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扩充、调整、加工而成的。本书将战后上海粮食市场监管政策的演变,置于施政者、经营者、消费者三方的参与、冲突和制约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本书对有关的档案、报刊、前人出版物等大量资料进行了系统和多途径的搜寻、梳理,以一系列重要决策的推行为脉络,展示了国民党政权战后4年在沪粮政的错综轨迹及主要环节,从结构变动、政策调整,到社会反响、矛盾冲突等,为考察、检视战后上海城市管理机制和社会控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并引发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导致上海粮政受挫的关键是什么?它在近代中国宪政史上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印痕?

内容推荐

1945至1949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为争夺国家的执政权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内战,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是两党争夺的焦点。其间,粮食危机一直困扰着上海城市,主要体现在供应的不稳定性和粮价的暴涨,这是社会震荡、民情不安、工潮起伏、学界骚动的内在因素。米潮从形成到发展,从爆发到恶化,当局的措施、米商的态度、市民的反应,几乎每个环节都涉及经济、社会、政治乃至文化问题的方方面面,实际上它是解读当时上海城市生活乃至全国局势的一把钥匙。

粮食问题从来不是什么别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社会安定问题,是谁掌握政权的问题!当局者的粮食政策通常被认为具有统御全局的功效。本书以此为切入点,抓住典型事例及重要机构,采用全景梳理的手法,寓理于述,透过纷繁现象探寻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规律和实质,进而着重反映其导致的社会政治后果,以期揭示这一史段的基本特征和内在逻辑,为解释“大陆易手”这个传统大命题做一新的注脚。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中国粮食史研究的简要回顾

三、若干定义、主要资料和研究方法

四、抗战胜利前国民党粮政的理论和实践

五、1945至1949年上海粮食运作及管理的基本机制

第一章 失败的尝试——1946年上海粮食贷款案始末

一、政策出台

二、欲抑又扬

三、初步侦审

四、供词纪要

五、求证粮部

六、地院审结

余论

第二章 应对难关:1946年的青黄不接

一、下车伊始

二、川米洋米

三、存底将罄

四、糙米政策

五、峰回路转

小结

第三章 从限价到抢米(上)

一、限价政策

二、涨风又至

三、愈演愈烈

四、抢米潮起

五、探究原因

六、筹划配售

第四章 从限价到抢米(下)

一、再度限价

二、实施之初

三、步履维艰

四、抢风再起

五、恢复秩序

结语

第五章 计口授粮:以上海市民食调配委员会为主线

一、局部配售

二、美粮来了

三、首期全配

四、艰难时刻

五、易手前夜

小结

总论

总附表

大事记

主要参引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45568
开本 32开
页数 3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3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6.11
丛书名
印张 12.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