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孩闲念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没来由的书,也是一本有来历的书。它是一本女人的书,也是一本男人的书;它是一本轻飘飘的书,也是一本沉甸甸的书。作者以女子自况,看似通篇都使用了"女性话语",但表达见解时却总是掩盖不住男人的霸气。篇目虽不算多,但视野广阔,细腻处洞察秋毫,孟浪处又往往一针见血,无形中印证了米兰·昆德拉所说的"不能承受之轻"。

内容推荐

真遗憾,你不能像跳舞那样过一辈子。我太有理由希望你能那样过一辈子了。例如,那样的话,你就可以不断地更换舞伴儿,这难道不叫你精神振奋么?你将几乎来不及对男人们心生厌腻。愚蠢的恭维话是说给初登社交场的傻姑娘听的;闲话是说给蠢女人听的,俏皮话是说给好斗嘴的女人听的;下流故事是说给浪荡女人听的。男人们往往先弄清我们女人喜欢听什么,再按照我们的口味跟我们交谈,就像上菜一样。在这方面,男人们很少出错儿。

目录

谈情说爱

帐单儿

政治

下午茶

衣服

圣诞节

乡村生活

城市生活

孩子和狗

音乐会

跳舞

疗养地

试读章节

可怜的男人,他们理应得到我们女人的一点儿怜悯,也许吧;因为如果挪亚太太和她的几个儿媳和如今的挪亚方舟上的所谓女人哪怕有一丁点儿相像,男人就应当躲开她们,躲得远远的:反正我这么看。

所以不管怎么说,肯定是雅各开创了一个非常愚蠢的爱情先例,因为我们不能说那个先例是以撤开创的,以撒爱上他老婆的时候,情况太特殊了,绝无仅有!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大大地怨恨雅各,是他发明了爱情这种温柔的激情。从他那个时代以后,人们在少不更事的年纪就早早地开始学他的样,而这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他们以前也这么干过,他们以为自己手头若是没点儿风流韵事,那他们就还没长大成人,就不算男人。

有些人恋爱后马上结婚,有些人等好长时间以后才结婚,有些人根本就不结婚。我想,最后一类人通常是最快乐的,因为所谓"爱情"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无论丈夫还是妻子,在用一个外人的温情安慰自己以前,早就无法在对方身上找到那种温情了。

当然,我这是笼统而言。据我所见,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做的,但我也要欣然地指出:这方面也有不少形形色色的例外。就在那天,我碰上了我们的洗衣妇。我问她跟她丈夫过得怎么样。她丈夫是酒鬼,常虐待她,但两年前他发誓再不喝酒了,不仅如此,他还兑现了那个誓言。"天哪,千万别说出去,"她热心地大叫,"我们俩越来越近乎啦!"能说出同样的话来的夫妇恐怕不多。

人们也拼命想结婚。我不能理解他们,尤其不能理解男人。男人有俱乐部,完全自由自在,随便多晚回家都行,没人问他们上哪儿去了。男人一旦能结婚,马上就会去找个妻子,她要男人至少把自己一半的钱交给她--男人把很多钱留给了妻子,却从不给他们自己留下足够的钱!

相反,女人就不这样。可以说,女人必须为将来早做准备。男人哟,你们虽然相貌英俊,风度翩翩,但你们的用处其实只不过相当于保险事务所,想到这个,你们会怎么看?不过,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只是你们可能不知道而已!

还有些女人完全是为结婚而结婚。她们一从学校毕业(有的还没毕业)就开始找丈夫,从她们碰到的每个男人身上找。不管嫁给谁,只要比某某女子嫁得早,只要能让其他所有朋友看着眼红,她们就嫁。P7-8

序言

总的印象

《女孩闲念》(Lazy Thoughts of a Lazy Girl)是一本没来由的书,也是一本有来历的书。它是一本女人的书,也是一本男人的书;它是一本轻飘飘的书,也是一本沉甸甸的书。

它的作者虽有名有姓,却自称英国幽默文学大师哲罗姆(Jerome Klapka Jerome,1859-1927)笔下那个"闲人"的妹子(sister of that "Idle feIlow")。它的文笔轻松幽默,庄谐相济,颇有哲罗姆名作《闲人闲话》(The Idle Thoughtsof an Idle Fellow,1886年)的神韵,但又被评论界称为"戏作"(Playirlg on)。仔细一读,书中那个"我"比她那位"兄长"多了几分冷峻玩世,少了几分伤感酸辛。它的文化底蕴毫不逊于《闲人闲话》,不但独具英国式的幽默,而且拈来但丁,莎士比亚和丁尼生等名家的名句,化作点睛之笔,更间或引用和生发《圣经》的文字作为文眼,甚至用作噱头,令人美不胜收。它的作者以女子自况,看似通篇都使用了"女性话语",但表达见解时却总是掩盖不住男人的霸气。

它的篇目虽不算多,但视野广阔,细腻处洞察秋毫,孟浪处又往往一针见血,无形中印证了米兰·昆德拉所说的"不能承受之轻"。因此,你读它的时候,时而像在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年轻姑娘闲聊,时而像在领教某位哲人发表宏论,时而像在聆听"我"在音乐会上听到的那种走了调的钢琴独奏,时而又像在细品"我"所钟情的英国浓茶。种种况味奇妙地融为一体,使你频生一步一景之感,堪称难能可贵。

作者名考

先说说本书的作者。说此书没来由,是因为据出版者(Hurst and companyPubIIshers)说"珍妮·雷恩"(Jemy wren)这个女名纯属子虚乌有。这位作者想必视名利如浮云,不同于如今梦想一夜超级成名之辈。我们只知道作者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人,至于是男是女,尚无法定论,还知道此书发表于1891年前后,作者明显受到了哲罗姆《闲人闲话》的启发。作者选择这个笔名,或许是出于不得已,或许只想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并没把名利放在心上。这本书太小了,作者欲挣到能称得上"利"的先令,下笔非洋洋数十万言不可,至少不该短于如今各路明星写的半生或小半生的流水账。

说此书有来历,不但因为作者让"珍妮·雷恩"跟那个"闲人"攀上了亲戚,而且据译者所知,这个芳名也不是随便叫的。英国文学名家狄更斯一生最后写完的长篇小说《我们共同的朋友》(our MutuaI Friend,1864-1865年)是一部揭露性很强的作品,其中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酗酒者虐待子女的问题,而书中那个受酒鬼父亲拖累,成了做洋娃娃的小裁缝的女孩儿,名字就叫珍妮'雷恩。这小姑娘境遇很惨,自幼丧母,家贫如洗,从小生活在包括她父亲在内的一群酒鬼当中,12岁就不得不以缝补手工养家,应了"酒鬼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她是个侏儒、驼背。跛子,总之,是个要多倒霉有多倒霉的小怪物",难怪书中的查利-海克夏姆(charley Hexam)问他姐姐:"你怎么会跟这么个小巫婆儿住在一块儿?"

出于好奇,译者很想看看这个珍妮·雷恩究竟是什么样子,却只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幅很模糊的数码图像,不但模糊,插图者还使用了可被我们称为"小写意"的画法,使她神龙见首不见尾,遂使译者未能得逞。后来,译者得知英国广播公司(BBC)根据《我们共同的朋友》改编拍摄了电影,还出了DVD,便又想在网上看看其中珍妮的剧照。谁知片中的这个角色只有演员姓名,却没有剧照。这一是因为她既非主角亦非大腕,二是因为这个形象太对不起观众,羞于示人。这也无妨,有志者事竟成,在一家英国演员公司的网站上,译者终于看到了那位扮演珍妮的女演员凯蒂·墨菲(Katy Murphy)的照片。平心而论,她至多只能称为相貌平平。

可见,《女孩闲念》的作者化名"珍妮·雷恩"还是有些算计的。这么做至少有一个理由:唯有这个酒鬼女儿的名字,才能解释书中愤世的灼见,才能解释书中对浮世的嘲讽,才能解释书中游戏人间的俏皮。珍妮·雷恩处于社会底层,早熟而敏感,太早地体验了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而《女孩闲念》中的那个女孩("我")却是生在中产之家,养尊处优。两者的视差体现在了书中的"我"身上,仿佛她始终都在用一只眼睛看人世间的浮华绚丽,用另一只眼睛看人世间的丑陋污浊。

本书作者自称是哲罗姆笔下那个"闲人"的妹子,大概是因为那个人太有名了。《闲人闲话》是哲罗姆的成名作,兼具鲜明的幽默与哀惋的风格,于嬉笑中隐含谴责,于荒唐中寄寓辛酸,于轻松中流露伤感。译者早在十多年以前就读到了它,并将它译了出来,于1999年出版,本想用《闲人闲话》作书名(一是它切合原著的书名,二是日本出版的该书日语注释本用的也是这个书名),但后来被出版社改作了《智者谐话》。这个中译本目前仍在互联网上的各大电子书库中流传。哲罗姆写了很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人同舟》(Three Metl ina Boat,1889年);而"珍妮-雷恩"只留下了这本小品集,然后或是更名改姓、继续写作,或是就此搁了笔,就像波兰女钢琴家巴达捷芙斯卡(TekIaBadarzewska,1834-1861)那样,她来到世上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为了留下那首《少女的祈祷》(Modlitwa dziewicy,1859年)。

精彩之笔

好书大都包含着隽语佳句,使你过目难忘,读过满口余香。这方面最常提到的例子就是老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开篇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样,哲罗姆《闲人闲话》里最令人叫绝的一句话是"闲适有如接吻,要使它甜蜜,必须是偷来的才行"(Idlerless,Iike kisses,to be swee!must be stolen)。这些妙语传承了人类的智慧与经验。

按照这个标准,《女孩闲念》也完全堪称机智的好书,因为你很容易记住其中的精彩之笔,例如"即使真的赋予我们返回童年的力量,谁会希望自己回到以往?""男人们往往先弄清我们女人喜欢听什么,再按照我们的口味跟我们交谈,就像上菜一样"等等。译者认为,全书最精彩的要算是"我们小女人干的小蠢事,大男人很少不跟着干并变本加厉"(There are not many of ourlittIe follies that the Iords of creatIon do not take up and cultivate)这句话。其中的Iords of creatjon是对男人的戏谑叫法,并不泛指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而cultivate这个字则不但指学着做,更有发扬光大的意味。作者大概是想强调,男权社会里的女人背负了太多的道德谴责,但正如奥地利哲学怪才魏宁格(otto Weininger,1880-1903)所说的那样,"女人受到的一切谴责都应当算在男人的账上"(见《性与性格》第二部分第12章)。在商品社会里,没有男人的野心和虚荣,女性就不会被高度对象化和商品化;没有男人的缺点,女人的很多缺点也无从得到纵容甚至弘扬。谓予不信,看看当今充斥电视荧屏的化妆品广告就知道了。至于男人如何弘扬女人的缺点,其实例更是比比皆是。比起男人之间的造谣中伤,你死我活的倾轧争斗,女人之间的家长里短、是是非非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比起如今通俗男歌手们猫儿叫春式的发泄,女人的秋怨春愁简直连呻吟都算不上。即使只因为这一点,也该为"珍妮·雷恩"的这句话喝彩。

说《女孩闲念》精彩,并不单指它的思想内容,也包括它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这正是文学的特质,正是它区别于当今那些所谓"励志读物"的地方,后者操作性很强,教你怎么做个合格的下级甚至马仔,唯独没有文采,没有文化,属于工具手册,无异于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告诉你如何使用自己,或者说如何使自己好用。《女孩闲念》则不然,这里限于篇幅,仅举一例。

鲁迅先生在《秋夜》中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句话一直引起诸多争议,赞成者说它妙在突兀,强调了作者的孤寂感,反对者说它是废话,语句不通,甚至仿写出"我有两个妹妹,一个是女的,还有一个也是女的",弄得中学语文老师们哭笑不得。译者之所以想到了这句话,是因为在《女孩闲念》的《音乐会》一篇中读到了这样的句子,"……(他)只知道两首曲子:一首是《上帝保佑女王》,另一首不是。"这句话与鲁迅先生的那句异曲同工。它难道不突兀,不新鲜么7它不告诉你"另一首"叫什么,这或许表明"珍妮·雷恩"忘了它的名字,或许表明它根本不值一提,而其中的俏皮则使你耳目一新,用最少的话表达了最丰富的含义。语法的逻辑往往不能等同于艺术表现的逻辑,不合常规的表达方式有时正是艺术的创造和个性。文学语言最忌老生常谈,而这个句子一定会使人难忘。当然,若是仿写出"我有两个妹妹,一个是女的,另一个不是"这样的句子,便只能当作昏话听了。

轻中之重

举重若轻是天才,举轻若重是凡人。莫扎特作曲时如草就家信,贝多芬作曲时如幼兔搏狮,从这个角度说,前者是天才,后者是凡人。英国文人长于幽默,谑而不虐,绵里藏针,喜欢在闲聊中解剖人性善恶,于轻松中褒贬世俗流风。在文学成就方面,从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到戈尔丁的《蝇王》,从培根的《论说文集》到兰姆的《伊里亚随笔集》,一脉相承。轻松的文笔是一种成熟的智慧,是一种旁观的狡黠,是一种自嘲的勇敢。马克·吐温虽然在晚年作品中破口大骂无望的人类,但他的盛期作品却大多以讽刺幽默见长,无论《竞选州长》还是《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都是如此,只是他的脾气比英国文人更火暴,因而话说得更尖刻一些。关于幽默,他有一句名言:"幽默就是严肃地感觉、诙谐地思考。"可见文学中的笑谈不是凑趣扯淡,闲聊更不是与宏旨无关。在这方面,《女孩闲念》也是一部佳作。

在这本幽默小品中,"珍妮·雷恩"不但给自己画出了一幅生动的画像,而且画出了一幅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浮世绘。书中的"我"是个不到25岁的未婚女子,自幼熟读《圣经》,其兴趣并不只在"男人和衣服",不但能写文章,而且懂得绘画和音乐,喜欢议论人生,喜欢喝浓茶,喜欢照镜子,喜欢独处,不喜欢谈情说爱,不喜欢家族聚会,不喜欢雨雪天气,不喜欢乘坐公共马车,最不喜欢跟胖男人跳舞。至于她的长相,为避免追慕虚荣之嫌,她只说自己"眼睛长得棒极了",并且不是斜眼(《下午茶》)。不过,你却能从她的另一段话里推知她至少是个靓女在《孩子和狗》一篇中,她先说自己出生时丑得要命,并对父母当时没有把她溺死感到纳闷,然后用了一句妙语:"据说,丑婴长大后最好看,漂亮婴儿长大后最丑。"这种迂回的自夸,这种先抑后扬,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使得出来的招数。你至少能从中学会一个办法:若想夸自己聪明过人,你大可不必直言,只说"据说小时候越笨,长大了就越聪明,我小时候笨得连奶嘴儿都不认识"即可。

幽默妙在温而不火,含而不露,在调侃别人的同时嘲笑自己。在这方面,《女孩闲念》里的两个问号很值得一提。第一个问号在《城市生活》里:"一个女人的地位哪十白只比伦敦交易所一带的卖花女(?)略高一点儿,她就会被男人当作天生尤物……"这似乎是对"卖花女"的真实身份表示怀疑,因为作者不想排除存在其他品种的街头女郎的可能。第二个问号在《疗养地》中:"那些人进进出出,或跟你说话,或在你说话的时候插嘴,或用他们演奏的音乐(?)把你的耳朵弄得生疼。"句中的"音乐"显然并不悦耳,因为膳宿公寓的房客在公共客厅里摆弄钢琴,其动静大概与如今卡拉OK里的自娱自唱相仿。

这些轻松的调侃如果只是调侃,便不免流于庸俗,因为它没有成熟思想的分量,只配写给自己看。《女孩闲念》描绘的浮世众生相,却让我们感到了厚重,所以值得写给我们看,因为其中不但有软幽默,而且甚至有黑色幽默。你看:

她是个最不叫人喜欢的老太太,我也很清楚:只要可能,她那些亲戚总是尽量躲着她(她运气不好,没多少财产!)--《疗养地》

有好几年,他们除了灰色的从没穿过颜色更亮一点儿的衣服。"这是因为我们不久就要服丧了--您知道,我们可怜的老姑妈快去世了。这太叫我们悲伤啦!"说着,他们还从什么地方挤出了一滴清泪。不过,那滴清泪究竟是因为他们那位亲戚病势沉重,还是因为嫌她老是不死,却大可争论。那位老太太依然挺硬朗,故此,那家子人就只好一直身穿素衣了。几个月之后,那老妪总算死掉了,那家人的衣服马上变得五颜六色、状若彩虹,以补回失去的时间。--《政治》

我们实在太蠢了,我们几乎没有脑子,因为我们拼命不让邻居知道我们在干什么;而其实他们干的事情跟我们一模一样,也拼命不让我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若是撤掉了我们面前的层层幕布,会显露出一场何等阴错阳差的喜剧啊!看到人人都在干我们一直在干的蠢事,我们该多么惊讶啊!--《账单儿》

……她就很气派地去参加葬礼,从头到脚蒙着黑色的丧服,脸上虽说是一副悲痛的模样,心里却十分自豪和得意。邻居们全都站在各自的家门外,全都在真心实意地羡慕她的好运气!--《下午茶》这类图画在《女孩闲念》中随处可见。刻画世情之险恶、人情之虚伪、亲情之浇薄,这些话可谓入木三分。无怪"珍妮·雷恩"说:"但愿我别活得太老。若在这个地球上逗留太久,那就太糟糕了,所以你必须想办法早点儿离开它。"(《政治》)惹不起总躲得起,即使躲不起,最起码还可以发发不至于断肠的牢骚,这还不算黑色幽默7这些清醒之言,不可不听。

佳作永恒

叔本华早就说过读书的陋习之一是只读新书、不读好书,指出"人们总是阅读最新的,而不是所有时代中最好的作品","坏的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见韦启昌译《叔本华美学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求最新而不求最好,将最新等同于最好,这是商业社会的价值取向,它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变成一个重复了一千遍的美丽谎言。它不但表现在时尚和电脑、手机等家用电器的广告宣传上,在影响欣赏趣味方面也是如此。所谓"最好"是一种价值判断,既包括智慧和美感的积淀传承,也包括与个体的契合。从这个意义上说,书的优劣与新旧无关。内涵丰富、见地独特、文体精良的好书永远不会过时。谁能说堂吉诃德和阿Q过时了呢7《女孩闲念》写于一百多年以前,但它的丰富思想和幽默风格依然使我们如逢故友,如遇新朋,因为它描述的不仅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也是人性的普遍弱点,是我们的弱点,因为其作者不但嘲笑了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人和她(他?)自己,也嘲笑了一百多年后的我们。

愿读者喜欢《女孩闲念》,因为它是一本没来由的书,也是一本有来历的书,它是一本女人的书,也是一本男人的书,它是一本轻飘飘的书,也是一本沉甸甸的书。

肖聿

2005年10月识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孩闲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珍妮·雷恩
译者 肖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48821
开本 16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64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