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苏联早期的文化思潮和理论,文化斗争及期经验,苏联意识形态的“大转变”与文化体制,意识形态的“大批判”与苏联思想理论的僵化,后期大林时期思想文化的曲折发展及苏联文化体制的演化和文化意识形态管理的历史教训五个层面的研究,透视了苏联剧变的文化原因。
图书 | 苏联剧变的文化透视/世界历史学术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苏联早期的文化思潮和理论,文化斗争及期经验,苏联意识形态的“大转变”与文化体制,意识形态的“大批判”与苏联思想理论的僵化,后期大林时期思想文化的曲折发展及苏联文化体制的演化和文化意识形态管理的历史教训五个层面的研究,透视了苏联剧变的文化原因。 目录 总论:苏联剧变的思想文化根源透视 第一章 苏联早期的文化思潮和理论,文化斗争及其经验 一 20年代苏联文化思潮的演变:从“无产阶级文化派”到“拉普” (一) “无产阶级文化派”思潮 (二) “锻冶厂”——从“无产阶级文化派”过渡到“拉普”的中间桥梁 (三) “拉普”的发展和演变 (四) 斯大林与“拉普” 二 布哈林的无产阶级文化论与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 (一) 布哈林的无产阶级文化理论 (二) 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布哈林所作的阐述 (三) 列宁和布哈林文化思想比较 三 列宁时期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 把文化建设视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前提之 (二) 在对待文化遗产和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上重视克服“左”的倾向 (三) 审慎地领导了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 (四) 注意按文化事业的客观规律办事,实行对文化的内行领导 四 布哈林与俄共(布)1925年文学政策的决议 (一) 《决议》产生的背景 (二) 布哈林对《决议》的贡献 (三) 卢那察尔斯基的贡献 第二章 苏联意识形态的“大转变”与文化体制 一 苏联二三十年代之交意识形态的“大转变” (一) 20年代末期以前苏联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方针路线和它的社会科学状况 (二) 意识形态领域“大转变”的动因 (三) 意识形态“大转变”的进程 (四) 意识形态“大转变”的严重后果 二 斯大林思想文化体制在“大转变”中形成 (一) 苏联思想文化体制在意识形态“大转变”中实现转型 (二) 苏联思想文化体制转变的轨迹和特点 第三章 意识形态的“大批判”与苏联思想理论的僵化 一 斯大林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 (一) “大转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 (二) 30年代中后期:“大清洗”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 二 30年代苏联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 (一) “大转变”后的苏联社会科学 (二) 30年代的苏联文艺“ 三 苏联战后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清洗运动- (一) 战后思想政治运动的缘起 (二) 战后的意识形态批判运动 (三) 战后的政治清洗运动 第四章 后期大林时期思想文化的曲折发展 一 “解冻”思潮的兴起和赫鲁晓夫时期思想文化政策的调整 (一)“解冻”思潮的兴起 (二)赫鲁晓夫时期发展文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二 50一60年代苏联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 (一) 苏联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变化 (二) 苏联“解冻”后的文学艺术 三 赫鲁晓夫时期思想文化的曲折发展及其历史教训 (一) 思想文化发展的三起三落 (二) 思想文化和科学事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三) 思想文化和科学事业曲折发展的后果 四 勃列日涅夫时期思想文化的停滞和倒退 (一) 向斯大林意识形态模式的复归 (二) 僵化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三) 苏共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以及文化政策的倒退 五 勃列日涅夫时期贻误科技革命及其严重后果 (一) 苏联对世界现代科技革命的反应 (二) 现代科技革命急迫地提上日程 (三) 停留在口头上的“科技革命” (四) 贻误科技革命的有利机遇 (五) 贻误科技革命的原因 第五章 苏联文化体制的演化和文化意识形态管理的历史教训 一 苏联的书报检查制度及其对党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一) 意识形态在苏联的重要地位及其模式特征 (二) 苏联书报检查制度的起源和草创 (三) 苏联书报检查制度的集中化 (四) 书报检查权力由政府向党的机关的转移 (五) 苏联苛严书报检查制度的消极后果 二 苏联改革失败的深刻历史文化原因 三 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历史的辩证的演化 (一) 我国学术界在苏联剧变原因上的分歧 (二) 从“斯大林现象”到“戈尔巴乔夫现象”是历史的辩证的演化 (三) 有关苏联剧变根源出现歧见的原因 四 苏联党和国家领导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历史教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苏联剧变的文化透视/世界历史学术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龙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5190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0 |
出版时间 | 2005-03-01 |
首版时间 | 2005-03-01 |
印刷时间 | 200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15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