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康旧景(渐去渐远的背影)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旅游文化图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浙江小城永康。今日的永康,已经初步成为一个以五金闻名于世的县级市。也正是这种飞速的变迁,才使人骤然醒悟几乎是静止的传统的可珍,才使人留恋渐去渐远的农业社会的背影。这是这种冲动,使摄影家不远千里来到永康,四处寻觅旧燕巢痕。也使作者整日冥想过去的岁月,试图为苍凉的昔日留下散落的画卷。为绵长的生活留下感性的记录。

内容推荐

当工业化的飓风起于大洋彼岸,盛怒于东南亚海湾,一日突然登陆大陆东南沿海,这个古色古香的地区蓦地陷于狂风暴潮。人们神色稍定,却突然发现,这个小小的地方猛然跨入了全国百强县市行列,成片成片的旧房,转眼沦为废墟,水泥新房如雨后春笋般疯狂长出,而且迅猛升高,不可避免地带上不可一世的睥睨姿态,俯瞰着陈旧的前辈。仅仅是十多年的变迁,就让人们知悉,传统的消逝原来可以这样简单。

今日的永康,已经初步成为一个以五金闻名于世的县级市。也正是这种飞速的变迁,才使人骤然醒悟几乎是静止的传统的可珍,才使人留恋渐去渐远的农业社会的背影。这是这种冲动,使摄影家不远千里来到永康,四处寻觅旧燕巢痕。也使作者整日冥想过去的岁月,试图为苍凉的昔日流下散落的画卷。尤其是在这个白云苍狗的时代,平静的往日也许恰可抚慰我们躁动的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永保安康

第二章 好山

第三章 状元与神仙

第四章 旧巢痕

第五章 渐去渐远的背影

第六章 府府县县不离康

后记

试读章节

永康一境,未必有够得上好水的,却有好山。

今天看来,永康方岩,这座享誉浙东的名山,千余年来,已紧紧跟山上供奉的人格神胡公大帝连在一起,祭拜的意义大大超过旅游观赏。然而,即使没有了这位胡公大帝,方岩仍会是浙东的一颗明珠。它独特的仙霞地貌,使之独具风韵,即使将它与以丹霞地貌为特色的武夷山水相比,它也必定是不遑多让的一道胜景。

游方岩,最好是乘夜色前往。公路是繁忙的,它流动着沿海工商业的热血,即使当你下了干线拐到去方岩的路上。但是,当你来到方岩山脚,走过五峰桥往右一拐,你会发现你突然来到了一个多么阒静的世界。更让你惊讶的是从热闹回归幽静,竟然是那么的容易。但是此时也容不得你想得太多,几分钟后,你已停留在丹霞山居的门口。拾级而上的运动,加上旅途的疲乏,使你心无旁骛,估计你也来不及观赏这座依山而建的宾馆的独特。往上走啊走,走过几段长廊,来到你住的房间,稍事盥洗,你一定在风的轻轻抚慰中睡得很香甜。

当你凌晨自然醒来,拉开窗帘,奇迹突然发生——你已坠入一片红色的海洋。一面面峭壁组成环形逼视着你,它们赤红、血红、橙红、暗红,但是又没有使你喘不过气,而是以陡峭展现出它们的威严,让你自动保持缄默。如果太阳已经将她的光线打上朝东的山壁,你会看到更为斑斓的色彩,那是一个彩色的迷幻,一个让你寻不出语言来赞美的迷幻。而且你的眼底,几乎没有人为的事物,一切都是远古苍天的鬼斧神工,人在其中,又值几何?

走出宾馆大门,你马上会进入一个不算陈旧的故事:1937年,日寇占领上海、南京后,浙江风声鹤唳,当时的省政府便搬到了这里。你看见两道峭壁夹着一线天,峭壁下凹进去的一个大厅,日本人惟一不吝啬的炸弹绝不会丢到这里。当年的浙江省省长黄绍?回忆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元旦,省政府转移到金华,此地不过安定。于是寻地图来详细研究一下,觉得永康的位置,适居浙东的中心,为公路交通的枢纽,离金华的铁路线很近,万一敌人向浙赣线西进,再可向丽水转移。我并曾听说离永康城十多公里的一个乡村叫方岩的,有很多的岩洞,可以躲避空袭,加上永康这个名字也吉利,于是,浙江省的党政机关就设在了方岩。”其实,昔日的办公室,今天基本上都还存留,那再突出的上部遮蔽下修建的房屋,虽然简陋,但确实安全,只不过原先是省政府的办公室,而今成了这个宾馆的办公室。回想当日,作为一省的中心,多少有点车水马龙的意思。但时过境迁,如果没人告诉你,你基本上无法想象这样的幽静所在竟然上演过那般热闹的大戏。P14-17

序言

赤彤丹朱的仙霞岭,自浙闽边境拔地丽起,迤逦往东北而行,来到浙江中部,眼看气势将尽,却猛地一抖身,洒下一串慑人心魄的音符,此乃浙江中部闻名遐迩的方岩,再悄然隐去了。 

这里就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浙江永康。

记得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上高中,星期六循例走二十多里地回家,每次都要经过一个村子。村子面朝公路的长长的墙上写着一条极大极大的标语:“一九八0年全面实现农村机械化!”我的一个同学突然说:“我们要是晚生几年就好了!”那一番话,真真说出了我们的心里。少年的我们,当有人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时,是会静下心来,全力企盼那一刻的来到的。在他们的心中,美好未来的到来,惟一的障碍就是时间,就如同在火车站候车,只看约定的时间是否来临,而不会也无法去看火车在何处一般。

农村的生活绵延了百年乃至千年,给了其中的人们一种绵长的感受,一切都是那样司空见惯,不值惊诧:那太阳升起时照在对面居家侧墙石卵幻化成的图案,下雨天老人在阴黑的骑阶楼下的谈古论今和无奈感喟,从早到晚在田间地上的无尽忙碌,过年时难得的戏台上下的自由放肆……如同日落月升,天生自然,一切用不着打量,似乎亘古如斯;一切用不着保存。因为千年如斯。

当工业化的飓风起于大洋彼岸,盛怒于东南亚海湾,一日突然登陆大陆东南沿海,这个古色古香的地区蓦地陷于狂风暴潮。人们神色稍定,却突然发现,这个小小的地方猛然跨入了全国百强县市行列,成片成片的旧房,转眼沦为废墟,水泥新房如雨后春笋般疯狂长出,而且迅猛升高,不可避免地带上不可一世的睥睨姿态,俯瞰着陈旧的前辈。仅仅是十多年的变迁,就让人们知悉,传统的消逝原来可以这样简单。

今日的永康,已经初步成为一个以五金闻名于世的县级市。也正是这种飞速的变迁,才使人骤然醒悟几乎是静止的传统的可珍,才使人留恋渐去渐远的农业社会的背影。这是这种冲动,使摄影家不远千里来到永康,四处寻觅旧燕巢痕。也使作者整日冥想过去的岁月,试图为苍凉的昔日流下散落的画卷。尤其是在这个白云苍狗的时代,平静的往日也许恰可抚慰我们躁动的心。

后记

现在想起来,2001年的那次在家乡的长期逗留,却是我生命中一次重大的“偏离”。那年我侥幸拿到研究员职称后,对自己说:是该为家乡做点事情了。

于是有了摄影家李玉祥先生在永康一周多的辛劳。我自己则前后呆了十八天。拍摄和采访任务完结后,由于以前写惯了学术的东西,我长久地陷入了迷惘。一直到2003年春天的“非典”时节,才突然找到了许多年前农业社会的感觉。那年的西湖,中午时分,放眼望去,可见的人影不到一十。

好事多磨。出版过程中后来又有了种种耽搁。等到出版,竟然已过五年。人生还能有几个五年?好在五年后的今天来读旧稿,我意外地仍然很满意。这在我的写作中是极为罕见的。

这本书的出版,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感谢。摄影家李玉祥先生的真诚合作,是此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他在永康拍摄多日,辛勤劳作,其苦干、谦虚的精神风度让人感动。当地的胡德伟先生为本书的立项与完成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李世扬先生在其中也筹划良多。在摄影和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施瑞瑛、胡丽川、陈进韶、陈寒川、胡舂鸿、胡国钧、舒启华、林克成、应加登、何云齐、周岩方、王洪星、吕福康、陈广寒、金声闻、胡明星、施华、王丽君等诸位先生和女士无私的帮助。胡国钧先生和胡丽川先生,对我的写作支持尤巨。有一些不是李玉祥先生拍摄的照片,采访时大家热情提供给我的,由于篇幅不够,酌情选用了一些,在此一并感谢。还有一些我当时就不知和后来不小心忘记姓名的帮助者,我只有在此虔诚地为他们祝福了。最后还要感谢陈毅成、陈为民等先生的帮助。

卢敦基

2006年7月19日于杭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康旧景(渐去渐远的背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敦基
译者
编者
绘者 李玉祥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50888
开本 16开
页数 1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旅游管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592.755.4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