此。E.Black在其The Dynamics of Modernization一书中论述到:"任何社会之变革,首视其领导阶层之信心为何如,而信心之来源又每每系于传统的价值观与制度。"此一论述,实至为深刻。在现代化过程开始即"西潮"袭来之前后,中国社会的领导阶层一直是儒家的士大夫。所以研究中国的现代化,不能不首先着眼于士大夫阶层面对"五千年来未有之创局"的态度。在这方面,郭嵩焘实在是第一个值得重视的人物。他于光绪四年即公元1878年,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即已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圣人之教道,足于己而无责于人,即尼山诲人不倦,不过日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而已。佛氏之法,则舍身以渡济天下……西洋基督之教,佛氏之遗也。……圣贤不欲以兼爱乱人道之本,其道专于自守;而佛氏之流遗,至西洋而后畅其绪。又进一步述评"西洋基督之教"云:

其言日,视人犹己……继绍乎天以成其事业,实有继事述志之责。故其自视常若天之子,而凡同为人以并生于天地之间者,皆兄弟也。……固不能逮佛氏之精微,而其言固切近而可深长思也。这里将"中国圣人之教道"即儒家传统价值观和"西洋基督之教"即西方价值观所做的比较,远远超越了当时一般士大夫的水平。

郭氏还对中西制度之不同发表了看法:

西洋君德,视中国三代令主,无有能庶几者;即伊、周之相业,亦未有闻焉。而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自始设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竭其志意,推究辩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又云:

(中国)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颇疑三代圣人之"公天下",于此犹有歉者。秦汉之世,竭天下以奉一人……而三代所以治天下之道于是乎穷。圣人之治民以德,德有盛衰,天下随之以治乱……西洋治民以法,法者,人己兼治者也……其法日修,即中国之受患亦日棘,殆将有穷于自立之势矣。

郭嵩焘深知"中国成法,遵行已三千馀年,本不易言变通",但同时他又坚定地认为"虽使尧舜生于今日,必急取泰西之法推而行之,不能一日缓也"。可惜的是,他在当时中国社会的领导阶层中居于绝对少数的地位。朝廷认为他"出使西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清议讥刺他"不见容尧舜之世,何必去父母之邦";乡绅集议要捣毁他在长沙的住宅;京官更有奏请"戮郭嵩焘、丁日昌之尸以谢天下"的。此种情形,终于使他"仰天欷A,发愤呕血,志气为之销靡,才智聪明亦为之遏塞"。

本集中《论郭嵩焘》一文,我是带着崇敬和惋惜这位同乡前辈的感情写出来的。中国在19世纪失去了大好的时机,这是郭嵩焘的不幸,也是中国的不幸。

然而,尽管体大思精、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是如此的"足乎己无待于外",尽管它的排他性和"专于自守"是如此的顽强,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随着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输入,在传统的士大夫阶层中,毕竟也开始孕育(或蜕变)出了第一批带有intellectual即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色彩的人物,徐建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动摇性、曲折性、软弱性、反复性,非常具体地反映在像徐建寅这样一个满怀忧国忧民、毕生追求富强、终于无可奈何、不得志于当世的技术专家的身上。徐建寅基本上不谈政治,看得出在一些重大关头他宁愿"绕开政治走",但是政治却始终没有放过他,从好的和不好的两个方面说来都是如此。百日维新时,他被起用任新设立的"农工商局"的"督理","赏给三品卿衔,一切事件准其随时具奏"。戊戌政变发生,农工商局旋即被"裁撤",徐建寅也只得借口"扫墓",脱离政界,归隐家园。后来张之洞请他到湖北办火药厂,他成了一个"日手杵臼,亲自研炼"的纯粹技师,终于在一次试验事故的爆炸中牺牲了生命。本集中《技术专家徐建寅的教训》一文,对于后人应该可以引起一些思索。

郭嵩焘、徐建寅和黄遵宪,他们作为最后一代士大夫和最早一代中国的intellectual,在"五千年来未有之创局"中无一例外的悲剧性结局,并不应该使今天为现代化而奋斗的我们丧失信心。郭嵩焘卒于1891年,徐建寅卒于1901年,黄遵宪卒于1905年。他们都是19世纪的人物,属于过去了的时代,没有可能战胜(甚至也没有可能公开反抗)传统的价值观和制度。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在继续着使中国现代化的事业,但是时代毕竟不同了。H.N.Shore评论容闳时写道:

一个能够产生这样人物的国家,就能够做成伟大的事业。……中国本身拥有力量,可以在真正完全摆脱迷信的重担和对过去的崇拜时,迅速使自己新生,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

这段话我极为喜欢,不止一次地引用过。是的,中国本身拥有力量。看到这个伟大的力量并且努力来激发并加强这个伟大的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真正伟大的国家,就是我们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的使命。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能够产生这样人物的国家,就能够做成伟大的事业。……中国本身拥有力量,可以在真正完全摆脱迷信的重担和对过去的崇拜时,迅速使自己新生,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H.N.Shore评论容闳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本身拥有力量(修订本)/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叔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68912
开本 16开
页数 1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1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2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9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