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魅影/经典游记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经典游记译丛”包含了十九世纪后期英美文学的十位重要作家的游记作品,可说是新年以来书市上的一大惊喜。当交通与旅游越来越便捷与发达,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因此越来越逼仄与狭小的时候,这一系列写于遥远的上上个世纪的游记,把我们与喧闹纷杂的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使我们借以眺望这个世界过去的模样,那是一个又一个比远更远的远方。本书是“经典游记译丛”中的一册,是小泉八云的代表作。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初期的日本生活,为读者呈现了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乃至宗教迷信。

内容推荐

本书是小泉八云的代表作。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初期的日本生活,为读者呈现了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乃至宗教迷信。但与一般西方人怀着猎奇心理看东方不同的是,作者不是站在高人一等的位置来俯瞰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于西方的日本生活,而是以赞赏甚至仰慕的眼光,用清新动人的笔墨,向读者转述自己对日本这个远东国家古怪而陌生的印象。轻松有趣的内容底下,蕴涵着对一个民族及其文明的性格的考察,并对东西方不同思想理念作出感性的对比和评判。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本西方人写的关于日本的《聊斋志异》,雅俗共赏的内容与笔触,令不同身份的读者会得到不同的体验与启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在东方的第一天

第二章 弘法大师的书法

第三章 地藏

第四章 通往江之岛的朝圣之旅

第五章 在死人的集市上

第六章 盂兰盆会舞蹈

第七章 仙国之都

第八章 杵筑城:日本最古老的神社

第九章 在童鬼的山洞里

第十章 在美保关

第十一章 杵筑城日记

第十二章 在日御埼

第十三章 殉情

第十四章 八重垣神社

第十五章 狐

试读章节

在日本街道上的首次巡行充满了趣味横生的讶异感——你根本无法让你的人力车夫弄懂你的意思,你只能通过手势,指天画地,张牙舞爪,才能使车子四处游走,无所不至,因为一切都包含着难以言说的乐趣,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你头一次觉得你真的来到了东方,来到了远东。此前,有关这块土地,你从书本上了解了那么多,而且神往已久,可是,正如俗话所说,眼见为实,到如今你才知道,你对它仍一无所知。你第一次充分意识到了这一常见之事,可即使在这种意识中,也带有一丝浪漫的意味。更何况对我来说,这一天所感受到的庄重神圣之美,以无法言传的方式使这一意识得到了升华。日本春季的丝丝寒意,加上从富士山白雪皑皑的圆锥形山顶吹来的微风,使早晨的空气清冷凉爽。在这片清冷的空气中,弥漫着某种难以言说的魅力,这魅力也许源于那柔和至极的明净感,而不是任何一种可以明确描述的色调——天宇间澄澈透明,纤尘不飞,只有一抹微蓝氤氲其间。透过它,哪怕是最远处的物体也会带着令人称奇的明丽色彩突显出来。阳光和煦怡人,黄包车(或称人力车)是你能想像到的最舒适轻便的代步工具。车夫穿着凉鞋,戴着蘑菇形的白草帽,越过他那随着奔跑的节奏而起伏舞动的草帽放眼望去,狭长的街景美不胜收,我沉迷其间,恐怕永远也不会感到厌倦。

一切似乎都如小精灵般可人,因为每样事物、每个人都小巧玲珑、古怪有趣、神秘诱人:小巧的房屋罩着青色的屋顶,小店铺前悬垂着青色的帘幌,面带微笑的小人们穿着青色的衣服。只有当偶尔有一个人高马大的外国人走过,或者蓦地闪现出用拙劣的英语写着广告的店铺招牌时,才会打破这种幻景。尽管如此,这些不和谐因素只会突出眼前的现实,无论如何也不会从实质上减退那些可爱的小街道的吸引力。

你得透过翻卷不止的旗帜和来回摇荡的深青色帘幌,才可凝神谛视其中的一条街道,所有旗帜和帘幌都饰有日语或汉语文字,因此显得美丽而神秘。起先,这种谛视只会令你产生一种光怪陆离的奇怪的混乱感,因为似乎不存在任何建筑或装饰方面的具体明晰的规定:每座建筑似乎都有着自身特有的幻异之美,没有一样事物与其他事物完全相同,一切都具有令人眩惑的新颖之处。但渐渐地,当我在这一区域盘桓了一个小时之后,我的眼睛开始模糊地捕捉到建构这些低矮、轻巧、有着古怪山墙的木制房屋的某种总体格局,它们大都以原色示人,第一层全部面街敞开,在每个店铺的门面上方,都有类似于雨篷的坡状屋顶,屋顶由纤薄的条板构成,背朝着以纸为屏的第二层楼的小型阳台。你开始清楚这些小巧可爱的店铺的总体设计:它们铺着榻榻米的楼板恰到好处地高出街道,招贴文字一应地竖行书写,有的在帘幌上波动起伏,有的则在镀金描漆的招牌上明灭生辉。你观察到,那种在大众服装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浓浓的深青色同样是店铺帘幌的主宰,尽管其间也会零星地点缀着其他色彩——蔚蓝色、白色、红色(没有绿色和黄色)。接着,你还会注意到,店员的衣服E也印有文字,与店铺帘幌上那些漂亮的文字如出一辙。任何繁缛的花饰都无法产生这种效果。出于装饰的目的,这些表意文字都经过美化处理,从而拥有了一种呼之欲出的匀称之美,这是那些没有意义的图案绝不具备的。这些文字印制在工人和服的背后,深青色的底子上有着纯白的文字,而且大得足以使人从老远的地方就能一眼认出来(表明穿著者是某会社或公司的成员或雇员),这时,这些文字便赋予了那些质次价廉的服装以一种人为的精美表象。

最后,尽管你仍沉浸在对于诸般事物的神秘性的眩惑之中,你还是会蓦然醒悟,这些街道大部分令人目不暇接的如画景象,原来只不过源于那些无所不在的汉语或日语文字,它们有的白,有的黑,有的蔚蓝,有的金黄,装饰在每样事物之上,就连门柱的表面和纸制的屏风上也比比皆是。于是,也许会有那么一刻,你会想像用英语字母来取代那些具有魔力的文字会是什么效果,可哪怕仅仅是一闪念,也会让你可能拥有的任何美感遭到当头一击,于是你就会像我一样,成为“罗马字拼音推广协会”的敌人,因为这个组织的建立,就是怀着丑恶的功利主义的目的,鼓吹用英文字母来书写日语。

P2-4

序言

1871年,密特福德先生(Mr.Mitford)在介绍他的那本引人人胜的《古日本故事集》一书时写道:

最近几年写的那些有关日本的书籍要么是从官方记录中编译而成,要么只是匆匆过客的笼统印象。整个世界对日本的内在生活都知之甚少:他们的宗教,他们的迷信,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得以前进的神秘源泉——所有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密特福德先生提到的这种无形的生活是不为人所熟知的日本,而对它,我已能略知一二。读者也许会因本书内容的单薄而失望,因为一位在日本人中间生活了不到四年的人——即使是一个努力接受其风俗习惯的人——尚不足以使外国人对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没有人能比作者本人更清楚,在本书中已完成的东西是多么少,还剩下要做的事有多么多。

新兴日本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一点也不赞同本书所粗略触及的那些普遍的宗教观念——特别是源自佛教的宗教观念——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迷信思想。除了对普遍的抽象概念和特殊的形而上的思索抱着特有的冷漠这一点外,当今西化的日本人与有教养的巴黎人或波士顿人几乎处于同一智力水平上。但他们倾向于对所有超自然的观念都持过度的蔑视,对历史上重大的宗教问题,他们的态度是十足的冷漠。他们在现代哲学方面的大学训练很少会促使他们去从事独立的社会学或心理学方面的叙述研究。对他们而言,迷信仅只是迷信,它们与人的情感天性之间的关系引不起他们丝毫的兴趣。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对日本人了如指掌,而且还因为他们所属的那个阶层仍然不理智地(尽管是十分自然地)以日本较古老的信仰为耻。我们这些现在自称为不可知论者的人,多半都能回想起当我们刚刚从一种比佛教更缺乏理性的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时,我们回顾父辈那阴暗沉郁的神学时的感受。日本的知识分子只是在最近几十年中才开始变成不可知论者,这种精神革命的突然性足以解释目前上流阶层对佛教所采取的态度的主要(尽管也许不是全部)原因。在短时期内,它肯定免不了偏执狭隘。既然人们对与i米信迥然有别的宗教都抱有不能容忍的感觉,那么他们对与宗教迥然有别的迷信的不接受感必定还要更加强烈。  但在日本西欧化的圈子中,很难发现与其他地域截然不同的日本生活的罕见魅力。这种魅力存在于广大的普通民众中,就像在所有国家一样,这些普通民众代表着日本的国民性,他们仍然墨守着自己令人愉悦的古老风俗,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服装,保留着自己的佛教造像、家庭神社以及那优美动人的祖先崇拜。一位来自外国的观察者决不会厌倦这种生活,如果他足够幸运也足够敏感,得以进入这种生活之内,他有时禁不住要怀疑:我们自吹自擂的西方的进步历程是否真的是在向着道德的方向发展。尽管已经过去多年,他仍能每天都从这种生活中发现某些前所未知和出人意料的美丽。像其他地区的生活一样,日本生活也有自身的黑暗面,但与西方存在的更加黑暗的侧面相比,就连这种黑暗面也是灿烂光明的。它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愚昧之处,也有恶俗陋习和残酷无情的地方。可是,你对它了解越多,你就会越加惊奇于它超乎寻常的善良、不可思议的韧性、始终不渝的礼貌、淳朴单纯的心灵、与生俱来的仁慈。从我们自己更具包容性的西方的理解力看来,它最大众化的迷信,虽然在东京受到谴责,却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这些迷信构成了口头文学的支离破碎的片断,反映了它的希望、恐惧以及判断是非的经验。它为了寻找无形谜团的答案所作出的初始努力导致了绝对是更光明、更仁爱的人类迷信,增添了日本生活的魅力,只有在日本内陆长期居住的人才能够理解这种魅力。日本的个别信仰是具有欺骗性的,如对恶魔狐狸的迷信,公共教育正在迅速驱除这种迷信;但还有大量的信仰,其想像之美甚至可与我们当今时代最高贵的诗人仍在从中寻求灵感的希腊神话相媲美;还有许多其他的信仰,它们鼓励人们善待不幸者,善待动物,这样的信仰只会导致最令人愉快的道德结果。家畜表现出的煞是有趣的恣肆蛮横,许多野生动物在人面前显示出的相当的大胆无畏——像白色云团一样的海鸥盘旋在每艘到来的汽船的上空,以期获得人们施舍的食物碎屑;鸽子在寺庙的屋檐上咕咕叫着,捡食着香客们撒给它们的米粒;小鹿在神圣的神社中等人来喂糕饼和爱抚;当陌生人的影子投射在水面上时,鱼儿就从神圣的莲花池中伸出脑袋——这一切以及其他成百上千的可爱景象都应归功于幻想,尽管人们将这种幻想称为迷信,它们却在以最简单的形式向人们传授关于生命的统一性的崇高真理。即使有相当数量的信仰没有上述信仰那么吸引人,公平的观察者最好还是牢记莱基的话:

许多迷信确实无疑与“对诸神的恐惧”这一具有奴性的希腊观念完全相符,并给人类带来大量无法言传的痛苦,但还有许多其他的迷信具有不同的倾向。迷信既可导致我们的恐惧,也会唤起我们的希望。它们常会迎合并满足心灵深处的渴望。当理性只能提供可能性和或然性时,它们则提供确定性。它们提出充满想像力的概念。它们有时甚至会给予道德真理以新的支持。它们制造只靠自身就能满足的欲望,也营造光凭自身就可平息的恐惧,因而它们常会变成快乐的根本源泉。当人们精疲力竭或麻烦缠身,最需要得到安慰时,便最能感受到它们慰藉人心的功效。我们从自身幻想中获得的东西要比从知识中获得的东西更多。极富建设性的想像力给予我们的快乐也许比理性给予我们的快乐更多,因为在思索的领域,理性主要是批评性和破坏性的。与那些最为宏大的哲学理论相比,莽夫村妇们在危难关头或悲伤时刻如此信赖地谨记在心的粗鄙符咒,以及据信会对穷人家的茅舍产生神秘的保护性影响的神圣图画,能够在人感到最暗无天日的忧郁时刻提供更加真实的安慰……没有什么会比下面这种做法更加错误的:幻想当一种批评的精神广泛流传时,那些令人愉悦的信仰会丝毫不差地保留下来,而那些给人带来痛苦的信仰却会独自销声匿迹。

现代化的日本所具有的批评精神正在间接地帮助而非抵制外国顽固分子的努力。这些人试图摧毁人们朴素、快乐的信仰,代之以那些成熟的西方知识分子早已不再相信的残酷迷信,如对于无情的上帝和永恒的地狱的幻想。这种做法无疑是令人遗憾的。早在一百六十多年前,坎普费尔(Kaempfer)就曾写道:日本人“在美德的实践方面,在生活的纯洁方面和对周围世界的热爱方面,都远胜于基督徒”。除了在那些本土道德已经遭受到外国污染的地方,如在开放的口岸,这话正是当今日本的真实写照。我自己和许多不带偏见的、对日本生活更富经验的观察者都深信,无论是在道德方面或是其他方面,基督教的输入都未给日本带来任何收获,却使它失去了许多。

在构成这些篇目的二十七个章节中,有四个章节最初被几个报业财团所购买,结果与读者见面时,已经面目全非;还有六篇刊登在《大西洋月刊》上(1891—1893)。其余诸篇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都是初次与读者见面。

拉夫卡迪沃·赫恩

日本,九州,熊本市

1894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魅影/经典游记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本)小泉八云
译者 邵文实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15413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64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26
15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