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龙巴(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看19世纪“原汁原味”法国文学名著注释读物,学地地道道的法语口头、笔头表达技能。

一个尚未开化的海岛上,一个野性未驯的少女,伴随一场奇异的爱情,演绎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这个故事未必人人都能接受,但是却非常有吸引力,这就是梅里美(1803~1870)的中篇小说《高龙巴》。梅里美以缜密的构思、简练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写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

内容推荐

中篇小说《高龙巴》描述的是科西嘉岛特有的“家族复仇”这一古老风俗。

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兵败后,服务于帝国军队的军官德拉·雷比亚科中尉被迫退役返回家乡科西嘉岛。在乘坐的船上,他结识了英国军官托马斯·纳维尔上校及其女儿莉狄亚小姐,两人相爱。回到家后,他感到村庄里笼罩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气氛。

主人公高龙巴是雷比亚科的妹妹,是一位漂亮、聪明、能歌善辩的山村姑娘。她性格鲜明,刚强泼辣,敢作敢为,但她感情用事,固执己见。因为父亲被律师出身、有权有势的村长巴里契尼父子谋害而死,她便鼓动哥哥为父报仇。然而,其兄长由于受到文明的教育和熏陶更有法制观念,他认为“家族复仇”是一种野蛮风俗的残存,加上父亲已死两年,且谋杀证据又不足,不愿贸然从事。同时他还担心自己和莉狄亚小姐的爱情会因此受到影响。但高龙巴精心策划,巧计安排,还是挑起了哥哥的复仇之心,兄妹两人最终将仇人杀死,报了杀父的血海深仇。

在小说《高龙巴》里,梅里美以缜密的构思、简练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写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小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塑造出一个性格倔强,不畏强暴,刚中有柔,有勇有谋的科西嘉山村少女高龙巴的形象,读起来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目录

高龙巴

珈尔曼

试读章节

须要不屈不挠地实行你的复仇,它也是巨大的。

1810年10月上旬,陆军上校托马斯·奈维尔爵士,一个英国军队中的著名的爱尔兰军官,从意大利旅行回来,携了他的爱女,投宿在马赛的波伏旅馆。热心的旅行家对游览地不尽的景仰已惹起了一种反作用,为了要显得自己卓尔不群,今日的许多旅行家都拿贺拉斯的诗句“毋须少见多怪”来奉为圭臬。这位上校的独生女李迭亚姑娘便是后面这一类不惊讶的旅行家之一。《耶稣变容》在她看来是很平凡的,而冒着烟的维苏威火山,在她看来比伯明翰的工厂的烟囱也就高明得有限。总之,她对于意大利的大反感,便是它缺少地方色彩和特点。这些字眼的意义,几年之前我是很懂得的,但现在却不懂了。读者,你自己去解释吧。起初,李迭亚姑娘自诩她将在阿尔卑斯山的彼方发现前人未见过的东西,那些东西,正如汝尔丹先生。所谓,是可以和“有礼貌的人”谈谈的。可是后来因为到处都被她的同乡占了先,又因为没有碰到什么未经发现过的东西而大失所望,于是她便投到反对的一派中去了。一讲到意大利的胜迹,就有人对你说:“你想必总看见过某某地方某某宫里的那幅拉斐尔的名画吧?那真是意大利最珍美的东西啊。”这是很不舒服的。——偏偏这恰巧是你所忽略过没有看的东西!因为如果什么都要看,实在是太费时候了,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定主意把什么都批评得一文不值。

在波伏旅馆里,李迭亚姑娘碰到了一件很没趣的事情。她曾经带回来一帧她以为被画家们忘却了的贝拉斯季式或西克洛贝式建筑——赛尼城城门的美丽的画稿。可是在马赛,她碰到了弗兰西思·方唯虚夫人。她拿她的手册给李迭亚姑娘看;在手册里,在一首十四行诗和一朵压干了的花之间,那城门的用赭色辉煌地摹出来的图样,竞赫然地显现着。于是李迭亚姑娘将自己那帧画给了侍女,对于贝拉斯季式的建筑从此失去了一切景仰。

奈维尔上校也分担着这种郁郁不乐的心情,因为自从妻子去世以后,他什么都是以女儿的意志为意志的。在他看来,意大利使他的女儿烦恼是大大的不应该,因此,意大利便是全世界最讨厌的地方。其实,他对于那些绘画和雕像也找不出什么错处;他所能肯定的,便是在这个地方打猎实在是太糟了,为了猎取几只不值一文的红鹧鸪,他竞要在罗马郊外的烈日之下跑上二三十里路。

到马赛的第二天,他请了爱里斯上尉来吃饭。爱里斯上尉是他从前的副官,刚从高尔斯。住了六星期回来。那位上尉给李迭亚姑娘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强盗的故事,这故事的好处是绝对和人们在从罗马到拿波里。的路上常常讲起的盗贼故事不相同。吃到饭后点心的时候,只剩下了两位老朋友对着鲍尔陀的葡萄酒瓶,高谈着打猎的事情。于是上校才知道高尔斯是狩猎佳地,禽兽最丰富,且种类最多。“那里有许多的野猪,”爱里斯上尉说,“可是你必须把野猪和家猪分个明白,因为它们是很相像的;如果你打死了家猪,你便要和猪倌们大起纠葛。他们会全副武装着,从他们称之为‘草莽’的密树间走出来,要你赔偿他们的牲口,还要讥笑你。那里还有一种野羊,那是一种别地方找不出来的奇怪的动物,有名的猎品,可是不容易猎得。此外如鹿、斑鹿、雉鸡、鹧鸪等等,各种各样的野味在高尔斯遍地皆是,数也数不清楚。如果你喜欢打猎,上校,到高尔斯去吧;在那里,正如我的一位寄寓主人所说,你可以猎取一切的猎品:从画眉鸟到人都行。”

喝茶的时候,那位上尉又讲了一个“迁怒复仇”的故事,比以前那个更奇怪,使李迭亚姑娘听了觉得十分有趣;他对她描摹着那个地方奇异野蛮的光景,居民独特的性格,他们待客的殷勤和他们原始的风俗,引起了她对于高尔斯的热情。最后,他赠了一把漂亮的小短刀给她,它的式样和它的铜护手并不怎样特别,可是它的来历却不凡了。一个著名的强盗把它送给了爱里斯上尉,对他说它曾刺进过四个人的身体里。李迭亚姑娘把它插在腰带里,放在床头小案上,临睡之前还把它抽出鞘来把玩了两次。另一方面,上校却梦见打死了一头羚羊,那头羚羊是有主人的,他很心甘情愿地赔偿了他一注钱,因为那是一头很奇怪的动物,像是一只野猪,长着一对鹿角和一条雉鸡的尾巴。

“爱里斯对我讲,在高尔斯打猎真不错,”上校在和女儿面对面吃早餐的时候说,“如果路不是很远,我倒很想去那里住半个月。”

“好呀!”李迭亚小姐回答,“我们为什么不到高尔斯去呢?在你打猎的时候,我可以绘画;如果在我的手册中,能有一幅爱里斯上尉所说的拿破仑在儿时常去读书的洞那一类的画,我会十分高兴呢。”

上校所表露出来的愿望,竟然得到女儿的赞同,这恐怕还是第一次呢。他得到了这意外的同意,心里很高兴,可是他却偏要闹点把戏,提出些反对的话来,这越发逗起了李迭亚姑娘的兴致。他徒然地说着那个地方的野蛮和女子在那里旅行的困难:但是她什么也不怕;她尤其喜欢骑马旅行;她高兴露宿;她甚至恐吓说要到小亚细亚去。总之,她对一切问题都有回答,因为从来没有一个英国女子到过高尔斯,所以她非要到那里去不可。将来回到圣杰麦斯广场的时候,把她的手册拿出来给人看,那是多么快乐啊!“好人儿,你为什么画了这张有趣的素描啊?”“哦!算不了什么。这是我给那做我们领路人的高尔斯著名强盗画的一张画稿。”“什么!你到过高尔斯吗?……”

在法兰西和高尔斯之间那时还没有轮船,他们便去打听有什么船将要开到奈维尔姑娘想在那儿有所发现的岛上去。当天,上校就写信到巴黎去,退掉了他定好的住处,又和一只将航行到阿约修去的帆船的老板——一个高尔斯人讲好了价钱。船里有两问房,不能算坏,但也说不上好。人们在把粮食装上船去;那老板竭力担保说他的一个水手是出色的厨子,蒸鱼是他独一无二的拿手好菜;他答应小姐说,她会很舒适,会一路风平浪静。

依着自己女儿的意思,上校更同船长约定,不得搭载别的任何旅客,而且还要他沿着岛的岸边航行,使他们可以欣赏山景。P3-6

序言

一个尚未开化的海岛上,一个野性未驯的少女,伴随一场奇异的爱情,演绎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这个故事未必人人都能接受,但是却非常有吸引力,这就是梅里美(1803~1870)的中篇小说《高龙巴》。

在19世纪的法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享誉世界的文坛巨匠,如巴尔扎克、雨果、司汤达、莫泊桑、大仲马、乔治·桑等等,为了能在高手云集的文坛立足,梅里美可谓另辟蹊径。他的创作与同时代作家相比,有明显的独创性:第一,小说以远离法国本土的异域他乡为背景;第二,描写那些未被开化的、很少为人所知的民族和人民的生活;第三,发掘“化外之民”身上的闪光点,与文明社会相对照。

中篇小说《高龙巴》带有浓厚的原始情调与血腥味。故事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以前的法属科西嘉海岛。那里保留着未被法国文明所浸染的、古朴的、带点中世纪野蛮的民风。小说讲述了村姑高龙巴为父复仇的故事。高龙巴美丽绝伦,平时温顺、有礼。而当她激动、特别是面对仇人时,眼中就闪耀着奇异的火焰。她没有受过什么正式教育,在一些涉及文明的常识方面惊人的无知,但她能够对所接触到的人和事说出最准确的意见。她同情“土匪”——在科西嘉,“土匪”并不是一个坏的名称——而对那些官兵们,她倒时常加以嘲弄。她是当地有名的挽歌女,善于临时编唱出动人的挽歌。她的家族在岛上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们有一个仇家:巴里岂尼家族。高龙巴的父亲代拉·雷比阿曾在拿破仑军中当过上校,后来因拿破仑倒台而被迫退伍,隐居乡间,经常受到当了村长的仇家优第斯·巴里岂尼律师的刁难。一天,雷比阿被暗杀了。就在父亲的尸体前,高龙巴编唱了一首挽歌,当众指出真正的凶手是巴里岂尼家,并表明了复仇的决心。于是一种紧张的气氛笼罩在这有着旧恨新仇的两个世家之间。然而当地的习俗使她——一个女子——不能与她的仇人血刃相见。她将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军队里当上尉的哥哥奥尔梭身上。但是走出乡村后的哥哥,身上越来越多地汲取了文明社会的秩序和法律,他对妹妹野蛮的报仇方式十分不满,并试图阻止她的野心。高龙巴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启发、刺激哥哥,终于达到目的。

小说的成功之处并非在于情节的曲折离奇,而在于高龙巴艺术形象的完整性。她的身上凝聚着刚烈与柔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她就像哈姆雷特一样肩负着似乎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但她的勇敢和果断却远远超过了王子。从父亲去世那天起,她就埋下了报仇的种子。本当恋爱的青春时期,她却全然不去流连人间的儿女情长,一心指望着心目中的英雄——哥哥为父雪耻。这种坚定的信念让她柔弱的心灵变得坚强,让她温柔的面孔下潜藏着愤怒。作为军人的奥尔梭在面对着被仇恨所充斥的妹妹时,也不禁发起了感触:“你知道吗,高龙巴,神把你造成一个女子实在是一个错误!否则你一定会成一个杰出的军人。”就是这样一个村姑,她的决心,她的智谋,她的勇敢,使她成为了这一次复仇事件的真正主角。与奥尔梭比较起来,她更是一个强者。她实现了自编的“挽歌”中的话:“我要那开过枪的手,那瞄准过的眼,和那盘算过的心。”

高龙巴的刚烈来源于自然的本性,也就是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古老的习俗。当文明社会的法律不追究她的杀父仇人的责任时,她就要根据科西嘉古老的习俗为父报仇。在整个复仇过程中,高龙巴显得比任何人都更加坚定,更有行动性,也更加机智,颇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科西嘉入的血统在她身上表现得最为纯粹。科西嘉人的习俗是有些野蛮的,高龙巴的复仇行动也是有些残忍的,然而她同那些由于文明的熏陶而变得没有血性,以遵规守制为由不敢伸张正义的懦弱的文明人比较起来,却要伟大的多。

奥尔梭的女友李迭亚与高龙巴是一个强烈的对照。一个是文明社会的小姐,一个是带着野性的村姑。她们都美丽、聪明、热情。然而,李迭亚娇气、任性、有浓厚的虚荣心,在高龙巴闪闪发光的形象面前,她显得很苍白。

在小说中,还出现了两个生活在绿林中的土匪。其中一个曾经在拿破仑手下当过兵,另一个是在学院里研究过神学的大学生,他们都有命案在身,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潜入小岛,遵守着他们自己的荣誉和道德观念,过着公开反抗社会的、动荡的、危险的生活。他们的形象和高龙巴的形象互相辉映。

另一中篇小说《珈尔曼》(也译为《卡门》),从人物塑造到风格都堪称《高龙巴》的姊妹篇,也是梅里美的成名作。100多年来,这篇小说被译为数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并改编为歌剧和影视作品,引起巨大反响。

主人公珈尔曼,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正面人物”,虽然作者把她写得异常美丽,但她是一朵美丽的“恶之花”。珈尔曼身上有许多明显的、也是常入不能容忍的缺点。她凶狠、风骚、任性,爱搞恶作剧;她还偷窃、行骗、走私,为杀人越货者充当耳目;她爱上一个又一个的男人……她身上的缺点太多了,但这一切都遮蔽不住她身上最富光彩的特点——对自由的无比热爱。在她的生活中,自由是生命,是她存在的一种方式;当自由和生命发生冲突时,她便毅然舍弃生命捍卫自由。

小说的震撼力正来自于珈尔曼的这种独特的生存原则,来自于她抛弃了爱情和生命而执着追求自由的精神。珈尔曼爱上了何赛·纳伐罗,但何赛·纳伐罗只希望和珈尔曼一起去过一种安定、规矩的生活,他希望完全占有珈尔曼。而珈尔曼的想法却和他不同,珈尔曼要的是一种自由不羁的生活。在双方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何赛·纳伐罗以砍死珈尔曼相威胁。这时候,珈尔曼仍然是她自己:“你要杀死我,我已明白了,这是注定的,可是你不能使我屈服。”在死神面前,珈尔曼没有丝毫的胆怯,“珈尔曼始终是自由的。”她以死捍卫着她的生活原则,最终珈尔曼为了自由而死在情人的手上,这是她性格使然。珈尔曼“不自由勿宁死”的精神,让她成为传奇式的人物。也许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为了不忍舍弃的利益而苟且活着,也许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能像珈尔曼那样不顾别人的看法,走自己的路,珈尔曼才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的一种化身。

梅里美一生发表过大量戏剧、诗歌、小说、论文和学术著作,但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珈尔曼》、《高龙巴》等20余篇中短篇小说上。梅里美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除了选材上的独创性以外,他在艺术表现方面也独具一格。

首先,情节集中,简洁凝练。梅里美的文笔高度精练,惜墨如金,往往在短短的篇幅里表现出巨大的社会问题。例如,短篇小说《塔曼果》并没有描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贩卖黑人奴隶的背景,而只是用贩奴船的一次航行来表现种族迫害的罪恶,篇幅虽小,但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再如,《攻占炮台》只3000字左右,却从一个侧面写出了拿破仑占领莫斯科那场战役的情景,表现了短篇小说以小见大的特点。他的小说有的只延续几天,如《塔曼果》,写的是黑奴在贩奴船上起义的故事;有的只延续几个小时,如《马特奥·法尔戈内》。这两篇小说的情节都非常集中单一,语言也十分简洁凝练。《马特奥·法尔戈内》取材于戈丹神父撰写的《科西嘉岛纪游》中的一则传说,小说除了对科西嘉岛的杂木丛林有几百字的描述外,通篇没有多余的枝蔓。梅里美对“父杀子”这一惊心动魄的事件不做一字评点,让读者去思考和领会小说的结局和余味,从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其次,人物形象奇特、富有个性。梅里美善于把刻画的重点放在一些平凡的士兵和农民身上,尤其放在其他作家几乎不曾刻画过的“土匪”、“赌徒”、“奴隶贩子”和“邪恶”的女人身上,通过对这些平凡的人物和“邪恶的精灵”的解剖,赞扬了这些人身上的某种闪光的精神,即与虚伪、苍白的现代文明、道德习俗相对立的思想和精神。例如,马特奥·法尔戈内的性格是嫉恶如仇,刚烈正直,当他得知独生子由于贪图一只挂表而出卖了前来他家寻求庇护的逃犯后,极为愤怒,为了“伸张正义”,他亲手杀死了自己十岁的孩子。马特奥的行为接近于人在原始状态下的行为,这种行为并没有因文明的影响而改变,或者不受文明社会的影响,还保留着原始纯正的民风。马特奥的铁石心肠在于他忠实于科西嘉岛“不能出卖别人”的道德观念,在他的心中,没有其他的杂质。在梅里美看来,这种原始人的感情是史诗般的英雄感情,是值得肯定和赞美的。《塔曼果》中塔曼果的性格特征则是不屈不挠,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作为非洲黑人部落的酋长和黑奴贩子,他威武有力,刚愎自用,粗犷强悍;另一方面,小说还着重刻画了他成为囚徒之后变为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燃烧在塔曼果心中的是不愿沦为奴隶的坚强意志,他要反抗,并利用自己的威望,成为起义的发起者、组织者和领袖,精心地策划了这场起义。梅里美把这个人物从主子到奴隶的情绪变化都恰如其分地描写出来,处理得十分细腻。梅里美的两篇代表作《高龙巴》和《珈尔曼》也是由于塑造了性格突出的典型形象从而成了世界经典。高龙巴坚定沉着,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她工于心计,一切都在她的策划和调度之中。梅里美把她描写成科西嘉灵魂的象征,她具有行动感和农民意识,执着于自己的利益,忠于家族的荣誉。相比之下,她的哥哥奥尔梭由于受到文明社会的熏陶和影响,对荣誉抱有不同的观念,也就木像她那样忠于科西嘉的风俗。奥尔梭的存在是对妹妹高龙巴的对比和衬托,从而更加显现出高龙巴的泼辣和大刀阔斧的性格。珈尔曼酷爱无拘无束、独往独来的生活,她的狡黠表现在与人交际方面,她充当了强盗和走私贩子的内线和探子;另一方面,她的性格特征还表现出野性十足,泼辣强悍的一面,她发起怒来,会在别人的脸上用刀画一个十字,令人望而生畏。一句话,在她的身上,集中地表现出吉普赛人这个流浪民族的习性: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性格豪放、强悍,酷爱自由。总之,珈尔曼是一个接近于原始民族的,具有纯正民风的山野之民,与文明社会典雅女子迥然有别,而这个形象的魅力也就在这里,可以看出,梅里美笔下的人物往往都性格强悍,富有激情,善于决断。

第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梅里美的特点在于把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的内容融入现实主义创作中。其小说的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在他追求具有冒险意味的异国情调和地方色彩。梅里美的小说背景有的在科西嘉岛,有的在海上,有的在地狱。因此,他的小说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迷人的艺术魅力。例如《高龙巴》取材于法国科西嘉岛的家族仇杀;《珈尔曼》则描写了西班牙大盗和吉普赛女郎的爱情;而《塔曼果》叙述了黑人酋长塔曼果和勒杜船长喝酒讨价还价的情景:一个黑奴只值一杯烧酒的价值交换反映了贩奴时代黑人的愚昧与落后;黑人嗜酒如命,崇拜神灵,塔曼果和爱歇的深情又是对非洲独特风俗人情的生动描绘,这些渲染使小说更加引入入胜,趣味无穷。梅里美还善于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溶于一炉。例如,《伊尔的维纳斯铜像》真实地描写了法国西部的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从而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卡拉尼古拉山脉的倩影,塞拉博纳的圣徒像,当地的歌曲“熊熊燃烧的群山”,科利乌尔陈酒,炸玉米糕,乡镇的婚礼,这一切都绘声绘色,色彩斑斓,烘托出比利牛斯山脉一带的特殊风光和风俗习惯;更加令人感兴趣的是梅里美的这篇小说中描写了惊心动魄、神秘恐怖的气氛,梅里美把这种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同作品的现实主义描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第四,第一人称叙事。与同时代作家使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段不同的是,梅里美在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时,往往保留了自己真实的身份。有时,他以考古学家的真实身份在作品中进行考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怀有极大的兴趣,《伊尔的维纳斯铜像》和《珈尔曼》就是突出的例子。因为叙述者是考古学家,所以他对风土人情的关注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保留真实身份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他的考古学家的身份给地方色彩的描绘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这种考古学家的真实身份又能够使读者带着信赖去读小说,从而增加读者的信任感,因此,考古学家的真实身份成为叙述情节的巧妙工具。梅里美还不时用跟读者进行间接的对话来评判小说人物的行动。他以这种方法与小说中的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是小说情节的目击者或者介绍者,叙述的是充满戏剧性的浪漫故事,文字轻灵自如,典雅明快,不时闪现出现实主义的光辉和洞察力。梅里美是一个高明的故事叙述者,他讲故事的方法很多,除了第一人称叙事之外,他还设置多种艺术层次,一边叙述,一边掺进精辟的议论来撩拨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梅里美对文学的贡献在于他能通过各种艺术技巧和手段的出色运用,成功地浮现从生活中得来的印象和形象。总之,只有独特的生活判断、独特的思想感受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其表现手法的完美结合,才能构成文学的独特创造,才能在作品中显现出作家独具一格的创作个性。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禇蓓娟

2006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龙巴(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普罗斯佩·梅里美
译者 戴望舒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47142
开本 32开
页数 205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181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2
出版地 湖北
218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5:03:54