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隶书练习/书法教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隶书源于秦代、成熟于汉代,是由秦代的篆书演变简化而成的一种书体。书法,则是写字的技巧,是从生活和实践中逐步产生的文化财富之一,是一种与语言文字最靠近的艺术。本书通过隶书概述、隶书基本技法、隶书临摹创作的阐述,让你了解隶书的一般知识,熟悉掌握隶书书法的技巧。

内容推荐

《书法教学丛书》是一套融理与法、教与学为一体的极具实用功能的书法教学参考书。本套丛书共分为两大系列:一是以教为主,本着“技进乎道”的宗旨,着重从理论上来阐释书法各书体衍化发展的规律、技法美学原理以及临摹、创作、鉴赏的理念和方法等;二是以学为主,强调从艺术的特殊规律出发,通过对同书体不同风格代表作的分析比较,寻找个性化练习的途径,进而感悟风格创作的真谛。

目录

第一章 隶书概述

一、隶书的起源及发展1

二、汉朝隶书的辉煌时期2

三、百花齐放的清代隶书6

第二章 隶书基本技法

一、《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简介8

二、《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用笔比较1l

三、《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结构比较19

第三章 隶书临摹创作

一、历代名家临作赏析25

二、隶书集字创作范例30

三、隶书风格创作提示57

试读章节

汉以后的隶书由于受另一种新兴字体——正书的影响,笔画反而变得平板呆滞,汉隶高古自然的韵味荡然无存,从三国、魏晋历经唐宋元明,尽管能写隶书者不乏其人,但其方棱形状的笔画,矫揉造作的波挑,千篇一律的结构,隶书的书写越来越规范及程式化。更有甚者,用楷书的笔法和结构来写隶书,难现汉隶高古厚重的风韵。另一方面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登上书法历史舞台,隶书渐失其主导地位亦顺理成章。虽然在某些方面隶书还有其使用价值,但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很难恢复隶书昔日的风采。

有清一代,书法艺术并不因为满族人主政而有所阻碍,其发展进程和繁荣,并不比前朝逊色。但清初,尚在帖学的笼罩之下,这主要是康熙帝喜欢董其昌的字,下令全国收集董其昌的书迹遗墨供其观赏临摹,因而上行下效,董书名望,直逼晋王。后来的乾隆帝,在喜欢董书的基础上,追根溯源更爱二王法书,因此清初的书法艺术尚在帖学中翻跟斗。

清朝隶书艺术的振兴源于这样两个条件,一是科举制度下产生的馆阁体为文人士大夫所痛恶。这种墨乌黑,字方整,笔光润的楷书字体,根本谈不上是书法艺术,所以莘莘学子一等搏取功名,取得官职禄位,就将馆阁体抛弃,开始自己的真正书法创作,于是能各适其从地写出各自的书法风格;其二是金石出土的日益增多,文人士大夫的眼界不断开阔,于是掀起了碑学的高潮,隶书重新被文人墨客所重视,擅长隶书的书家越来越多,可谓是人才辈出。金农的漆书,以拙为妍,以重为巧,高古稚拙,使人肃然;郑筻的隶书参以草法及简书笔意,古拙沉着,奇绝飞动;伊秉绶变化出新,在秀逸古媚中金石之气溢于翰墨;何绍基集功力、学养、才气于一身,其隶书有超神入化之妙;赵之谦隶书以魏碑笔法入隶,既生动又古拙,尽得天真烂漫之趣。清代人写隶书可谓人才济济,其功力精深,取法高远,“直逼汉人”,恢复了中绝近一千五百年的汉隶法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使当时的审美趣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可谓百花争艳,万紫千红。P6-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隶书练习/书法教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上海书画出版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27638
开本 其他
页数 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图书小类
重量 0.1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92.113.2
丛书名
印张 4.4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5
161
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