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香格里拉
内容
编辑推荐

寻找香格里拉是一种国际时尚,据说,只有有钱、有闲、还要有点人生经验的人才玩得起,很酷。这个叫龙安志的美国人,本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宠儿,舍下城市浮华,只身行走过西藏、青海、云南,顺便写了这么一本本游记。书中,龙安志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介绍了西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及西藏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状况。龙安志以其特有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了当前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的发展方向和人类的命运,并试图通过人类文化这把钥匙打开人类的理想王国——香巴拉之门。他的这种探索精,为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增加了一些新的视角和启发。

如果你用心寻找,香格里拉可能就在一杯香浓的咖啡或热腾腾的酥油茶中……

寻找香格里拉,你找到了吗?也许你寻找的还不够仔细,也许香格里拉就在不远处……

内容推荐

1933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希尔顿的美籍英国作家出版了一部名叫《消失的地平线》的小说。

人们被书中描写的“香格里拉”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世界所深深折服。无数探险家、诗人、文学家和追寻美好生活的人们,不断的在寻找,但是都无法找到书中描绘的“世外桃园”究竟在那里。詹姆斯·希尔顿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以文学方式构筑的这样一个“理想世界”会深深的烙进人们的心里。从1933年《消失的地平线》出版到现在已经是70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还在寻找,还在问,这个“理想中的世界”究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它究竟又在哪儿呢?

有人说香格里拉在神秘圣洁的西藏,也有人说在野性激荡的青海,还有人说在艺蕴浓厚的云南。

本书作者龙志安是一个美国人,他徒步穿越了中国西部的几个省市,一路上寻访了美术家、舞蹈家、音乐家、时装设计师、作家、流行歌手、摇滚乐队、环境保护者、藏族活佛及牧民等等,记录下了他们对于寻找香格里拉的理解。

目录

没有答案的问题 /1

捉摸不定的方向 /6

西藏

请求指点迷津 /12

一杯酥油茶 /16

寒冷、稀薄的空气 /28

无声之声 /32

牦斗 /42

白鹰 /45

寻找方向 /53

离开 /60

青海

同石头结缘 /68

荡然无存 /82

找到牧民 /90

牦牛奶酪 /95

打坐 /105

云南

另类空间 /112

无人聆听 /122

雨中哭泣的紫月 /134

雨中的摇滚音乐会 /145

茶杯里的香格里拉 /154

薄雾笼罩的山谷 /163

拯救香格里拉 /168

雨中花 /176

后记 /190

试读章节

我想着尼玛次仁说的话,抬头凝视着湛蓝的天空,它像无垠的大海,在我们的头顶伸展到布达拉宫后面远处的高山。我正迷失在蓝天和青山之间的某个地方,这时,尼玛次仁的声音,使我在蓝天与青山之间,顿然悟到了比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更胜一筹的颜色。

“在这里,你可以去体验一下香格里拉。但真正的香格里拉,不仅仅是到大昭寺来找。不管你到哪里,都不会有地图来告诉你通往香格里拉的路线。所以,我要告诉你一种方法,就是不要去战胜外部的敌人,而要去战胜你自己的敌人——自私。最终香格里拉就在心中,不在西藏,也不在其他任何地方。不要说你的香格里拉多,我的香格里拉少,这是不公平的。因为最终找到香格里拉,靠你自己的努力。香格里拉不能靠武器、科技或军队找到,那是永远办不到的事,而且使你离香格里拉越来越远。我们的香格里拉要用非暴力、慈悲、智慧和理性去寻找。我们现在也把这个叫做精神文明。你想找到真正的香格里拉吗?请看看你周围。我觉得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天堂。佛教的地狱不是神造的,而是你自己造成的。你自己的天堂、地狱是与你自己的行为相联系的。人性越来越好,香格里拉就越来越近。”

接着,尼玛次仁给我讲,大昭寺的活佛正在闭门打坐,拒绝见任何人。但如果他愿意,你也可能有见到他的机缘。尼玛次仁领我穿过大昭寺的顶层,盘旋着从一层到另一层,转过一个角,拐过一道弯,又拐一道弯,走过一个小门廊,进入一个小房间。他暗示我应该跪在地上,给活佛献上白色的哈达,问一个或者两个问题。

大昭寺的活佛身体虚弱,眉毛已经变白,很长,但很稀。他正盘腿坐在那里。我进他的小禅房时,他微笑着把正在研究的长而薄的佛教经卷放到面前的小桌子上,伸出双手抓住我的双臂,用额头碰了碰我的额头。他知道我带着很多问题。在我发问之前,他就在听了。

“如今,我85岁了。我一生研究了很多宗教,发现在佛教里可以找到最伟大的阐述,”活佛用柔和的声音说着,他一个人坐在藏式高床上,面前放着经卷,很整洁,但有点散。“通过研究,我发现做到纯洁是合乎理性的,也是很好的。我们必须感谢前辈把佛教传到西藏,这是他们的伟大贡献。他们一代一代地把佛教从印度传到这里,而且一代一代地进行透彻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以前,因为只在西藏内部传播,没有到西藏以外交流,所以跟外界有些隔膜。但据说,现在有很多僧人在全世界传播藏传佛教,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我听说,国外有越来越多的人对香格里拉的观念有兴趣。这是许多伟大导师的工作成果和贡献。但只有佛通过正确的研究得到觉悟,并且把悟出的这种方法传授给别人之后,才能确实地找到真正的香格里拉。”

          P24-P25

序言

    没有答案的问题

我碰到的每一个人都问我:为什么来中国。他们老是问我这同一个问题,仿佛我做得不合常理,或者是另有某种特殊的原因。甚至直到今天,他们还是不厌其烦地提这个问题。事实上,我自己也没有答案。所以,我曾经想编造一些答案,来满足不同的提问者。

上学的时候,我当过向导,带了一个美国旅游团来中国旅游。他们都问我为什么来中国。我对他们说,我也不知道。于是,他们自己给了我一个答案。他们小声地议论,说我一定是传教士的孩子。我说不是,他们不信。所以,过了一会儿,我只好对他们说,我是传教士的孩子。

以后在中国,我做了律师、商务顾问、经济顾问、作家、评论家,于是,凡与中国有关的事,大家都要征求我的意见。我只得给他们说我的看法。在各种意见讲完之后,在媒体采访、董事会议以及和那些每年考察中国的各种CEO会见之后,这个问题总是又一次出现:你为什么来中国?

我依然没有答案。但他们坚持说,一定有答案,而且必须有答案。每一件事都必须有答案,否则市场经济就要垮台。因为要是允许没有答案,提供答案的书就卖不出去,解决各种问题的产品就卖不出去,宗教书籍和录像带就卖不出去,成套多媒体产品就卖不出去,这些东西都含有你所需要的答案,但必须付钱。付钱很简单,用信用卡就可以,甚至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付,因为互联网已经把事情简约化。所以,不要跟我说没有答案。一定要有答案,而且答案必须黑白分明,非常清晰,容易理解,还要能够包装,授予专卖权,分发给所有正在对同一个问题寻找答案的人。

所以,我编了一个答案。对他们说,1981年,我受埃德加.斯诺和韩素音寻找毛泽东中国的鼓舞,来到了中国。不过那时,我找到的是邓小平的中国,发现每个人都只想挣大钱,以致不再谈论毛泽东了。于是,我留了下来。这个答案常常能令人满意,因为在那些提问者心里,我一定是为了赚钱才留在中国的。这听起来合乎常理,容易被接受,所以似乎也就成了一个既定的答案。其实,我并没有答案。

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答案。但我已无心再纠缠于这个问题。中国已经不是22年前我来到时的样子,我也并非因此而来中国。

现在,北京已不再是北京。原来的林荫大道两旁已没有几棵树,只有水泥。老的四合院不见了,也已经被水泥取代。这里似乎除了车辆、行人和水泥之外,什么也没有了。市政府以有这些水泥而非常自豪,因为这些水泥看起来真像美国的水泥。所以,他们不断地在水泥上铺更多的水泥,尽量使它看起来更像美国。

好多人都给我打电话,问怎么样在中国赚钱。我猜想,西方商人已经发现他们能够把水泥卖给中国。所以,电话总是在响,叮铃铃,叮铃铃,响个不停。有时,这些给我打电话的商人很不高兴,说我没有读他们的E-mail。他们希望我一直坐在计算机前等着他们给我发E-mail,好像生活都压缩在一台电子设备里。我倒是宁愿什么也不用等,所以叫他们不要给我发E-mail。因为我不能坐在计算机前等他们的E-mail,一直到死都忙着收E-mail。发E-mail,又盼望着再收到E-mail,再发E-mail。我不相信生活能够浓缩到用一条简单的电子信息,再收发一下,就可以开掘出来,何况,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也会出错。

这样,他们总给我打电话,使我的手机一直在响。手机的铃声使我心率加快,无休止的讲话使我陷于长期的压力之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手机号给了每个人之后,就把手机关掉,再买一个新的,换个新号码。但这也没能解决问题。

于是,我开始扪心自问:我在这里干什么?我为什么要来中国?之后,我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几乎每晚都出现。梦里我见到一群西藏野马,那是白色的小型马,它们自由驰骋,穿越无垠的草原,朝莫测的方向飞奔。四周雪山环绕,但它们总也到不了这雪山。我不知道它们朝什么方向奔跑,但知道天国的方向肯定是难以捉摸的。

所以,我决定随这些野马而去。

后记

1933年,当詹姆斯·希尔顿写他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时候,绝没有想到会让几代人间这样的一个问题:香格里拉在哪里?也没有想到他的书会在中国的西部点燃一场自称是香格里拉的所在地而争创外汇的旅游之争,同时,也为中国的艺术和文化界寻找创意空间而创造了一个另类场所。不管相信还是不相信,那是确确实实在发生的事情。

叫人惊讶不已的是一杯奶特咖啡,或一杯酥油茶能够进发出新的思想。和艾敬一起喝咖啡聊天,引发了一个项目,一个通过影片、音乐和写作记载的多媒体项目,抑或说是描述发生在中国西部的中国的另类哲学运动。作曲家三宝和时尚另类影片导演杨涛同我一起创作这部“寻找香格里拉”的作品,现在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了。

我们的行程穿越了几个世界上现存的环境最好的地区,西藏、青海和云南,采访了艺术家、舞蹈家、音乐家、流行歌手、时装设计师、作家、摇滚乐队、环境活动家、在基层经营援助项目的僧人、几个活佛、牧民和决心保持他们传统的少数民族。这些人将改变我思考中国的方式,改变我思考香格里拉这一观念的方式。这些自由创意的探索者受到这个地区的激励或为拯救这个地区而工作。我从他们那里学到的是,对他们来说,香格里拉不仅仅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观念。

为了回答希尔顿的谜,可以说香格里拉作为一个地方,在中国青藏高原,或者说在蕴含着这种文化及价值观的地区,在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都可以找到。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保护着我们生态系统中至今尚未被污染的部分。面临的悲剧是香格里拉可能很快消失,很快被丢给开发商去开发、利用和毁灭。

我必须代表我自己,代表那些环境还没有被污染的藏民、回民、佛教的喇嘛和僧人,代表所有一生没有机会访问香格里拉,但对他们来说,香格里拉虽然不能得到,但却是一种想象、一种梦想、一种希望、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企盼的人,发出呼吁:请你们,请你们,务必不要毁坏香格里拉!

在“寻找香格里拉”中,我们试图在这个地平线没有消失之前用文字记下这“消失的地平线”。

         Laurcnce J.Brahm

         龙安志

         2003年于云南中甸

书评(媒体评论)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香格里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龙安志
译者 庄细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575686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6
13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