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明帝王揭秘
内容
编辑推荐

燕王朱棣如何取得“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明朝嘉靖皇帝时期的“壬寅宫变”又是怎么回事呢?陈圆圆晚年的归宿究竟在何处?孝宗朱祐樘可能是中国皇帝中惟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帝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本书为你详尽地展现了统治中国历史276年的明朝使六帝争夺皇位的血腥斗争和专制残暴统治,演绎出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迷案。本书揭示的迷案扑朔迷离,诡谲多变;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曲折离奇,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极富欣赏价值的历史揭密之作。

内容推荐

朱元璋的嫡长传位制,在他刚死不久就被明成祖朱棣所破坏。朱棣和朱允坟叔侄相拼,朱允坟下落不明。朱棣也算稍有建树,但接下来的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才略稍逊,无能而不昏庸,使大明之舟顺利过渡。到英宗朱祈镇时,明王朝开始了幼主执政,英宗年纪幼小,毫无主见,王振开始了宦室专权,导致土木堡英宗被俘……

我们看到,这16个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围绕着他们的争夺皇位的血腥斗争,围绕着他们专制残暴的统治,在朝廷内外以及后宫里曾演出过多少惊心动魄和曲折离奇的故事,也留下不少千古之谜。本书将展示这些谜团,并试图破译!

目录

第1章 太祖朱元璋/1

1.出生、长相之谜/3

2.出家、云游之谜/6

3.投军之谜/8

4.入赘之谜/9

5.陈友谅兵败之谜/10

6.成功秘诀/13

7.定都之谜/16

8.《大明律》和明朝的酷刑之谜/21

9.晚年残暴之谜/24

10.明太祖对贪官污吏的态度/26

11.处理空印案和郭桓贪污案/28

12.胡蓝党案之谜/29

13.明初进入仕途的途径和科举制度/33

14.大兴文字狱之谜/35

15.挑选和管理妃嫔之谜/38

16.马皇后之谜/40

17.死因及明孝陵/43

第2章 建文帝朱允蚊之谜/47

1.失败却不失民心之谜/49

2.失败的主要原因/51

3.明惠帝失踪案/54

第3章 成祖朱棣之谜/61

1.生母之疑案/63

2.谋士的功绩之谜/66

3.“诛十族”和“瓜蔓抄”之谜/69

4.迁都北京之谜/72

5.营建北京和三大殿着火之谜/76

6.《永乐大典》的正本下落之谜/81

7.郑和下西洋的动因之谜/85

8.有关郑和传说之谜/89

9.斩杀三千宫女之谜/94

1O.亲征漠北只是为获取传国玉玺吗?/96

11.永乐大钟之谜/98

第4章 仁宗、宣宗的“仁宣之治”/105

1.盼皇位二十年之谜/107

2.为何朱高炽“有仁君之识”?/110

3.“在位一载,善不胜书”之谜/111

4.仁宗猝死之谜/114

5.宣宗登上宝座,疑团种种/116

6.在叔侄生死搏斗中告捷之谜/119

7.吏治清明,崇廉尚俭之谜/121

8.有才能的“促织天子”/124

第5章 英宗、代宗权力戏剧性更迭之谜/127

1.生母之谜/129

2.“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是谁?/131

3.“夺门之变”/135

4.景帝猝死之谜/137

5.于谦被害之谜/140

6.英宗晚年的善举之谜/143

第10章 宪宗、孝宗之谜/145

1.所谓“皇庄”/147

2.传奉官/148

3.西厂和宦官汪直/149

4.宦官汪直专权“利器”之谜/151

5.“恋母情结”之谜/153

6.童年侥幸死里逃生/158

7.一妻(皇后)之谜/159

8.郑旺妖言案和孝宗专宠皇后的弊端/161

9.“恭俭有制、勤政爱民”的君主典范之谜/162

第11章 武宗之谜/165

1.放荡不羁、荒淫无度的皇帝成长之谜/167

2.刘瑾专权,“八虎”乱朝纲之谜/168

3.大兴土木,修建豹房和镇国府,挥霍浪费/172

4.宠女色淫乱与无嗣/174

5.玩猛兽,宠江彬/176

6.巡游无度,北讨南征为寻乐/178

第8章 世宗之谜/183

1.“大礼议”之谜/185

2.悲壮的“哭门事件”/187

3.求长生,痴迷仙道/190

4.“壬寅宫变”之谜/192

5.严嵩负“奸臣”之名把持朝政长达21年之谜/197

第9章 穆宗、神宗之谜/203

1.为何“百姓万民感动号哭”/205

2.为何能使汉蒙两族化干戈为玉帛?/209

3.小皇帝登基业绩之谜/212

4.“王大臣案”未解之谜/215

5.围绕“夺情”的争斗之谜/217

6.查抄张居正家产之谜/221

7.张居正改革成果全遭覆灭之谜/224

8.“妖书”作者之谜/225

9.醉梦酒色财气之谜/229

10.定陵之谜/232

第10章 光宗、熹宗未解之谜/237

1.争国本之谜/239

2.梃击案之谜/240

3.红丸案之谜/244

4.移宫案之谜/247

5.“天才木匠”明熹宗/251

6.“九千岁”魏忠贤专权乱政之谜/253

7.东林党人失败之谜/258

第11章 思宗之谜/265

1.不动声色除“魏客集团”之谜/267

2.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之谜/269

3.令人扼腕的袁崇焕冤案/273

4.频繁更换大臣和滥杀大臣之谜/277

5.崇祯皇帝悲剧之谜/279

6.崇祯皇帝自缢之谜/283

7.长平公主生死与真假皇太子、朱三太子之谜/287

8.李白成兵败北京之谜/290

9.李白成生死之谜/294

10.吴三桂降清之谜/298

11.陈圆圆归宿之谜/303

12.张献忠大屠杀之谜/306

试读章节

晚年残暴之谜

朱元璋以威猛治国,严刑峻法。洪武四大案牵连数十万人众,文字狱更是以令人荒唐可笑的原因杀掉众多文人。满朝文武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每次上朝之前便与家人相告别一次,因为不知下午回家脑袋是否还在脖子上,有的甚至装疯卖傻以求余生。朱元璋因此也落得个疑神疑鬼、草木皆兵的暴君之名。

开国皇帝杀功臣,一向是敏感话题。由于与朱元璋共同打天下的开国元勋的特殊贡献与特殊地位,势必形成相权与将权分割皇权的现象,这对于朱元璋这个权势欲极强,又有政治手腕的皇帝而言,是无法容忍的。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大权旁落,而那些文臣武将们以为开国有功,趾高气昂,飞扬跋扈,如果不加以制服,那么他的子孙继位之后,局面将会不可收拾。这样,矛盾激化了。于是,朱元璋在并无反叛迹象时精心策划了一场又一场大屠杀,为了显示杀戮的正确,把被杀的人一概加上“胡党”、“蓝党”的帽子。朱元璋抓住两个有把柄的实权人物——左丞相胡惟庸和大将军蓝玉先后开刀,然后蔓延株连,把那些威胁、削弱皇权的开国元勋,以及那些并不威胁、削弱皇权的开国元勋,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处死,形成明朝初年政治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一页。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开国战争中,除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之外,还主要依靠了一批优秀的武将文臣,因此他深悟“武定福乱,文致太平,文武兼备,事乃得济”之理。但是他晚年杀戮了众多的功臣宿将,与他开国之时的做法完全不相同。朱元璋的晚年为何如此残暴?

一说朱元璋残暴不为别的,只为社稷。当年带领文臣武将打天下时,他们是太祖的左膀右臂,而建国之后,则成为太祖的一块心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退位在即,而太子仍很文弱,不能不令朱元璋痛下杀手,显示出政治家阴险毒辣的一面,所以说朱元璋的残暴不在于其本人,而在于他与别人位置的不同,他坐到了皇帝的座位之上,要保皇位,必须痛下杀手。

还有人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清威猛治国这四大案中的人真的都是因冤枉而死的吗?仔细分析这四大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主要是对开国功臣的剪除。当时随着全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一些开国元勋、文臣武将恃功傲世,骄横跋扈,贪赃纳贿,结党营私的不法事情时有发生。为了巩固朱明王朝的统治,为了确保大权不旁落,朱元璋只得使昔日的患难兄弟、依仗的爪牙,成为他今日刀下之鬼。胡惟庸狱案和蓝玉狱案,史称“胡蓝党狱”,前后达14年之久,被诛杀者5万多人,开国元勋,文武耆旧,几乎被朱元璋诛杀殆尽。这些大狱之兴,既是朱元璋巩固其统治、加强皇权的必然方针,也是这些功成名遂的文武大员们恣意专横的下场。

至于空印案和郭桓案纯粹就是一场对贪污腐化的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横,无止境地的剥削,也就不能不迫使饥寒交迫的人民起来反抗,“官逼民反”,为了缓和封建统治阶层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巩固统治者基础,朱元璋对地方官贪污害民的,集中力量、全面大规模地加以无情地打击是势在必行的。

对于文人,朱元璋曾有一条特别法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启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意思即是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只能被杀。由于朱元璋认为“世乱则用武,世治宜用文”。除过一部分文人被朱明朝廷所用外,部分士大夫不肯为朱元璋所用,朱元璋便用特殊的法律、监狱、死刑,以致抄家灭族一套办法,强迫他们出来做官。一方面一部分人不肯合作;另一方面新朝又非强迫他们出来合作不可,这样便展开了统治阶级内部另一方面的长期流血斗争。结果,一部分封建文人不满意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也痛恨这些人胆敢抗拒,用尽一切方法镇压,这种对立形势越来越显著了。在不知不觉中,朱元璋开始特别注意文字细节和他自己出身经历的禁忌,吹毛求疵,造成了洪武时代的文字狱。但是几乎每个有名的皇帝,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文字冤案,如康熙、乾隆等。

因此,可以认为,对朱元璋晚年的残暴不能简单地否定。他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不但统一了全国,发展了生产,使社会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吏治方面,对贪官污吏的惩治极为严酷,使吏治也多有建树。但是,他整顿吏治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朱家王朝,他区别官吏是非标准是凭个人意志,因此往往刚愎专断,残暴地过多地滥杀官吏。

对于朱元璋晚年残暴的心理,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

除了同意朱元璋如此做是为了“保社稷”之外,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是出于他多疑的性格。他生性古怪,往往无中生有,牵强附会,分明是故意找茬子,显示出“稍有触犯,刀锯随之”的暴戾乖张。

这些说法皆有理有据,但是保权和多疑的性格古怪是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由于其所处的位置而变得多疑。儒学讲究修身、齐家、平天下,总觉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总想管点事、多点嘴,看不惯的,以为不合乎“礼法”的,就满腹牢骚,不能说,但又忍不住发议论、说观点,于是就在文字上捣点小鬼,做点手脚。偶尔一经发现,统治者才恍然大悟,原本别人换着法儿表示不满,这成为统治者最烦心、最讨厌的。久而久之,统治者一见文人摇头晃脑,舞文弄墨,便觉得是在说自己,他要问一问,查一查,琢磨琢磨,研究研究。这下儿糟糕了,疑人窃斧,越看越像,于是,便无端地、平空地、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是非,造出许多冤狱来。

          P24-P25

序言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由汉族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太祖朱元璋经过几十年的征战,从剽悍的蒙古人手中夺回了整个江山。但是明朝皇室远不是一个强悍繁荣的宗支,自朱元璋、朱棣以后,明皇室孱弱、昏聩。在危机四伏、摇摇晃晃之中延续了276年,共经历了16帝、17朝。朱元璋也许有将江山社稷千秋万代传之永远的瑰丽梦想,但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无法想象,他一手建立的大明王朝怎样被后代昏庸无能地传了这么多代。

朱元璋的嫡长传位制,在他刚死不久就被明成祖朱棣所破坏。朱棣和朱允坟叔侄相拼,朱允坟下落不明。朱棣也算稍有建树,但接下来的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才略稍逊,无能而不昏庸,使大明之舟顺利过渡。到英宗朱祈镇时,明王朝开始了幼主执政,英宗年纪幼小,毫无主见,王振开始了宦室专权,导致土木堡英宗被俘……

我们看到,这16个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围绕着他们的争夺皇位的血腥斗争,围绕着他们专制残暴的统治,在朝廷内外以及后宫里曾演出过多少惊心动魄和曲折离奇的故事,也留下不少千古之谜。

本书将展示这些谜团,并试图破译:

一、争夺统治权的斗争之谜

为何从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到他在金陵称帝,用了17年的时间。在当时所处的年代,群雄竞起,是什么因素让朱元璋笑到了最后,完成了一统帝业?

朱元璋死后,四子燕王朱棣拉开了长达4年的叔侄战争,从策略的运用上看,明成祖在何处高于他的侄子,因而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5年)七月成祖驾崩,朱高煦一心想夺取皇位,可是为何朱高炽已迅捷在北京即位了?朱高炽后来在京驾崩,朱高煦又想夺取皇位,为何很快朱瞻基就已经在灵前即位,成为明宣宗了?不到一年时间,皇位便从祖父传至孙子,不否认宣宗朱瞻基之果决机敏、处事周全,但除此之外也不免留下了种种疑团。

“土木之变”这是明朝中期的一场政治大危机,皇帝被异族所俘,明王朝几乎亡国。造成这场灾祸的原因是什么?它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

二、政治阴谋漩涡之中的治国之谜

朱元璋以威猛治国,用严刑峻法残暴地过多地滥杀官吏。虽然贪官污吏随杀随犯,朱元璋也随犯随杀,但是却并没有制止住贪污之风的盛行,这是为什么呢?

明洪武时期发生了四大案是怎么回事?其中前后达14年的胡惟庸案和蓝玉两案,诛杀45000人。以后明太祖又兴起两次大狱,即空印案和盗粮案,又杀人无数。怎么会发生如此这般案狱连绵,酿成一场场骇人听闻、空前绝后的浩劫呢?

明成祖称帝之后,对建文旧臣进行了疯狂的杀戮。尤其是他的所谓“诛十族”和“瓜蔓抄”,手段极为残忍,历史上颇有影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三、明朝的宫廷大案

明朝万历年起,发生了几起宫廷大案:如梃击案、前后妖书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些大案的背景和经过都有哪些疑点?

明成祖于永乐末年大肆屠杀宫女、宦官,在这次大惨案中,被杀的宫女有近3000人之多,为明代后宫最大的一次惨案。事后统治者对此讳莫如深,事变的情况鲜为人知,其原因更是众说纷纭,以致成为明代宫廷史上一桩疑案。

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紫禁城中发生了宫女谋杀嘉靖皇帝大案。十几名年轻宫女,企图用绳索勒死嘉靖皇帝朱厚熄,嘉靖经抢救后死而复生,这是明代宫廷中一件大事——“壬寅宫变”。其背景和疑团究竟是什么?  四、明朝其他疑案

明朝还有许多疑案,本书也都有介绍,如:

当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后,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这成为明史第一谜案。

明成祖朱棣生母之疑案,是明初著名的宫廷疑案,自明代以来,就有许多种说法,但终究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至今人们关注着《永乐大典》的正本,它究竟是毁坏,还是密藏他处?目前有一部分人意见是正本在明末的战火中被毁弃了。也有部分人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可能被嘉靖皇帝埋藏进他的玄宫里了。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有的学者认为,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其他一些学者却认为,郑和不仅负有外交目的,还有政治和军事的用意。

明成祖连年北征,目的是什么?是否真是为了得到传国玉玺?所谓传国玉玺是中国古代皇帝的信物,由和氏璧雕成。

为何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其有心为治,为何却酿成亡国悲剧?崇祯帝的自缢处是在煤山寿皇殿的一株槐树下,还是在“后苑山亭中”,或为“煤山松树下”?崇祯十七年北京出现皇太子,顺治二年南明小朝廷中亦出现皇太子,谁真谁假?

陈圆圆晚年的归宿究竟在何处?这本是一个千古难解之谜。由于史料上没有确切的记载,许多年来众说纷纭,至今还是疑案一桩。

李自成又死在何处?

明朝末年,四川发生了大屠杀事件,责任是否都归于张献忠?

还有一些事件虽不大,也引人注意。如明成祖在永乐十九年(1421)建立新殿后,仅过三个月,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发生火灾,皇宫三大殿起火,原因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皇帝,大都三宫六院,嫔妃成群,明代的皇帝尤其如此。但孝宗朱祐樘却例外。有人说,他可能是中国皇帝中惟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帝王。他的一生中只有一个皇后,而且没有其他的嫔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或许,本书提供了一把破解上述谜团的钥匙,读者不妨耐心解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明帝王揭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欧阳家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34438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5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3
出版地 上海
229
17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