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横飞、累累尸骨、烧杀淫掠、狂轰滥炸……67年前那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那一段饱受蹂躏的浩劫,那一段梦魇般沉重的苦难,给中华民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我们可以选择宽容,但是我们拒绝遗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67周年之际,林长生先生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见证者,将他的那段九死一生的经历,公之于世。
图书 | 南京大屠杀之铁证(向全世界人民鸣冤的诉讼状) |
内容 | 编辑推荐 血肉横飞、累累尸骨、烧杀淫掠、狂轰滥炸……67年前那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那一段饱受蹂躏的浩劫,那一段梦魇般沉重的苦难,给中华民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我们可以选择宽容,但是我们拒绝遗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67周年之际,林长生先生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见证者,将他的那段九死一生的经历,公之于世。 目录 序言/1 引子/1 第一章 问题的缘起/1 第二章 虎口余生记/13 第三章 铁证如山/47 第四章 三方面证人的经历和所见/123 第五章 外国人目睹及其文字记载/143 第六章 谷寿夫罪有应得/183 第七章 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下毒手/197 第八章 鸣冤诉讼之路/217 试读章节 例证之一 王芝如,家住小荷花巷。 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时,她家留在中华门里新路口家中的9口人,有7人被日本兵杀害。那天,她随丈夫带着两个小孩到难民区里避难,父亲、母亲、姑子、姑爷及5个小孩留在家,中。原来打算到了难民区,找到住处以后,再叫她丈夫回去接她家里人。谁知道日本兵进了城,她听说离开难民区就有被打死的危险便不敢出来了。20多天以后回家一看,家里躺着7具尸体:父亲、母亲、姑爷被杀害了;大侄女(20岁)、二侄女(18岁)和姑子活活被糟踏死了;最小的侄女被日本兵用刺刀戳死;7岁的侄女被戳几刀昏迷过去;3岁的侄女被吓呆。当时的情景真难以用语言所形容。 中山陵园管理处退休职工夏淑琴证实:王芝如是她舅母。侵华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时,她们一个大门里住着两家:一家是回族,4口人;她家有9口人。日本兵在很短的时间内,杀害了她们两家11口人,邻居家4口人,她家7口人,只幸存她和她的一个妹妹。她当时7岁,背上被戳两刀,左臂被戳一刀,至今还有疤痕。 对于上述“例证之一”有必要用新发现的马骥(又称马吉)的日记来补充。因为出现了2个“13口人”,容易引起误解:前者2家13口人被杀死11人;后者1家13口人全被杀死。所以不能重叠起来看成是一件事。该日记的相关新闻于1993年1月25日由《参考消息》报道:日本新书披露美传教士目击日记: 南京大屠杀又一历史证据 (路透社东京1月10日电)题:日本人阅读南京大屠杀目击者的记载: 日本士兵杀死了屋里所有13人,包括一位75岁的老头、一位74岁的老太太、一位母亲和她的3个年龄分别为16岁、14岁和11岁的女儿。在此之前,两个姑娘被先后强奸3次,然后才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杀死。 这是美国传教士马吉日记中的一段。马吉是南京大屠杀的少数几位外国目击者之一。 马吉的日记50多年来一直无人知晓,直到1991年人们才在纽约市郊马吉儿子住所的地下室里发现了它。 后来马吉日记作为日本作者潼谷次郎《南京事件目击记》一书中的一部分出版。书中还有一些年迈古稀、当年幸免于难的中国士兵和平民的叙述。 该电讯说:“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后,日本人赶走了留守的5名外国记者,城里只剩下几个外国人。马吉等人在市中心建起了一个特殊避难区,收容逃难的中国人并向他们提供食物和住所,那里很快就挤满了人。” 马吉在日记中写道:“12月19日,日军随意强奸杀人已成为司空见惯之事。他还描述了一名站在他附近的中国人头部中两弹的情景:两名日本兵如同杀了一只耗子一般无动于衷,一边抽烟一边谈笑不止。他也描述了一些大屠杀的情景:大批中国人被机关枪扫射倒下,成堆的尸体被焚烧。” 马吉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尽力阻止日本士兵强奸避难区里的中国妇女。马吉还拍了4卷胶片,一共37分钟。后来他把这些胶片偷偷带出了中国,这些胶片也直到1991年才被发现。(1993年1月25日《参考消息》)P50-52 序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 67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成千上万罪行中的最严重者。侵华日军从上海到南京一路上大肆杀烧淫掠,成为攻占南京后大规模杀烧淫掠的预演。日军攻占南京城之前对南京实施了近4个月的“无差别级轰炸”,成为血腥屠城的开端。侵华日军围攻南京中国守军,企图“以较短时间摧毁敌军主力”。当这一战役目标未能达到时,侵华日军于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后,就大肆屠杀中国军俘虏,并且以处置“败残兵”为名屠杀中国青壮年人:同时大肆强奸、抢劫和纵火焚烧,恐怖威慑手段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其目的就是妄图以极其残暴的恐怖屠杀政策,慑服中国军民,迫使中国政府投降。正如目睹这一惨绝人寰暴行的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斯蒂尔的判断:“日军似乎想把恐怖尽可能长时间地延续下去,以便使中国人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如果抵抗日军.就会有这样可怕的结果。” 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近年来已经被“加害方自供”、“中立方证言”和“受害方控诉”等第一手资料所证明。“加害方自供”包括日本军方《战斗详报》、日本官方的机密电报、日军官兵的《阵中日记》、日本随军记者的见证报道、日本随军记者和日军官兵自行拍摄的暴行照片、满铁密档、日本战犯的供词等:“中立方证言”包括南京安全区档案、外籍人士的见证、外国记者的报道、外国记者和国际人士拍摄的照片和电影胶片、美德等国的档案等:“受害方控诉”包括幸存者的控诉、目击者的见证、审判日本战犯的罪证等。其中“受害方控诉”,尤其是幸存者的控诉和目击者的见证.具有特别重要的史料价值。 例如,仍然健在的南京市民李秀英就是死里逃生的人之一,当时在南京的美籍牧师马吉拍摄的电影资料中有南京市民李秀英反抗日军强暴被刺伤后躺在鼓楼医院里的镜头,说明文字写道:“这个19岁的女子在难民区的美国学校里避难。她怀第一胎已经6个半月。一个日本兵要强奸她,她进行反抗,因此被他用刺刀狠狠刺了一通。她的胸部和脸部被刺伤19处,腿上挨了8刀,下身挨的一刀有2英寸深,因此她在被送进鼓楼医院一天后就流产了。”马吉拍摄的电影资料保存在美国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联合会。 又如,仍然健在的南京市民夏淑琴经历了家中7口人惨遭杀害的劫难,美籍牧师马吉拍摄的电影资料也记载了夏淑琴家的遭遇。“12月13日,约有30个日本士兵出现在门东新路口5号房子前并想入内。姓哈的房主人是伊斯兰教徒,他刚刚打开门,就立即被左轮手枪打死。一位姓夏的先生在哈死后跪在士兵们面前,恳求他们不要杀害其他居民,但他也遭到同样的命运。哈太太质问日本士兵为什么杀害她的丈夫,也同样被枪杀。先前抱着1岁的婴儿逃到客厅一张桌子下的夏太太,被日本兵从桌子下拖了出来。她的孩子被刺刀刺死,她的衣服被剥光,几个士兵轮奸了她,然后在她阴道里塞进一只瓶子。后来几个士兵走进隔壁房间,那里有夏太太76岁的父亲和74岁的母亲及16岁和14岁的两个女儿。他们要强奸两个女孩时,祖母试图保护她们,立刻就被左轮手枪打死了。祖父去扶祖母,也遭杀害。他们撕下了两个女孩身上的衣服。她们分别被二三个日本士兵轮奸。后来大女孩被匕首刺死,而且他们还用一根木棍插进她的阴道。小女孩也被刺死,只是她没有像她母亲和姐姐那样遭受到用东西插入阴道那么残暴的恶行。后来,土兵们又用刺刀刺伤了也躲在房间里的夏太大的另一个七八岁的女儿。最后还杀死了房子里哈先生的4岁和2岁的两个孩子。4岁孩子被刺刀刺死,2岁孩子的脑壳被军刀劈开。”红□字会南京分会副会长许传音同马吉一起去了现场,他对当时的情景作证说:“这个年轻姑娘在桌子上被强奸,而且我看到她还在桌子上流血:后来我们看到了她们的尸体。这些尸体被丢在离那个家几米远的地方。马吉牧师和我都对这些尸体拍了照片。这些尸首赤身露体,显然是受了致命伤而死的。”那个被刺刀刺伤的七八岁的小女孩就是夏淑琴。 东中野修道、松村俊夫等日本右翼分子对李秀英、夏淑琴这样的幸存者和见证人既怕又恨。他们在无法否认李秀英、夏淑琴的亲身经历的情况下,竟然诬陷李秀英、夏淑琴是“假证人”。李秀英愤然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松村俊夫等公开道歉并赔偿名誉损害。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和日本东京高等法院二审都判定李秀英胜诉。日前,夏淑琴将松村俊夫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告上南京市玄武区法院,等待松村俊夫的必将是正义的审判。 如今,林长生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见证人,在书中向世人昭示了他所经历的南京大屠杀: “沿途我们看到好几条街上大火冲天。条条街巷里都躺有被日本鬼子杀死的中国人的尸体。不少人家看门守家的人已被杀害,不时还看到女童和妇女被奸后杀害的惨状。评事街上一具女尸怀里抱着婴尸,鲜血从皮革店门口的石阶上流到石阶下:另有两具男尸横躺在石阶上,鲜血从鹅卵石缝中流到街心里,令人胆战心惊。” “我们五人丝毫也不敢放慢脚步,一口气越过小拱桥冲上了太平路,抬头一看便被惊呆了——近处躺着一具具尸体,北面的太平北路北端,南面的四象桥,东面隔着太平路的马府街都有大火,浓烟滚滚,而且火势还在蔓延,在扩展,走过去不被鬼子打死也要被火烧死。而且南面白下路十字路口处的鬼子在放枪,射杀零零星星的逃命者。正在我们犹豫观望时,南面的鬼子发现了我们,紧随机枪声响,那个从句容逃出来的中年男子倒了下去,喊着‘快跑’的另一个人也中弹而死。” 书中还记述了中国守军教导总队和83军掉队官兵约500多人缴枪投降后,被日军集体屠杀的情景。这次屠杀的两名幸存的中国军人在逃亡过程中同林长生相遇,一起泅渡到江北,得以脱离虎口。林长生的亲身经历,尤其记述的这次集体屠杀,可谓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又一铁证。 正是李秀英、夏淑琴和林长生这些幸存者和见证人的亲历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昭示了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仅铭刻在幸存者和见证人的心里,也深深地留在炎黄子孙的记忆中。日前自杀的美籍华人张纯如之所以调查和揭示日军在南京强奸、虐待、杀害大批中国平民的详情,主要是受其父母的影响。她的父母虽然早就定居美国,但是经常向幼小的张纯如讲述日军在南京的惨绝人寰的暴行。他们因为愤怒而声音都颤抖起来的样子,是激励张纯如探究和揭示这段历史的原动力,而“顽固的日本人拒绝承认自己的过去”使她感到“困惑和气愤”,促使她产生一种使命感,要让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西方世界都了解这次战争暴行,于是撰写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张纯如希望该书“能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该书问世后.只是唤起了美国民众的良知,他们因此了解了南京大屠杀,并且谴责日本拒绝反省和认罪的顽固态度;而日本右翼势力仍然处心积虑地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书评(媒体评论) 为促进作恶者认罪并寻求和解,有必要使人们了解发生在南京的事实真相。我们只能原谅我们所了解了的事物,而没有原谅的和解是不可能的。 ——一九八四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迪斯蒙·杜图 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任人宰割与践踏的中国了。可是,重温这个残酷,让我们子孙后代,单纯和脆弱的心灵,多一份坚强,多一份凝重,如同铁的刀片上,多一层钢,未来,不管历史还会不会重演,希望他们都能有一种心理准备。这样,面对突然到来的战争残酷,也许那屈辱才不会重复。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雷抒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南京大屠杀之铁证(向全世界人民鸣冤的诉讼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林长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11127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65.6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7.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