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帕米尔历险记(亚洲探险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亚洲探险之旅”丛书之一,是英国军人、探险家弗朗西斯·爱德华·扬哈斯本从1884~1894年的经历。他的这次探险之旅,先是长白山之行,接着到了北京,之后是穿越沙漠戈壁,最后翻越喀喇昆仑山回到印度。本书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探险旅行时代的记录,也是他许多著作中最好的一部。

内容推荐

当历史返回到一百多年前的1887年,从北京到新疆再到印度的探险旅行,能依靠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不是汽车、火车,更不是飞机,几千公里的路程要靠人的双脚和骆驼、马、牦牛等一步一步完成。就在当时,扬哈斯本这位充满冒险精神的英国探险家历尽千难万险硬是走完了从北京到印度的漫长旅程,成为轰动整个欧洲的事件。扬哈斯本此次探险旅行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探险旅行的艰难和漫长,更为重要的是他探险的地区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还是一个陌生神秘的地方,他为西方人揭开了东方,尤其是神秘的帕米尔高原的面纱。

目录

绪言/1

长白山/1

从满洲到北京/18

回到北京/35

从北京到归化城/48

穿越戈壁沙漠/63

从哈密到叶尔羌/101

步入喜马拉雅山腹地/138

慕士塔山口/153

罕萨人的袭击/174

冰河历险/187

罕萨人的城堡/206

沿帕米尔高原进入罕萨/215

三上帕米尔高原/234

喀什噶尔之冬/246

从喀什噶尔到印度/259

乞特拉尔和罕萨/274

乞特拉尔与统治者/287

传教问题/303

探险印象/310

试读章节

过去的十年间,我不间断地进行着旅行探险,去过亚洲的广阔区域。我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旅行,想准确地回答是困难的。出于好动,总觉得老待在一个地方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这种情绪不安的种子是在1884年的夏天播种的。当时,我所在的部队驻扎在旁遮普的拉瓦尔品第,龙骑兵近卫连奖励我两三个月的假期,于是,利用这个假期,我到喜马拉雅山的浅山地带进行了一次旅行。

第一次,我本能地去了达鲁姆萨拉,那是我舅舅罗伯特·肖长期住过的地方。舅舅和海沃德是最初敢于跨越喜马拉雅山前往中亚平原的英国人。舅舅的家,长久以来曾雇佣过很多人,他们大多是几次伴随去叶尔羌和喀什噶尔之旅的伙伴,还有书籍、地图、旧手稿等。我为了策划和实现探险计划,之后又一次去了舅舅家,这位大探险家的遗物任由我挑选。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有关书籍、查看地图并和仆人们几个小时地交谈,结果,探险的精神慢慢地融入了我的思想之中,我待不下去了,开始为进发西藏进行了预备性徒步旅行,第二年,就实施了前往西藏的旅行计划。

我再一次以欢愉的心情回忆起那次最初看似很平常的喜马拉雅山之旅,其实它丝毫不亚于以后的任何一次探险旅行。以前我曾去过瑞士观赏雪山景色,那时,作为青少年还不能随心所欲地乱跑。现在,我自由了,已是二十一岁血气方刚的年龄,在旅途中不满足于一日一个行程,而是两个行程,甚至三个行程。当时,可以让我利用的时间不过两个月,在那两个月期间,我哪里都没有去。而是被唐古拉和克鲁那样的山谷风景深深地迷恋住了。后来,意识到将要第一次翻越雪山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在心中想像着书中描写的(后来明白了那描写的不是普通季节时的经验)可怕情景。几小时几小时沉重、单纯、腻味地走在柔软的深雪里,而且,可怕的幻觉还会导致精神的异常和沮丧;要承受那穿心刺骨的凛冽寒风、头顶上的灼热阳光和由于空气稀薄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头痛;望到横亘在喜马拉雅山脉原始森林地带前寸草不生的茶褐色山体时的厌恶感和绝望感及一座座寒冷的山脉、几乎让人难以靠近的外观等,一切的一切都闪现在眼前。想起那时自己的做法那么幼稚,作为拼命工作的体力劳动者,首先是缺乏经验毫无顾忌地大量进食早餐,使自己无法按照想像的速度一天30公里、50公里地前进。尽管如此,每天完成长途行程的时候,或者每当穿越过一座座山峰进入到新山谷的时候,就有甜美的满足感,伴随而来的是我的身体锻炼得无比壮实,在我身上焕发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气概。

P1-2

序言

公元1486年,一个名叫巴托罗缪·狄亚斯的葡萄牙人乘船第一次航行到今天的非洲南端。他把他登上陆地的地方叫做“暴风角”。回去后,他向国王汇报,国王说:“不,你发现的不是‘暴风角’,而是‘好望角’。”1492年10月,一位名叫哥伦布的意大利航海家想从地球上找到富饶的中国、印度,但他的航船却意外地撞到了今天的美洲大陆。1519年,费尔南多·麦哲伦从今天的西班牙横渡大西洋,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环球航行,探寻到一条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到亚洲和非洲的交通线路。于是,这些人便被认定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探险家。历史学家把哥伦布看作是“新大陆的发现者”,把麦哲伦称作“最伟大的航海家”。虽然,麦哲伦最终以他的暴行被菲律宾人杀死了。

人类社会之所以进步、发展、提高,重要原因是人类总在进行着永无止境的各项探索。狄亚斯、哥伦布、麦哲伦所进行的也是一种探索。这种行为就是走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探寻目标。因为这种行为总伴随着自然或人为的危险,所以,人们又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探险”,把从事这类活动的人称之为“探险家”。

纵览人类的探险史,我们会从中发现探险家的目的、动机甚至机遇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如果我们摒除探险家各自的目的和政治动机,单纯从他们的成果和记录下来的知识而言,我们就会相信,探险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有益的。哥伦布、麦哲伦这些人的探险活动,其结果是促进了各大洲之间交通的发展,加速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互相认识和了解。

世界认识亚洲、亚洲认识世界,同样首先是通过一批有勇敢精神的人们的探险活动而实现的。特别是世界对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所历途径,都是一样。第一个来中国,并且把中国文明介绍给欧洲的人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那时是中国的元朝。而在这之前,中国晋朝的大僧人法显已经从陆上沿着“丝绸之路”,走到了印度各地及今天的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从海洋上漂到今天的山东半岛。他的动机是取经和参佛,但他身上所具备的却是探险精神。公元7世纪,我国唐朝的、至现在还被世界津津乐道的大僧人、大法师玄奘又沿着前人的足迹,踏上所谓的“死亡之海”、“高原禁区”,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千难万险地从长安走到印度半岛的最南端,历经十三年,然后又回到唐太宗李世民治理下的中国长安。中国的旅行家、探险家的著作,给中国提供了认识外界的知识。甚至还给印度人认识他们自己的历史提供了连他们本国也没有记载下来的实录。请看,事物的因果关系岂不是十分明白吗。

人类依靠自然的生存环境而生存、繁衍。一个群体,最初形成在一个环境优越的地方,他们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他们被海洋或者高山、大川隔绝,外界想触探他们那儿,就要探险;同样,他们要了解外部世界,也要探险。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从电视上就可以看到在法国举行的’98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与法国人共同欣赏足球明星漂亮的射门。但在人类还没有走到这一步的那些年代,不通过探险是绝对了解不到另一个天地的真正面目的。大至一洲与另一洲,小至一国家与另一国家;此一地到彼一地,此一族到彼一族,应该说都是这样的。探险家的实地访问记就是那个时代的“现场直播”!到亚洲大陆各地进行过探险,并且写下探险记录的那些人的著作,也是被考察地区地理和人文景观的“现场直播”。

19世纪的下半叶和20世纪的上半叶,特别是20世纪的头一二十年里,是亚洲探险的又一个高峰期。在探险者之中,论洲别有欧洲人、美洲人和亚洲人;论国别则有英国人、普鲁士人、瑞典人、法国人、俄国人、美国人、匈牙利人以及日本人等;论探险者们所从事的专业,则有考古学家、登山家、动植物学家、人类学家、宗教僧侣、地理学家以及记者、旅游者等等。他们的足迹所至,东起库页岛,西到伊朗,北到西伯利亚的南部各地,南至缅甸、印度北部。我国的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以及云贵高原无不成为他们探险的目标。这些地方的名山大川、荒漠戈壁、少数民族聚居区、古代城镇遗址无不印下那些外国人的足迹。其中,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古代欧亚大陆桥沿线各地更是探险家们竞相追逐的热点地区。通过这些人的探险和发掘,一批高山被征服了;一些被称之为“生命的禁区”的地方被他们越过了;哈拉浩特、高昌、交河、楼兰、尼雅等一批古代城镇或烽燧遗址被他们挖了又挖,掘了又掘;敦煌莫高窟、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库车的库木吐拉千佛洞等佛教艺术洞窟被他们考察了个遍。成千上万的文物被发现或挖掘出来。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一举成名,一鸣惊人,成了当时轰动世界的人物;有的人被本国、第二国甚至第三国聘为院士之类的专业职务,甚至为他铸造了纯金像。主要原因,说简单一点就是此人探了“险”,得到了他们国家官方或私人无法得到的知识。

从事物的本质上看,亚洲当然是亚洲人的亚洲,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亚洲的社会进步是亚洲人应当做的事情,中国的发展也只能由中国人推动。今天的亚洲已经不是八九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以前的亚洲,今天的中国更不是清朝或北洋军阀那个时代的中国。但是,今天的亚洲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今天的中国包括中国的各个边疆地区也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那个时代的亚洲是个什么样子?那个时代的中国和中国的边远地区是什么样子?这就不能以今天的繁荣去推测了。比如拿丝绸之路重要路段的塔里木盆地而言吧,今天的塔里木盆地四周城镇林立,绿洲连片,有高等级的公路和方便的食宿。那么,当年呢?当年是否也是这样的繁荣和发达呢?对此,今天的我们无论是谁也不可能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那么,怎样回答这些问题呢?办法只有一个,去阅读研究专著和探险家的见闻吧。而学术专著并非普通人能读到或读得懂,而探险著作就不同了,它大都是见闻、历程的直接记录,好读、有趣、易懂。对于学术界人士不可或缺,对于普通求知者也不是天书。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来亚洲探险的探险家们,大多数人都有大块大块的文章,一大部一大部的著作。他们的著作记的都是他们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事物。从回首过去、增长知识的角度来说,这些著作都是难得的资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著作翻译成中文者为数极少,我们所见者仅系风毛麟角。为了让我们的读者能够知道昨天亚洲各地区,特别是让读者能够广泛地知道昨天的我国各个角落的社会状况和地理景观,我们决定组织一定人力,投入一定财力,把一些比较好的亚洲探险著作译成中文,奉献给广大读者。

亚洲探险的著作很多,语种各别,优劣不一。我们所选者皆是那些严肃认真的,知识性、科学性较高的。总之,我们并不是白菜、萝卜一把抓,而是尽量选择其中的最精彩者。当然,我们也知道,有些探险者的看法和我们并不相同,或者不完全相同,我们认为这无关宏旨。我们现在不也是经常要听一听外国人是怎样看我们的,那么,我们听一听昨天的外国人对昨天的我们说些什么,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相信,这样看待问题,我们的读者和我们是一定能够取得共识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帕米尔历险记(亚洲探险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扬哈斯本
译者 任宜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8060313
开本 32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01-01-01
首版时间 2001-01-01
印刷时间 200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N82-49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02
14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