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学的个性/百家讲坛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的栏目,集海内外名家名师主讲,涵盖科学人文社会内容,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高度发达的电视技术给了人类一条捷径,让我们能与知识产生如此密切的接触!同时出版近三十本精选于五百堂课的图书,将人类的思想精髓发扬光大,以满足热爱知识的人们不同的求知需求。本书是《百家讲坛》系列丛书之一。郭小聪、童庆炳、陈思和、王卫平……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本书中传递着人类的精神。这精神是文明繁衍的动力,是人类生存的根基。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大师的风采。

内容推荐

陈思和 如果把海派文学看成一个名词,我不认为它是一个偏正结构;

郭小聪 路遥虽然可能不是一个十分深刻的作家,但他绝对是一位极其少见的真诚的诗人;

李 燕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惟一源泉;

舒 乙 老舍是最晚的一位类古典的文人;

孙玉石 《野草》直到今天还被学术界、批评界认为是鲁迅创作中最美的一部作品;

童庆炳 深度的精神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品格;

王卫平 我觉得《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报应,而是天地间的残忍;

严家炎 金庸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艺术经验,把武侠小说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目录

1.路遥的诗意 郭小聪

2.走向“文化诗学” 童庆炳

3.文学创作中对“讲话”的认识 苏叔阳

4.民间艺术源 提炼成神迹 李 燕

5.坚持人民文艺先进方向 张 炯

6.中国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降边嘉措

7.海派文学的两个传统 陈思和

8.漫谈金庸武侠小说 严家炎

9.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 王卫平

10.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上) 孙玉石

11.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下) 孙玉石

12.老舍的爱好 舒 乙

试读章节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我们在这里将以演讲的方式纪念一位已经去世的作家。11年前他年仅42岁却英年早逝,但是他的艺术生命并没有因为他肉体的消失而失去。相反,在今天文坛炒作风日盛的时候,他依然拥有大量的读者。可以说,他的文学作品、他的艺术生命在延续他的青春和创作。他就是写出了《平凡的世界》和《人生》,获得过国内最高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的路遥。今天的“在文学馆听讲座”,我为大家请来的是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郭小聪先生。他对路遥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并深有研究。今天他带给我们的演讲的题目是《路遥的诗意》,大家欢迎。

郭小聪:路遥去世十余年了,这十余年中中国社会变化多么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应该说不会有什么人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作家去花费精力进行宣传和炒作了。但是我惊奇地发现,十多年了,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奇怪的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那些穿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语言的人物,却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呢?要知道,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一代和另一代之间用不了十年就产生代沟;而且,现在青年人非常倾向于在自己的同龄人中去寻找偶像和兴奋点。

我记得有一个外国学者说过这样的话,我也很赞同他的意见。他说实际上应当把作家作品的杰出性和持久性画等号。我们不应该问这个作家是否优秀,我们应该问:这个作家的作品人们还在读吗?

对于路遥的身世,我们所知不多。一般只知道他的生活是贫困的。从小生长在农村,受过很多苦,后来上了大学,成了作家。作为一个有灵性的作家,路遥肯定是很早慧的。这从他早年的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得出。路遥叙述过他一生都很难忘的一件事,就是他小的时候家里太穷,七八岁的时候,父亲领他走了几百里路到他大伯那儿,实际上要把他送给大伯,又没跟他说。然后有一天早晨呢,他父亲就偷偷地走了。可是父亲没想到这个早慧的、懂事的路遥早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他说他当时就躲在村口的大树下,眼望着父亲远去。他说他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大喊一声冲过去,说什么也要回去。另一种呢,就是留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因为伯父虽然穷,但是还能供他上学。结果他就忍着眼泪留了下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就懂得为了读书而克制亲情,这需要多大的求知欲望和自制力呀。路遥的早慧,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生活选择中显现出来的,也正是这种选择,使我们今天能在这里谈路遥。

我为什么要说到这件小事呢?因为我认为,这件事是路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路遥人生处境的一个象征。他这种处境就像是一棵小草面对石磨般的命运。他的这种生存的欲望是多么顽强,但是他的生存的根基又是那么脆弱。他就挣扎在基本生存的这么一条线上,没有人再关心他别的,关心他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如此早慧,更没有人想到他有一天会出人头地,有所成就。

像上学读书这件事,对城里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对路遥来讲却是举步维艰。他的确是要走一步看一步。上小学是这样,上初中也是这样。因为伯父也供不起他继续念了,想让他回乡干活。这时候路遥是带着绝望的心情走进考场的,那还是“文革”前,他就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升学。结果他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名列前茅,被录到县里的尖子班。后来这个细节用在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身上,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路遥。P2-4

序言

2001年7月9日,午间时分,当普通大学的学生们收拾好书包走出课堂的时候,一所特殊的、开放的“大学”悄然开学了。

说其特殊是指——

“海内外名家名师主讲,涵盖科学人文社会内容”是它的办学方针;

“聚集知识精英,共享教育资源,传播现代文化,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是它的办学理念;

“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是它的追求;

“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是它的办学目标。

论其开放是说——

免试免考;

不限年龄、身份;

“热爱知识”是入学的唯一要求。

这是哪所“大学”?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在哪儿?

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

高度发达的电视技术给了人类一条捷径,让我们能与知识产生如此密切的接触!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周汝昌、叶嘉莹、白春礼、厉以宁、冯骥才、龙应台……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光与影搭建的讲台上传递着人类的精神。这精神是文明繁衍的动力,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让知识可感,让思想可触,让全球的好学之士在光与影的圣殿上与我们感同身受——拥有知识确实是一种幸福。

在一千多个日出日落之后,《百家讲坛》最大的收获是七百多盘沉甸甸的磁带。七百个四十五分钟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应该算一段不短的时长,特别是当这段时长记录了人类思想精髓的时候。

怎样将人类的这些思想精髓发扬光大呢?

我们想到了出版,这是一种既可供收藏又便于研读的方式。

承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我们精选了五百堂课的内容制成了光盘,分系列结集出版;同时出版近三十本相关的图书,以满足热爱知识的人们不同的求知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此“大动作”称为2004年的“壮举”,对于他们的辛苦付出理应深表谢意。

观众和读者朋友,让我们在知识的传承中握手吧!

丛书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学的个性/百家讲坛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存礼//李福成//魏淑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76256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6-53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7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