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花齐放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有更多课题可以探究,也有更多对象可以解剖,但鲁迅仍是当代学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鲁迅学仍将是未来的显学之一,因此这本关于鲁迅研究的论文集有着很深广的象征意义:它既是20世纪鲁迅学史的一个句号,也是21世纪鲁迅学史的一个冒号!
图书 | 鲁迅故事新编研究及其他/汕头大学学术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百花齐放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有更多课题可以探究,也有更多对象可以解剖,但鲁迅仍是当代学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鲁迅学仍将是未来的显学之一,因此这本关于鲁迅研究的论文集有着很深广的象征意义:它既是20世纪鲁迅学史的一个句号,也是21世纪鲁迅学史的一个冒号! 目录 如何理解《故事新编》的思想意义4 再论如何理解《故事新编》的思想意义20 历史小说的真实性和倾向性32 《故事新编》研究诸问题的第四次商略45 鲁迅创作《故事新编》的心态及其对作品的自评72 重评几十年来《故事新编》论争双方的主要论点82 《故事新编》与历史文学的美学机制95 谈《故事新编》里的几个形象109 人类初始的辉煌115 立人思想的一个侧面131 《铸剑》新论142 毛泽东论鲁迅与当代鲁学研究157 关于鲁迅文艺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173 略谈鲁迅文评的风格197 重新认识鲁迅论《红楼梦》的几个主要论点202 评关于鲁迅杂文的几个流行观念222 一本抄袭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印刷品236 关于"世界人"242 "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火把257 鲁迅早期思想与易卜生269 鲁迅与胡适比较谈279 鲁迅早期思想之一斑285 附录:吴颖、吴二持论要论著目录296 后 记309 试读章节 如何理解《故事新编》的思想意义,这问题,一直就流行着一种庸俗社会学的解答。 还在鲁迅自己活着的时候,他就曾在关于他的《故事新编》和别的小说的评价问题上,针对着“视小说为非斥人则自况”的庸俗社会学观点,展开了不调和的斗争,并从而说明他的《故事新编》和别的小说所依据的是典型化的创作方法。1933年,鲁迅在谈到《不周山》(即《补天》)和别的小说的创作方法时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①这和《故事新编》的“序言”中“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的意见是一致的。1936年,他在给徐懋庸的信中谈到《出关》时说:“……看见先生的文章了,我并不赞成。我以为那弊病也在视小说为非斥人则自况的老看法。小说也如绘画一样,有模特儿,我从来不用某一整个,但一肢一节,总不免和某一个相似,倘使无一和活人相似处,即非具象化了的作品,而邱先生却用抽象的封皮,把《出关》封闭了。”①这一看法,他还有发挥:“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向来不用一个单独的模特儿的……然而纵使谁整个的进了小说,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传的话,读者所见的就只是书中人,这和曾经实有的人倒不相干了。例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模特儿是作者自己曹霈,《儒林外史》里马二先生的模特儿是冯执中,现在我们所觉得的却只是贾宝玉和马二先生,只有特种学者如胡适之先生之流,这才把曹X和冯执中念念不忘的记在心儿里:这就是所谓人生有限,而艺术却较为永久的话罢。”②P4-5 序言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肌体,科学研究则是大学教育的灵魂。 游离于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就像游离于肌体的灵魂,无法为大学教育注入新的生命,也无法成为整个大学教育的一个有机构成成分,而脱离开科学研究的课堂教学则像没有灵魂的肌体,缺乏新鲜的生命,缺乏创造的活力,只能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吃别人嚼过的馍,炒别人吃剩的冷饭,教师感觉不到创造的乐趣,学生也得不到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根,它扎在地下;科学研究则是大学教育抽出的叶、开出的花,它长在树冠、开在枝头。根深蒂固才能叶茂花盛,叶茂花盛才看得出它的根深蒂固。 所以,一所大学不能忽视平时的课堂教学,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科学研究。 我们汕头大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正因为年轻,才应当有活力,有朝气。向外,我们应当向国内外名牌大学学习;向内,我们则应当充分开发自己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尽快出成果,尽量多出成果。学术重积累,但更重创造。只有勇于创造,才能有所积累,才能迅速积累。我们除拥有国内其它大学共同具有的有利条件,还有李嘉诚基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我们没有理由跟在别亦步亦趋地爬行,我们应当发展得更快些,做得更多些,更好些。 汕头大学学术丛书是在汕头大学学校领导和李嘉诚基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出版、发行的,准备每年出版10~20种,凡是汕头大学教师的科研学术著作(暂时仅限于文科各系),都在资助出版之列。它是我们汕头大学教师科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我们参与民族的和世界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希望汕头大学文科各系的教师更加焕发自己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热情,施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撰写更多更好的科研学术著作,使我们这套丛书出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后记 家父吴颖开始从事鲁迅研究,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了。他在1956年的《文艺月报》9月号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如何理解(故事新编)的思想意义》,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有关《故事新编》的争鸣,隔年他又针对当时争鸣的一些不同意见,写了一篇“再论”。后来这一争鸣的主要文章由新文艺出版社编辑成《(故事新编)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一书出版,并结束这场争鸣,父亲的两篇文章被收为开篇和结篇。此后,父亲因陷入“扩大化”的漩涡,不仅搁笔廿余年,而且妻离子散,家破而人未忘。 20世纪70年代末父亲可以重新拿起文学研究的笔,却主要是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但对鲁学仍时有关注,80年代初还承接50年代《故事新编》的那场争鸣写了“三论”和“四论”,因这时期仍不时有这方面不同观点的文章发表。80年代中期以后,父亲一直想再写几篇有关《故事新编》的文章,凑成一本《(故事新编)研究一家言》出版,但因他的本职学报编辑工作太忙,一直未能腾出手来完成此愿,于是由我执笔写了一篇《(铸剑)与历史文学的美学机制》,文章写成后,父亲拿去参加广东省的学术会,会上有同行提出“历史文学的美学机制”单与《铸剑》一篇联系似不恰当的意见。经过商量,我们把“历史文学的美学机制”这部分抽出来,由我执笔扩写成《(故事新编)与历史文学的美学机制》作为“五论”;《铸剑》部分由父亲扩写成《(铸剑)新论》、再写《(补天)新论》等,凑成全书。稍后我写成“五论” (约3万字),经父亲修改定稿,并把它拆为三篇与父亲补成的《(铸剑)新论》分别共同署名发表。隔年父亲又写成《(补天)新论》(约2万字),但不久父亲便因脑溢血仙逝了,后来我帮他整理成两篇分别发表,就是本书中的两篇论《补天》文章。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父亲在关注鲁学界动态之时,还先后写了几篇颇有份量的文章,就是收入书中的《毛泽东论鲁迅与当代鲁学研究》、《关于鲁迅文艺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评关于鲁迅杂文的几个流行观念》等,都是有感而发的。 我自己参与鲁迅研究,只是业余偶一为之,因我后来较集中从事胡适研究,本职又是高等教育研究。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因早年受株连没能上大学,正拼命补读大量的中外书籍,在通读了《鲁迅全集》之后,觉得鲁迅的早期思想是那样博大精深,于是在父亲的指导之下选了“五四时期鲁迅文化思想”的题目,做了《关于“世界人”》一文,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的《文化研究》专刊转载,几年后此文还曾被某地党校一老兄除头去尾几乎照抄,用我原文的副标题发表于某党校学报1991年第4期,又被中国人民大学的《鲁迅研究》专刊转载。我是因后来参加了广东鲁迅学会,在准备写文章参加学术会查阅资料时才发现的。后经过交涉,对方承认并诚恳道歉。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又先后写了《鲁迅早期思想与易卜生》、《鲁迅早期思想之一斑——释(破恶声论)》等文。因曾参与《故事新编》“五论”等文的撰写,这次选编父亲的鲁迅研究文集,随索性把这几篇文章也附于后,因为这也是我业余从事鲁迅研究的断断续续的足迹。 感谢汕头大学文学院王富仁先生为本书编集提出了指导性宝贵意见,并提供了出版面世的机会;感谢关心支持本书出版的同仁和朋友。为本书的出版,汕头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叶思源先生付出艰辛的劳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吴二持 2005.4.1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鲁迅故事新编研究及其他/汕头大学学术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颖//吴二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汕头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3686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4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10.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35 |
宽 | 157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