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附光盘)/文化蓝皮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化是社会发展中永远的热点,对处在文化体制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如何保持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是政府、也是每一位公民所关心的问题。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组织,联合文化部、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像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本书在保持去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原创性、科学性、权威性的基础上,研究的产业范围更广泛,内容更充实。

内容推荐

“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几年推出的大型系列图书,它们由一系列权威研究报告组成,在每年的岁末年初对每一年度有关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该系列图书的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为主,均为国内一流研究机构的一流专家,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体现和反映了对中国与世界的现实和未来最高水平的理解和认识,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同时,每册图书均附有数据库光盘(SSDB),该光盘既是电子书,又是数据库,安装后可通过电脑阅览,输入任意字词,均可快速查询检索、阅读、研究更为方便快捷。

本书为其中一册。

目录

总 报 告

从突破走向规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宏观视野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年

文化创新的脚步

 ——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纵览

2005年中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专家论坛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探索

充分认识版权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欧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对我国文化发展及WTO新一轮谈判的影响

创意、文化产业与精神经济

历史性的机遇:实现“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的若干建议

行业报告

2005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

深入推进出版改革,促进出版发展

 ——2004~2005年中国出版业发展状况 ;

2004年中国文化发展概述

新的尺度新的变革

 ——2005年我国广播影视年度发展报告

复杂与突破

 ——2005年中国广告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4~2005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报告

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报告

区域报告

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湖北文化资源转化的战略思路和途径选择

从“岳阳模式”看文化产业存量盘活问题

国际文化产业

2004年的国际唱片业: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

美国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的考察

悉尼歌剧院的经营管理经验及启示

个案研究

丽江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规范改制保障职工权益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公司改制的做法

改制:昆明影业的涅磐

《话说中国》的成功奥秘

 ——16卷本大型历史百科全书《话说中国》的整体策划与运作

盘点“超级女声” 

统计指标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面分析

大事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大事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综述

试读章节

(一)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发挥文化产业对于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战略枢纽作用

“十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速度并没有提起来。由于投资和出口连年高位运行,消费率连年下降,第二产业发展速度一直高于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甚至有较大幅度下降,连带影响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下降,战略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情况在“十一五”期间有望扭转。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预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大大提前。按照GDP年均8.5%左右的增长率,“十一五”期末GDP总量将超过26万亿元,人均GDP近1.9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2000美元;2015年将达到3000美元,提前实现小康;到2020年将达到5000美元,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准。权威部门提供的数字还显示,随着这一轮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我国人均消费到2020年将可能实现年均10.8%的增长,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文化消费将真正成为拉动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军。这两年来已经出现了以住房和汽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已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下一轮消费升级的带动性项目将是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商品等等。近年来在我国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居民消费已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消费升级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如果再考虑到“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强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约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将进一步得到解除,消费升级的速度将会更快。

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动向充分说明,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对于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经济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枢纽性作用。我们应该加快改革步伐,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的重大举措尽早地启动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增长周期。建议抓住这一历史的机遇,制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为未来5~10年的发展描绘出蓝图。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和市场格局

“十五”期间,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完成了“合法化”的过程,破题的意义大于实质性的进展;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来说,试点更是历史性的开端。2006年是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开的第一年,体制改革的效应将开始全面释放,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及“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经过两年试点,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已经打开。我们深切体会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进入市场,只有占领市场才能占领阵地,只有进入市场才能更好地贴近群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我们也认识到,意识形态是文化产业的特殊价值属性,如果没有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产业所负载的文化价值是无法抵达国民的心灵世界的。因此,必须努力革除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弊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没出路”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2003年以来,试点地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已经基本清晰;积极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事项和程序,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积极探索对文化领域国有资产监管的新途径、新办法,探索解决文化领域国有资产产权主体模糊、出资人不到位的问题,使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与经济体制改革并轨。上述措施将理顺产业发展的环境,极大地解放文化生产力。可以预见,存量领域国有文化资产之间兼并、重组、整合的速度将加快,迅速产生一批跨行业、跨媒体,具有品牌竞争力和战略投资力的产业集团,大大提高我国文化市场的集中度,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浮出水面。新型的文化产业格局将有利于政府对文化产业实施基于市场的内容监管,推动“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的形成。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将融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统一框架,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全面融入国民经济的统一市场。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文化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谐发展,走向现代国家的一场革命。建议吸取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组成多部门参与的文化体制改革指导机构,开展全面调研,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P16-1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附光盘)/文化蓝皮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09367
开本 16开
页数 3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2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24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