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3)
内容
编辑推荐

谁是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他们的言论对中南海的决策有何影响?这些享誉业界的高参们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作者采访的人物中,许多是政界、经济学、科学界、新闻界、法学界等领域中耳熟能详的名字。你要想了解这些人物和他们的见解,并了解这些享誉业界的高参们的喜怒哀乐及生活近况、学术理论背后的情趣逸事吗?那你只有亲自读读本书了。

内容推荐

国家重大决策的背后有这么一批专家学者献计献策的台前幕后在这里得到首次披露资深记者全面提示这些高参的学术与生活。

该丛书介绍的是出入中南海或与中央领导有直接交往的著名经济学家、法学家、科学大师、政坛要人等。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他们作为中央领导的高层智囊献计献策的内情,也可以从访谈中知晓有关国家重大决策的背景或内幕。

目录

王光英:“红色资本家”台上台下演绎本色人生

赵南起:亦将亦兵真本色

雷洁琼:先生级别的百岁大姐

程思远:登高思远的政坛常青树

费孝通:亦政亦学总关情

马万祺:肝胆相照赋新诗

李金华:铁面背后有柔情

汪光焘:用心“建设"小康人居

李肇星:“铁嘴诗人”的“嘴脸”

蔡方柏:中法外交缘起·缘落·复婚·蜜月的见证者

吴建民:“交流”之中舌战四座

何振梁:五环与五星在心底交映

李赣骝:情笃今生有所为

许崇德:见证中国宪政发展进程

傅立群:战略眼光看人生与军科

陈乃芳:桃李芳华妍五洲

单声:面谏总理 法倡“统一”

试读章节

大家都熟知的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就是王光英的大妹妹。王光英、王光美兄妹二人的名字,与他父亲王槐青曾以公使衔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有关。王槐青辛亥革命前留学日本,是早稻田大学商科毕业生。由于他的留学背景,曾出任过北洋徐世昌政府的农商部工商司长,继而代理过农商总长。

1919年1月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讨论对德和约的巴黎和会。由于和会无视中国利益,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并继续交涉山东问题,所以王槐青等人滞留英国伦敦。8月,在国内的夫人董洁如生下一个男孩,家人立即给王槐青发来电报,触景生情,王槐青为儿子取名“光英”。两年之后,王槐青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讨论列强海军军缩和太平洋问题的华盛顿九国会议。会议期间家中发来电报,说夫人生了个女孩,于是王槐青给女儿取名为“光美”。

王光英在北京西城绒线胡同出生100天后,全家搬到西城旧刑部街32号一座堂皇的北京式深宅大院。解放后,母亲董洁如在王家深宅内办起了一家乳婴托儿所,专收解放军和共产党的干部在进军途中生下来的婴儿。“洁如幼儿园”现已迁入北京金融街。庆祝建国10周年时,王家旧宅捐献给政府以兴建“北京十大建筑”。就在原来王家旧宅的地基上,盖成了今天那座洋溢华夏建筑特色的民族饭店。

每每谈到自己的母亲,王光英总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眷恋之情溢于言表。董洁如是一个勇敢、正直的开明人士。她同情共产党并积极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帮助所接触的共产党员从事地下活动。解放战争时期。王家兄妹大多在做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有的在国民党那一边,只有王光英是个“中间分子”,于是母亲给北京西山的共产党游击队送信时便都让他陪同前去。王光英在解放前曾读过《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毛泽东著作,就是母亲董洁如代当时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工作者保管的。

由于家里兄妹间政治信仰不同,家里常常发生关于政治问题的争论,就是在饭桌上也是各持己见,总是争得面红耳赤。为此,父亲王槐青不得不订下这么一条“家规”:“饭桌之上,只叙天伦之乐,不谈政治。”

夫妻携手人生路,共同创造了辉煌也一起走过坎坷,王光英对夫人应伊利有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王光英与应伊利结合于1943年。那时,王光英刚从辅仁大学毕业,应伊利还在辅仁大学教育系就读。应伊利是一个有政治敏感、有性格又有文化修养的女性,是王光英最可靠的后盾。

应伊利说:“当时,我姐姐的男朋友即将大学毕业,他一边准备毕业论文,一边和姐姐热恋,忙得不可开交。于是,他央求他的好朋友光英说‘帮我写论文吧,我给你介绍个女朋友’,姐姐的男朋友就把我介绍给了光英。”应伊利回忆说,“最让我印象深刻也最为感动的是,不论光英的工作有多忙,他总坚持每天写一封信给我,有时甚至是两封。有时,光英把信放到传达室托人转交给我,有时是他亲自在校门口等我,再把信亲手交给我。我至今都记得这样一个画面:下学后,待人潮散尽。我看见光英斜靠在自行车边,一脸幸福的样子等待着他的女朋友”。不久,他们在教堂举行了婚礼。

王槐青无论如何也不会预料到,他在这样特殊情况下为儿女取下的名字,“文化大革命”中却被造反派说成为“光照英美”,成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一大罪证。“文革”中,王光英与王光美被关在秦城监狱中两间单人牢房里,咫尺天涯,却一直到1979年兄妹俩相继出狱才得以相见,现在,两兄妹经常互通往来。

“文革”中王光英被关在监狱,相对来说处境还比较安全;如果在狱外,很有可能被疯狂的造反派“撕碎”。可是应伊利在狱外要牵挂狱中的亲人,还要教育和保护孩子,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国外的兄弟姐妹都写信来要她到国外避难,但她拒绝了,这个善良大气、敢于面对现实的女性知道,如果自己离开了在狱中经受身心折磨的丈夫,那给他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解放后,应伊利在天津和北京做工商界妇女工作,并连续当选过4届全国政协委员,也当选过全国妇联常委,被评为过“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王光英出任光大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后,应伊利也因工作需要担任了光大集团的董事,以自己的干练和经验,协助丈夫展开工作并很快在香港打开了局面。光大集团公司成为改革开放后大陆在香港设立的第一家大型国有公司,有力地支持了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这其中,应伊利功不可没!

工作之余,王光英和夫人应伊利精心营造了一个充满爱的空间。他们的孩子都已在外成家立业,王光英和夫人虽然享受不到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也在繁忙的社会活动和少有的闲暇中自得其乐。1993年8月,他们度过了金婚纪念日。1997年,他们获得全国惟一的一个“金婚佳侣”特别奖。P4-6

序言

走近站在中国改革和发展前沿的大家背后

——《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序

中华英才半月刊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胡成海

余玮、吴志菲是一对夫妻,而且是共同从事新闻工作的一对夫妻,并且是著作颇丰的一对夫妻。

在这对夫妻合著《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丛书之前,夫妻二人已经分别在多种知名媒体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并且合作出版了多部著作。其中,包括在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余玮、吴志菲合著的《红舞台下的凡人邓小平》一书。此书出版后,不但受到了各界读者的好评,成为全国纪念百年小平系列活动中的一个亮点,而且也使这对年轻夫妻的写作生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另外,人民出版社最近还单独推出了余玮洋洋43万字的长篇传记《世纪小平》,并在书市热销。

同是笔耕不辍的新闻工作者,同是著作颇丰的年轻作家,又是一对珠联璧合、比翼双飞的夫妻,这在如今的中国新闻出版界当中,还是比较罕见的。

因为这对夫妻都是新闻工作者,故而他们的目光和笔触更多地集中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和新闻主体;因为他们选择了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作为发现、发掘、研究和写作的主要对象。故而他们更多面对的是新闻热点中的各界名人:因为写作题材的重大和必须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故而他们合作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部著作都充满了激情,体现着理智,渗透着心血。

时势造英雄,盛世出英才。应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为八方俊彦提供了报效祖国、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同时,也为记者、作家们讴歌伟大时代、谱写英雄乐章创造了大背景、大环境。但是,生逢其时的记者和作家们,不是也不可能是每个人都把笔触伸向罩有光环和享有社会美誉度的名人、名家、名流们。惟其如此,那些记述名人名家的生活经历,展现名人名家的内心世界,剖析名人名家的理论观点,介绍名人名家的人生道路的作品,更会使我们看到时代大潮涌起的潮头浪花,看到攀登历史巅峰留下的勇者足迹,看到滚滚红尘中的标新立异。惟其如此,这样的作品,也就进一步拉近了名人名家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也会为各界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所喜爱。

然而,写名人、名家、名流,并非易事,写好名人、名家、名流,更非易事。当本套丛书的两位作者将原本可以宽泛的名人、名家锁定在“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这个层面上时,他们就像数学家陈景润选择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给自己制造了一道写作的难题。

智囊,比喻计谋多的人,特指为别人划策的人。高层智囊,自然是具有更高层次的谋略和出谋划策能力的人。把这套丛书的名字冠以“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从主客观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是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另一方面是对作出重大决策者献计献策的“智囊”。其人物的定位是显而易见的。

似乎无人怀疑这套丛书名字的厚重,但是真正要写出和写好这些“高层智囊”并不轻松。

王梦奎、龚育之、张光斗、吴文俊、伍绍祖、张卓元、周叔莲、吴敬琏、厉以宁、茅于轼、卫兴华、温铁军、胡鞍钢……一个个在政界、经济学界、科学界、新闻界、法学界等领域中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个对国家重大决策产生深远影响的“高层智囊”,一个个站在其研究领域前沿的大家,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精彩的人生故事。

在风云际会的巧合中,本书两位年轻的作者来到了他们面前,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当我听到了作者大费周章的采访经历,当我了解到作者废寝忘食的写作过程,尽管这些了解于他们而言只是采访和写作中的某些片段,尽管他们谈起的更多的是名家的故事,但我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属于他们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和探索、艰辛与快乐。

与名人名家的交谈,必须是一种互动式的双向交流。这不是说一定要采访者达到被采访者的专业水准和思想境界,而是要求采访者一定要有对名人名家基本情况的了解,要有平等的心态,要有较高的采访技巧。作为记者,本丛书的作者较好地把握住了人物、时机、事件、切人点和关键点,使一次次的访谈取得了成功。这些,从本套丛书对不同名人的记述中可以显见。

名人名家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人生,本身就似一部大书。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对其作出介绍和评价,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作者以“高层智囊”为有关国家重大决策谏言献策为主线,通过真实、丰富、感人的经历,让读者了解他们是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或内幕,了解其学术思想、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理论观点。大时代中的人物、大变革中的胆识、大决策中的声音,作者所展现出的是一卷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大图景。

尤为可喜的是,作者对出入中南海或与中央领导有直接交往的政坛人物、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的访谈和记述,不是在造“神”,而是在写人。这些“高层智囊”有着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情趣爱好,也有着人生中的遗憾或内心某种愧疚。作者将“高层智囊”生活和经历中的另一面展现出来,使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生动、真实、可信。

纵览《出人中南海的高层智囊》丛书,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因其访谈时间所限。对人物全面、深入的了解尚有缺欠;又因为作者在写作时往往是急就章,以供报章发表,所以难免有不严谨的地方。但瑕不掩瑜,毕竟这是一套揭开“高层智囊”的神秘面纱、系列展现名人名家风采的丛书。

2004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玮//吴志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07129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