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旅游景观开发/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学文库/区域旅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众位作者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晶,由理论篇与实践篇组成,对旅游目的地对应分析、旅游景观特性、景区经营管理、资源配置、空间布局、地域环境、民俗文化以及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做了探讨,阐述了旅游景观是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景区开发规划先行,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目录

理论篇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3

江西旅游分区及其开发评价/11

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评价/19

旅游景区门票收入流失对策研究/26

试探旅游休闲营地的开发策划——以吉安市青龙洲为例/36

论江西省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的空间配置/48

试论航空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59

鄱阳湖西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互动开发的研究/70

面对挑战积极应对——以中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为例/85

旅游业发展保障体系论析—以青原区旅游开发为个案/94

武宁旅游商品开发的思考/101

江西省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108

赣州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l/119

龙虎山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建议研究/128

客家文化旅游:闽粤赣边区特色旅游发展的优势及设想/136

实践篇

乐安县流坑古村旅游总体规划/157

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洞穴遗址保护展示规划/174

新建县“小平小道”纪念园景区总体规划/187

新干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6

象山森林公园中心景区旅游总体规划/231

试读章节

近年来,国外对旅游目的地映象的研究越来越频繁。理论上,Gunn(1972)首次明确地将旅游地映象分为两类:一是原生映象(0riginalimage),指游客没有实地参观时对目的地的映象;二是引致映象(Inducedimage),是通过促销材料或实地参观后获得的映象。Fakeye&Crompton(1991)在Gunn的基础上将映象分为三大类:一是原生映象;二是引致映象;三是复合(Complex)映象。原生映象指游客出游之前对目的地的映象;引致映象是游客有旅游动机后从促销材料等获得的有关目的地信息后而形成的映象;复合映象是经旅游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以往的知识而形成的映象。Gartner(1993)在对旅游目的地映象形成过程的研究中,进一步提出将旅游映象细分为引致I、引致Ⅱ、隐含引致I、隐含引致Ⅱ、自发主动原生、诱发原生和原生映象八大类。旅游目的地映象的测定和评价是国外旅游学者和经营者极感兴趣的内容,其准确评价是设计有效市场营销和战略定位的关键。Echtner(1989)创立了一个旅游目的地映象的概念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了属性一整体链、功能一心理链、共同性一惟一性链三个连续链。Echtner-&Ritchie(1993)提出了测定海外旅游地映象的多种属性。国外对旅游地映象重要性的评价主要是对两类映象属性进行分析。一是与感知和认识有关的指示性属性;二是与感情色彩有关的评价属性。Gartner(1993)应用认P1识映象研究了Utah州的市场定位,Walmsley&Jenkins(1992)综合8个评价属性描绘了市场定位图,Chen&Hsu(2000)则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映象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而且多种分析方法也开始应用来考察旅游地映象和定位等之间的关系。如Gartner(1989)应用多维标度分析方法对目标市场细分进行了研究,Mazan。c(1995)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对4个豪华酒店映象的研究,Manjula Chaudhary(2000)应用ANOVA方法对国际旅游者的印度映象进行了分析。

旅游目的地映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潜在的旅游消费。旅游目的地映象的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定位、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宣传促销。近年来,国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受到重视,但以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设计为主,而国内众多的旅游资源评价实际上主要是对少数专家和研究者的旅游资源映象的评价。迄今为止,国内对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映象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的实证案例极为少见,总体而言,旅游映象研究在方法上仍有较大的修正空间。本文结合江西省2001~2020年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课题研究的调查结果,对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4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映象的指示性属性和评价属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数据与分析方法

我们与江西省旅游局合作,于2000年5月开始着手策划,6月拟定游客问卷调查表。调查表采用国家标准问卷项目和常规问卷项目相结合,以中文形式和最简向答方式设计。旅游目的地旅游映象的形成与其旅游资源及其产品、服务和宣传促销是密切相关的。奇特山水、红色文化、陶瓷文化、道教文化等是江西省旅P2

序言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们工作时间在缩短,闲暇时间在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多,旅游活动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一种生活时尚,并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展开。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为人们所肯定,被各地所追求。

旅游景观是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景区开发规划先行,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旅游规划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自国务院旅游工作会议将旅游业正式列为支柱产业以来,全国已有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明确定为支柱产业,或者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各级政府都把制定旅游规划,开发旅游景观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工作,旅游规划在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不可否认,由于旅游产业及其学科的综合性性质,在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面前,年轻的旅游学科不可能为旅游规划、旅游景观开发准备成熟的理论体系指导。在发展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成了惟一的途径。人们纷纷从各自的专业体系,切入到旅游规划、景观开发的实践中,既丰富了景观开发实践,又发展了旅游规划理论,对此我们予以充分的理解。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1997年成立了“江西师大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中心承担了大量的旅游规划开发工作,以“任务促研究”。多年来,我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先后主持、参加了《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保护规划》、《新建县“小平小道”旅游规划》、《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乐安县流坑古村旅游规划》、《新干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等40多个多类型的旅游规划、景区规划,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大量的实践活动,也为旅游景观开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课题。为整理、总结和提升多年从事旅游景观开发研究的成果,结合主持或参加各种类型旅游规划的实践经验,我们编写了《旅游景观开发》一书。本书是众位作者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晶,由理论篇与实践篇组成,对旅游目的地对应分析、旅游景观特性、景区经营管理、资源配置、空间布局、地域环境、民俗文化以及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把我们的一点研究心得求教于专家。

由于作者的理论与实践不足,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其中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希各位同仁指正。

作者

2005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旅游景观开发/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学文库/区域旅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端谦//田勇//冯淑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73234
开本 32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旅游管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590.3
丛书名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学文库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