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活中的测谎术
内容
编辑推荐

谎言也是形形色色的,有天真的谎言、有狡猾的欺骗、有深情的劝慰、有冷酷的恐吓、有高尚的誓言、有无耻的威胁、有虚假的借口、有刻意的掩饰。天真无害的小谎以及损人利己的谎言,几乎人人都说过,人人都会说……本书试图带你穿越这些形形色色的谎言,教你认识谎言世界,懂得如何避开谎言的罗网,战胜谎言,还世界一个真、善美!

内容推荐

谎言形形色色。只要地球上有人存在,谎言就不会绝迹。政治舞台上有擅长此道者,商战中也有擅长此道者。生活中,谎言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情感世界里的小纽带……身陷谎言世界里,即使我们不想成为精于编造谎言的能手,但我们也不会愿意沦为谎言陷阱里的猎物。必须强调的是,在人生的旅途上,说谎者无异戴着镣铐,在正义和真理的监视下猥琐地爬行。本书试图带你穿越各色奇花异草,教你认识谎言世界,懂得如何避开谎言的罗网。

目录

谎言,与人类文明相伴

1 什么是谎言

 1.1 谎言的定义

 1.2 人们为什么说谎

 1.3 谎言:人类精心虚构的文化现象

 1.4 谎言:不完整的信息

 1.5 有没有不能识破的谎言

2 对谎言的基本认识

 2.1 谎言审美 

 2.2 谎言污染 

 2.3 谎言与犯罪

 2.4 谎言传播的矛盾冲突^

 2.5 谎言传播与道德控制

 2.6 谎言传播与公众心理

3 测谎原理 

 3.1 情绪和认知

 3.2 谎言和记忆

 3.3 生理学、心理学与测谎

 3.4 测谎原则

4 生活中的测谎术

 4.1 古代测谎术

 4.2 面部表情测谎术

 4.3 体态表情测谎术

 4.4 言语表情测谎术

 4.5 交谈测谎术

 4.6 信息法与心理法测谎术

5 专业测谎术

 5.1 测谎器

 5.2 贝克斯特测谎系统

 5.3 引导性谎言准绳测试法

 5.4 测谎注意事项

6 商业交往中的谎言识别

 6.1 识别消费欺诈

 6.2 识别虚假广告

 6.3 识别假冒身份

 6.4 识别合同诈骗

7 人际交往中的谎言识别

 7.1 夫妻生活中的谎言

 7.2 孩子的谎言

 7.3 陌生人的谎言

 7.4 手机通讯中的谎言

 7.5 网络信息中的谎言

 7.6 求职招聘中的谎言

结束语:信息不对称下的社会博弈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交谈时小心10种人

根据上面谈到的一些叙述,再结合日常的一些经验,我们在与人交谈时,对以下10种人,要尤为小心:

①并不太熟悉却称名字甚至昵称的人。平时我们或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与你并不太熟悉,但一见面就去掉你的姓,只叫你的名字。或是没见几次面,就叫你的昵称、小名。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破谎专家认为,至少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出于说谎时的紧张害怕心理。说谎者为了掩饰这一心理,便以表面亲热的方式来干扰别人对他的审视。

②喜欢大包大揽的人。有些人在与人交谈时,总是喜欢摆出一副大包大揽的架势,或是显示他们朋友多(“你要去美国,可以去找我朋友”),或是表示他们能干(“这事就交给我吧,没问题”),你要是信以为真,那么恐怕十有八九要失望——他介绍的人,根本不是什么很好的朋友;他所说的“没问题”,往往是“有问题”。其实,这些言过其实的人也不一定心眼坏。他们只是期望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肯定,从而满足自己的内心欲望。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到过这种人是“其言之不作,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篇》)。意思是说:大言不惭的人,实行起来一定不容易。对付这种谎言,也大可不必当面揭穿,让人难堪。反倒不如将计就计,迫使他们实现自己的诺言。

③喜欢说教的人。这类人与前面提到的在言谈时总是引经据典,或夹入外语的人是同一类人,都是出于维护自尊的心理。这种“活得太累”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很可能掩盖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④总是自谦的人。有那么一种人,在与人交谈时,必定自诩自己的家世、业绩或孩子等种种过人之处,当听到对方的赞许时,又必定会自谦道:“哪里,哪里”、“这算不了什么”等。其实,多数谦虚过头的人,大多数表现欲十分强。为了掩饰这层心理,才常常说些自谦的话。这类人有时容易陷入自欺欺人的心态,出于这种心态,也会自欺欺人。

⑤包打听。似乎每个单位都有这种喜欢打听事的人。他们或在上卫生问时窃窃私语:“知道吗?张总要调走了……”或是在去打开水的路上,告诉你一些本单位的“重大新闻”。而且往往声明“我只告诉你”、“也就跟你说”。这类人表面看来似乎消息灵通、八面玲珑,但内心实际上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信心,并疑心很重。这类人心地或许不坏,但他们的话往往不真实的成分很多。

⑥总在别人面前贬低配偶的人。这种人总是热衷在别人面前谈论配偶的过失或短处,别人不一定乐意听,但这种人却越说越来劲。一般来讲,这种人与配偶相处不和睦,郁积于心,一触即发。推而广之,这种人对现实生活也很不满意,认为离自己的理想相差太远,在如此的心态和状态下,很可能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⑦在公共场合耍派头的人。比如,在房展会上对售房小姐说:“我已有两套房了,再买一套,只当存钱了。”又比如,在吃饭时有意告知别人他在某国家部委工作(其实只是个小角色)。这类在公共场合耍派头显示自己的人,其实大都有强烈的自卑感,而表现在言语上却狂妄傲慢。所以,这种人如有欺诈言行,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因为他的人格具有分裂倾向。

⑧忽然大谈以往不谈的话题的人。如果有人忽然大谈特谈性,大谈特谈他的家庭,他的历史,都可断定这个人心中有着深深的压抑情绪。而压抑过久的人,有时会毫无因由地说谎——说谎对他没什么直接的好处,唯一的好处就是满足自己的恶作剧心理,释放一下自己压抑的情绪。

⑨打电话时等对方说话的人。我们或许都会遇到这样的人,打来电话后,说完一句“喂,我是××”后,就不再说话,等对方说话。这种人为人警觉、心思很重,与人交往不肯吃亏,为了个人利益往往言行不一。还有一种类似的人,就是打电话时第一句就说:“是我”,然后就说正事。这种人待人热情,但往往态度随便、容易失信,且意志薄弱、容易悲观。

⑩总说“我从不说谎”、“我不干这事”等一类口头禅的人。有些人总是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吧,我从不说谎”,或是神态凝重地说“你不信,我不干这事?”这样的人,事实上往往恰恰相反,让人不敢相信。

与总说“我从不说谎”相类似的,是老把“真丢脸”一类的话挂在嘴上的人。在生活中不少人都会有意无意反复使用一个极简短的句子来表达情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口头禅,例如,“真丢脸”、“真糟糕”、“完蛋了”、“去死吧”,等等。这些口头禅,一般是说者说惯了、听者也听惯了,双方多已不在意。其实,脱口而出的口头禅,很能反应说者当时的心理……P246-248

序言

谎言,与人类文明相伴

自古至今,无论中外,谎言一直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捏造谎言的目的多种多样,大到政治角逐、军事策略、政权维系、商场竞争,小至逃避家长的责罚、维护自己的利益、控制别人的行为等。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谎言都是一种扭曲的心智,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

我们发现,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谎言。《圣经·创世纪》说:蛇骗夏娃吃了树上的果实,夏娃又骗亚当吃了果子,接着亚当又对上帝撒谎,隐瞒了自己违背戒律的真相。可见,在神话和传说中,人类的起源便是和谎言密不可分的。而在以后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人类又把谎言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无怪乎美国心理学家特罗蒙德曾大发感叹,认为“说谎是人类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小孩子不慎摔碎了父亲珍爱的瓷器,父亲追问起来,他照实承认是自己摔碎的。父亲一气之下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以后,当这个小朋友再经历类似事情时,会说“那是被风刮倒的”,或说“那是被猫打翻的”。结果父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提醒他下次留心些,别让瓶子砸着身体或让碎瓷片划破了脚。同一错误,诚实和欺骗却带来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在公司里,我们也常常见到虚伪奸猾的撒谎者受到重用,而一些诚实、憨厚的同事则经常被人欺负,好事一件也轮不上,坏事倒每每找上门来。最后,还会有人幸灾乐祸地补上一句,“谁叫你太老实”。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导致人们用欺骗的手段获得利益。因此,所得的利益越多,谎言也就越来越多。

有的谎言似乎“非说不可”,少了这类谎言很多事就办不成。最典型的是“媒妁之言”。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富家小姐是独眼,嘴也有些歪,年过30仍未找到如意郎君。一个个媒婆都因相亲见面时无法交代而让一桩桩好事告吹。正在大家无计可施时,来了一个高手。她给小姐介绍的这位少爷是个瘸子,少爷要个长得俊俏的小姐做老婆。开始两人要交换照片,少爷好办,一坐下来,照片上就看不出是瘸子。可是小姐呢?这个高手媒婆有的是办法,她让小姐到花园里照了个侧面像,手里拿着花儿,正嗅着呢。少爷、小姐一看对方照片还都挺满意,可双方家长不放心,觉得还应该当面相相亲,但又不愿意对方直接见面,怕一见面自己的孩子就露出马脚来。这媒婆又使出高招。到相亲那天,少爷被告知某家宅院半掩着门,拿手绢捂着鼻子、露出半个脸儿的就是要相亲的小姐;小姐则被告知午时一位骑白马穿大褂从门前过来的先生就是自己的要见的少爷。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当面相了一回亲。少爷想,小姐身段儿还不错,半掩脸面、手捏花巾挺羞涩,越想越乐意。小姐看到少爷人高马大,又体面又标致,也喜不自胜。终于到了新婚之夜,新郎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走去揭新娘盖头。新娘听着脚步声不对劲,自己呼啦一下扯去盖头,发现新郎是个瘸子,很是生气:“嘿,我那天看见你骑在马上挺好的,怎么是个瘸子呢?”新郎看见新娘又是塌鼻子又是“独眼龙”,也很生气:“是啊,当时我是好好的,谁知一出你家巷口,哪个坏小子放枪,把马给惊了,我从马上摔下来就把腿给摔折了。可是,我那天看你也好好的,怎么今天鼻子、眼睛都不对劲啊?”新娘说:“我一听说你摔折了腿,就非常伤心,不停地哭啊哭。又抹眼泪又抹鼻涕,鼻子抹塌了,一只眼睛也给哭瞎了。”若不是那位媒婆耍花招、说谎话,不知这对小姐、少爷还要耽误青春到几时。

这样的例子虽不多,但对媒人之言,通常人们认为若有七分真就不错了。换句话说,有些必要的谎言是人们在默契中达成的协议,许可它们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尽管诚实是人类最为可贵、最受推崇的品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谎言却无处不在。

有人喜欢这样标榜自己:“你什么时候听我撒过谎?”——这本身就是一句漂亮的谎言。在文艺作品里形容正面人物的正派也总用“他从不撒谎”这类套话——这又是一种诱人的谎言。人不能没有真诚,即便是最无耻的骗子,也有知心朋友,也有说真话的时候。同样,什么时候、什么人在生活中又真正禁绝过谎言呢?你敢说你从来没有说过谎话吗?

在我们的语言里,有很多词汇专门形容那些说谎的人,如:“一溜十个谎”“没一句实话”“他说十句你只能信半句”“伪君子”。还有成语,如:“口是心非”“口蜜腹剑”“弥天大谎”……可以列出成百上千。这些词语的使用对象是谁呢?事实上,对象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己。

一位心理学家指出,说谎是人类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成就”。据统计,平均每个人每周至少撒谎13次。乔伊斯·布拉泽博士统计过,一个美国人平均一天要说200句谎话。当然,这些谎言也是形形色色的,有天真的谎言、有狡猾的欺骗、有深情的劝慰、有冷酷的恐吓、有高尚的誓言、有无耻的威胁、有虚假的借口、有刻意的掩饰。天真无害的小谎以及损人利己的谎言,几乎人人都说过,人人都会说。

一位女性对自己的年龄讳莫如深,一位商人对自己的利润只字不提,一位你不喜欢的人向你借钱时,你会说“正巧我手头也不方便”。你也许有时候会跟朋友开玩笑,让他到几里外的车站,等一个子虚乌有的来访者;也许会在和别人竞争一个晋升的机会时,夸大自己的能力,做些手脚,使竞争对手看起来实力比你弱一些。这一类的谎言其实都算不了什么,可谓人之常情。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免不了要说许许多多类似的谎言?但是有着极大危害、后果极为严重的弥天大谎,却并非人人会说,也不是人人能说的。

谁在说那些大谎呢?有一句俗话值得我们深思,即“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可见是某些办大事成大事的人在撒谎。借助谎言,他们在仕途上青云直上,在商场中大赚其钱,在战场上攻城掠地、旗开得胜。他们在获取名望的过程中声誉鹊起,在现实生活中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我们有时会在电视上看到某政客慷慨陈词:“如果我当选,将……”但事实上,他当选后却自食其言,什么也没有得到改观。某些政客就这样利用谎言赢得民众的信赖,使自己获得选票。他们当中惯用的一句格言,叫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难怪美国波灵顿俱乐部每年举办一次撒谎大赛,什么人都可以参加,唯独拒绝政客,因为他们是“职业撒谎家”。

人类在历史上经常处于战争状态,而战争总是在尔虞我诈中进行。西方的格言说:“在爱情和战争中,一切都是合理的。”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说,“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诡道”与“诈”就是明目张胆地说谎。古今中外的战争,从中国的楚汉之争到西方希腊史诗中的特洛伊木马,都充满了谎言。可以说,不懂得诡诈和骗术的将军是愚蠢的将军,最后必然落得一败涂地,乃至身家性命难保,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便是其中一例。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文学是庄严的谎言。”作家不停地用生花妙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这个描绘的过程并非真实描绘,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或为一个无情无趣的世界涂抹玫瑰色的光晕,或把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得一片灰暗浑浊,仿佛人问地狱。这些全是不折不扣的谎言,但谎言却使他们不朽。

英国政治家沙·亨利·欧唐认为:“外交官就是为了对外国说谎所派遣的正直的人。”这话虽然有失偏颇,然而,却说明无论什么样的外交官,在对外交涉时难免要说谎,有时甚至非说不可,古今中外,没有例外。历史上,蔺相如完璧归赵,就是利用谎言哄得秦王乖乖地把到手的和氏璧交还蔺相如。当蔺相如把和氏璧奉献给秦王后,秦王对城池之事只字不提。这时蔺相如便谎称璧上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当他从秦王手中拿回玉璧后,又靠着一套谎言而得以金蝉脱壳,完璧归赵。  还有一类职业骗子,他们寡廉鲜耻,用卑鄙下流的手段赤裸裸地骗财、骗色,使别人的事业濒于毁灭,使他人的心灵遭受重创,别人的声誉受到诋毁。这一类代表邪恶势力的谎言同样不是一般人可以捏造得出来的。

这些都说明,谎言是人类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存在人际间的交往,就会有谎言。因此,“透过谎言看世界”,对于认识几乎所有的人类事务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对谎言有更多的认识,那么就会对人类生活有更多的了解。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谎言是否在逐步减少呢?早在几百年前,莎士比亚就在自己的剧作《亨利四世》中借剧中人之口发出感叹:“上帝啊上帝,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喜欢说谎呢!”如今,我们的社会与莎士比亚时代相比,许多方面已有了巨大的进步,可在诚信方面如何呢?恐怕是还不如他那个时代。1991年,美国一本名为《美国说实话的时代》的书中称,有90%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有说谎的习惯,且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世人比10年前更加不诚实了。1991年至今,转眼又过去了十几年,情况会有所好转吗?美国的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至少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我们尚不容乐观——前几年的高考作文,不就是以“诚信”为题吗?诚信,居然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一种热切期盼。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谎言已在我们四周充斥,令诚实的人无法忍受甚至感到窒息。这不能不令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诚信难寻。如果莎士比亚再世,不知道他将作何感慨!

谎言,虽然提供的是虚假的信息,但似乎人人都离不开它,人们往往借助谎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麻烦,在生活中常常看到说谎可以逃避惩罚、说谎可以获得利益、说谎可以取得别人靠诚实无法取得的成果等现象。趋利避害的本能,自然而然地使人为谎言开了绿灯。

谎言形形色色。只要地球上有人存在,谎言就不会绝迹。政治舞台上有擅长此道者,商战中也有擅长此道者。生活中,谎言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情感世界里的小纽带……身陷谎言世界里,即使我们不想成为精于编造谎言的能手,但我们也不会愿意沦为谎言陷阱里的猎物。必须强调的是,在人生的旅途上,说谎者无异戴着镣铐,在正义和真理的监视下猥琐地爬行。本书试图带你穿越各色奇花异草,教你认识谎言世界,懂得如何避开谎言的罗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活中的测谎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雅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796576
开本 32开
页数 4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8-49
丛书名
印张 14.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