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城市的世界--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海外学林)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城市的书。书中介绍了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观点,看待城市的不同角度,以及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城市存在着怎样的差别。本书的论证建立在对许多具体城市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例如伦敦、纽约、上海和芝加哥等。最后讨论了当今大都市的领导者们为改进城市以及保持社区市民文化所付出的努力。

内容推荐

《城市的世界》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城市社会学进行了简明介绍。该书对城市研究领域中所有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简明的概述和精妙的评论。它考查了地点和空间的含义,并将这些概念运用于当代城市、社区和街道;回顾了美国城市自19世纪末至今的建设历程;在美国和中国的实例基础之上,比较分析了全球经济和文化力量对当代地方以及城市生活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当今大都市的领导者们为改进城市以及保持社区市民文化所付出的努力。

对于城市社会学和从事城市研究的学生,这本书是对充满魅力和时刻变化的城市领域的回顾和总结。

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城市和地点

地点的两个缩影

地点的理论基础

社会学对地点的再认识

作为具体地点的城市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综述

人类生态学:群体与人类生活

新马克思主义:从地点到空间

城市作为增长机器

作为象征性经济的城市:地点的创造与再造

历史或制度的观点

全球化观点:城市不再是地方性的

结论

第三章 社会差异与大都市空间的创建

美国大都市产生过程中的财富和权力

美国大都市建设过程中的种族与少数民族

性别与大都市

结论

第四章 地点的变迁与沿革:全球背景下的城市

地点的动态变化与相对不变

自上的压力与自下的回应:经济全球化与城市重构

地方政治仍然是当地的吗?相对自主性与无休止的企业型

政府

带有混合特征的地点:全球消费主义与地方文化景观的转变

地点的分分合合:全球化、地方空间差异及城市联系

永远的中间人:地点转型中的全球、地方力量

第五章 从批判城市到对城市的再建构

促进与地点的联系

保护性的策略

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新城市主义和对新传统城市地点的

建设

重新营造全球的城市

术语表

译名对照表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让我们从两个实际的“地点”开始逐步理解地点这一概念。首先是菲律宾的一个小村庄。[5]在这里,一座火山曾在几年前猛烈喷发,山下的居民不得不被疏散到其他地方以躲避灾难。火山持续喷发了几天,破坏了村庄的房屋及各类建筑。几个星期后,火山停止喷发。几个月后,居民逐步回到他们曾经生活和居住的家园。然而,过去的村庄早已被夷为平地,以前的房屋和商店只剩下断壁残垣,地面上沉积了大量火山喷发产生的熔岩和火山灰。这一切似乎意味着在另外的地方重建家园是更好的选择。

然而,实际上村民们回到了村庄的旧址。他们努力模仿以前村庄的建筑布局,借此恢复他们的生活方式。需要强调的是,这时火山灰几乎完全掩埋了旧的建筑。由于被火山灰覆盖,原本两三层楼高的教堂,现在只有半层高露出地面。曾经宏大、鲜明的教堂及周边建筑,如今都已难觅踪迹。村里的小杂货店也有同样的遭遇。

村民们回到村庄旧址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社区的力量。他们在受到极大破坏的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住的是破茅房,在残破的教堂附近进行宗教集会。虽然物质的环境被破坏殆尽,但仍有一些东西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那就是居民对社区强烈的归属感。在我们看来,被火山破坏的村庄虽然似乎只留下一个空壳,但它却依然是村民向往的生活家园。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另一个地点。这是一个比菲律宾的村庄生动得多的案例,因为它出现在许多历史书籍中。1991年,前苏联在内外交困的情形下解体。前苏联的衰落出乎人们的意料,前苏联将军们竭尽所能试图阻止它的解体,但最后他们还是失败了。在倡导所谓“公开性”和“民主化”的戈尔巴乔夫的严密控制下,前苏联走到了尽头。在许多象征着前苏联消亡的画面中,戈尔巴乔夫的继任者——鲍里斯·叶利钦的形象如此深刻而持久地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人们记得,是叶利钦站在红场上,大声呼喊前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解散。

上述两个场所对于其人民来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前者象征着一个人群的家园,一个他们生活停泊的港湾;后者则是一个大众集会的主要场所,一个庆祝整个民族成就的地方,一个象征着政权建立和消亡的地点。

P6-8

序言

促进中国城市研究

《城市的世界》与读者见面了,我很欣慰。本书的合作者奥罗姆教授是我多年的同事和好友,他1988年曾受邀到上海复旦等大学讲学,他的《政治社会学入门》曾两次被译成中文本。我们合作的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城市研究的新视角,即为什么和如何用地点作为观察和了解城市的主导概念和分析框架,以此和空间的概念相区别。同时我们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特别是美国城市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并举例说明了如何用历史比较和全球视角来分析美国与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过程。这本书2003年初在英国出版后成为美国、英国不少大学城市研究课程的教材,并在几本城市研究期刊上受到好评。我们希望本书的中译本能给中国城市研究带来一些益处。首先,本书适合作为大学城市研究课程的教科书,能开阔学生对国际研究领域的了解并带来某些理论上的启示。其次,本书可以为我国城市研究人员提供理论上的新视角,对实证研究也有推动意义。我希望本书中译本能成为和国内城市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沟通思想的渠道,促进中国城市研究进一步向宽向深发展。

最后我代表奥罗姆教授对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施宏俊先生、王蕾编辑、清华大学的沈原教授,特别是上海复旦大学的任远教授和他的学生曾茂娟为本书中译本的问世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陈向明

2005.8.27.于芝加哥

后记

都说这一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正处于从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过渡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研究已经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我的研究伙伴、也是我的好朋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陈向明教授,在2004年访问复旦大学,并讨论了未来继续合作,共同推进本校城市与区域发展有关的教学和科研。陈教授赠送了他和奥罗姆教授的这本学术新作。我们兴致勃勃地讨论了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例如地点概念对城市社会研究的独特视角,而这些核心概念对于梳理和理解相关的城市社会研究理论具有很大的整合意义。我们想到,如果这本著作翻译成中文,会有助于中国的学生和学者概括性地了解城市社会学领域,对其开拓学术视野,会有积极的意义;对国内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也会有积极的帮助。这就是翻译这本书的缘起。

不同于从概念到理论的教科书式的宣讲,本书的作者用娓娓道来的笔法介绍和综述了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观点、看待城市运行的不同角度,而其研究的触角则进一步涉及到该领域的若干重要前沿命题,例如政治和经济的力量是如何影响城市发展的历史;社会差异如何渗透到社会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全球化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空间联系的力量如何影响地方城市的转型和运行,而地方城市如何在此过程中保持和重构其地方性的特色;如何加强城市居民对生活地点的意义塑造,以改造城市的生活;如何用新城市主义的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城市更新,以建设和谐的及与人类友好的城市。作者在这些方面具有探索精神的评论和研究性的思考,对我们认识城市生活的本质、理解城市的发展有着理论引导的作用。我相信国内的学者和读者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收获。

同时,与一般的“舶来的”学术著作不同,本书具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强的中国性。陈向明教授作为留美的中国学者,其著作的字里行间,研究的举例论述,都表现了很强的中国情结。例如书中大量引用和依据了中国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具体实例,很多理论建议对中国城市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正因如此,本书对中国的城市学者换一个角度思考中国、进行国际比较和更好地研究中国问题具有特别的价值。

我的研究助手曾茂娟和我一起将这本著作翻译成中文。全书的第一章到第四章由曾茂娟主笔翻译,第五章和术语表由任远翻译,并由任远对全部译稿进行了校对和润色修改。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感谢陈向明教授不厌其烦地与我们讨论,对有关词汇的译法进行反复推敲。我们也感谢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施宏俊、王蕾和汤家珍对本书的编辑出版提供的巨大帮助。

任远

2005年6月19日于复旦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在最近美国的研究中,奥罗姆和陈向明第一次深入而广泛地剖析了“地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带着深刻的记忆和传奇的感情,人类将地点视为神圣的场所,甚至当灾难降临之后,人们也选择稍显愚勇地重回地点。出于对今天非民主发展的不满,奥罗姆和陈向明提供了一整套审慎而积极的方法,以此为培育人类生活和家庭创造更好的城市地点。

——乔菲金,佛罗里达大学

《城市的世界》是一部充满无穷智慧、富有强烈时代感的理论著作。无论对于一无所知的学生,还是对于见多识广的分析家,它都颇具实用性。

——哈维 莫勒奇,圣巴巴拉加利福尼亚大学、纽约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城市的世界--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海外学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安东尼·奥罗姆//陈向明
译者 曾茂娟//任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58583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81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5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Horizon Media Co.,Ltd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