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敬畏(领导干部必须坚守的信仰底线)/勤政善政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佳教材。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配套学习读本。

针对习近平、李源潮、赵乐际等中央领导人讲话、座谈会中频频强调的“敬畏”,《敬畏(领导干部必须坚守的信仰底线)》(作者:陈建辉)第一时间将其精髓提炼、深化,是国内第一本全面深入探讨“敬畏”话题的官德修养读本。

内容推荐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心存敬畏,才会“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法纪。敬畏不是缚住手脚的谨小慎微,不是不思进取的循规蹈矩,而是政治上的成熟,是为官者应有的胸襟和作风。

《敬畏(领导干部必须坚守的信仰底线)》针对政界从上至下掀起的这一风潮,从敬畏自然、民意、组织、法律、规矩、道德、伦理、知识、历史、生命十个方面,依次阐述了为政者应敬畏和坚守的信仰底线、行为准则及践行途径,是国内目前第一本全面深入研究“敬畏”这一话题的官德修养读本。

《敬畏(领导干部必须坚守的信仰底线)》由陈建辉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敬畏自然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按客观规律办事,反思“人定胜天”

 天灾or人祸,“美丽中国”何时梦圆?

 “拿来主义”现实版:矿产资源过度开采

 病是吃出来的:莫再嗜好各种山珍海味

 避免揠苗助长重演:慎用各种抗生素和催化剂

 别让大工程、大项目存在大隐患、大麻烦

 退耕还林,退田还草,退圩还湖

第二章 敬畏民意

 “群众路线”是永不过时的法宝

 拆、转、移:出发点要为民考虑

 从“绿坝”到“救市”:别让“父爱主义”泛滥

 黄灯处罚规则、听证会:决策前听听民众声音

 火化、平坟:“为民做主”不能强制

 为何上访、群体事件高烧不退、回应乏力

 改变“宣传作风刻板化,舆论控制粗暴化”

 去除社会阶层板结化:减少贫富差距与教育不公

第三章 敬畏组织

 让“任人唯贤”列首位

 走出“带病提拔”的怪圈

 从“少数人选少数人”到“多数人选多数人”

 避免“有组织、有目的走形式”

 民主集中制:从“一言堂”到“群言堂”

 央企高管不能成为失意高官的安慰奖和补偿品

 事业单位改制:改革允许失败,不允许腐败

 卖编制:警惕事业单位岗位交易化、市场化

第四章 敬畏法律

 立法不能太有随意性和朝夕令改

 不能让法律的形式重于内容

 防止“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

 “消极执法”要追责:心态的缺失更是岗位的缺失

 “钓鱼执法”何时休:莫再践踏文明执法底线

 别让所谓“管理”等于罚款或收费

 不能让“权大于法”成为中国特色

 执法要过“人情关”

第五章 敬畏规矩

 “原则”难坚守,“原则上”易突破

 “显规则”淡化,“潜规则”盛行

 抄近道:找捷径反而误入歧途

 钻空子: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插队陋习:折射规则意识的欠缺

 标准模糊:没有量化,就没有管理

 热炉法则:预先警告、人人平等、一触即烫、不留空隙

第六章 敬畏道德

 守住道德的底线

 浪费是显现的腐败

 敛财疯狂猖獗何时休

 行贿理直气壮是一种悲哀

 受贿心安理得,总会变成坐牢无比忐忑

 索贿巧立名目让人深恶痛绝

 官场“黑社会化”或“准黑社会化”

 95%的贪官有情妇,私生活混乱

第七章 敬畏伦理

 孝是政治制度设计的起点

 养儿“防老”还是“坑爹”?

 忠于配偶利于考德监督

 手足情深要珍惜

 上下级之间要互相尊重

 与同事要搞好团结

 交友结朋要慎重

 身在其位,少抱怨、多做事

第八章 敬畏知识

 科学家更值得让人尊敬

 重视专家意见,不强推行政意志

 进一步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待遇和生活环境

 引进一个人才,凝聚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

 发挥专家委员会、政府顾问团的智囊作用

 引才引智是世界潮流

第九章 敬畏历史

 思过、担责:古代“罪己诏”的现实意义

 充分借鉴历史上成功的做法

 顺应历史潮流,不要因循守旧

 工作要有长远规划,避免短期化工程

 踏实办事,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接力发展,不随意推倒前任工作

 新官要敢担当,理旧账

第十章 敬畏生命

 自爱,才能爱人

 多少机关干部处于抱病或亚健康状况

 干部上岗的第一关就是“酒精考验”?

 让抑郁症走开,呵护自我心理健康

 远离求神拜佛,敬畏科学信仰

 珍爱专业、兴趣、特长,不为权力折腰

 敬畏那支笔:赢得生前身后名

试读章节

敬畏,人类从一开始就有。畏天畏地,畏神畏鬼,畏狼虫虎豹,畏因果报应;畏现世,畏来生,畏不测……古人在门楣上常会写上两句话:“出畏之,入惧之。”

中国有句古话:“举头三尺有神明。”同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人可欺,天不可欺。”都是告诫人们要正直做人、坦诚做事、心有所畏,时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

佛家云: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神,一个叫“同名神”,另一个叫“同生神”。同名神是男的、是计善的神;同生神是女的、是计恶的神。我们任何一个起心动念是善是恶,他们都会记下来。所以,.最好不要随便起心动念,以免造恶因;万一造了恶因,就要赶快回头,不要一直继续下去,触犯了戒律。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清朝末年,一个县官初到任上,当地的豪绅大户纷纷登门拜访,并献上金银财宝,希望与县官搞好关系。面对财富,谁不动心?可此县官偏偏出身贫农,原本一心想做一个清官,但面对诱惑又难免心动,犹豫不觉。一边是理想抱负,一边是金钱引诱,就这样激烈交锋。辗转反侧。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听到空中传来声音:“你要又不要,把我的功过簿划得稀巴烂!”说完就甩下一个东西来。县官听到这些话吓得浑身发抖,赶快捡起来看,原来是一本“功过簿”,上面有他的名字:一个是贪官污吏,打叉划掉了;一个是廉洁奉公,千秋美名,也划掉了。两个不同的结果上,划来划去,把这本功过簿弄得一塌糊涂,连神都生气了。县官看后,心中自明,从此廉洁奉公,留下一世美名。

这则故事当然不可能是真实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那么一尊神明。它不是玉皇大帝。不是耶稣基督,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良心、良知。在各种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贪官污吏在行苟且之事之后,经常饱受良知的折磨。是的,多行不义必自毙,每一个龌龊的举动,必将伴随良心上的折磨。

平日里,人们在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时常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们说这种话的意思是说:这件事只有我们两人知道,只要你我不说,别人是不会知道的。他们在此时完全忽略“天知、地知”的作用,也就是说,没有将天地间的神明放在眼里。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给领导干部说明了一个道理:为官当自律,切不可动邪念,更不可肆意妄为;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慎权慎行慎财慎友,立足本职岗位,成就一番事业。其实,人该不该敬鬼神,与人该不该讲道德几乎说的是一件事——人要有敬畏之心,知道有天地良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才能知道人在天地之间。上有天,有的是道德良心约束;下有地,有的是法规妖鬼惩处。上不敬天下不拜地,就不知道德为何物,没有了道德,人性就会丧失。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把自己置于党内、党外的有效监督之下,常存敬畏法纪之心,干踏实之事,做干净之人。

“头顶三尺有明镜高悬。”敬畏天意,尊敬神灵,是一道无声的道德律令,让人心存畏惧和惶恐,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收敛、有所忌惮。从政,“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做人,不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道德操守是一个干部立身的准则,在任何情况下,党员干部都要有“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的气节,要有“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的自律。只有对道德操守心存敬畏,面对权力、金钱、美色诱惑时,才能不为物诱、不为利惑、不为色迷。

广州市道路扩建工程办公室下属拆迁公司管线处原副处长叶旭阳及其下属张凌海因涉嫌在地铁和BRT管线迁改等项目中收受施工方贿赂,双双在广州市越秀区法院受审。叶旭阳和张凌海都是投案自首的,叶旭阳说自己收钱后心里一直不安,又看到媒体上天天都在报道受贿的人落马,承受不住心理压力的他选择了自首。

现实中,有的腐败分子强忍着内心恐惧挨到被暴露被查处,有的忍受不住内心恐惧便走上了逃亡路,有的也像叶旭阳和张凌海那样,看到媒体上天天都在报道受贿的人落马,承受不住心理压力选择了自首。叶旭阳和张凌海选择自首,说明贪官受贿后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经受煎熬,度日如年,这当警醒着每一位官员。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说到底就是规劝人们有“担当”。作为人,因为有了担当,活着才有了意义和尊严。老话说,“躲得了一时,但躲不了~世”,人只要活着就会经历人生一次次的考验,就算一次能够侥幸逃避,那还有二次、三次呢?与其战战兢兢地生活着,在巨大压力下苟且偷生,不如坦然地面对,勇敢地担当,阳光地活在当下。

敬畏心中的“神明”,或许会让你有约束,或许会让你不能为所欲为,就跟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样。但是,有所不为,才是牢记责任、勇于担当、觉悟人生的正道,长期坚守,才会真正拥有内心的那份安宁。P2-4

序言

有个办企业的老同学跟我说,现在做事怎么这么难。老同学当年辞去省直机关公务员身份,下海创业,十多年惨淡经营,事业略有所成。他说企业经营最大的难处在于和基层领导干部打交道,在他眼里,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很坏,没有道德底线,浑浑噩噩、吃喝玩乐,求他们办点份内之事,要么索拿卡要,要么推诿扯皮。

老同学所说的没有道德底线的领导干部并非个例。今天,你打开网络、电视或报纸,如果看到某些领导干部谎话连篇、贪污腐败、索贿受贿、卖官鬻爵、权钱交易、良知泯灭、私欲横流、寡廉鲜耻、人伦颠倒,你也许见怪不怪,对这些无所畏惧的领导干部早就习以为常。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至少有30名厅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因各种腐败而下马;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因为“三公经费”离谱而遭质疑、遭查处;萝卜招聘、违规进人、用人腐败时有发生。官德沦丧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也导致了社会道德滑坡,败坏了世风。

古今中外,无论是繁荣经济、发展民生,还是救亡图存、振兴民族,敬畏总是绕不开的话题。孔子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史记·鲁周公世家》曰:“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韩愈于《贺太阳不亏状》中日:“陛下敬畏天命,克己惰身。”西方《圣经》有云:“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进入2l世纪,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意识到敬畏态度对领导干部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行使权力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李克强表示要“以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俞正声提出了要“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的“四个敬畏”要求。刘云山指出“对人民群众要有敬畏之心”。

敬畏不仅仅是口号,而且是国家领导人希望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敬重态度。“敬”是内心对神圣事物的敬重,而不是外在因素的强迫;“畏’’不是一般的畏惧,而是心服,是敬服。只有广大领导干部对改革、对发展、对稳定有畏惧感,各项事业才能朝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向发展;才能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的方向发展。

领导干部的敬畏不同于老百姓的敬畏。老百姓也有敬畏,但是他们的敬畏更多源于对未知世界的不确定性,是对法律、制度、权力、财富、规则的畏惧。领导干部要敬畏,他们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社会示范效应。党的优秀干部,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无不怀着对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无比敬畏之心,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感动了国人,激励着国人。但是,也有很多腐败分子一次次在挑战人们日益脆弱、日渐麻木的心灵。他们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道德生态。为此,有人把社会诚信缺失归结于官员诚信缺失,把社会道德低下视为官德滑坡导致。

领导干部要敬畏,并非仅仅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敬畏是灵魂自赎。有些领导干部敬畏缺失,思想涣散、价值迷失,不问苍生问鬼神,只顾磕头拜佛;有些领导干部敬畏缺失,无法化解内心的空虚、孤独和不安,产生了心累、烦躁、厌倦、抑郁、精神恍惚,有的甚至走向自杀之路。据调查,公务员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烦躁、心累、厌倦、抑郁、孤独、精神恍惚,仅2.88%的公务员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心理症状。另有数据显示,七成以上公务员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仅24.25%的公务员睡眠质量良好。有些领导干部亵渎了规则、迷信了权力,伤害了身体。很多领导干部反映没有幸福感。《2012中国公务员健康绿皮书》数据显示,在血脂异常、脂肪肝、超重/肥胖、骨质减少、血压增高、甲状腺异常、血尿酸升高、颈椎异常、空腹血糖增高9个指标方面,76.1%的公务员被检出至少有一项指标异常,公务员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与其说影响公务员身心健康的是工作压力,还不如说是权力欲望、成就欲望过高,是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对事业、工作和生命缺乏敬畏之心。

敬畏不仅仅是思想理念,还应转化为具体行动。领导干部要敬畏的对象非常具体,既要敬畏自然,敬畏民意、敬畏组织、敬畏法律、敬畏规则,也要敬畏道德、敬畏伦理、敬畏知识、敬畏历史和敬畏生命。

有敬畏之心,不代表就有敬畏之实。领导干部要将敬畏之心付诸实施,还需要外在化条件,需要透明的玻璃屋。如果领导干部能在玻璃屋里思考、决策、行政和生活,受法律、媒体、民众的监督,他们就能学会敬畏,懂得去敬畏。

“敬畏”这个话题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释清楚。本书从构思、框架设计到写作,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其间,林少波先生和我度过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他陪我神侃,陪我讨论,帮我搜集资料、提炼观点、组织语言,允许我犯懒,允许我出尔反尔,但不允许我泄气。在他的催促和支持下,稿子终于出手了。在此,向林少波先生表示谢意和敬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敬畏(领导干部必须坚守的信仰底线)/勤政善政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建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65324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3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30.3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