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潘振武将军传--一个驻苏武官的戎马生涯
内容
编辑推荐

他在60年的戎马生涯、沙场征战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帷幄操劳,鞠躬尽瘁;他的一生伴随着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而成长……他就是驻苏武官潘振武将军。本书详细地阐述了潘振武将军在北伐进军、秋收暴动、苏区反“围剿”、艰难长征、抗日持久战、解放全中国、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及其出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期间英勇战斗与工作的献身经历,让人荡气回肠的人生往事……

内容推荐

曾经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的潘振武将军,担任过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和许许多多的共和国第一代将星一样,在6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征战沙场,帷幄操劳,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建设鞠躬尽瘁。而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时期他奉命出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又在他一生中担任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员的履历之外,增添了外交官的风采。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将领中的“这一个”,是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一颗别具特色的璀璨明星。

本书所记录的,是潘振武将军在北伐进军、秋收暴动、苏区反“围剿”、艰难长征、抗日持久战、解放全中国、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及其出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期间英勇战斗与工作的献身经历,让人荡气回肠的人生往事……

目录

第一章 少年壮志

少年时代的潘人安

取名人安是指望能平安吉利,长命百岁

考上常德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成了一名穿土布衣的“洋学生”

参加反帝爱国宣传,1923年初加入爱国主义青年团

第二章 奔向苏区

投身大革命

万寿山的红旗

隐名白军中

参加红四军

在中央苏区

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文明戏演出

欢乐的秋溪

担任文化娱乐训练班班长

“八一”会演

演出歌剧《血汗为谁流》

一场辣椒引起的风波

第三章 艰难长征

激励红军指战员勇往直前

宣传群众参加红军

胜利渡金沙、过雪山

收容伤病员过草地

带领宣传队胜利到达陕北

参观访问红十五军团

和斯诺在一起

第四章 联络东北军

化干戈为玉帛

一副对联

高粱地里的秘密谈判

清水河畔的歌声

百闻不如一见

“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

奇特的战斗

欢送俘虏兵

斡旋

沸腾的三原镇

受命任骑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

第五章 抗日烽烟

率骑兵营夺回曲阳县城

创建曲阳抗日民主政权

“别叫我县长,还是叫我潘同志吧!”

成立曲阳县游击大队

让“杂牌司令”听令

东进鲁西

统战,统到了人,也统到了钱和粮

柳林镇拜见傅作义将军

带领东进支队先遣队

樊坝打胜仗,一举收肥城

在陆房突围中

擎起峄县抗日大旗

真八路来了

“夜猫行动”出奇兵

峄县民众代表大会一致公举潘振武为峄县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

铁道游击队员说:民主政府是靠山

金蝉脱壳抱犊崮

第六章 载誉“七大”

在延安的熔炉里锻造

进入军政学院学习

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日子

参加党的七大

姻缘延安

恋爱心曲

中秋婵娟

恩爱柔情

第七章 转战辽沈

带领财经队去东北

太白山下歼土匪

在冀热辽军区敌军工作部

敌军工作部部长担子不轻

周密安排刘浩“孤胆策敌军”

挑起后勤政治工作重担

受命担任嫩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清除军队中的不纯分子

圆满安置老弱病残指战员

担任西满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和西线分部政治委员

保障军需战辽沈

打锦州的后勤任务繁重

总动员:炮弹要送上去,伤员要救下来

军民一体,“五项措施”保前线

开道先遣通平津

率部先遣进关

接管丰台军用仓库

解放江南,驻军汉口

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整训部队

驻军汉口沿江大道88号

乘胜前进解放海南岛

第八章 中南风华

在中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工作岗位上

以两个“务必”为指导开展政治工作

进行整党和开展“三反”运动

重视宣教与文艺工作

兼任中南军区驻武汉办事处主任、政治委员

向学习文化进军

在武汉抗洪前线

担任广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开展农副业大生产

率队到边防哨所慰问演出

下连当兵在生产基地

第九章 外交征程

出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

受命于中苏关系紧张时期

服从命令为天职,担重任不怕“坐冷板凳”

平易近人的“武官头”

密切注视中苏关系变化,慎重稳妥进行外交

81国共产党代表会议,中苏关系缓和

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中苏关系紧张

1962年赫鲁晓夫忽然友好起来

担任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外事局局长

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外交路线、政策,搞好军队外事工作

重视对从地方高校入伍的青年学生的培训教育

努力加强内部建设,改善办公和生活条件

发扬红军精神,密切军民关系

“文化大革命”受冲击

第十章 荆楚丹心

重回武汉

顶恶浪,护丹青,爱满江城

绿青山,绿水乡,造福子孙

讲传统,育后人,满腔热忱

乡音浓,乡情深,常忆常德

战友情,父女情,义重情深

儒将风,著史册,《战歌春秋》

第十一章 青松不老

“典型光后世,江汉暗中秋”

大度风范待离休

“山川长在您长在,河山永存您永存”

清白家风,赢得生前身后名

北伐一兵(秦牧)

潘振武将军夫人、延安老战士冯光晋寄语(代后记)

试读章节

考上常德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成了一名穿土布衣的“洋学生”

1921年春节,亲戚和族人都赞扬潘人安聪明活泼,颇具胆量,遂劝其父送他去正规学堂读书,父亲只得勉强应付说:“考取县城里的学堂就让他去读”。这句话给潘人安很大激励,他决心要考进县城,打从那天起,就在家里埋头复习功课,还向别人请教算术。这年农历8月中旬的一天清晨,潘人安随堂兄潘人学来到县城,报考常德县第一高等小学堂,竟一举考中,进入全县第一流的高等小学堂,成了一名穿土布衣的“洋学生”。此事轰动了全村,就像科举时考中了秀才一样,好些人登门祝贺。父母本不想让人安继续读书,哪知他考中了一所“门槛”很高的“洋学堂”,内心也感到高兴,似乎为家门增添了一份光彩。尤其是他父亲,有言在先,决不反口,第二天就挑起行李,送他进县城求学。他从穷山僻壤的私塾跨进了县城的第一高等小学堂,视野豁然开朗,新鲜事不断地闯进他的眼帘,遂发誓要努力学习。

当时,常德同样处在封建军阀统治时期,凡中、小学的学生都要加强体操训练,驻军还派有基层军官兼任各校的体操教练,用治军的办法要求学生,一来使之从小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二来为扩充队伍培养后备力量。派往第一高等小学堂的张教官见潘人安身体壮实,动作敏捷,特别赏识他,对他说:“潘人安,你敢不敢喊操?”

潘人安见这位身着军装的体操教官很精神,既羡慕、又畏惧。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我不会。”

张教官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和颜悦色地说:“我教你,从明天起开始。”

潘人安本不愿意,却不敢不从,勉强地说:“是。”回答的声音特别小,几乎使人难以听到,兴许张教官没有注意听他的回答。

P5-6

后记

潘振武将军夫人、延安老战士冯光晋寄语

《一个驻苏武官的戎马生涯——潘振武将军传》一书终于付梓了,了却了我多年对振武的一个心愿。在此,谨向为该书尽力的单位和个人致以我衷心的感谢!

振武生前希望写一部回忆录,他曾经多次说,写回忆录不是为了写我个人,是为了把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让后人了解,并从中受到革命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振武在60年的戎马生涯、沙场征战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帷幄操劳,鞠躬尽瘁。他的一生伴随着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而成长,一个红军老战士永葆政治本色的形象,一直激励着我和女儿女婿们,为其未能完成的回忆录而牵挂在心,并不间断地收集积累相关资料。

为振武写回忆录也得到了振武家乡原中共常德县(现鼎城区委)、中共常德市委、党史办,湖南省委党史办的热情支持。

1986年起,常德县(现常德市鼎城区)县委党史办的同志为潘振武将军回忆录,曾赴武汉登门访问,收集到一些资料,党史办的几届主任一直努力着,后来与谈志珉同志一起写出过一些片段。这之前,振武曾写过多篇回忆录,并刊载于报纸杂志上,其中有《革命精神昂扬的红军宣传队》、《战士剧社的创建和发展》、《一场辣椒引起的风波》、《邓部长的关怀》、《化干戈为玉帛——忆争取东北军联合抗日工作的片断》以及《首任曲阳》、《鲁南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朱总教诲三枪兵》、《忆抗日战争初期与傅作义将军的一次会见》和《生产地一月》等回忆文章,还有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战歌春秋》一书,以及振武的部分日记、诗词和大量的录音资料,为成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及振武身体原因,成书未能如愿。直到2003年11月,由振武当年曾任职过的广州军区后勤部(现为广州军区联勤部)的家乡籍的一位上校转业军官施大鑫编著完成。

大鑫为此阅读过与振武有关的大量书籍。如《将帅名录》、《中国四大野战军》、《杨尚昆同志日记》、《罗荣桓年谱》、《我在人民军队中》、《一代将星孔庆德》、《武陵风云录》、《出使苏联八年》、《中国外交官笔下的外国政要》、《大漠风声疾》、《北伐一兵》等等,查找过四野、中南军区后勤部的有关档案。并在一个大年初二的春节假期,从广州来武汉专门采访我。从我和女儿女婿们、尤其六女儿建军提供的振武生前的上级、战友、同事、部属、秘书、地方官员、书画界人士的回忆文章、书信中收集资料。这其中有罗瑞卿、梁必业、孔庆德、叶飞、李兆炳、黄振棠、李钟奇、田野、郑效峰、岳礼农、樊鹏飞、程平、刘培植、周庆鸣、马德成、黄思梅、张荣亭、圜、赵巨明、贺亮、关键、肖炜、姜一、巴兰冈、金涛、于环海、郭效岳、李圭、黎革、王忠怨、王洪基、张映哲、李铿、李亚丁、林振起、于淼、王岩、鞠健、邓庆林、姜喜龙、王世偿、傅斯勋、赵宗坤、丛保元、丁干贞、殷先志、贾有土、潘长如、张守臻、刘健飞、佘兆明、董光文、徐征、陈毅忠、张力、王家伦、谈志珉、包世华、钟明、陈强、金汉洲、黄诚忠、朱翠兰、钟鸣天、朱迟宾、涂传圣等等。根据资料提供的线索核实采访尚健在的老同志,把事件、人物、时间、地点搞准确,尤其从有关的内容和采访中,了解熟悉振武的人格魅力和品质,发现振武当年说话的幽默和一些常德方言,使纪实更赋有个性和更加丰满,写作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此书的出版发行。我们全家更要感谢振武曾战斗和工作过的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江西省、陕西省、山西省、山东省、国防部、总参、广州军区、原武汉军区的有关单位和领导的关怀支持。感谢湖南省原常德县籍的1988年后授衔的将军刘国富、陈时宝、郑治栋、蔡多文、李学文、杨维釬、黄伯诚、彭水朋、杨星球等的关心支持。

感谢振武生前好友、92岁高龄的书法家陈义经先生为传记题写书名。感谢有关人士提供的大量摄影照片。也感谢彭新云、程玉德、黄德元、贺兴桐、胡恒芳、徐敏等为文字稿的修改所提出的意见和付出的细致劳动。

感谢中共党史出版社对老战士的一片关爱。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当年的老同志有的已作古,成书难免有错漏的地方,望予谅解。

冯光晋

2005年6月8日(时85岁)

于武汉市武昌小洪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潘振武将军传--一个驻苏武官的戎马生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施大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92529
开本 16开
页数 4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8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