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漫话四川保路运动/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四川保路运动史》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过程,提出了很有建树的学术见解,被海内外学者誉为中国“研究四川保路运动史的名著”,本书较多地吸取了该著作的学术成果。作者在研读四川保路运动史方面的著述的基础上,就四川保路运动的重要史实运笔漫话。

内容推荐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阅读这套丛书,能让广大读者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本书是其中的一册。

目录

总序

引言

一、推进革命的保路运动

保利权自办川汉铁路

清朝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出笼

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

罢市罢课风潮席卷全川

抗粮抗捐税和反抗清王朝统治的暴力事件

二、气势磅礴的保路同志军大起义

两次谋划武装起义的军事会议

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

“水电报”巧妙传警讯

保路同志军围攻成都

大相岭阻击战与雅安围城战

新津保卫战

反清武装斗争大发展

三、滚滚独立潮

荣县率先实现独立

广安独立,蜀北军政府成立

重庆独立,建立蜀军政府

鄂军起义诛杀端方

存在十二天的军政府

成都兵变

危机中重建的四川军政府

擒杀“屠户”赵尔丰

成都、重庆两军政府合并与全川统一

四、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

“引起中华革命先”的伟绩

四十多年的愿望实现了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9月5日上午,川汉铁路公司召开特别股东大会,有人在会场散发铅印传单《川人自保商榷书》(以下简称《商榷书》)。这份传单是同盟会会员朱国琛、杨允公、刘长述三人起草的。作者在《商榷书》中猛烈抨击清朝政府“日以卖国为事”,“致外人之侵略无穷,遂将五千年古国,沉沦于九渊之下”。指出四川“今因政府夺路、劫款转送外人,激动我七千万同胞翻然悔悟”。号召四川人民“一心一力,共图自保”。提出现在自保条件和将来自保条件共19条,“如有卖国官绅从中阻挠,即应以义侠赴之,誓不两立于天地”之间,坚决“除去自保妨碍”。作者在《商榷书》中的话语时而激昂,时而委婉隐晦,虽未用革命、排满等词句,但却强烈地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主张,名为商榷自保,实际上是鼓吹四川独立。

《商榷书》一问世,大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反清斗争的意志,也为急于镇压保路运动的赵尔丰找到借口。他一口咬定《商榷书》是保路同志会的文件,所提出的自保条件,“遂图独立”,“俨然共和政府之势”,其“逆谋日炽”。赵尔丰立即召集他的心腹尹良、杨嘉绅、田征葵、路广钟等官员筹商对策,加紧调兵遣将,在省城成都布防,由田征葵担任总指挥。赵尔丰凶相毕露地向四川人民举起了屠刀。

9月7日上午,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们正在开会的时候,赵尔丰派人到会场诈请保路同志会、川汉铁路股东会负责人到总督衙门看邮传部对川汉铁路的回电,并磋商路事,将蒲殿俊、罗纶、张澜、邓孝可、颜楷、江三乘、叶秉诚、王铭新、彭芬等人诱骗前往总督衙门。在总督衙门内外有手执步枪的士兵环绕;房上、墙上、附近各街口、外庭、内堂皆布满武士。当被诱骗诸人进人总督衙门即被扣押,清军士兵用绳索将他们的手捆绑住,在罗纶、张澜二人面前各有一名士兵用枪抵其胸,背后有士兵以马刀架其颈,作欲处决状。他们四周还有怒目圆睁的士兵以步枪、手枪、大砍刀相向,真是杀气腾腾。继后,赵尔丰又拘捕了蒙裁成、胡嵘、阎一士三人。赵尔丰还命令军警搜查川汉铁路公司,封闭铁道学堂和股东招待所,查封《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西顾报》、《蜀风杂志》、《白话报》、《启智画报》等宣传保路的报刊,抄毁昌福公司,抄查蒲殿俊、邓孝可、罗纶等人的家,威逼商人开市。又下令紧闭城门,密布街哨,并四处张贴一通暗藏杀机的四言八句告示,声称“朝廷旨意:只拿数人,均系首要,不问平民。首要诸人,业已就擒,即速开市,守分营生。聚众人署(即总督衙门),格杀勿论!切切此谕,其各懔遵!”

赵尔丰本想将蒲殿俊、罗纶等人立即处死,但考虑到事体较大,不得不请成都将军玉岜来作证后,再将他们诛杀。可是玉岜到总督衙门询问情况后,坚持必须请旨行事。玉岜对赵尔丰说:“蒲、罗诸人是正绅,非叛逆,不过政见不合耳,欲加戮,须先请旨。”他本人对此事不负责任。玉岜责备赵尔丰之后,便拂袖而去,使赵尔丰未敢贸然对蒲、罗等人下毒手,只得把他们暂时囚禁在总督衙门内。

赵尔丰诱捕蒲、罗等人的消息传出,人心大愤,蓉城震动。成百上千的群众不计个人生死,每人头顶着光绪德宗景皇帝牌位,手拿一炷香,像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向总督衙门,提出铁路归民办,释放被捕者的要求。请愿群众奔至总督衙门大门愈聚愈多,门口持枪守卫的士兵阻挡不住,密密层层的人流冲进总督衙门院内。面对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营务处总办田征葵秉承赵尔丰的旨意下令向群众开枪射击,总督衙门院坝内和院外枪弹如雨下。群众遭到残酷屠杀,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当场被杀害的32人,其中有十二三岁的少年,也有五六十岁的老妈妈,受伤者数百人。在死者中有机匠、裁缝、学徒、医生、刻字匠和管戏班子行头的、装水烟的、放马的、卖小菜的,以及街正等。死者乱尸横陈,犹紧抱光绪德宗景皇帝牌位不放。

尽管赵尔丰之流用武力镇压,请愿群众仍不退散。田征葵就命防军开炮轰击,成都知府于宗潼见此情景大哭,立即以身挡住炮口,制止开炮,才避免了群众遭受大炮轰击的灾难。可是,赵尔丰预先派有巡防军分守各街口,禁止居民行走,开枪乱射,街民及学生小儿无辜伤毙者甚多;又派马队分驰各街,冲杀践踏,毙伤群众无数。城外群众闻讯后,悲愤万分,人人头裹白布致哀,徒手冒雨直奔城下请愿,遭到清军射击,死伤数十人。总督衙门内外被杀害的群众,伏尸纵横,血流遍地,赵尔丰竟下令三日内不准收尸。当时天下着倾盆大雨,尸体被大雨冲刷、浸泡后腹胀如鼓,一片凄凉悲惨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就这样,凶残的赵尔丰一手炮制了震惊全国、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对赵尔丰之流的暴行,当时有人写了一首竹枝词控诉道:“手抱神牌有罪无,任他持械妄相诛。署中喊杀连开炮,我说官才是匪徒。”

赵尔丰用反动暴力镇压人民群众,并不能使人民群众屈服,只能激起他们更加顽强的斗志。血腥屠杀使人们认清了封建统治者凶残野蛮的丑恶面目,从而彻底地丢掉了对清王朝的幻想。在请愿人群中已喊出了“拿起枪杆子,打倒满清”的口号,人民群众决心拿起武器与清王朝作殊死的斗争,不推翻清王朝誓不罢休。以“成都血案”为转折点,由立宪派领导的保路运动迅速发展演变为由同盟会领导的保路同志军反清大起义。

P29-32

序言

巴山蜀水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文化璀璨。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的巴蜀故地,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和一代又一代巴人蜀人的筚路蓝缕,形成了玄妙神奇、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巴蜀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四川,乃至中国的一座极为珍贵的文化宝库。

巴蜀文化植根于巴山蜀水,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自上个世纪40年代初提出“巴蜀文化”这一概念以来,随着考古的新发现。特别是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批颇有影响的古迹相继发现发掘,巴蜀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并陆续在历史文化、考古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成果。这是我省文化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视发掘、研究巴蜀文化,大力普及、弘扬巴蜀文化,既是结合我省实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文化生活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既是发展繁荣我省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省的有机内容,也是加强和推进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精神的重要途径。为此目的,省政府组织参事、文史馆员等一批学有专长的老专家、老教授编写了《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这套丛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相信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弘扬巴蜀文化,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又要大力开展宣传普及工作。坚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希望全省学术研究和文化界的同志始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为推动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漫话四川保路运动/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绍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98887
开本 32开
页数 1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7.26
丛书名
印张 3.6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2
139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