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密中国(3)
内容
编辑推荐

《走近科学》的宗旨是“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什么是科学?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我们在这里所强调的科学并不是只有超导、纳米、基因、航天才是科学,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外层空间、地球深处、亿万年前、亿万年后都有科学的存在。可以说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探索中国失落的文明,揭秘历史求解的谜团。本书是《走近科学》科普系列丛书之一。古宅玄机、寻找“太极张三丰”、中国的侏罗纪公园、景山坐像之谜……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好奇,人类需要更多的探索,人类需要解开更多的谜团。翻开此书,让我们踏上探索未解之谜的旅程。

内容推荐

电视科技节目与其他新闻和娱乐类节目相比在吸引观众方面难度确实要大得多,因为它不仅要说明科学事实的表面现象,还要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和符合逻辑。要把一个高深的、充满科学原理和逻辑关系的科学事实拍摄成一个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再加上牵动人心的人物命运,这些都成为提升收视率的不二法门。对于科技节目来说,光讲故事是不够的。故事中的科学道理,未解之谜的科学分析,才是区别于其他栏目最本质的特征。《走近科学》栏目定位于生活中的推理故事;热点、疑点的科学解析。在故事中怎样解析科学道理才能吸引观众是摆在制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其中道具在科普节目中的灵活运用是解决这道难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目录

百变神刀/001  

大地飞鹰/009   

点蝇成金/019

飞檐走壁/029

古宅玄机/035

赤手空拳/048

中国的侏罗纪公园/056

白发魔头/069

与金丝猴零距离接触/075

解密北京中轴线/089

景山坐像之谜/101  

寻找“太极张三丰”/112

失落的宝藏/127

寻找消失的神鹰/137

我看《走进科学》/149

道具在科普节目中的运用/151

跋/154

试读章节

百变神刀

百兵之祖,天下纵横。

明代倭刀,肆意妄行。

屡战不利,神刀现身。

荡平倭寇,后世传名。

中国古代有十八般兵器,人们最常听说的就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刀被排在了第一位,说明刀在战斗中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刀当中,最常见的就是明清时候的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戚家刀。据说这种刀为戚继光所创,而且由于它的刀形很像日本刀,有人说这把刀是戚继光在抗倭战斗中仿制日本刀所造。那么所谓的戚家刀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十四、十五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到高潮的明代。当时的明朝社会经济发达,尤其沿海地区由于多年没有战争,更是物产丰富,人民富足。但是当时隔海相望的日本,却正处于南北分裂、群雄割据的战国时期,各方诸侯武士相互征战厮杀,战败的一方就流亡海上。他们对我国沿海富足的生活十分称羡,于是就纠合部分破产农民和一些不法商人,到我国沿海走私兼抢劫,做尽坏事,历史上称这些人为“倭寇”。

1556年,威继光担负浙江一带的防倭军务。他进驻浙东不久,就在龙山与登陆的倭寇打上了第一仗。当时倭寇向西南方向进行骚扰,明朝的几路剿倭大军进行追剿,没想到误中埋伏,平时缺乏训l练、军纪松懈的明军乱作一团。这时,只有戚继光统率的部队,遇变不惊,临危不乱,避免了明军的全军覆没。

范忠毅(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当时倭寇分三路进攻的时候,其他明军队伍都跑了,但是戚继光带的兵没有跑,因为他治军比较严格。当时戚继光站在一块大石头上,见到倭寇的3个头目,他三箭三中,倭寇头目都被打倒了。

这次战斗的失利使戚继光开始对倭寇的战斗特点进行仔细地分析。他发现倭寇行军往往多则30人少则二三人结成一队,队与队之间相距一二里,整个队伍可占地数十里。由于布阵四分五裂,明朝的大部队往往不能围攻。当倭寇与明军对垒时,先派出几人在阵前,使明军乱放箭矢火器。当明军的箭矢弹药耗尽之后,便开始发挥倭寇擅长的近战。

倭寇之所以能用近战对明军造成重创,除了他们亡命的本性以外,靠的就是所使倭刀的刀长刃利。

倭刀又被称为长刀,刀长两米左右,重1400克,而当时明朝军队使用的腰刀长一米,重700克,无论从长度和重量都与倭刀相差一倍。当两军短兵相接时,明朝军队刀短难以接近倭寇,而当兵刃相碰时,倭寇双手使刀,势大力沉而且十分锋利,明军的腰刀往往被砍为两段。另外,倭刀被打制得刀光闪闪,在进攻明军的时候,乘明军仓皇看刀时迅猛攻击,致使明军遭遇惨败。关于这一点,戚继光在他写的著名兵书《纪效新书》中有明确记载。

据史料记载,日本使用的倭刀最初源于我国的汉代,但是经过上千年的演变,日本的倭刀却成为明军的克星。

刀在我国新石器时期就有了,常见的是一种长方形的多孔石刀。据推测它是安上长柄使用的。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制作的刀,由于青铜刀质地较软,不适合于劈砍格斗,所以那时的刀形体较小,多作为工具使用。到了汉朝,随着铁兵器淘汰青铜兵器,出现了一种以钢铁制作的短柄长刀。这种刀直而且窄长,长度一般在一米左右,宽约3厘米,刀身单侧有刃,刀背厚实,没有护手,柄首均做成椭圆的外形,所以被称为环首刀,但是与环首刀相比明朝军队使用的腰刀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明朝腰刀受到宋代手刀和元代弯刀的影响。

P1-3

序言

我们眼中的科学

在一个生命科学研究者的眼中,科学,就是实验室中、显微镜下DNA双螺旋结构常人难以琢磨的复杂组合。而在2005年年初的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海滩,在那些刚刚从海啸中死里逃生的幸存者心中,科学,就是他们找寻亲人的唯一希望。在这场吞噬了数以十万计的无辜生命的灾难过后,无数的人在绝望与希望相互交织的复杂心情中乞问,我的亲人在哪里?他们还活着吗?于是,在炎热的气候下,在散发着臭气的已经不能辨认的尸体上,,科学家们小心地提取着可以确认身份的DNA样本,也提取着无数人的泪水与欢笑。在这一刻,科学,就是希望的代名词。

在普通公众的眼中,一株雄花退化、不能自我授粉的水稻,就是一株废稻——不能繁殖的水稻能做什么用呢!而在当年只有30岁出头的袁隆平眼中,这样的一株“废稻”简直就是上天恩赐给他的宝贝。因为科学告诉他,只有拥有这样一系雄性不育稻,才能不断地通过杂交,集中优势品种的优势基因,从而极大地提高水稻产量。于是,在同行的怀疑中,在周围人的冷嘲热讽中,在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中,他坚持下来。在每一个拼搏的日日夜夜,科学使他自信、勇敢,成就了一个“东方魔稻”的现代神话,为解决全人类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一刻,科学,就是他最大的财富。

在一个血液科医生的眼中,科学,就是这样一条严谨的定律——造血干细胞移植必须要六个位点吻合。而对处于生死边缘,必须依靠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挽救生命的一位青岛父亲来说,这条定律对于他就意味着死亡。由于长时间无法找到合适的干细胞,他的生命只能在家人的痛苦煎熬中等待消逝。然而,科学的严谨不等于冷酷,现实的困境促使科学家们研究出三点配型移植的方法。尽管这是一场如此具有挑战性的手术,但正是它得以让17岁的女儿在最后一刻挽救了父亲的生命。同样温暖的血液流淌在父亲与女儿的体内,在这一刻,父亲布满泪水的脸和女儿灿烂的笑容都告诉我们,科学,是如此的富有感情。

在100多年前人们的眼中,麋鹿——这种被老百姓俗称为“四不象”的动物,是可以被随便打死,然后贩卖骨头以捞取大量银子的牲畜。于是,这种珍贵的动物在中国的土地上彻底消失。而在动物学家的眼中,麋鹿是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的一种珍稀保护动物,是大自然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于是,100年后,人们历尽艰辛,把它们重新引回到中国大地。我们曾经让太多的生灵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但是今天,科学告诉我们,它们是这个地球上与我们平等的一份子,善待它们就是善待人类自己。麋鹿在属于它们的领地中自由地驰骋,在这一刻,科学,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宽阔。

科学,研究星体之间无色无形的引力:

科学,寻找我们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微小病菌;

科学,探索几十亿年地球变化的沧海桑田:

科学,捕捉我们视而不见的点滴瞬间:

科学,离我们如此之远。

然而,在媒体人的眼中,科学就是劫后重生时脸上的笑容,就是揭破谜底后畅快淋漓的心情,就是克服人生困难中无坚不摧的勇气。

科学,有血有肉,有喜有悲。

科学,离我们如此之近。

2005年12月

后记

几年前,《走近科学》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出过单本的解说词集,但像这次系列化出书还是首次。据说还是被出版社看中,认为有市场需求,会产生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才确定出版的。这说明《走近科学》真的好看了,真的在广大受众中生根了。

的确,《走近科学》这几年一直在探索科普节目本土化、平民化的路子,并且取得了成功。它那种找由头、讲故事、设悬念、做演示的样式,那种好看、有用、贴近、轻松的风格,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也逐渐得到专家们的认可。这些迹象告诉人们,一个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电视科普栏目诞生了。

《走近科学》不但看的人多,而且来电来信,网上点击,甚至千里迢迢到栏目造访的人也多。这说明大家看过之后,还有进一步了解其内容和反复进行欣赏的需要。用专业术语说,就是有在平面进行二次传播的价值。不但有可视性,而且有可读性。尤其是这套丛书对节目进行了精心梳理,选取了其中引人入胜的内容,名日《解密中国》。我深信书的内容和这个书名一样吸引人。我向广大读者推荐这套丛书,因为读了它不但能开眼界长知识,还会得到美的享受和满足。

2005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密中国(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CCTV解密中国栏目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27766
开本 16开
页数 1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3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228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30
16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